Workflow
生产性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01:58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 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 [1] - 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 [1] - "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共2267.8万户,一季度新设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4% [1] - 在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民营企业展现出充沛活力 [1] 民营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民营企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1] - 新能源、电动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行业基本由民企主导,出现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 [1] - 通讯电子、电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链更加完整 [1] - 民营企业带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方向发展 [1] 制造业升级与国际竞争 - 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我国占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核心地位 [2] - 技术革命与产业创新驱动的飞轮效应已在各产业领域加速创新迭代 [2] - 我国制造业从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初步形成全球竞争力 [3] 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 我国制造业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足的短板 [2] - 国际先进制造企业普遍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占据价值链高端位置 [2] - 我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处于制造环节,利润较薄 [2] -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度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依赖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 [3]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 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打破制造业企业"大而全"格局 [4] - 推动分离和外包服务业务,培育专业性强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4] - 发展面向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新兴服务,探索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 [4] - 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4] 服务业开放与协同发展 - 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4] - 引入高水平企业服务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发挥"鲇鱼效应"促进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4] - 鼓励物流、供应链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 [4] - 增强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综合竞争力 [4]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需波动加大对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造成扰动
券商中国· 2025-03-29 07:35
我国货物贸易和经常账户顺差增长分析 核心观点 - 2024年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顺差7680亿美元 经常账户顺差4239亿美元 体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制造业竞争优势 [2] - 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经济内外部均衡态势稳固 对全球贸易失衡溢出影响较低 [2] 货物贸易顺差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劳动力和资源禀赋投资设厂 202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27% 加工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顺差21% [3] - **外需周期性波动**:2020-2022年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推动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2%(较2017-2019年+6pct) 2023年外需放缓致出口下降5% 2024年全球制造业复苏带动出口回升7% [4] - **进口价格影响**:原油 矿产品 集成电路等占进口超60% 2022年以来进口价格指数下降拉低进口增速 [4] 经常账户均衡性分析 - **结构特征**:服务贸易逆差因境外旅行需求旺盛 但生产性服务贸易转为顺差 投资收益逆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占比超50%相关 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较货物贸易顺差收窄45% [6] - **国际比较**:中国经常账户顺差/GDP比值2.2% 低于日本(4.8%) 德国(5.9%) 2007年峰值9.9%后持续回落至国际合理区间(4%左右) [7] - **经济再平衡**:内需贡献提升 储蓄投资缺口收窄 全球超30个经济体顺差/GDP比值超过4% [7] 未来展望 - 贸易顺差演变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全球产业链布局 内外需变化高度相关 稳外贸政策下顺差有望在合理区间保持稳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