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

搜索文档
搭建“平台+产业” 双向赋能对接平台 深圳平台经济带动作用逐步提升
深圳商报· 2025-05-07 17:59
平台经济对接会概况 - 深圳举办以"平台赋能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数字化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对接会,吸引20多家平台企业及制造业、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代表参会 [1] - 对接会由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办,涵盖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计算应用、物流供应链等12个重点领域 [1] - 现场设置3个洽谈室,多家企业与平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 平台服务与案例 - 朗华集团提供外贸、仓储、物流、金融、产业、投资等综合服务,企业可按需选择 [1] - 深圳海润感知技术公司计划成立智算中心,借助云平台龙头企业技术探索服务客户新路径 [2] 深圳平台经济发展现状 - 深圳平台经济带动作用显著,2025年一季度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0 8% [2] - 工业互联网、社交娱乐平台全国领先,产业垂直服务、网络货运、数字金融、跨境电商等平台加快发展 [2] - 运动健康、旅游、家政、人力资源等细分领域涌现高成长型和潜力型平台 [2]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深圳2024年1月印发《推动深圳市平台经济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围绕领军企业打造、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等出台举措 [2] - 深圳将加快健全平台梯次培育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要素支持模式,培育高能级平台 [3]
职业打假30年:争议未退,哨声不断
和讯· 2025-03-14 08:50
职业打假人角色演变 - 王海身份从普通消费者转变为职业打假人,现定位为"吹哨人",聚焦隐瞒或虚构实质性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行为 [1] - 职业打假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动机的营利性不应成为评判标准 [1] - 30年间维权领域从商品消费扩展至服务消费,技术升级使侵权行为更隐蔽且规模化 [2] 消费环境薄弱环节 - 2024年全国消协受理投诉176万件,同比增逾三成,虚假宣传、安全问题投诉比重上升 [4] - 银发经济中针对老年人的欺诈模式盛行,如"私域电商"通过低价诱饵销售劣质保健品,涉案机构年营业额达280亿元 [3][4] - 平台经济存在滥用技术手段侵害权益现象,直播带货佣金高达30%-50%导致价格悖论 [5] 维权机制挑战 - 职业打假成本高昂,团队6个月调查仅获20万元举报奖励,难以覆盖成本 [6] - 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践存在争议,司法中对3倍、10倍等适用标准未统一 [9][10] - 2023年检察机关办理食药安全公益诉讼2.3万件,同比增长16.8%,但消费公益诉讼仍面临赔偿标准量化难题 [10] 行业治理趋势 - 2025年《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完善经营者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强化集体诉讼、公益诉讼机制 [11] - 消费结构转向商品与服务并重,服务消费欺诈呈现爆炸式增长,如教培机构利用就业焦虑实施诈骗 [4][5] -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缺失,现行检测方法仅针对普通食品,无法有效验证有机生产过程 [7][8] 社会共治争议 - 公众对职业打假存分歧,王海与彩虹星球名誉权诉讼反映打假行为边界模糊问题 [7] - 消费者隐私权受侵害会连锁影响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多重权益 [4] - 60人专业团队采用"无效果不收费+赔偿分成"模式,个人委托占比高但单笔损失超5000元才具维权经济性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