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重仓医美赛道!九州通入局奥园美谷重整
北京商报· 2025-04-24 12:40
公司投资动态 - 九州通全资子公司拟出资6.73亿元参与奥园美谷重整 取得重整后3.6亿股转增股票 旨在成为控股股东 [1] - 投资协议实施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为准 重整进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8] 业务协同与战略意图 - 奥园美谷主营业务为生物基纤维和医疗美容服务 曾是医美区域龙头之一 [1] - 九州通医美业务2023年销售收入3.42亿元 同比增长103.06% 覆盖全国超1万家医美服务机构 [5] - 公司认为奥园美谷医美服务板块与自身业务具良好协同效应 旗下拥有连天美、维多利亚等医美医院 [5] - 重整成功后拟通过供应链体系、数字化能力开展美丽健康领域合作 包括供应链整合、产品培育与业务融合 [5] 行业背景与发展态势 - 医美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需求增长受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观念转变驱动 [6] - 技术进步与监管政策明确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6] - 行业存在竞争激烈、市场波动大与监管风险等挑战 [6] 公司财务表现 - 九州通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1134亿元 同比下降0.82% [8] - 同期归属净利润16.96亿元 同比下降6.99% [8] - 医美业务营收占公司全年超1500亿元总营收比例较小 [5]
智通港股解盘 | 关税战面临变数恒指调整 参会ASCO年会品种获得追捧
智通财经· 2025-04-24 12:20
特朗普关税言论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表示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公布对部分贸易伙伴的新关税金额 可能包括中国 但市场认为其言论缺乏实质进展 白宫称不会单方面降低关税 需对方先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再谈判 [1] - 美股冲高回落 港股收盘跌0.74% 市场对特朗普言论的边际效用递减 资本市场看清其仍停留在口头阶段 预计美股将打回原形 [1] - 白宫声称与墨西哥 日本 欧盟等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但英国 韩国 日本等各方均否认并称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 [1] 黄金与特朗普币表现 - 德银认为黄金近期下跌主因美元反弹和市场过度解读关税消息 美国关税问题未解决 前景不确定性大 黄金回调幅度有限 [2] - 灵宝黄金(03330) 赤峰黄金(06693) 山东黄金(01787) 招金矿业(01818)均有反弹 [2] - 特朗普币因宣布持币量前220名持有者可与特朗普共进晚餐并讨论加密货币未来 过去24小时飙涨50% 最高升至14.71美元 创3月初以来新高 现报12.94美元/枚 自1月发行以来特朗普加密项目至少获利3.5亿美元 美国SEC表示该类代币不受联邦证券法管辖 [2] 资金流动与银行股表现 - 截至4月份海外投资者净买入9.64万亿日元(约675亿美元)日本债券和股票 为1996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其中约三分之二资金流入日本债市 [3] - 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信贷投放保持稳健扩张 工 农 中 建四大行A股均创历史新高 港股银行股走势坚挺 [3] 消费与医美板块动向 - 资金转向潮玩 黄金珠宝 化妆品 个人护理医美等新消费赛道 上美股份(02145)宣布与上海蛮力 广州乐创等成立合资公司 [4] - 韩束以6亿元GMV连续五个月霸榜抖音美妆类目第一 上美股份涨超7% 巨子生物(02367)涨超3% [4] 肿瘤学术会议与医药股表现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25年年会(ASCO 2025)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举行 荣昌生物(09995)20余项肿瘤管线临床进展或数据入选 包括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疗法一线治疗HER2表达胃癌等研究 今日大涨超17% [5] - 亚盛医药(06855)宣布细胞凋亡管线品种APG-2575和APG-115两项临床研究成果入选ASCO年会 APG-2575联合治疗髓系恶性肿瘤研究获口头报告 今日涨超11% [6] 公司财报与政策动态 - 凯莱英(06821)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41亿元 同比增长10.10% 归母净利润3.27亿元 同比增长15.83% 扣非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20.14% [6] - 上海印发商业航天政策 对商业火箭 卫星及通信终端研制给予资金补贴 上海复旦(01385)旗下复旦微电作为FPGA供应商在卫星产业链占核心地位 FPGA是增长最快业务之一 在通信卫星中扮演核心角色 [6] 风电行业景气度与公司动态 - 风电重点公司一季报显示Q1淡季不淡 量利齐升 业绩大幅增长 全年需求回暖明显 预计25/26年国内陆风装机95/105GW 同比+25%/10% 国内海风装机12/18GW 同比+197%/50% 欧洲海风装机5/8.4GW 同比+92%/68% 亚非拉陆风装机20/22GW 同比+14%/12% [7] - 金风科技(02208)在埃及首个风电项目红海风能公司苏伊士湾2号项目全场并网 为非洲已投运最大单体风电项目 较原计划提前6个月投入商业运营 [8] TCL电子股权激励与业绩 - TCL电子(01070)宣布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 向860名核心员工授予约9149.8万股股份 考核目标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较2024年(16.1亿港元)阶梯式增长 [9] - 公司2024年营收993.2亿港元 同比增长25.7% 除税后利润18.5亿港元 同比提升123.6%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6.1亿港元 增幅100.1% [9] - TCL电子持续推进中高端+大屏化与TCL+雷鸟双品牌战略 雷鸟品牌智能眼镜业务快速扩张 预计持股11.5%的雷鸟创新AI眼镜市场份额领先 计划2025Q2推出智能眼镜新品X3Pro [10] - 2024年大尺寸显示业务收入601.1亿港元 同比增长23.6% 全球电视出货量2900万台 同比增长14.8% 全球市占率从2015年5.6%升至2024年13.9% 稳居全球前二 [10] - 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9%至270.1亿港元 毛利同比增长30.5%至33.5亿港元 其中光伏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04.4%至128.7亿港元 毛利同比增长104.4%至12.3亿港元 占总营收比例提升 [10]
净利润下滑、遭遇“背刺”,敷尔佳的“医美面膜生意”不灵了?
贝壳财经· 2025-04-24 11: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 同比增长4.32%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亿元 同比下降11.77%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 同比下降26.39% 净利润9138.43万元 同比下降39.77% [1]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9.34亿元 同比增长9.29% 净利润7.49亿元 同比下降11.56% [2] 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达7.48亿元 同比增长40.53% 占总营收比例37.08% [2] - 2024年研发费用3482.28万元 同比增长6.04% 占总营收比例仅1.73% [2] - 2023年销售费用5.32亿元 占总营收27.51% 研发费用3284万元 占比1.70% 不足销售费用十分之一 [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1.59亿元 研发费用仅979.30万元 [2] 研发能力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共58人 仅占员工总数8.20% [3] - 2022年底研发人员仅8人 2021年披露招股书时研发人员仅2人 研发费用低至60万元 [3] 市场竞争 - 2021年公司医用敷料市占率约17.5% 居国内首位 [4] - 2023年巨子生物医用敷料收入8.61亿元 超越公司同类业务收入8.5亿元 [4] - 2024年巨子生物医用敷料收入12.18亿元 公司同类业务收入仅8.53亿元 [4] - 昔日合作伙伴哈三联进入医用敷料市场 产品与公司高度重合 [5][7] 行业前景 - 预计2026年中国皮肤护理产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85亿元 [8] - 预计2026年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623.0亿元 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市场规模253.8亿元 [8] 渠道与战略调整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加大推广及销售力度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主动开展销售渠道优化与产品价格梳理工作 对收入造成短期影响 [1] - 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线上收入相关营销费用增加 [2] 股权关系变化 - 哈三联拟在24个月内出售不超过1800万股公司股票 占总股本4.5% 为其持有的全部股份 [7] - 公司2021年收购哈三联全资子公司北星药业 哈三联因此获得公司5%股权 [7]
「律曜」首发,资生堂以“独家专研”入局中国医美市场
FBeauty未来迹· 2025-04-24 11:01
资生堂医美品牌「律曜」上市 - 资生堂中国推出首个专为亚洲肌肤打造的高端医美品牌「律曜RQ PYOLOGY」,主打"械妆连用"的全周期护理方案 [3] - 品牌基于资生堂20年医学美容研究,以"肌肤动态节律(RQ)"为底层科研逻辑,重构和谐肌肤节律 [7] - 产品线包含14款单品(4款二类医疗器械+10款日本原装进口护肤品),覆盖医美前/中/后及居家全周期护理 [9][10] 产品技术亮点 - 独家"动态智御修护系统":以形变透明质酸为载体,精准识别内外环境变化,营造湿性愈合环境 [11] - 首创可视化肌肤律商(RQ)评价指标,量化肌肤适应性/弹性/恢复力,提供定制化服务 [13] - 黄金配比"三重重组胶原蛋白"(I+III+XVII型),复配效果优于单一型胶原蛋白 [16] - 应用资生堂独家技术:智达玻科技/Sun Dual Care防晒技术等集团最新科研成果 [18] 市场定位与战略 - 目标客群为25-45岁一线/新一线城市高收入女性,契合轻医美消费主力 [15] - 采用"医美+美妆"双美联动模式,打破传统美容业务边界 [15] - 与创健医疗共同研发械字号产品,非简单贴牌,实现专业复配和功效强化 [16] - 已独家进驻上海圆和医疗等高端专业医美机构 [18] 行业背景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108亿元,5年CAGR 17.2% [7] - 行业向规范化发展,但围术护理领域缺乏系统解决方案 [7] - 资生堂依托153年研发积累(32项IFSCC大奖)和本土化创新布局医美赛道 [3][18]
加码医美业务布局 九州通拟6.73亿元投资奥园美谷
经济观察网· 2025-04-23 15:19
九州通参与奥园美谷重整投资 - 九州通全资子公司九州产投公司拟出资6 73亿元取得重整后奥园美谷3 6亿股转增股票 [2] - 若重整计划顺利完成 九州产投公司有望成为ST美谷控股股东 [3] 业务协同与战略规划 - 九州通认为此次投资将对公司医美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符合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 [3] - 奥园美谷医美服务业务与九州通医美业务具有良好协同效应 旗下拥有杭州连天美医疗美容医院等机构 [3] - 九州通医美事业部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10 000余家医美服务机构 近年来增长迅速 [3] 合作赋能与产业链延伸 - 九州通计划利用医药供应链体系 运营管理经验和数字化能力 与奥园美谷在美丽健康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 - 合作方向包括供应链整合服务 核心产品培育以及业务板块融合 [3] - 目标为拓展美丽健康产业 延伸产业链发展 增强综合竞争力 [3] 实施与不确定性 - 重整协议具体实施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及其执行情况为准 [3] - 九州通参与重整投资的后续进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3]
突发!240亿龙头大动作
证券日报网· 2025-04-23 13:59
交易核心条款 - 九州通全资子公司湖北九州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6.73亿元获取重整后奥园美谷3.6亿股转增股票 [1] 战略协同价值 - 投资将对公司医美等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符合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 [2] - 奥园美谷医美服务业务与公司医美业务具有良好协同效应 [2] - 公司将利用医药供应链体系 运营管理经验和数字化能力开展美丽健康领域合作 包括供应链整合 核心产品培育和业务板块融合 [2] - 投资是公司在美丽健康领域的战略布局 顺应大健康产业趋势 [3] - 医药供应链优势与奥园美谷医美业务协同显著 有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共同拓展医美市场 [3] 市场与财务数据 - 截至4月23日收盘 九州通报4.89元/股 市值达246.58亿元 [2] - 此次投资受市场看好 [3] 实施条件与影响 - 具体实施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及执行情况为准 [2] - 参与重整投资的后续进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2] - 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2]
四环医药三年亏近22亿:仿制药拖累营收、创新药拖累利润 医美业务竞争加剧能成扭亏抓手吗?
新浪证券· 2025-04-21 09:12
核心观点 - 四环医药2024年延续亏损且亏损扩大 营收同比微增2.2%至19.01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301.1%[1][2] - 公司面临仿制药业务拖累营收、创新药业务拖累利润的双重压力 医美业务虽增长但占比低且面临竞争加剧挑战[1][2][10] - 少女针获批及轩竹生物港股IPO可能成为未来业绩变量 但短期扭亏难度较大[5][1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9.01亿元 同比增长2.2%[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301.1%[1][2] - 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9.15亿元、0.54亿元、2.17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近22亿元[1][2] - 研发开支从2023年5.78亿元缩减至2024年4.74亿元[8] - 销售成本6.59亿元 同比增长16.7% 主要因医美业务销售增长所致[11] 业务分部表现 - 仿制药分部收益10.99亿元 同比下降21.4% 占比58% 受集采和重点监控目录影响导致价格和销量下降[2] - 医美分部收益7.44亿元 同比增长65.4% 占比39%[2] - 创新药及其他药品收益0.58亿元 同比上升388.1% 占比3%[2][8] - 创新药分部亏损约9.48亿元[3] 医美业务发展 - 代理产品乐提葆肉毒素2021年上市后曾带动医美业务快速增长 2021年医美业务营收3.99亿元 同比增长1383.3%[10] - 2024年9月复星医药肉毒素产品获批 成为国内第六款肉毒素产品 竞争加剧[10] - 2025年4月少女针(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面部填充剂)获批 为国内第三款少女针[1][11] - 医美业务销售成本增长16.7%[11] 创新药业务与轩竹生物 - 轩竹生物2024年实现首款商业化药物安奈拉唑钠肠溶片[6] - 轩竹生物2022-2024年上半年分别亏损5.12亿元、3.01亿元和1.11亿元[8] - 研发人员从2022年9月338人减少至2024年6月119人 降幅65%[8] - 安奈拉唑钠面临PPI市场规模收缩挑战 中国口服PPI市场规模从2019年140亿元下降至2022年106亿元 2024年预计仅103亿元[6] - PPI市场竞争激烈 五款仿制药全部纳入集采 创新药艾普拉唑面临仿制药竞争[8] - 轩竹生物2024年5月主动撤回科创板IPO 同年12月递表港股[5] 研发管线布局 - 轩竹生物研发管线涵盖消化、肿瘤、NASH等多个治疗领域[7] - 主要在研产品包括安奈拉唑钠(已上市)、哌罗替尼(CDK4/6)、XZP-3621(ALK)、KM602(CD80融合蛋白)、KM501(HER2 ADC)等[7] - 部分资产已对外授权 如复建那非(PDE-5抑制剂)授权至欧美日韩等地区[7]
医美行业利润为何走低
经济日报· 2025-04-20 21:50
文章核心观点 医美行业利润持续走低,医美机构遭遇业绩“卡壳”,需做好精细化经营和技术创新以应对挑战 [1][2][3] 行业现状 - 医美行业利润走低成高频词,几家医美上市公司财报印证此情况,如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且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华韩股份2024年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62%至74%,ST美谷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2亿元至4.5亿元 [1] - 某连锁医美机构平均客单价从2021年的6800元降至2023年的4200元,高值产品只能短暂支撑收入,利润空间被压缩 [1][2] 利润走低原因 - 经济环境不稳定影响医美消费市场 [2] - 医美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部分医美机构暴露出运营问题 [2] - 医美运营模式面临挑战,MCN机构入局使获客成本增高,渠道医美回扣高致机构利润低 [2] 应对建议 精细化经营 - 医美机构经营能力需迭代,要从投入产出和人力产出最大化出发,做好客户分级、品类精选、员工培训、服务标准化等工作 [1][3] 技术创新 - 聚焦技术驱动创新,推动基因科技、智能设备、生物材料等技术突破与应用 [3] - 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通过数字化工具、智能供应链和大数据平台打造高效透明医美生态系统 [3] - 实现产业规范化与标准化,在政策引导下建立行业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3] - 提升品牌IP影响力,加快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提升医美服务专业化水平 [3]
集聚多家医美跨国公司,外高桥保税区发力吸引产业上下游
第一财经网· 2025-04-20 02:45
全球医美市场增长 - 预计到2029年全球医美市场将以每年约7%的速度增长 [1] - 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7.4% 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 [1] - 中国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及轻医美认知度提高成为行业发展重要驱动 [1] 外高桥保税区医美产业布局 - 外高桥保税区已集聚800多家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 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要支撑 [2] - 吸引艾尔建美学 高德美 索塔等跨国医美公司总部入驻 [1] - 未来将依托现有跨国公司吸引更多医美上下游企业落户 [1] 外高桥保税区政策与服务优势 - 在保税分拨 进口贴标 产业政策配套 供应链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可利用通关便利化和保税政策降低生产成本 [2] - 下游企业可获支持与龙头医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新产品准入 [2] 外高桥生物医药进口地位 - 进口医疗器械仪器占全国44%以上 医药品进口占全国26%以上 [3] - 未来将推动医美企业更多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并实现本地化研发生产 [3] 跨国企业中国市场战略 - 艾尔建美学将中国视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及重要增长引擎 [3] - 计划加快海外产品引入中国 同时通过本土合作加速本土化发展 [3]
新氧要做医美界的“山姆”
经济观察网· 2025-04-19 03:21
业务转型背景 - 公司成立12年 核心业务从互联网医美平台转向医美连锁业务和产业链上游延伸[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2.1% 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同比锐减19.3%至9.3亿元 连锁业务营收1.7亿元同比增长超12倍[2] - 互联网流量向超级平台聚拢 公司平台业务缺乏竞争优势 线上业务连续3年下滑 平台业务天花板约20亿元[2] 线下连锁业务扩张 - 2023年5月开设首家线下诊所 目前在全国9个城市拥有25家门店 计划2025年底扩张至50家门店 长期目标1000家门店[3] - 连锁业务复购率超过60% 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营收8100万元同比增长近7倍 已保持7个季度连续增长[3] - 超过一半门店现金流转正 相当部分门店已实现盈利 所有门店未入驻APP 完全依靠自然流量[3][6] 业务模式冲突与应对 - 线下扩张导致与原有客户形成竞争关系 曾出现大客户因门店相邻而终止合作 年投放金额达几千万元[5] - 管理层坚持开店策略 部分机构终止合作 但大多数机构选择留下[6] - 为验证模式可行性 所有线下诊所均不通过APP导流 依靠自然流量开展业务[6] 山姆模式与供应链布局 - 借鉴山姆和胖东来混业经营模式 通过自有商品实现成本控制和性价比提升[7] -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中高端玻尿酸品牌 2023年自建玻尿酸工厂[8] - 2023年投入1亿元签约4款主流针剂 包括新一代童颜针等产品 预计2026年起陆续获批[9] 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 - 定位轻医美领域 采取高性价比定价策略 市场平均1个项目价格可做2-3个项目[8][9] - 通过小程序/APP/自建社群降低营销成本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降低采购成本[9] - 实行"不办卡不充值不推销"服务模式 所有项目独立盈利 自营产品贡献主要利润[10] 发展战略与行业定位 - 从一线到五线城市饱和状态可达1400家门店 预计保持10年高速增长[12] - 未来理想收入结构比例:连锁业务80% 平台业务10% 上游业务10%[9] - 中国现有约2万家民营医美机构 公司1400家目标仅占个位数百分比[12]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87亿元 为近4年最大亏损 主要因商誉减值5.4亿元和线下业务前期投入[14] - 美股股价从最高22.8美元/股跌至不足1美元/股 市值从20亿美元降至不足1亿美元[14] - 管理层和投资人在看到连锁业务业绩后增持股票 董事长近期增持超450万股[14] 行业环境变化 - 医美上游企业告别高毛利高门槛阶段 三大巨头增长显著放缓[14] - 爱美客出现近八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 华熙生物2024年利润同比下降超70% 昊海生物科技第四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14] - 医美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公司认为可通过高质低价服务穿越周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