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

搜索文档
中金:关注国内外政策走向,2027年后乙烯有望迎来拐点
中金点睛· 2025-09-16 23:40
中国乙烯产能扩张现状 - 2019-2024年中国乙烯产能从2,854万吨增长至5,374万吨,五年净增超2,500万吨,主要由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及乙烷裂解、CTO/MTO等多元化路线推动 [5] - 2024年中国乙烯当量缺口仍达2,100万吨(含下游产品折算进口1,900万吨及直接进口223万吨),进口依存度为31% [5] - 2025-2027年计划新增产能2,482万吨(2025年1,055万吨/20%增速、2026年768万吨/12%增速、2027年659万吨/9%增速),2027年后缺口或基本补齐,产业链或转向净出口 [7][9] 海外产能退出趋势 - 欧洲和日韩老旧产能关停风险高:欧洲石脑油路线成本约885美元/吨,日韩成本800-850美元/吨,显著高于中东/美国乙烷路线(200-350美元/吨) [16] - 2025-2027年海外计划退出产能597-830万吨(占全球3-4%),其中欧洲2025年关停265万吨,日韩关停225万吨;若含韩国重组计划,退出量或达830万吨 [19][22][24] - 全球30年以上老旧产能约4,100万吨(占比20%),欧洲700万吨老旧装置或优先评估退出 [24] 全球供需格局与拐点预测 - 2025-2027年全球乙烯净增产能1,126/1,565/840万吨,增速4.9%/6.5%/3.3%,2027年增速回落;全球年需求增速约3.5%,2027年后行业或迎边际改善 [3][26] - 中国新增产能占全球62%,2027年全球产能占比或升至35%;中东、中国、美国将成为主要供应方,欧洲进口需求或增100-150万吨/年 [28][32][34] - 价格磨底推动再平衡:乙烯价格介于乙烷与石脑油装置盈亏平衡点之间,挤压高成本产能退出 [32] 政策与行业结构调整 - 中国设定10亿吨炼油产能上限,2025年7月启动老旧装置评估(运行超20年),要求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装置,减油增化趋势缓解乙烯产出压力 [36] - 煤制烯烃和乙烷裂解路线盈利优势显著(宝丰煤制烯烃单吨盈利2,050元,卫星化学乙烷裂解盈利1,800元,中石化油制路线亏损500-600元),需严控此类路线新增产能 [37] - 政策若严控新增总量、优化投放结构及加速老旧产能退出,或刺激行业拐点提前到来 [3][37][39]
兴业证券:美联储降息后各大类资产如何表现?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23:04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与降息预期 - 美联储将于9月17日召开议息会议 市场预期年内累计降息三次 9月降息25bp的概率为95% 属于"预防式降息" [1][2] - 8月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发言几乎提前官宣9月降息 温和的就业和通胀数据进一步强化降息预期 [2] 历史降息周期对大类资产的影响差异 - 预防式降息后A股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提振整体上涨 衰退式降息后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调整 [3] - 港股对外部流动性更敏感 短期均因定价流动性宽松而上涨 但行业表现存在差异 [1][8] - 预防式降息后美股定价基本面转好整体上涨 衰退式降息后定价基本面下行整体下跌 [9] - 美元在预防式降息后短期受压制但随后因基本面转好上行 衰退式降息后整体下跌 [11] - 美债利率在预防式降息后短期下行但随后因基本面转好上行 衰退式降息后整体下行 [14] - 黄金在预防式降息后短期受流动性提振但随后因经济预期转好和美元美债回升转向下行 衰退式降息后受美元美债下行和避险属性提振大幅上行 [1][16] A股行业表现对比 - 预防式降息后TMT科技板块表现突出:电子(T+60:33.10%) 计算机(T+60:37.77%) 传媒(T+60:30.42%) [8] - 消费核心资产表现优异:美容护理(T+10:20.17%) 食品饮料(T+30:22.26%) 医药生物(T+30:19.48%) 社会服务(T+30:23.88%) [1][8] - 衰退式降息后防御类资产占优:银行(T+60:3.18%) 非银金融(T+30:9.30%) 石油石化(T+30:2.37%) [4][8] 港股行业表现对比 - 预防式降息后消费和科技板块领先:非必需性消费(T+10:17.02%) 必需性消费(T+10:14.36%) 信息科技业(T+10:10.42%) [8] - 衰退式降息后能源和电讯等防御资产表现突出:能源业(T+30:29.11%) 电讯业(T+30:21.79%) [8] 利率市场预期数据 - CME FedWatch工具显示2025年9月会议降息25-50bp概率为95.9% 维持400-425bp概率为4.1% [3] - 2025年12月会议利率维持在350-375bp概率为68.1% 375-400bp概率为27.2% [3]
工信部印发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15:32
政策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9月16日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1] 行业覆盖范围 - 指引附件涵盖钢铁、石化、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医疗装备、家电、制糖、白酒、美妆日化、锂电池、印制板(PCB)、智能移动终端、民爆等14个行业场景图谱2025版[1] 政策动态机制 - 后续将继续支持行业相关主体根据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对场景图谱进行动态更新[1] - 鼓励其他行业探索开展"一图四清单"建设[1]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虎嗅APP· 2025-09-16 14:05
城市GDP格局变化 - 北京GDP预计2025年末突破5万亿元 成为全国第二个5万亿级城市 与上海共同领先其他城市[4] - 中国内地万亿GDP城市现有27个 未来几年预计扩容至30个 万亿级城市稀缺性下降[5][7] - 城市经济梯度分化明显:5万亿级(京沪) 4万亿级(深圳 广州 重庆) 2万亿级(苏州 成都 杭州 武汉)及1.5-2万亿级6座城市[8] - GDP 10强城市将集体站上2万亿元门槛 形成新的竞争起点[9] 京沪与广深经济差距成因 - 经济普查调整统计口径显著推高京沪GDP:2018年四经普使上海GDP调增3332亿元 北京调增2786亿元(增幅近10%)[12][13] - 2023年五经普上海GDP再调增4185亿元 北京调增3593亿元 增幅超过所有省份[16] - 两次普查累计为京沪带来6000-7000亿元增量 而广深仅增约1000亿元 差距由此扩大[16] - 普查调整反映经济结构差异:研发投入计入GDP及新兴产业普查使科研服务发达的京沪受益[14] 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和数字经济纳入进一步强化优势[16] 城市定位与产业竞争力分析 - 北京定位全国政治 文化 国际交往 科技创新"四中心" 上海定位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 科技创新"五中心"[23][24] - 广深定位低于京沪:广州为综合性门户城市 深圳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及创新型城市[26] - 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超8000亿元 与上海持平 深圳为4700亿元 广州仅3000亿元[30] - 上海产业以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及大飞机 造船等大国重器为支柱[31] - 深圳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并重 新一代信息技术占工业半壁江山[31] 已取得工业 出口 市场主体 企业研发投入全国第一[33] - 广州产业均衡但新兴领域待突破:传统支柱为汽车 电子 石化 正发力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等新赛道[34]
8月经济总体平稳,四季度稳增长政策需提前谋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30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的增长[1] - 8月经济数据回落但整体韧性仍存 主要受极端天气、信贷回落及政策真空期影响[6]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2% 制造业投资增5.1%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6][7] 社会融资状况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93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3] - 新增政府债融资13658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3] - 新增贷款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其中居民贷款增303亿元(短期增105亿/中长期增200亿)同比少增1597亿元[3][4] 部门信贷需求 - 居民部门消费意愿偏弱导致短期贷款同比少增611亿元 购房意愿不足致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000亿元[4] -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4] -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457亿元 同比多增325亿元[3] 消费市场表现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 同比增长3.4%[7] - 体育娱乐用品和家用电器行业增速可观 主要受益以旧换新政策[7] - 餐饮收入受信任危机影响增速低于整体消费水平[7] 政策导向 -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出台必要性增加 或考虑增发特别国债及开启政策性金融工具[2][8] - 十大重点行业(钢铁/有色/石化/机械/汽车等)稳增长政策将持续推出[6][7] - 货币政策侧重结构性工具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 产业政策考虑放松限制性措施[8] 资本市场影响 -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 股市盈利效应推动非银存款增加[5] - 定期存款向活期转移推动资金活化 有助于扩大内需[5] -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有望扩大 支持外贸企业[8]
8月经济总体平稳,四季度稳增长政策需提前谋划 | 宏观月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28
宏观经济表现 - 8月经济数据相较7月回落幅度收窄 但整体韧性仍存 主要受极端天气影响开工进程 信贷回落 政策真空期 投资撬动作用不足等因素影响[2][6]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增长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2% 制造业投资增5.1%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1][6][7]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 同比增长3.4% 体育娱乐用品和家用电器行业增速可观 但餐饮收入受信任危机影响低于整体消费增速[7] 社会融资与信贷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93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新增贷款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13658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3] - 居民部门贷款增加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105亿元(少增611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200亿元(少增1000亿元) 反映消费意愿偏弱和购房需求不足[4] - 企业贷款增加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4700亿元(少增200亿元) 企业加杠杆意愿不强与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相关[4] 政策动向与建议 -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出台必要性增加 或考虑增发特别国债或开启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 因财政发力前置导致下半年政府债券额度偏少[2][8] -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将持续推出 聚焦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6][7] - 货币政策可能侧重结构性工具 如再贴现再贷款支持重点行业和外贸 央行或考虑重启国债买卖注入流动性 产业政策或放松限制以保证投资增速[8] 市场与资金状况 - 资本市场保持活跃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 股市盈利效应推动非银存款增加和缓解M1M2剪刀差 资金逐步活化[5] - 政府债券融资除1月和4月外均维持在万亿元之上 但9月或因高基数难创新高 私人部门信贷缺口不能过度依赖政府债券补位[5] - 出口政策可能加速出台 包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 发挥保险作用 用好对外贸企业再贷款政策 以做强出口消化产能[8]
稳住70%工业基本盘!十大行业放大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1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 旨在稳定工业经济基本盘并推动产业升级 十大行业包括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和电子信息制造 合计占工业总量70% [1] - 政策通过供给端创新和需求端刺激双管齐下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 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等赛道 并强调重大项目引领作用 [1][2] - 政策目标为对冲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 实现"质""量"双升 同时规范市场秩序避免非理性竞争 [2] 行业覆盖范围 - 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和电子信息制造 这些行业合计占工业总量70% [1] - 电力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已发布具体方案 其他行业方案正在推进中 [2] 政策实施方向 - 供给端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 包括制定AI终端标准 建设智能工厂 实现传统行业与人工智能结合 [2] - 需求端通过重大工程带动投资和消费 包括推进设备更新 新能源基地建设 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措施 [2] - 政策明确支持XR设备 智能电网 首台套装备试验等项目 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发展机会 [2] 重点投资赛道 - 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 人工智能终端被列为重点关注赛道 [1] - 电力设备和电子信息制造方案强调重大工程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出台时点为应对三季度PMI和金融数据回落 企业面临压力的情况 [2] - 旨在稳定三季度经济并为四季度增长预留空间 同时作为"十四五"收官和供给侧改革十周年关键举措 [2] - 通过行业稳增长实现工业经济底盘稳定 进而巩固整体经济基本盘 [1]
7天研发3个牌号高效厚利新材料产品!广东石化减油增化战略按下“快进键”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58
9月11日,广东石化公司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成功试产PP-HM0700薄壁注塑料,这是在一周内,该公司进行试产的第三个聚烯烃新产品。广东石化减油增 化、减油增特战略正在按下"快进键"。 自9月5日起,在一周时间之内,广东石化全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三套装置相继完成PE-HD5533B、PE-HD5608C和PP-HM0700三个新牌号产 品的试生产。此次连续推出的三款新产品,不仅在工艺控制、产品质量和过渡料控制方面表现优异,更在高端化、差异化与绿色化方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一步强化了该公司在聚烯烃产品开发中的争先意识。 9月7日, 8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顺利完成奶制品包装用小中空新产品PE-HD5533B的试生产,产出合格产品1095吨。该产品熔体强度更高、气味更 低,顺利通过食品饮料生产商的感官与性能测试,可广泛用于奶制品及饮料瓶的灌装包装,每吨售价可提高200至300元。 在PE-HD5533B生产过程中,该公司组建的多专业协作团队通过微调反应器温度与压力、精准控制粉料与粒料指数、缓慢切换氮气与添加剂系统,实现了无 过渡料转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9月8日,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 ...
稳住70%工业基本盘!十大行业放大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9:48
政策覆盖范围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覆盖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及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十大行业合计占工业整体规模70% 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超级主力 [1] - 政策强调通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引领投资与消费 电力设备及电子信息制造方案已明确此导向 [1] 政策目标与背景 - 政策旨在稳住三季度经济并预留四季度增长空间 实现质与量双升 [2] - 推出时机基于十四五收官年及供给侧改革十周年背景 同时应对三季度PMI与金融数据回落压力 [2] - 通过供给端创新(如人工智能终端标准、智能工厂)与需求端刺激(设备更新、新能源基地建设)实现精准发力 [2] 行业升级方向 - 政策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牌及差异化竞争 明确支持XR设备、智能电网及首台套装备试验 [2] - 十大行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涵盖上游材料(有色、钢铁)与下游场景(汽车、电子) [1] - 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及人工智能终端被列为重点投资赛道 [1] 实施进展 - 电子、电力及汽车行业方案已发布 其他行业方案正在加速制定中 [2] - 政策同步规范市场秩序并治理低价竞争 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2]
华锦股份:张宏伟先生、黄武生先生因工作调动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9:39
公司人事变动 - 副总经理张宏伟因工作调动辞职 [1] - 副总经理黄武生因工作调动辞职 [1] - 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刘勇因工作调动辞职 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1] 业务收入构成 - 石化业务收入占比86.47% 为主要收入来源 [1] - 精细化工业务收入占比8.22% [1] - 化学肥料制造业收入占比4.47% [1] - 其他行业收入占比0.84% [1] 公司市值 - 当前市值为85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