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

搜索文档
社保基金最新持仓超5000亿元!32股二季度末以来涨超50%
搜狐财经· 2025-09-01 09:52
社保基金持仓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0日,社保基金共持有582家A股公司,持仓总市值达5029.10亿元 [1] - 持股变动包括新进158只、加仓171只、减仓126只、持股不变127只 [1] - 持仓集中在化学制品、半导体、化学制药、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医疗器械7个行业,各行业持股均超15只 [1] 高市值持仓个股分析 - 37只个股持仓市值超10亿元,合计市值3845.86亿元,占总持仓市值76.47% [3] - 持仓市值前5名均超100亿元,包括农业银行(1383.03亿元)、工商银行(935.97亿元)、中国人保(492.79亿元)、交通银行(248.41亿元)、京沪高铁(176.08亿元) [4][6] - 农业银行持股市值1383.03亿元,为第一大重仓股,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7.37%,二季度末以来上涨近22%,浮盈超300亿元 [4][7] 持仓个股涨幅表现 - 582只持仓个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27.62%,6月底以来平均上涨15.42% [8] - 32只个股6月底以来涨幅超50%,其中13只为新进个股,占比超40% [8] - 涨幅前三均为液冷概念股,包括英维克(6月底以来涨近170%)、剑桥科技(131.75%)、果麦文化(203.92%) [10][12] 行业与个股深度解析 - 银行股表现突出,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超10只银行股股价创历史新高,受益于降息降准及长期资金入场政策 [6][7] - 液冷概念股英维克持仓市值4.46亿元,6月底以来浮盈超7亿元,公司上半年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液冷相关业务收入超2亿元 [12] - 游戏公司吉比特持仓市值2.89亿元,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10%,上半年营收25.18亿元(同比增长28.49%),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24.50%) [13] 持仓比例分析 - 28只个股持仓占流通股比例超5%,合计市值2606.42亿元,占总持仓市值51.83% [14] - 中国人保(15.94%)、方正证券(13.24%)、交通银行(11.91%)、安达智能(11.90%)持仓比例居前 [16] - 22只高持仓比例个股6月底以来股价上涨,占比78.57% [14]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千亿液冷元年已至,汽零协同加速布局
2025-09-09 14:53
**行业与公司** 液冷行业 数据中心温控解决方案[1] 涉及公司包括英伟达 中国曙光 高澜股份 申菱环境 银轮股份 英维克 飞荣达 同飞股份 中光电 飞龙股份 拓普集团 川环科技 速联 凌云 鹏鼎控股 显盈科技等[1][3][6][8][9][10][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驱动因素** 国家政策提升数据中心PUE标准至1.2甚至1.1 传统风冷系统无法满足要求[1][2] 芯片算力提升导致功耗增加 工作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芯片温度每升高10度寿命衰减50% 每升高1度影响效率释放约10%[2] * **市场规模与渗透率** 全球液冷市场2025年空间约150亿人民币 2026年预计增长至1,500亿人民币以上 实现10倍以上增长[1][4] 国内市场渗透率2025年仅几个百分点 预计2027-2029年达30%-40%[1][4] * **技术路径** 液冷技术主要分为喷淋式 冷板式和浸没式三种 目前以冷板式为主导 未来可能向浸没式演进[1][5] 英伟达MBR72机柜单机柜价值量约80万人民币 其中液冷热板约25万 CDU约30万 manifold大几万 软管约2万 快接头约15万[1][5] * **CDU领域竞争格局** 国内厂商如英伟达 中国曙光 高澜 申菱和银轮等占据主导 海外厂商包括维谛 Gucci和施耐德等[1][6] CDU距离芯片较远 商务拓展相对容易 国内自主品牌有望最快进入海外市场[6][7] * **冷板领域竞争格局** 冷板直接贴在芯片背侧 漏液是关键指标 核心参与者包括台企KLMS和AVC 以及国内企业英维克 飞荣达 同飞 中国光电等 商务关系门槛高[1][8] * **快接头领域竞争格局** 服务器快接头要求精密度高 连续五次插拔漏液量不超过0.25滴 主要供应商来自欧美和台湾地区(如CBC和Pico) 国内供应商包括英维克 川环 速联 凌云和鹏鼎等[3][9] * **Manifold领域竞争格局** Manifold零部件相对简单 内资企业布局较多 包括中光电 申菱 英维克和银轮等[10] * **汽车热管理公司协同** 汽车热管理公司如飞龙股份具有先发优势 在国内市场独供华为并全面覆盖英伟达链条 银轮和拓普具备集成化能力并通过台厂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显盈科技通过深度捆绑富士康进入英伟达供应链[3][11] **其他重要内容** 液冷技术从2023年开始受到关注 经历了多轮市场交易热度[11] 相关标的公司均具有完善利益弹性测算表并进行深度跟踪分析[11]
液冷已来,产业变革加速
2025-09-01 02:01
行业与公司 * **液冷散热技术** 是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新兴技术 主要应用于高功耗芯片如英伟达GB200 GB300等的散热 当前以水基溶液为主 未来可能向氟化液(氢氟醚、氢氟烃、碳氟化合物)等介质发展[1][10] * **国内算力产业链** 正在加速迭代升级 表现为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大幅增加 网络芯片发布 以及国产超节点集群协议的推动[4][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前景广阔**:液冷板块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预计2026年为爆发元年 全球市场空间可能达千亿规模 2027年电能市场有望扩展至几千亿规模[2][4][13] * **技术驱动需求**:英伟达GB300芯片单片功耗接近2000瓦 推动相变冷板等先进散热技术需求 提升快接头、管路和CDU(冷却分配单元)等设备价值 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向G瓦级跃升 液冷需求翻倍增长[1][9] * **竞争格局与机遇**:市场共识在于液冷板块爆发在即且空间巨大 主要分歧在于电能板块竞争格局及A股公司份额 中国台湾公司在冷板领域占30%-40%价值量优势 但CPU转接头、管路等剩余60%-70%份额是A股公司的机会 若技术走向相变或静默模式 中国台湾公司优势将减弱[1][3][5] * **国内应用落地**:液冷技术已应用于国产超节点 如润泽科技已落地单体100兆瓦的液冷数据中心 单机柜支持40千瓦以上功率 采用冷板式液冷[12]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企业布局**: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液冷技术 阿里Q2资本开支同比增219%至386.76亿元[4][6][11] * **产业链受益环节**:液冷市场的快速增长将使国产厂商在冷板、CDU管路、快接头以及IDC厂商、服务器厂商和交换机厂商等多个环节受益[4][13] * **重点公司**: * **英维克**:被视为全球唯一全链条、全自源、全产业链经营的龙头企业 在GPU和Ethereum市场份额高 产品覆盖全面[6][7] * 其他具备潜力的企业包括工业富联、旭创新材、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等[1][6] * **芯片产能**:英伟达GB300业绩亮眼 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 并计划三季度进一步提升产能[8]
龙头单月翻倍,又一AI金矿爆发
36氪· 2025-09-01 01:19
AI算力革命推动液冷技术成为核心投资方向 - AI行情从光模块、PCB扩散至服务器电源、液冷等环节 液冷概念股英维克、欧陆通、麦格米特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液冷方案成为下一代算力产品标配 渗透率加速提升 成为AI算力革命下核心投资方向 [2] - 液冷落地延迟因国内外主流高芯片如GB200、GB300系列延迟 B200单卡1.2kW B300单卡1.4kW NVL72机柜120-130kW 机柜功率跨越后必须采用液冷 [5] 液冷技术发展历程与产业落地 - 液冷概念发酵近2年 2023年AI热潮兴起后市场预期从0到1爆发 但产业落地节奏平稳缓慢 [3][4] - 2025年被视为液冷落地元年 因GB200/GB300下半年放量推动渗透率跨越式提升 国内政策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 三大运营商明确50%以上新建IDC采用液冷 [9] - 液冷零部件包括冷板、CDU、manifold等 冷板因材料成本高且工艺复杂占成本较大 GB300从GB200大面积冷板转为每个GPU芯片独立液冷板 增加冷却硬件用量 [9][11] 芯片功耗提升与液冷技术需求 - NVIDIA GPU功耗持续提升 A100(2020年)300W H100(2022年)700W B200(2024年)1000W B300(2025年)1400W [6] - GPT-5发布带动AI芯片热潮 Blackwell系列芯片放量使液冷需求迫在眉睫 GB200首次推整机柜CDU GB300液冷方案接近标配 Rubin机柜采用冷板浸没混合或全浸没方案 [6] - Meta未来数据中心将大力推广液冷方案 128卡迭代后定制机柜至少采用冷板式 [6] 液冷技术应用场景扩展与渗透率预测 - AMD MI350系列支持液冷散热 博通第二代以太网交换机提供风冷和液冷配置 液冷方案从"坐冷板凳"变为"首发球员" 原生液冷指服务器或机柜出厂即配液冷 [7] - 英伟达B200已上市并被大量客户采用 B300于7月底至8月初全面投产 预计下半年广泛可用 工业富联AI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60% 液冷技术成为高端AI服务器标配 [7] - TrendForce预计2025年Blackwell GPU占NVIDIA高端GPU出货量80%以上 液冷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从2024年14%提升至2025年33% 未来持续成长 [7][8] 液冷产业链市场空间与成长性 - 以NVL72系统为例 单个计算托盘快接头数量从GB200的6对激增至14对 系统总量从126对翻倍至252对 [12] - 机构测算液冷单机柜价值10万美元 假设2026年出货10万个机柜 ASIC链液冷空间占英伟达链一半 全球AI液冷市场有望达1000亿人民币 [12] - 液冷成长性不亚于光模块、PCB 板块性显著增强 诸多公司投入该领域 国内产业链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12] 液冷产业链公司布局与竞争力 - 英维克深耕数据中心温控15年 具备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方案2021年规模化商用 产品覆盖服务器冷板、CDU、manifold等 股价8月涨幅超98% 市值775.5亿元 较4月低谷增长近4倍 [13][14] - 国内液冷产业链公司包括银轮股份(冷板、CDU)、申菱环境(CDU、管路)、中航光电(冷板转接头)、三花智控(电磁阀、浸没液冷)等 [13] - 英伟达链供应商目前主要由台湾OEM厂商主导 偏好台系供应链 但类似PCB行业 内地厂商有望因台厂产能扩张慢而获得订单外溢机会 [20][21][24] 液冷技术路径与行业门槛 - 液冷散热系统主要有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三种 冷板式因成熟度占当前市场90% 浸没式因TCO优势(PUE可低于1.2)在高功率场景快速渗透 [28] - 液冷准入门槛不仅在于制造加工精度 更关键的是系统集成设计能力 云厂商和服务器代工厂缺乏经验 需依赖液冷厂商共同研发 [29][30] - GB200大液冷板设计存在运维复杂、维修成本高问题 GB300计划切割大板为小板优化 但因设计能力不足方案未落地 凸显系统集成设计高门槛 [31][32] 液冷行业成长逻辑与未来格局 - 液冷与光模块、PCB一致 是AI上游价值量通胀环节 受益于AI算力增长 具备单机价值量提升和渗透率提升双重驱动 [33] - 液冷渗透率从0到1阶段类似"平地起高楼" 明年接近标配 竞争格局有望出现新龙头 头部公司具备系统设计集成能力(如英维克、高澜) 尾部公司侧重零部件制造 [26][33] - 内地厂商如工业富联、比亚迪电子、英维克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未来更多公司有望打入全球液冷市场 复制PCB行业胜宏科技(市值超2000亿)的成功 [17][19][22]
液冷近期观点更新及浸没式方案展望 - 能源革命
2025-08-31 16:21
液冷近期观点更新及浸没式方案展望 - 能源革命 20250829.docx AceCamp AI 国内液冷企业如申菱环境和同飞股份,从其他温控行业转型而来,在二 次侧 CDU 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并逐步延伸到全链路解决方案,业绩表现 亮眼。 随着英伟达 RUC 系列机柜推出,静默式液冷方案发展空间巨大。短期看, 认证、订单和海外项目推动业绩增长;长期看,新供应商格局、新项目 增量和技术发散带来投资机会。 2025-08-30 摘要 英伟达 GB300 机柜放量加速,冷板方案精细化,每个机柜冷板价值超 25 万元人民币,推动 IPC 板块建设需求增长,并加速海外液冷材料需求 向大陆转移。 数据中心功率密度提升是液冷核心驱动力,液冷能显著降低 PUE,英伟 达 GPU300 及未来 Rubin 系列将采用全液冷方案,预计海外液冷渗透 率将逐步提升。 液冷热管理系统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核心设备包括冷却塔、冷水机组 (占一次侧成本 40%-45%)、CDU 和冷板,各司其职实现散热与制冷。 全球液冷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6 年和 2027 年分别达到 800 亿和 1,400 亿元人民币,冷板式方案目前占据主导地 ...
股票策略私募连续三周加仓管理人瞄准新成长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14:15
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8月22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55% 较前一周加仓0.69个百分点 8月以来累计涨幅达1.62个百分点 [1][2] - 55.29%股票私募仓位处于满仓水平(高于80%) 26.4%处于中等水平(50%-80%) [1][2] - 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78.11% 50-100亿规模私募仓位指数82.23% 后者较前周大幅提高3.55个百分点 [3] 头部私募持仓特征 - 50-100亿规模私募中69.18%实现满仓 百亿级私募满仓占比达53.95% [3] - 百亿级主观私募普遍维持八成以上仓位 部分知名私募仓位超九成 [3][4] - 有头部私募8月仓位从七成升至近九成 判断市场将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3] 看好逻辑与市场观点 - 股市风险溢价(ERP指数)处于高位 显示股市性价比突出 [5] - 企业盈利下行趋势出现逆转 "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支撑上行预期 [5] - 需求端提振政策发力 上市企业业绩或将逐渐反弹 基本面有望接替流动性推动股市 [5] 重点布局方向 - 新消费、科技等"新兴成长"方向受持续关注 [1][6] - 科技成长板块包括机器人、国产算力、AI应用、液冷、军工 [1][7] - 半年报业绩较好的新消费、传媒领域 以及创新药板块受青睐 [1][7] - 淡水泉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与互联网企业、出海扩散至服务业的消费娱乐公司、实现技术突破的芯片/AI算力/GPU行业 [7]
最高涨超100倍 A股八大热门赛道业绩“增长王”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01:23
A股半年报业绩与热门板块表现 - A股5424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综合 农林牧渔 钢铁 建筑材料 计算机 有色金属 传媒 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 [1] - AI算力概念股受资本追捧 包括CPO PCB AI芯片 液冷等细分板块 军工 稀土永磁 人形机器人 创新药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八大热门板块相关公司半年报业绩兑现 多只股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 [1] 地面装备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107.85% 15家公司中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 - 纳睿雷达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6.97% 居板块首位 [2] PCB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93.12% 112家公司中73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 - 宏和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587.74%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3] - 全球服务器销售额2025年一季度达95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4.1% 预计2025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达3660亿美元 同比增长44.6% [3] - PCB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735.65亿美元增至2029年946.61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5.2% [3] - 18层以上多层板复合增长率达15.7% HDI复合增长率达6.4% 是市场主要驱动力 [3] CPO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79.05% 多家头部公司业绩出色 [4] - 仕佳光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 新易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5.68% [4] - CPO技术预计2026年至2027年逐步渗透起量 3.2T产品大量推出后被批量应用 [5] AI芯片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62.62% 35家公司中2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 - 优博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5.37% 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347.82% 实现同比扭亏 [6] - 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参数精度 为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提升解码效率与运算能力 [6] 稀土永磁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62.12% 58家公司中4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 - 华宏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0.57%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7] - 稀土价格上涨和磁材排产延长期凸显需求韧性 企业三季度可能实现量价齐升 [7] 人形机器人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54.30% 163家公司中10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 - 天娱数科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3.67%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8] - 华为 字节跳动 比亚迪 小米 广汽等企业加码具身智能 特斯拉 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 [8] - 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成为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 商业化落地可期 [8] 液冷概念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49.94% 106家公司中7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 - 高澜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8.57%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9] - 液冷技术从AI核心算力侧向网络设备和ASIC芯片延伸 Meta 谷歌 亚马逊等推进自有AI架构和集群部署 [9] 创新药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44.05% 145家公司中7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 - 翰宇药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4.3%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10]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 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在ADC TCE PD-1双抗 CAR-T等领域展现竞争优势 [10]
最高涨超100倍!A股八大热门赛道业绩“增长王”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00:51
A股半年报业绩与热门板块表现 - A股5424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综合 农林牧渔 钢铁 建筑材料 计算机 有色金属 传媒 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 [1] - AI算力概念股表现突出 CPO PCB AI芯片 液冷等细分板块受资本追捧 [1] - 军工 稀土永磁 人形机器人 创新药等板块今年以来涨幅居前 [1] - 八大热门板块相关公司半年报业绩兑现 多只股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 [1] 地面装备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107.85% [2] - 15家公司中9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 - 纳睿雷达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6.97% 居板块首位 [2] PCB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93.12% [3] - 112家公司中73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 - 宏和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587.74%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3] - 算力缺口带动行业需求上行 2025年一季度全球服务器销售额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1% [3] - 预计2025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3660亿美元同比增长44.6% [3] - PCB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735.65亿美元增至2029年946.61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5.2% [3] - 18层以上多层板复合增长率15.7% HDI复合增长率6.4% 成为主要驱动力 [3] CPO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79.05% [4] - 仕佳光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 新易盛同比增长355.68% [4] - CPO领域渗透率较低但前景确定 上市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提高参与度 [4] - CPO技术预计2026-2027年逐步渗透起量 3.2T产品推出后批量应用 [5] AI芯片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62.62% [6] - 35家公司中22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 - 优博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5.37% 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347.82% [6] - 寒武纪利润总额 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 [6] - 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参数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6] - UE8M0 FP8格式提升芯片解码效率与运算能力 支持复杂模型推理 [6] 稀土永磁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62.12% [7] - 58家公司中41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 - 华宏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0.57%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7] - 稀土价格上涨和磁材排产延长期凸显需求韧性 [7] - 企业三季度可能实现量价齐升 利润空间有望扩大 [7] 人形机器人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54.30% [8] - 163家公司中107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 - 天娱数科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3.67%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8] - 华为 字节跳动 比亚迪 小米 广汽等企业加码具身智能 [8] - 特斯拉 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进度 [8] - DeepSeek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 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 [8] 液冷概念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49.94% [9] - 106家公司中77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 - 高澜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8.57%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9] - 液冷技术向网络设备和ASIC芯片延伸 [9] - Meta 谷歌 亚马逊等推进自有AI架构和集群 未来有望部署液冷散热 [9] 创新药板块 - 板块今年以来上涨44.05% [10] - 145家公司中71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 - 翰宇药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4.3% 业绩增长居板块首位 [10]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 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10] - 国内创新药在新靶点 新技术 新疾病领域布局呈现领先趋势 [10] - ADC TCE PD-1双抗 CAR-T等领域展现竞争优势 [10]
A股英伟达产业链狂奔,大牛股飙升5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3:59
AI算力成为基础设施核心 - AI浪潮下算力需求急速膨胀 AI算力成为基础设施中的硬通货 [2] - 英伟达市值冲上4万亿美元 算力周期红利沿产业链释放 [2] - 算力赛道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主线之一 [2] A股算力产业链表现强劲 - AI服务器、光模块、液冷、高端PCB与高速连接等环节全面点燃 [2] - 龙头公司半年报普遍超预期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万亿 [2] - 新易盛股价三年累计飙升逾28倍 胜宏科技股价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0% [2] 光模块龙头业绩狂飙 - 新易盛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 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 [6] - 中际旭创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 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0% [6][7] - 天孚通信上半年营收24.56亿元同比增长57.84% 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37.46% [7][8] - 新易盛光模块毛利率达47.48% 与博通紧密合作提升毛利率 [8] - 800G光模块需求继续高增长 1.6T光模块需求从下半年开始放量 [8] AI服务器领域高速增长 - 工业富联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58% 净利润121.13亿元同比增长138.61% [6] - 工业富联二季度单季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 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幅超60% [6] - 浪潮信息上半年营收801.92亿元同比增长90.05% 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34.87% [6] PCB产业景气度提升 - 胜宏科技上半年营收90.31亿元同比增长86% 净利润21.43亿元同比增长366.89% [6][9] - 鹏鼎控股上半年营收163.75亿元同比增长24.75% 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57.22% [6][9] - 高多层/高阶HDI及载板需求抬升带动板厂景气 [9] 液冷技术渗透率提升 - 英伟达GB200 NVL72等机柜化方案放量 液冷渗透率显著提升 [8] - 2025年AI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升至33% [8] - 英维克上半年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 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7.54% [8] - 比亚迪电子进入英伟达GB300液冷供应链 上半年营收806.1亿元同比上升2.58% [9] 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大幅增长 - 2025年第二季度微软、亚马逊、Meta、谷歌合计资本开支同比提升69%至874亿美元 [13] - 2025年四家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0%至3338亿美元 [13]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三大互联网厂商合计CAPEX为550.12亿元 同比增速99.38% [13] 连接器市场格局与增长 - 安费诺、Molex和泰科占据背板连接器市场60%到80%份额 [9] - 立讯精密通信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接近50% 上半年营收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 [9] 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 海外云服务厂商持续加大AI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开支快速增长 [13] - 英伟达预计今年CSP等Capex约6000亿美元 [14] - 到本十年末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万亿-4万亿美元 [14] - 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二大计算市场 预计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 CAGR约50% [14] 产业链投资机会广泛 - 关注服务器硬件层面系统组装、GPU、CPU、存储、高速连接器等零部件 [14] - 关注国内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国产GPU/CPU厂商和华为昇腾等自主算力产业链 [14] - 关注先进制造/封装和HBM等产业链机会 [14]
龙头单月翻倍!又一AI金矿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8-30 09:37
液冷技术成为AI算力革命核心方向 - 液冷方案成为下一代算力产品标配 渗透率加速提升 有望成为AI算力革命下的核心投资方向[4] - AI行情从光模块 PCB扩散至服务器电源 液冷等环节 英维克 欧陆通 麦格米特等概念股股价创历史新高[1][2] - 液冷叙事逻辑转变 从单公司概念发展为板块性机会 诸多公司投入该领域验证趋势确定性[15] 液冷技术落地加速驱动因素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芯片持续放量 B200单卡1.2kW B300单卡1.4kW NVL72机柜120-130kW 机柜功率跨越必须上液冷[7] - B200芯片端液冷设计 机柜预留液冷架构是重要前置条件 GB200首次推整机柜CDU GB300液冷方案接近标配[8] - Meta未来数据中心大力推广液冷方案 128卡迭代后定制机柜至少上冷板式[9] - AMD MI350系列支持液冷散热 博通第二代以太网交换机提供风冷和液冷配置 液冷方案完成从坐冷板凳到首发球员转变[10] 液冷渗透率及市场规模预测 - TrendForce预计2025年Blackwell GPU占NVIDIA高端GPU出货量80%以上[11] - 液冷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从2024年14%大幅提升至2025年33% 未来数年持续成长[12] - 2025年是液冷落地元年 GB200/GB300下半年放量 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实现跨越式提升[12] - 国内政策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 三大运营商明确50%以上新建IDC采用液冷[12] - 按液冷单机柜10万美金 明年出货10万个机柜 ASIC链液冷空间占英伟达链一半 2026年全球AI液冷有望达1000亿人民币[15] 液冷技术方案及价值量变化 - 冷板式液冷占当前市场90% PUE可低于1.2 浸没式液冷PUE可低于1.2远优于风冷1.6[31] - 从GB200到GB300 整机价格从8.4万美元跳到10万美元以上 GB300从大面积冷板覆盖转为每个GPU芯片配备独立液冷板[14] - NVL72系统单个计算托盘快接头数量从GB200的6对激增至14对 系统总量从126对翻倍至252对[15] - 液冷零部件包括冷板 CDU manifold 连接器 电磁阀 TANK等 冷板是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较大[12] 液冷产业链及主要厂商 - 英维克深耕数据中心精密温控15年 具备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2021年实现规模化商用[16] - 英维克8月涨幅超过98%接近翻倍 从4月价格低谷21.5元/股计算 市值775.5亿元增长接近4倍[17] - 国内液冷产业链公司包括英维克 高澜股份 川环科技 强瑞技术 思泉新材 曙光数创等[15] - 英伟达链供应商目前主要在台湾OEM厂商 但内地厂商技术实力获认可 未来有望打入全球液冷产业链[23][24] 液冷行业竞争格局及门槛 - 液冷行业公司分两类:具备系统设计集成能力的头部公司如英维克 高澜 曙光数创 和具备制造能力的尾部公司[28][29] - 液冷准入门槛不仅在于制造加工高精度要求 更关键是系统集成设计能力 云厂商和服务器代工厂商需依赖液冷厂商共同研发[32][33] - GB300原计划切割大液冷板为小液冷板优化运维 但因设计能力不足优化方案长期未落地 凸显系统集成设计高门槛[34][35] 液冷与光模块PCB对比 - 液冷与光模块 PCB成长逻辑一致 均是AI上游价值量通胀环节 受益于AI算力快速增长趋势[36] - 液冷具备单机价值量提升和渗透率提升双重逻辑驱动 成长性更突出 渗透率不是慢慢提升而是明年几乎完成标配[36] - PCB行业台系厂商第二年失守 内地厂商如胜宏科技成A股市值超2000亿新龙头 液冷板块可能复制这一机遇[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