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经销商
icon
搜索文档
【库存系数】2025年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38
乘联分会· 2025-06-18 08:46
5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情况 - 5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8 环比下降2 1% 同比下降4 2% 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以下 处于合理区间 [2] - 5月末汽车经销商库存总量大致在255万辆左右 较上月基本持平 前四周库存水平持续下降 最后一周因半年任务考核补库回升 [6] - 5月市场呈现"前高中低后高"走势 车展 假期效应 以旧换新政策及地方促销推动终端客流冲高 月末降价和618促销进一步刺激销量 [5] 分品牌库存系数变化 - 高端豪华及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 31 环比下降1 5% [8] - 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 21 环比下降11 7% [8] - 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 51 环比上升2 7% [8] 6月市场展望与建议 - 6月高温淡季预计进店量减少 但端午假期 高考毕业季及以旧换新政策提供支撑 厂商半年度考核将加大终端优惠力度 [9] - 建议经销商理性预估需求 强化以旧换新政策宣传 降本增效并防范经营风险 [9] 库存调查背景与方法 - 库存系数=期末库存量/当期销售量 国际惯例显示:0 8~1 2为合理范围 >1 5需警戒 >2 5存在高风险 [11] - 调查覆盖全国千余家4S店 涉及55个汽车品牌 样本来自百强经销商集团 [12]
转债信用风波应对指南
华西证券· 2025-06-17 09: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转债信用风波是历史以来波及面最广的一次,其本质是正股表现较弱,叠加其他底层原因导致信用风波久久未能平息 [2][3] - 站在当下,权益市场持续大幅下跌可能性下降,交易类退市风险下滑,2025年到期个券偿还压力弱于去年,可适当挖掘错误定价的修复机会 [4][7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以史为鉴,重温2024年信用风波 信用风波七大重要事件回顾 - 2024年4月,国九条及退市新规发布,小级别信用冲击预演,权益及转债市场风格分化,小盘品种投资价值受影响,退市新规发布两日内近百只转债累计跌幅超5%,后市场回暖,理财增量资金为后续调整埋下伏笔 [11][12] - 5月弱资质个券信用事件集中出现,大级别信用风波开始酝酿,如天创转债等被*ST或ST,岭南转债提示赎回风险,三房和宏图转债评级下调 [18] - 6月中旬光伏转债资金链遭质疑,机构集中抛售,某光伏组件转债发行人资金流动性紧张,引发市场集中抛售,加剧转债市场信用担忧 [23] - 6月下旬评级集中下调,不乏超预期大盘标的,龙大、灵康、闻泰等转债评级下调,抑制机构情绪,放大投资者对后续评级调整的担忧 [29] - 山鹰转债积极自救,虽出售子公司回笼资金进展低于预期致价格回调,但引入国资战略入股等措施推动价格回升,最终通过转股缓解偿债压力 [35][36] - 广汇转债反复拉扯后退市,正股股价低于面值触发交易类退市规则,引发转债市场调整,该事件启示需关注退市风险,投资者难研究清个券实质风险,弱资质个券可能形成局部高收益债市场 [40][42] - 岭南转债违约打破转债金身,虽早有预期但仍震慑市场,其仍在转债市场存续且有国资属性,违约引发市场较大冲击,中证转债指数跌至年内最低点 [45][47] 信用风波的疤痕效应 - 2024年信用冲击波及面广,大量转债跌破债底,弱资质个券定价锚缺失,投资者迷茫,债底有效性受质疑,但考虑行业周期和发行人态度,债底未来仍可作定价锚 [47][51][52] - 行业方面,农牧、电新等周期板块深度跌破债底转债只数占比较高,金融、军工未深度跌破债底,汽车等行业占比较低;等级方面,AAA级抵御信用风险能力强,AA+优势不明显 [55] 信用风波的本质及启示 - 2020年底、2023年转债市场曾出现信用冲击,2020 - 2021年形成配置“黄金坑”,2023年出现实质违约事件,2024年二、三季度市场趋弱本质是正股走弱,正股行情是信用风险事件重要情绪推动因素 [59][60][61] - 转债市场信用风波未平息的底层原因包括增量资金风险偏好低、发行人基本面趋弱&监管趋严、转债市场结构性“老龄化” [64] - 应对转债信用风险的思路包括紧盯权益市场小盘品种行情、规避显性风险标的、根据信用冲击程度调整持仓、配置大盘底仓及类底仓品种、参与超调且错误定价凸显的机会 [68][69]
兰天集团董事长汤国华:下半年国内1/3的经销商可能因资金压力调整经营布局或出局
搜狐财经· 2025-06-14 12:55
行业现状 - 国内汽车经销商面临高库存压力,部分经销商资金链濒临断裂,数千家经销商苦不堪言 [1] - 行业预计80%经销商或面临亏损,下半年约三分之一经销商可能因资金压力调整经营或退出市场 [1] - 部分地区经销商达成共识,若市场无改善将从7月起停止向厂家提车,转向其他省份采购甚至退网 [1] 库存高企原因 - 主机厂盲目扩产导致密集建店、压库,终端价格扭曲,部分经销商资金断链直接跑路 [3] - 去产能化、挤掉产能泡沫、保持合理批售量是解决库存问题的关键 [3] - 部分品牌库存系数远超安全水平,如比亚迪库存系数高达6-10,红旗为4-5,吉利燃油车为3-5 [6] 经销商经营压力 - 兰天集团5月销量8000余台,6月预期5000台,环比降幅约60% [4] -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导致单车型降价2-3万元,加剧市场价格竞争 [4] - 经销商为保销量大幅优惠,售价16万-18万元车型优惠达7万元,每台车亏损4万-5万元 [8] - 部分经销商每月虚出库200-300台以获取厂家返利,资金压力巨大 [10] 品牌表现差异 - 上汽大众库存管理较合理,库存系数1.5-1.6时停止批发 [6] - 运营较好的品牌包括造车新势力、鸿蒙智行系列及上汽大众,库存处于安全范围 [6] - 兰天集团旗下东风日产年销量稳定在2万余台,东风本田6家门店年销量近万台 [10] - 红旗品牌去年销量近4000台,今年预期提升至6000台 [10] - 兰天集团多数品牌库存系数控制在1.5-2.0,运营效率较高 [10] 资金压力 - 某经销商集团银行授信额度2亿余元,每月需借贷约6000万元,压库严重时资金捉襟见肘 [12] - 经销商每月总提车量约5000台,金融衍生业务利润急剧缩水 [10] 解决方案 - 经销商需避免超提车辆,拒绝主机厂"小恩小惠"如"潜水奖"、"超长奖"等诱惑 [8] - 行业需优化产销协同与库存管理,保持市场价格理性回归 [3][4]
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7%,接近荣枯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 7%,同比下降5 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 1个百分点,位于荣枯线之上,行业景气度改善[1] - 5月汽车市场呈现"前高后低"走势,车展密集启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推动终端客流冲高,自驾游与结婚季等家庭购车需求集中释放[3][9] - 5月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约185万辆,政策红利与终端促销共同推动消费[9] 区域与品牌表现 - 区域指数分化明显:西区指数最高达62 1%市场压力大,南区指数48 1%低于荣枯线表现最佳[5] - 豪华及进口、合资、自主品牌经销商指数均环比下降[5] 经销商经营指标 - 库存系数环比下降,库存量基本持平:61 8%经销商认为库存持平,21%认为增长[8][9] - 成交率下降:27 4%经销商反映成交率下降,仅16 6%认为增长[6] - 价格战持续:51 6%经销商实施降价策略,仅3 2%涨价[7] - 资金压力突出:64 9%经销商未完成销量计划,35%完成或超额完成[10] 市场预期与促销动态 - 6月预期谨慎:41 4%经销商预计需求减少,仅12 1%看增[9] - 68 2%经销商认为6月经营状况一般,21 7%判断不好[9] - 618促销筹备中:54 8%4S店处于活动筹备阶段,19 1%已提前启动[9]
破局汽车业“内卷” 推动产业链“共荣”
证券日报· 2025-06-03 16:43
行业现状 - 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 某头部车企5月23日掀起降价风暴 最高降幅达5 3万元 多家车企仓促应战 [1] - 汽车经销商面临经营压力加大 盈利能力降低 车辆库存偏高 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 行业大面积亏损 [1] - 截至4月末国内乘用车行业库存达350万辆 同比增加12万辆 整车企业向经销商强行压库现象严重 [1] - 产业链恶性循环显现 上游零部件企业被迫接受采购价降幅 质量防线松动 [1] 价格战影响 - 短期消费者可能获益 但长期将侵蚀行业研发投入 导致产品质量一致性难以保障 售后服务网络萎缩 [2] - 频繁调价损害品牌形象 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心 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 [3] - 行业利润下滑将导致"超值价格"以牺牲品质与长期服务为代价 [2] 解决方案倡议 - 尊重渠道价值 推行"以销定产" 合理制定销售目标 禁止强迫进车 终结压库顽疾 [2] - 保障经销商合理利润 纠治进销倒挂 及时返利 缩短回款周期 改善现金流状况 [2] - 维护品牌与消费者权益 优化商务政策慎用罚款 稳定市场预期 [3] 行业共识 - 拒绝价格战已成为行业共识 需构建健康经销商网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 行业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回归技术 品质 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竞争 [3] - 全产业链需协同反"内卷" 监管需精准发力 构筑统一战线 [3]
2025汽车经销商百强榜发布,运营能力两极分化,“剩”者为王时代已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1:47
行业现状 - 汽车流通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困局升级为"越卖越亏"现象 [1] - 2025年百强经销商排行榜显示中升集团以1681.24亿元营收和71.15万辆销量连续四年居首 [1] - 广汇汽车因业绩暴跌未参评 永达集团升至第二 利星行汽车保持第三 [1] - 2024年"两新"政策推动乘用车市场保持5.5%增量 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创新高 预计全年有望突破55% [1] 经销商分类与盈利状况 - 传统品牌困境经销商平均新车毛利润为负 税前利润-6.9% [4] - 经营能力强的传统品牌经销商新车毛利1.5% 售后毛利4.8% 最终盈利2.1% [4] - 油电兼营经销商新车毛利达4.5% 最终利润约1.6% [4] - 2024年百强经销商营收总产值同比下降2.5%至17213亿元 资产投入减少6.7%至7876亿元 [5] - 新车销量652万辆同比下降0.2% 4S店数量6003家同比上升3.5% [5] 业务数据变化 - 百强经销商新车毛利率同比下降22.6% 总毛利率同比上升3.2%至6.7% [5] - 二手车销量139万辆同比增长19.7% 但毛利率同比降低3.6%至6.4% [5] - 售后台次5826万辆同比增长13.3% 售后毛利率同比降低3.2%至41% [5] - 员工人数下降6.8%至34.9万人 薪酬福利下调8.2%至557亿元 [6] - 单店年收入同比下降9.4%至2.9亿元 [6] 转型与创新措施 - 百强经销商基盘客户达10026万人同比增长19.3% 活跃客户3737万人增长8.6% [6]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3%同比增长31.1% 销量1502万辆增长30.9% [7] - 单人年产值上涨4.6%至493万元 服务顾问人均接车台次提升2.3%至1833辆 [7] - 2024年新建网络741家 关闭529家 呈现新能源渠道扩张等特点 [7] - 重庆百事达通过鸿蒙生态圈运营体系实现高用户增长 提升老带新转化率 [8] 未来发展方向 - 经销商破局方向总结为"新四化":业务多元化、资产轻量化、特色品牌化、管理智能化 [7] - 业务多元化包括二手车零售、新能源布局、金融保险等九大方向 [7] - 数字化应用案例显示单店毛利润可增加30万元 节省费用8.5万元 [8] - 数字化工具可提升事故车业务2个百分点 减少客户流失500人 [8] - 精细化管理可节省手续费成本3万元 杜绝跑冒滴漏5万元 [8]
中国汽车经销商出海如何行稳致远?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9 03:03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1万辆 同比增长23% [1] - 面临欧盟美国关税壁垒 供应链和海外服务能力薄弱等挑战 [1] - 厂商关注点从拓展市场转向深耕市场 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产品力、品牌力等 [1] 中国车企出海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商品贸易模式 主机厂和出口商直接出口 [2] - 第二阶段:本地化生产 海外投资建厂 [2] - 第三阶段:反向合资 技术及海外市场合作 [2] - 第四阶段:全生态链合作 供应链和开发协同 [2] 出海面临的挑战 - 内部挑战:品牌力偏弱 产品同质化 海外战略多变 管理体系不完善 售后服务能力薄弱 [2] - 外部挑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碳壁垒 投资审查收紧 [2] - 海外经销商更倾向与销量前五企业合作 渠道开拓困难 [2] 下一阶段出海重心 - 市场选择:利用中东、东南亚、南美先发优势 向欧洲、日韩等高端市场冲击 [2] - 海外渠道:传统经销商模式为主 直营为辅 主机厂逐步参与终端销售 [2] - 本地化运营:加速海外建厂 入股经销商 设立金融公司 但独立售后和二手车市场待开发 [2] 经销商出海优劣势 - 优势:与整车企业合作紧密 精细化运营经验丰富 海外投资意愿强 [3] - 劣势:海外资源认知不足 小批量出口为主 市场扎堆同质化竞争 国际人才紧缺 [3] 日本汽车出海经验借鉴 - 日本商社通过全球网络和资源整合 为车企海外发展全方位赋能 [3] - 日本综合商社是战略投资者和市场调研提供者 采用"资本+资源"驱动的生态平台模式 [3] - 在印尼等市场 日本品牌通过与商社深度合作布局 商社投资实力超过主机厂 [3] 经销商全球化关键要素 - 产品为王 与品牌深度绑定 多品牌战略分散风险 [4] - 资本驱动 低成本多元化资金 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渠道 [4] - 多区域分散布局 重点市场深耕 全价值链覆盖 [4] - 长期人才培育和跨文化管理 风险预判与敏捷转型 [4] 不同类型经销商出海策略 - 大型经销商:重资产模式 并购当地经销商或投资海外工厂 [4] - 中型经销商:聚焦区域 与主机厂联合开发定制车型 [4] - 中小型经销商:轻资产模式 与当地经销商共建销售网络 [4]
经销商爆雷?最新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10:48
比亚迪经销商事件核心观点 - 比亚迪山东区域经销商济南乾城因盲目极速扩张和加杠杆运营导致资金链断裂[2] - 比亚迪否认频繁调整经销商政策导致该事件[5] - 济南乾城将资金困境归因于山东地区汽车经销商行业集体暴雷和银行信贷收紧[6] - 比亚迪表示对该经销商集团进行纾困支持[8] 事件具体进展 - 济南乾城部分4S店自2024年底起陆续被当地其他经销商收购[2] - 多位车主反映预付费服务包无法使用及全款购车后无法上牌问题[3] - 济南乾城承诺5月底前解决客户服务及退款问题[7] - 截至5月28日比亚迪A股股价下跌2.56%至362.88元/股,总市值1.12万亿元[2] 经销商经营状况 - 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涉及多起融资租赁和买卖合同纠纷[8] - 公司2023年4月、2021年5月、2015年2月发生负责人变更[8] -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涉及10起司法案件[9] 行业背景分析 - 汽车流通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特点,民企占比较高且资产负债率较高[11] - 价格战导致经销商生存状况恶化,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和资金链断裂风险[10][12] - 银行机构对汽车经销商行业评级偏负面导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3] - 经营不善的经销商易被金融机构抽贷断贷加剧融资风险[14] 行业协会建议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车企转变生产方式,与经销商协同共进[15] - 协会将持续向部委提出政策建议改善经销商发展困境[15]
比亚迪回应山东经销商爆雷
华尔街见闻· 2025-05-28 08:04
比亚迪经销商爆雷事件 - 比亚迪否认经销商政策频繁调整导致爆雷 称济南乾城资金链断裂主因是盲目扩张和加杠杆运营 [2] - 公司表示已对涉事经销商提供纾困支持 协助处理客户及员工问题 部分4S店已被当地其他经销商收购 [2] - 济南乾城自曝资金困境根源:比亚迪政策调整致现金流压力剧增 叠加山东经销商集体暴雷引发银行抽贷 [2] 汽车经销商行业困境 - 价格战导致经销商库存高企 被迫低价抛售 亏损加剧资金链断裂风险 [3] - 行业普遍存在高负债问题 部分经销商资产负债率达80%-90% 融资到期履约困难 [3] - 银行对经销商行业评级负面 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经营不善易引发抽贷断贷的恶性循环 [3] 行业协会应对措施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车企转向以销定产模式 与经销商协同改善盈利困境 [3] - 协会计划通过政策建议推动税收优化 汽车出口等制度改革 化解经销商发展困境 [4][5]
传比亚迪一经销商集团暴雷,比亚迪回应:网传信息不属实!过去几年对经销商政策连续且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04:54
比亚迪经销商事件 - 比亚迪山东经销商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因现金流管理压力及融资困难导致运营资金紧张,无法及时处理三保费用退还问题,计划2025年5月底前解决 [2] - 比亚迪官方回应称经销商问题系其盲目扩张加杠杆运营所致,部分4S店已被其他经销商收购,公司正提供纾困支持协助处理客户及员工问题 [2]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与价格战升级导致经销商生存压力增大 [2] 汽车经销商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汽车4S店数量为32878家,同比减少4419家(降幅2.7%),为202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 - 2024年4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9.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2个百分点,部分品牌库存系数超2个月 [3] - 4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达350万辆,环比增15万辆,同比增12万辆,创历年4月末高点 [3] 行业结构性挑战 - 燃油车经销商面临网点过密、盈利能力不足及厂商关系紧张等问题,行业淘汰洗牌加速 [3] - 汽车市场产品结构快速切换加剧传统经销商经营压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