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搜索文档
新里程(002219):政策利空集中体现,各项业务有望逐步筑底回升
首创证券· 2025-09-04 09:21
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政策利空集中体现 各项业务有望逐步筑底回升 [3] - 2025年中报显示营业收入15.88亿元 同比下降20.63% 归母净利润743万元 同比下降88.25% [5] - 医疗服务业务收入13.78亿元 同比下降14.84% 但毛利率提升0.99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5] - 药品及医疗产品收入2.08亿元 同比下降44.66% 主要受独一味系列产品集采影响 子公司独一味制药净利润-2233万元 同比下降272.63%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66亿元、36.49亿元和39.4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1.4%、8.4%和8.1%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1.06亿元和1.4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4.3%、21.6%和32.7%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83.9倍、68.9倍和52.0倍 [5] 公司基本数据 - 最新收盘价2.15元 一年内最高价3.30元 最低价1.72元 [3] - 当前市盈率123.52倍 市净率3.63倍 [3] - 总股本33.87亿股 总市值72.83亿元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5.12亿元 2026年5.17亿元 2027年5.86亿元 [6] - 预计2025年现金余额7.87亿元 2026年11.42亿元 2027年17.28亿元 [6] - 预计毛利率2025年28.3% 2026年28.6% 2027年28.9% [6] - 预计ROE 2025年4.1% 2026年4.7% 2027年5.9% [6] - 预计每股收益2025年0.03元 2026年0.03元 2027年0.04元 [6] 业务分析 - 医疗服务业务门诊量及门诊次均费用基本持平 住院量同比下降约9% 住院次均费用下降约12% [5] - 二季度次均费用环比降幅明显缩小 政策负面影响正在降低 [5] - 制药业务通过加大基层市场开发力度 推动空白市场覆盖面提升等措施有望逐步企稳 [5] - 老龄化趋势下诊疗量仍有望持续增长 医疗服务业务具有较强韧性 [4][5]
医疗服务板块9月4日跌4.28%,毕得医药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0.0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4 08:48
板块整体表现 - 医疗服务板块当日下跌4.28% [1] - 上证指数下跌1.25%至3765.88点,深证成指下跌2.83%至12118.7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0.02亿元,游资净流入6.43亿元,散户净流入3.59亿元 [2] 领跌个股表现 - 毕得医药领跌板块,跌幅达9.44%,收盘价62.65元,成交额1.42亿元 [2] - 药明康德下跌8.06%至101.94元,成交额107.22亿元 [2] - 昭衍新药下跌7.48%至30.92元,成交额12.77亿元 [2] - 博腾股份下跌7.41%至24.73元,成交额11.49亿元 [2] - 凯莱英和康龙化成均下跌6.94%,收盘价分别为101.72元和29.65元 [2] 资金流向特征 - 创新医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36亿元,占比4.65% [3] - 睿智医药主力净流入7900.71万元,占比9.55% [3] - 美年健康主力净流入6469.10万元,占比11.70% [3] - 百花医药主力净流入6283.14万元,占比4.30% [3] - 爱尔眼科主力净流入4347.50万元,占比2.15% [3] 个股成交活跃度 - 药明康德成交量达102.86万手,为板块最高 [2] - 康龙化成成交量60.05万手,成交额18.29亿元 [2] - 创新医疗成交量118.23万手,成交额29.34亿元 [1] - 百花医药成交量137.25万手,成交额14.63亿元 [1]
成都先导(688222):主业恢复强劲,期待新药权益转让业务逐步发力
中泰证券· 2025-09-04 08:3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6.58%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04万元,同比增长390.72% [5]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5391万元,同比增长2517.66% [5] - 2025Q2单季度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37.72% [6] - 2025Q2归母净利润2176万元,同比增长681.46% [6] - 2025Q2扣非归母净利润3641万元,同比增长693.51% [6] - 2025H1毛利率53.81%,同比提升7.18个百分点 [6] - 2025H1净利率21.82%,同比提升17.05个百分点 [6] 业务板块表现 - DEL核心业务2025H1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40.45% [6] - FBDD/SBDD板块2025H1收入约6524万元,同比增长4.15% [6] - 核酸平台(OBT)2025H1收入约2785万元,同比下降3.35% [6] - 蛋白降解平台(TPD)2025H1收入约753万元,同比下降8.67% [6] - ChemSer服务2025H1收入约1872万元,同比增长94.17% [6] - BioSer服务2025H1收入约338万元,同比下降59.59% [6]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率4.05%,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 [6] - 管理费用率16.28%,同比下降3.61个百分点 [6] - 研发费用率12.69%,同比下降3.09个百分点 [6] - 财务费用率-5.16%,同比下降3.75个百分点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21.63% [4][6]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22.63% [4][6]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23.63% [4][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51.11% [4][6]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27.43% [4][6]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9.59% [4][6] 新药研发进展 - HG146按计划推进临床II期 [6] - HG030处于临床I期阶段 [6] - HG381处于临床I期阶段 [6] - 新药项目大部分处临床早期,产品定位明确且差异化显著 [6] 技术平台优势 - DEL多样性导向定制库进展强势 [6] - 自动化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高效运转 [6] - 英国子公司Vernalis里程碑收入确认,体现全球化研发布局协同效应 [6] - 核酸平台借助递送分子相关服务实现小核酸一站式项目商业转化 [6] - 蛋白降解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启动基于PROTAC技术的一站式定制项目 [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8.80元 [1] - 总市值115.40亿元 [1] - 2025年预测P/E 148.69倍 [4] - 2026年预测P/E 116.69倍 [4] - 2027年预测P/E 90.05倍 [4] - 2025年预测P/B 7.91倍 [4] - 2026年预测P/B 7.39倍 [4] - 2027年预测P/B 6.83倍 [4]
固生堂(02273):线下医疗机构经营稳健,国医AI分身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难题
信达证券· 2025-09-04 08:21
投资评级 - 未明确提及具体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线下医疗机构经营稳健 客流量保持快速增长 在外部宏观消费承压背景下展现较强经营韧性 [2] - 公司持续稳健扩张 坚持自建+并购双轮驱动扩张路径 医疗机构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3] - 国医AI分身发布 提升国医大师诊疗效率和青年医生成长速度 增加优质中医资源供给 缓解医疗资源分配难题 [4][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4.95亿元 同比增长9.5% 毛利润4.58亿元 同比增长14.1% 净利润1.52亿元 同比增长41.6% 经调整净利润1.70亿元 同比增长15.2% [1] - 2025H1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14.85亿元 同比增长10.4% 医疗健康产品收入0.10亿元 同比下降50.9% [2] - 2025H1线下医疗机构收入13.67亿元 同比增长11.1% 线上平台收入1.27亿元 同比下降5.2% [2] - 2025H1客流量274.7万人次 同比增长15.3% 客单价544元 同比下降5.1%(2024H1为573元) [2] - 会员人数27.36万人 会员就诊人次108.0万人次 会员回头率85.0% 高于整体客户回头率69.3% [2] 业务扩张 - 2025年上半年新设立5家线下医疗机构 新增并购6家线下医疗机构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在中国19个城市经营83家医疗机构 在新加坡经营1家医疗机构 [3] 技术创新 - 2025年6月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 截至8月已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 [4] - 覆盖肿瘤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等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 [4] - 首批专家均有30年以上诊疗经验 基于海量高质量诊疗数据开发 [4][5] - 国医AI分身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辨证准确性与用药合理性获专家高度评价 [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3亿元、40.92亿元、48.79亿元 [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4.89亿元、5.95亿元 [6][7]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71元、2.07元、2.52元 [6][7]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18.04倍、14.89倍、12.25倍 [6][7]
直播预告:从“能治病”到“好体验”——舒适化医疗的破局之路
人民网· 2025-09-04 08:00
内镜检查技术发展 - 传统内镜检查伴随恶心、呛咳、疼痛及恐惧感 导致部分患者因抗拒延误诊疗并错失早癌发现黄金期 [1] - 舒适化内镜通过精准镇静镇痛技术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检查 显著提升就医体验与依从性 [1] 公众认知与疑虑 - 公众对舒适化内镜安全性、适用人群及流程规范存疑 包括麻醉风险可控性、老人儿童适用性及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1] 专业解读安排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祝荫与湘雅三医院麻醉科主任廖琴将于9月5日10:00-11:00进行直播解读 [1] - 解读涵盖医院管理、技术安全、麻醉实践三大维度 包括科学原理、风险防控与普惠价值分析 [1] 专家背景 - 祝荫担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3] - 廖琴担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委员等学术职务 [4]
爱尔眼科(300015):业绩稳健增长,技术升级驱动核心业务
华安证券· 2025-09-04 07:5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0% 显示核心业务经营韧性 [4][5] - 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至0.05% 主要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基数较高及新建医院成本增加影响 [4][5] -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驱动核心业务增长 屈光项目营收46.18亿元(+11.14%) 视光服务项目营收27.20亿元(+14.73%) [5] -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 科技爱尔"战略 加快AI+眼科布局 已整合28个眼科专病数据集 [6] - 全球化网络布局持续扩大 境内拥有355家医院及240家门诊部 境外达169家眼科中心 [6][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115.07亿元(+9.12%)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0.05%) [4] - 2025Q2营收54.81亿元(+2.47%) 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12.97%) [4] - 销售费用率9.15% 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5] - 门诊量924.83万人次(+16.47%) 手术量87.9万例(+7.63%) [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32.39/260.66/294.54亿元 同比增10.8%/12.2%/13.0% [8][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0.30/46.33/53.52亿元 同比增13.3%/15.0%/15.5% [8][10] 业务进展 - 屈光项目引进蔡司VISUMAX 800、SMILE pro等新设备技术 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5] - 视光服务推广"5P近视防控模式"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5] - 白内障项目营收17.81亿元(+2.64%) 通过飞秒白内障、多焦晶体技术满足多层次需求 [6] - 成立组织变革小组 深化"地县一体化"、"同城一体化"管理模式 [7]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1,181亿元 流通市值1,004亿元 [1]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29.29/25.48/22.06倍 [10] - 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4.70/3.97/3.36倍 [10]
诺思格:不涉及Ai技术协助发现新靶点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09-04 07:36
业务构成 - 公司目前业务中大部分为创新药 [1] - 不涉及AI技术协助发现新靶点相关业务 [1] 竞争优势 - 竞争优势体现在试验设计方面创新性的技术领先 [1] - 项目执行层面的质量和口碑构成竞争优势 [1]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多数细分板块业绩承压,关注业绩改善方向
东莞证券· 2025-09-04 07:33
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下调)[1] 核心观点 - 2025H1行业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营收1.23万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991.5亿元(同比-3.9%),扣非归母净利润826.7亿元(同比-13.2%)[4][13] - 多数细分板块业绩承压,仅医疗研发外包、其他生物制品等少数板块在收入或利润端实现正增长[4][14] - 2025Q2行业营收增速-1.2%(同比+0.1pct),归母净利润增速+1.5%(同比+5.7pct),环比有所改善[18] - 创新药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和临床需求扩容,迎来结构性投资机遇[4][77] - 行业整体估值处于近几年中位水平,PE(TTM)56.95倍,相对沪深300溢价4.31倍[4][77] 细分板块业绩总结 化学制剂 - 2025H1营收2714.1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257.2亿元(同比-7.5%)[23] - 2025Q2营收1366.9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132.8亿元(同比+8.7%)[24] - 毛利率同比提升0.9pct至50.3%,净利率下滑0.8pct至10.4%[30] 中药 - 2025H1营收1786.0亿元(同比-5.5%),归母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0.1%)[32] - 2025Q2营收856.9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8.3%)[33] - 毛利率同比下滑1.1pct至42.0%,净利率提升0.9pct至13.1%[37] 生物制品 - 2025H1营收558.0亿元(同比-17.6%),归母净利润63.6亿元(同比-31.3%)[40] - 2025Q2营收297.7亿元(同比-10.4%),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28.4%)[41] - 毛利率同比提升6.6pct至60.6%,净利率下滑1.9pct至11.6%[45] 医药商业 - 2025H1营收5141.8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7.2%)[49] - 2025Q2营收2547.6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14.7%)[50] - 毛利率同比下滑0.6pct至12.0%,净利率持平于2.6%[55] 医疗器械 - 2025H1营收1188.2亿元(同比-4.3%),归母净利润186.9亿元(同比-17.2%)[57] - 2025Q2营收623.7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6.6%)[60] - 毛利率同比下滑2.6pct至48.1%,净利率下滑2.7pct至15.8%[66] 医疗服务 - 2025H1营收883.9亿元(同比+3.5%),归母净利润140.0亿元(同比+41.5%)[68] - 2025Q2营收458.5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79.6亿元(同比+32.8%)[69] - 毛利率同比提升0.8pct至38.2%,净利率提升3.9pct至16.1%[74] 投资建议方向 - 创新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华东医药等[4][77] - 医疗设备: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等[4][77] - 医药商业: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等[4][77] - 医美:爱美客、华东医药等[4][77] - 科学服务:诺唯赞、百普赛斯、优宁维等[4][77] - 医院及诊断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等[4][77] - 中药:华润三九、同仁堂、以岭药业等[4][77] - 生物制品: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疫苗等[4][77] - CXO: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等[4][77]
创新医疗(002173)9月4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3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3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9月4日收盘价24.99元,单日上涨5.31%,换手率28.4%,成交量118.23万手,成交额29.3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6亿元,占比4.65%,游资资金净流出388.02万元,占比0.13%,散户资金净流出1.33亿元,占比4.52% [1] 近期资金流向趋势 - 近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表现分化:9月4日净流入1.36亿元,9月1日净流入4.05亿元(占比13.2%),但9月2-3日分别净流出2.67亿元和9002.97万元 [2] - 游资资金在5个交易日内4天呈净流出状态,最大净流出发生在9月1日达1.66亿元 [2] - 散户资金在9月2-3日净流入2.70亿元和1.08亿元,但在9月1日和4日分别净流出2.40亿元和1.33亿元 [2] 财务指标与行业对比 - 公司总市值110.28亿元,低于行业均值203.74亿元,在42家同行中排名第14 [3] - 2025年中报显示主营收入4.02亿元,同比下降1.6%,归母净利润亏损1136.13万元,但同比改善29.12% [3] - 第二季度单季度业绩显著改善:主营收入2.08亿元(同比+0.73%),归母净利润257.61万元(同比+119.74%) [3] - 毛利率12.06%远低于行业均值35.92%,在行业中排名第40/42;净利率-2.79%也低于行业均值3.8% [3] - 市盈率(动)为负值(-485.32),市净率6.25高于行业均值4.68,负债率18.03%处于较低水平 [3]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 [3]
大行评级|中银国际:上调泰格医药目标价至5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9-04 07:12
行业现状 - 国内生物科技产业持续面临挑战 需求疲软与融资限制影响项目数量与定价 [1] - 盈利能力收缩 海外业务扩张有助于缓解部分冲击 [1] 业绩表现 - 上半年业绩反映行业挑战 海外新增订单支持业绩逐步改善 [1] - 国内融资复苏时间点仍不确定 [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由40港元上调至51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