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眼科
icon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国海证券:维持爱尔眼科“买入”评级,探索开发眼科医疗数据和“AI+眼科”
格隆汇APP· 2025-09-16 07:26
财务表现 - 1H2025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0.05%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 [1] 业务量数据 - 1H2025门诊量达925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 [1] - 手术量87.9万例,同比增长7.63% [1] - 自2025年起角膜激光手术量统计口径由"一人一例"调整为"一眼一例",并追溯调整去年同期数据 [1] 业务板块表现 - 屈光与视光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1] - 白内障业务拖累整体增速 [1] 国际化发展 - 海内外医疗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1] - 境外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1] 技术创新 - 开发并完善"AI智慧眼科医院"系统 [1] - 提升AI辅助诊断能力,开发"AI眼科医生"智能体 [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眼科医疗集团 [1] - 持续深化的海内外服务网络布局与医疗创新能力构筑长期护城河 [1]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916
国海证券· 2025-09-16 01:35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晨会纪要的关键要点。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分析师,我会专注于核心内容和数据,忽略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等内容。 报告核心观点 本次晨会纪要涵盖了多个热门投资赛道的最新研究观点,重点包括:AI算力基础设施特别是液冷技术的需求爆发、AI应用商业化进程加速、汽车行业政策利好与智能化升级、钾肥行业的高景气周期延续,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和战略布局。整体呈现科技与传统行业并重的投资主线。 分项总结 AI算力基础设施(液冷技术) - AI数据中心需求强劲增长,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预计到2028年将持续增长[3] - 液冷技术受两大因素推动:高散热需求(芯片功率密度提升)和高耗电问题(冷却系统占数据中心总能耗40%)[3] - 冷板式液冷主要采用去离子水(单相)和氟化物(相变),重点推荐昊华科技、巨化股份、三美股份[4] - 浸没式冷却液分为合成油(碳氢合成油和有机硅油)和氟化液(全氟烃、全氟烯烃等)[5] - 合成油领域推荐卫星化学、皇马科技,建议关注润禾材料;氟化液领域推荐新宙邦、巨化股份、华谊集团、永和股份,建议关注八亿时空[5] - 散热组件领域重点推荐德邦科技[6] - 行业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7] AI应用与商业化 - Tokens是大语言模型切割文本的基本单位和定价核心,与模型厂商收入呈现同步高增趋势[9] - 日均Tokens调用量持续增长,受C端用户基础扩张和B端行业客户加速渗透驱动[10] - C端驱动包括原生产品AI功能、聊天助手及图像视频等新兴应用;B端驱动包括行业客户和API调用[11] - 技术迭代方向为推理增强+多模态+Agent化+长上下文,将解锁存量场景和增量需求[12] - 模型厂进行算力成本优化和多价格策略,提高企业/个人调用ROI[13] - 2025年及以后模型厂算力投入加码,有望支撑千亿美元营收预期[14] - 维持AI应用方向"推荐"评级[14] 汽车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目标2025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3%),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20%)[15] - 2025年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和11.1%,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6.5%[16] - 新能源汽车8月产销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16] - 智己LS6于9月10日上市,起售价19.79万元,27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1万辆[18] - 长城高山7同日开启预售,预售价28.98万元起,是30万元内唯一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MPV[18] - 维持汽车板块"推荐"评级,关注自主高端化、智驾平价化、机器人量产等机会[19] 钾肥行业供需分析 - 全球钾肥需求2025-2027年有望以3.2%复合增速增长[21] - 2026年底前全球新增产能有限,仅亚钾国际在老挝扩产约200万吨[23] -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2025年预计减少出口180万吨以上[21] - 2025年9月11日主要港口钾肥库存仅163万吨(2018年以来3%分位数),远低于去年同期309万吨[21] - 我国6月12日签订钾肥进口大合同346美元/吨(CFR),折合国内成本约2865元/吨[21] - 我国氯化钾表观消费量2024年约1872万吨,2017-2024年复合增速约5.5%[22] - 进口依赖度2024年大幅提高至67%[23] - 行业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重点推荐亚钾国际、盐湖股份、东方铁塔[23] 重点公司研究 爱尔眼科 - 1H2025实现收入115.07亿元(同比+9.12%),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0.05%)[24] - 门诊量925万人次(同比+16.47%),手术量87.9万例(同比+7.63%)[24] - 屈光收入46.18亿元(同比+11.14%),视光服务收入27.2亿元(同比+14.73%)[25] - 境外收入15.17亿元(同比+16.50%)[25] - 开发"AI眼科医生"智能体,整合28个眼科专病数据集[2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45亿元、52亿元[26] 海光信息 - 开放CPU互联总线协议(HSL),打造国产算力核心基座[28][29] - 披露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目标为2025-2027年营收增长率55%/125%/200%[30][3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142亿元/206亿元/275亿元,CAGR达44%[31] - 海光C86处理器单核性能提升62%,多核性能提升超过135%[32] - DCU实现"训推一体"AI场景全覆盖,与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完成适配[3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68.39/265.62/385.22亿元[33] 怡合达 - 2025H1实现营收14.61亿元(同比+18.7%),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26.49%)[34] - 2025Q2实现营收8.41亿元(同比+21.8%),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26.5%)[35] - 整体毛利率达39.1%(同比+3.46pct),Q2毛利率39.83%[37] - 新能源行业收入3.21亿元(同比+53.17%),汽车行业收入1.75亿元(同比+53.25%)[38] - 产品体系涵盖258万个SKU,较2024年底增加28万个[39]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36/44亿元[39]
爱尔眼科(300015):公司动态研究:海内外业务稳健增长,探索开发眼科医疗数据和“AI+眼科”
国海证券· 2025-09-15 09: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核心观点 - 海内外业务稳健增长 探索开发眼科医疗数据和"AI+眼科" [2]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眼科医疗集团 不断深化的海内外服务网络布局和医疗创新能力构筑长期护城河 [5] 财务表现 - 1H2025实现收入115.07亿元 同比增长9.12% [5] - 1H2025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0.05% [5] - 1H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 同比增长14.30% [5] - 1H2025实现门诊量925万人次 同比增长16.47% [5] - 1H2025手术量87.9万例 同比增长7.63%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9亿元、254亿元、285亿元 同比增长9%、11%、12%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45亿元、52亿元 同比增长10%、14%、15% [5] 业务分项表现 - 屈光收入46.18亿元 同比增长11.14% 毛利率56.12%下降1.07个百分点 [5] - 视光服务收入27.2亿元 同比增长14.73% 毛利率54.21%下降1.74个百分点 [5] - 白内障项目收入17.81亿元 同比增长2.64% 毛利率36.34%下降1.16个百分点 [5] - 眼前段项目收入10.31亿元 同比增长13.06% 毛利率39.62%下降0.96个百分点 [5] - 眼后段项目收入7.85亿元 同比增长9.02% 毛利率30.09%下降0.59个百分点 [5] - 其他项目收入5.37亿元 同比下降13.57% 毛利率38.32%下降1.31个百分点 [5] 海内外业务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境内布局医院355家、门诊部240家 [5] - 境外布局眼科中心及诊所169家 [5] - 1H2025境内收入99.90亿元 同比增长8.08% [5] - 1H2025境外收入15.17亿元 同比增长16.50% [5] 技术创新与AI布局 - 开发并完善"AI智慧眼科医院" 提升AI辅助诊断能力 [5] - 开发"AI眼科医生"智能体 [5] - 已整合28个眼科专病数据集 包含稀缺病历超10万例 [5] - 启动7项数据产品在数交所挂牌 新增4项数据知识产权申请 [5] - 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推进眼科和视觉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研究 [5] - 与华为云签署人工智能战略合作协议 [5] 市场数据 - 当前价格12.89元 52周价格区间9.20-19.09元 [4] - 总市值120,204.36百万 流通市值102,230.06百万 [4] - 总股本932,539.67万股 流通股本793,095.92万股 [4] - 日均成交额1,332.60百万 近一月换手率1.65% [4] - 近1个月股价表现-0.2% 近3个月4.3% 近12个月37.0% [4]
爱尔眼科(300015):业绩稳健增长,技术升级驱动核心业务
华安证券· 2025-09-04 07:5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0% 显示核心业务经营韧性 [4][5] - 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至0.05% 主要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基数较高及新建医院成本增加影响 [4][5] -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驱动核心业务增长 屈光项目营收46.18亿元(+11.14%) 视光服务项目营收27.20亿元(+14.73%) [5] -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 科技爱尔"战略 加快AI+眼科布局 已整合28个眼科专病数据集 [6] - 全球化网络布局持续扩大 境内拥有355家医院及240家门诊部 境外达169家眼科中心 [6][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115.07亿元(+9.12%)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0.05%) [4] - 2025Q2营收54.81亿元(+2.47%) 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12.97%) [4] - 销售费用率9.15% 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5] - 门诊量924.83万人次(+16.47%) 手术量87.9万例(+7.63%) [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32.39/260.66/294.54亿元 同比增10.8%/12.2%/13.0% [8][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0.30/46.33/53.52亿元 同比增13.3%/15.0%/15.5% [8][10] 业务进展 - 屈光项目引进蔡司VISUMAX 800、SMILE pro等新设备技术 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5] - 视光服务推广"5P近视防控模式"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5] - 白内障项目营收17.81亿元(+2.64%) 通过飞秒白内障、多焦晶体技术满足多层次需求 [6] - 成立组织变革小组 深化"地县一体化"、"同城一体化"管理模式 [7]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1,181亿元 流通市值1,004亿元 [1]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29.29/25.48/22.06倍 [10] - 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4.70/3.97/3.36倍 [10]
爱尔眼科(300015):2025年中报点评:屈光客单提升,关注新术式推广、组织变革、海外发展
东吴证券· 2025-09-01 08:0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115.07亿元(+9.12% YoY),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0.05% YoY),扣非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14.3% YoY)[8] - 25Q2营收54.81亿元(+2.47% YoY),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12.97% YoY),扣非归母净利润9.80亿元(+4.03% YoY)[8] - 屈光业务客单价同比上升,扭转价格战倾向;老花手术布局为潜在增长点;白内障业务受政策影响单价下降但靠手术量拉动增长[8] - 组织架构调整推动专业化、年轻化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经营效率[8]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0.98/46.80/53.50亿元,对应PE 30/26/23倍[1][8]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E营业总收入23,579百万元(+12.37% YoY),2026E 26,302百万元(+11.55% YoY),2027E 29,124百万元(+10.73% YoY)[1][9] - 2025E归母净利润4,098百万元(+15.25% YoY),2026E 4,680百万元(+14.19% YoY),2027E 5,350百万元(+14.32% YoY)[1][9] - 2025E毛利率49.06%,2026E 49.29%,2027E 49.51%;归母净利率2025E 17.38%,2026E 17.79%,2027E 18.37%[9] - 2025E每股收益0.44元,2026E 0.50元,2027E 0.57元[1][9] 经营数据与业务表现 - 2025H1门诊量924.8万人次(+16.47% YoY),手术量87.9万例(+7.63% YoY)[8] - 屈光收入同比+11.14%,视光+14.73%,白内障+2.64%,眼前段+13.06%,眼后段+9.02%[8] - 毛利率下降:屈光-1.07pct,视光-1.74pct,白内障-1.16pct,眼前段-0.96pct,眼后段-0.59pct[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亿元(+20% YoY),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47pct[8] - 全面加快AI+眼科应用布局,整合28个高质量眼科专病数据集[8] 市场与估值数据 - 当前股价13.40元,市净率5.77倍,总市值124,960.32百万元[5] - 每股净资产2.32元,资产负债率34.69%,流通A股市值106,274.85百万元[5][6]
爱尔眼科(300015):屈光客单提升 关注新术式推广、组织变革、海外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9-01 06: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15.07亿元 同比增长9.12%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微增0.05%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 同比增长14.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亿元 同比增长20% [1] - 25Q2营收54.81亿元 同比增长2.47% 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 同比下降12.97% [1] 业务运营数据 - 门诊量924.8万人次 同比增长16.47% 手术量87.9万例 同比增长7.63% [1] - 屈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14% 视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3% 白内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4% [1] - 销售毛利率下降0.88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持平 [1] 细分业务发展 - 屈光业务客单价同比上升 引进蔡司VISUMAX800设备及SmilePro微创手术 扭转价格战倾向 [2] - 白内障业务受医保DRG/DIP政策影响 25H1手术单价同比下降7.57% 通过手术量拉动增长 [2] - 老花手术在多地开设门诊 成立老视学组 借鉴欧美经验 成为潜在革命性增长点 [2] 技术与管理创新 - 全面加快AI+眼科应用布局 已整合28个高质量眼科专病数据集 [2] - 2025年1月成立组织变革领导小组 推动专业化年轻化团队建设 优化同城多院管理模式 [2] - 调整组织架构 以省区/城市为单位管理 培养任用年轻干部担任CEO及业务院长等职位 [2] 盈利前景展望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0.98/46.80/53.50亿元 对应PE为30/26/23倍 [3] - 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眼科医疗行业保持良好发展空间 [3]
爱尔眼科(300015):屈光视光引领增长,收入增速稳步回升
国信证券· 2025-08-29 09:36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24] 核心观点 - 2025H1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0.1% [1][9] - 营收增速回升主要受益于屈光业务新术式(全光塑、全飞秒4.0、全飞秒Pro)单价提升及海内外医疗网络完善 [1][9] - 利润端受新建医院折旧摊销及屈光设备升级影响,同比基本持平 [1][9] - 预计营收增速提升趋势有望延续,因屈光新术式放量、白内障行业价格波动趋缓及海内外业务扩张 [1][9] 业务表现 - 2025H1门诊量924.83万人次(+16.47%),手术量87.9万例(+7.63%) [2][13] - 屈光项目收入46.18亿元(+11.1%),视光服务收入27.20亿元(+14.7%),眼前段收入10.31亿元(+13.1%),眼后段收入7.85亿元(+9.0%),白内障收入17.81亿元(+2.6%) [2][13] - "1+8+N"战略推进,分级诊疗网络完善,境内医院355家、门诊部240家,拥有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等海外机构 [2][13] 财务指标 - 销售费用率9.1%(-1.5pp),管理费用率13.6%(+0.0pp),财务费用率0.4%(-0.6pp),研发费用率1.4%(-0.1pp) [3][17] - 毛利率48.6%(-0.9pp),归母净利率19.3%(-1.7pp),下降因新并购医院毛利率提升中、新建医院摊销及设备折旧 [3][17]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4.02亿元(+19.7%),货币资金52.5亿元,现金储备充足 [20] 盈利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237.34亿元(+13.1%),2026E 268.16亿元(+13.0%),2027E 302.22亿元(+12.7%) [4][24] - 2025E归母净利润40.59亿元(+14.1%),2026E 48.30亿元(+19.0%),2027E 56.57亿元(+17.1%) [4][24] - 每股收益2025E 0.44元,2026E 0.52元,2027E 0.61元 [5][27] 战略进展 - 学科建设全面推进,引进国际设备技术,优化临床路径,强化疾病诊疗中心 [23] - 加速"AI+眼科"布局,开发智能化平台、AI辅助诊断,与华为云合作推动"AI for EYE"战略 [23]
爱尔眼科(300015):营收稳健增长 技术升级与组织变革驱动高质量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28 05:24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15.07亿元 同比增长9.12% 门诊量924.83万人次 同比增长16.47% 手术量87.9万例 同比增长7.63% [1][2] -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微增0.05% 主要因政府补助同比减少81.22%至1683万元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 同比增长14.30%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4.02亿元 同比增长19.65% [2] - Q2单季度营收54.81亿元 同比增长2.5% 扣非归母净利润9.80亿元 同比增长4.0% [2] 业务板块 - 屈光项目收入46.18亿元 同比增长11.14% 受益于引进蔡司VISUMAX 800设备及SMILE pro新术式 实现高端术式量价齐升 [3] - 视光服务收入27.20亿元 同比增长14.73% 依托"5P近视防控模式" 拓展小儿眼病/视觉训练/老花矫治新项目 [3] - 白内障项目收入17.81亿元 同比增长2.64% 通过发展屈光性手术及高端多焦晶体应用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3] 战略布局 - 推进"AI+眼科"战略 启动AI眼科医生智能体研发 整合28个眼科专病数据集含超10万例稀缺病历 [4] - 与中科院计算所/华为云等科技巨头合作 深化AI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智能管理领域应用 [4] - 组织变革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成立湘赣区/秦晋区/鄂豫区等跨省管理单元 实施"同城一体化"管理 [4] - 境外169家眼科中心贡献收入15.17亿元 同比增长16.50% 国际化网络持续优化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36.23/268.36/305.67亿元 同比增速12.58%/13.60%/13.91%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41.45/48.49/56.62亿元 同比增速16.55%/17.00%/16.76% [4]
爱尔眼科(300015):核心经营稳健,静待行业回暖
光大证券· 2025-08-27 06: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0.05%),扣非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1] - 屈光业务营收46.18亿元(同比增长11.14%),视光业务营收27.20亿元(同比增长14.73%),白内障业务营收17.81亿元(同比增长2.64%)[2] -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推动客单价提升,并凭借"5P近视防控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2] - 毛利率短期承压但费用管控卓越,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03%至10.53亿元[3] - 持续推进"AI+眼科"战略,发布眼科垂直大模型AierGPT及数字人"爱科(Eyecho)"[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门诊量9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手术量87.9万例(同比增长7.63%)[2] - 屈光业务毛利率56.12%(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视光业务毛利率54.21%(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白内障业务毛利率未披露具体数值但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8/47.25/54.63亿元,对应PE为31/27/24倍[4][5]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92%/12.84%/13.65%[5] 战略布局 - 深化"数字眼科"战略,构建"爱尔AI眼科医院"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3] - AI技术赋能眼健康科普、诊疗、培训及健康管理,强化全球竞争优势[3] 估值数据 - 当前总市值1289.65亿元,总股本93.25亿股[6] - 近一年股价波动区间8.93-18.85元,近3月换手率44.58%[6] - 近期股价表现:1个月绝对收益5.25%,相对收益1.30%;1年绝对收益24.54%[9]
“首例”术式有效应用 爱尔眼科上半年门诊高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2: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 [2] - 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 [2] - 经营净现金流达34.02亿元,同比增长19.65% [2] - 门诊量达9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增速较2024年全年水平进一步提升 [2] 业务板块表现 - 视光服务项目、屈光项目、眼前段项目营业收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1][3] - 屈光业务结构优化,全光塑、全飞秒4.0等新术式推动平均单价不降反升 [3] - 近视防控领域品牌影响力扩大,"5P近视防控模式"加快普及落实 [3] - 成立老视管理MDT学组,逐步开设老视门诊以把握老花眼治疗市场增长机会 [1][3] 技术创新与医疗升级 - 引进蔡司VISUMAX800机器人全飞秒设备及SMILEpro微创手术系统 [4] - 率先进入智能机器人辅助屈光手术新时代 [4] - 获批国内首个IGF-1R抗体药物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 [4] - 成功实施眼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精准注射手术 [4] - 全面推进"有温度的AI智慧眼科医院"建设,建立"五位一体"AI布局 [4] 战略推进与网络扩张 - "1+8+N"战略持续深化,境内拥有355家医院及240家门诊部 [3] - 境外布局169家眼科中心及诊所,形成全球医疗服务网络 [3] - 分级连锁优势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3] 组织管理与运营效能 - 成立湘赣区、秦晋区等管理委员会,打破行政区划和职能壁垒 [6] - 推进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深化地县一体化及同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6] - 报告期内引进700余名眼科医师、视光师及储备干部 [6] - 战略性培训计划累计覆盖超2700人次 [6]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眼健康需求持续释放,新技术临床应用加快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2] - 暑期旺季及多部门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助力健康医疗领域发展 [6] - 老花手术国内普及率极低,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存在巨大需求空间 [3] - 高端化转型持续推进,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