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搜索文档
两个月完成设立!昆山QFLP基金驶入“快车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2:17
启明创投QFLP基金落地昆山 - 启明创投设立的启舜QFLP基金于5月完成落地 认缴规模2亿美元 重点投向科技和医疗创新行业的早期及成长期企业 [1][3] - 该基金是昆山高新区首只QFLP基金 也是2024年上半年昆山落地的最大外资单体项目 [2] - 基金已完成首笔对苏州某生物公司的出资 并有多个项目处于投资准备阶段 [2] 昆山产业战略与金融创新 - 昆山正构建"2+3+3"新兴产业体系 聚焦核心产业、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领域 [1] - 通过QFLP机制促进国际资本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 为当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1][5] - 昆山创控集团2024年新设基金数量将达2023年的2-3倍 2023年新设5只基金 2024年上半年已有8只基金过会且5只进入尽调流程 [5] 合作背景与历史渊源 - 昆山创控集团与启明创投自2021年开始合作 前者是启明创投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出资人 [2] - 双方曾联合设立昆山市启明融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投资智谱AI、银河通用等科技企业 并招引此芯科技和支持昆高新芯 [3] - 2025年昆山创控集团参与启明创投专项并购基金 并持续加码投资上海启明融汇私募基金 [3] QFLP机制优势与政策支持 - QFLP具有灵活结汇、投资便利、税收简洁及减持优惠等优势 是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主要路径 [2] - 昆山于2021年12月发布QFLP试点办法 同月揭牌首家试点合伙企业昆山交港华侨数字经济股权投资企业 [2] - QFLP基金可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可转债等品种 [2] 昆山科创生态与资本环境 - 截至2024年底昆山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3965家 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 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6] - 昆山创控集团管理总规模超700亿元基金矩阵 运营37万平方米科创产业园区 [6] - 2024年6月发行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票面利率1.70%创江苏省科创债历史新低 [6] - 下属宝涵租赁公司发行ABS加权平均利率2.18% 创苏州大市融资租赁ABS利率最低记录 [6]
强大投资人评审团阵容揭晓!抓住2025高通创投-红杉中国创业大赛的最后报名时机
创业邦· 2025-08-26 10:13
赛事概况 - 2025年第17届高通创投-红杉中国创业大赛将于9月24日在杭州开赛 目前处于最后6天报名冲刺阶段 [2][12] - 大赛由高通创投 红杉中国与创业邦联合主办 聚焦天使轮到B轮融资阶段企业 [8][10] 评审阵容 - 评审团来自10家一线投资机构 包括高通创投 红杉中国 元禾原点 粒子未来基金 蓝驰创投 祥峰投资 三星风投 百度风投 耀途资本 小米战投 [3] 技术领域覆盖 - 重点聚焦边缘计算 机器人 音视频 物联网 云服务 XR 车联网 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方向 [8] - 深度挖掘智能制造 企业服务 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 医疗健康 双碳等行业场景的创新企业 [8] 往届成果 - 历届大赛脱颖而出的极视角 感图科技 庞伯特 阿加犀 奇鲸科技等企业均通过大赛获得投资并加速商业落地 [7] 参赛价值 - 决赛企业可获得一线投资机构专业点评与战略指导 并拓展未来合作与融资可能性 [7] - 大赛提供顶级资本对接 行业资源整合 品牌曝光推广的全链条支持 [12]
“村民”又来做LP了,一出手就是3个亿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26 08:47
深圳集体经济股权投资布局 - 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成为创投行业新力量 与创投机构合作设立基金[2] - 两支新基金总规模3亿元 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1亿元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2亿元 存续期10年[2] - 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等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已储备优质项目[2] 基金出资结构 -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出资比例:龙岗金控30% 龙兴创投50% 南岭村10% 樟树布村5% 上李朗村5%[3] - 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出资比例:坂田集团50% 岗头村 禾坪岗村 风门坳村共同出资[3] - 龙兴创投由南联村 南约村 龙岗村 同乐村 龙东村5家村企共同发起[3] 历史基金案例 - 罗湖高新投聚能基金2023年1月设立 总规模1.7亿元 深高新投出资5000万元 罗湖投控出资2000万元 11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超1亿元[4][5] - 深创投龙岗创新基金2023年7月设立 总规模5.05亿元 12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4.05亿元占比超80% 深创投出资5000万元 龙岗区属国企出资5000万元[5] - 坪山区佳和一号基金2022年成立 注册资本7010万元 5家村企共计出资7000万元[6] 政策支持与模式特点 - 深圳2023年2月政策提出吸引股份合作公司富余资金进入风投创投领域[3] - 2025年3月行动方案进一步引导股份合作公司资金有序进入风投创投领域[3] - 合作模式主要为市区国企发起并出资引导 股份合作公司作为LP 投资符合本区或本市产业定位的领域[7] 集体经济规模与动因 - 深圳近1000家村集体社区股份公司总资产近2500亿元 净资产超1200亿元[9] - 拥有超1亿平方米物业 年收入超220亿元 年利润近100亿元 2021年三季度银行存款超800亿元[9] - 股份合作公司寻求多元化经营方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10] 投资风险控制 - 股权投资高风险性与集体经济风险偏好不匹配 风险控制是关键考量[11] - 重要考量因素:政府专项扶持政策含风险补偿机制 管理人专业能力 项目经过充分验证[11] 区域扩展与行业影响 - 深圳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已参与股权投资 覆盖南山 罗湖 龙岗 龙华 坪山等区[11] - 北京顺义区仁和镇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 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2] - 深圳国资基金群超500支基金 总规模超7000亿元 90%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8]
深圳“村民”再掏3亿设立VC基金,投向这些前沿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8-25 12:58
深圳村企VC基金设立 - 深圳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和龙岗龙兴创投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 存续期10年 聚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已完成意向募资并储备优质项目 [1][4][5] - 基金主要出资人为龙岗区12个村股份合作公司 管理人为南岭村旗下南岭创投 龙兴创投由5家村企共同发起 南岭创投为广东省首个村集体经济设立的私募管理人 已投资十余个项目 涉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并有项目成功IPO [2][5][6] -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LP结构为龙岗金控出资30% 龙兴创投50% 南岭村10% 樟树布村5% 上李朗村5% 坂田人工智能基金LP包括坂田集团出资50%及三个村企 [4][5] 村企VC发展背景与现状 - 深圳全市有近1000家股份合作公司 总资产近2500亿元 净资产超1200亿元 拥有超过1亿平方米物业 但主营业务依赖物业租赁 产业结构单一 面临转型压力 [9][10] - 自2023年罗湖区设立首只"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后 深圳已有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涉足创业投资 分布在多个行政区 村企多作为LP参与市场化基金 投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10][11][12] - 村企LP资金具有纯市场化特性 以财务回报为导向 投资决策市场化 但当前规模较小 战略布局需提升 [13] 政策支持与改革措施 - 龙岗区政府推出突破性改革政策 包括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放宽投资决策权限 实施分级精准监管 2025年7月印发的监管办法明确规定符合条件可免于追责 打破投资失败怕追责的桎梏 [17][18][19] - 政策推动村民从怀疑观望转向积极参与 南岭村村民对股权投资态度开明 但该模式因各地集体经济基础差异可能难以简单复制 需通过成功退出验证可行性 [19][20]
深圳“村民”再掏3亿设立VC基金,投向这些前沿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2:20
基金设立与规模 - 深圳设立两只村企VC基金 总规模3亿元 其中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1亿元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2亿元 [1] - 基金存续期10年 已完成意向资金募资 聚焦人工智能 机器人 半导体 高端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 [1][2] -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出资结构:龙岗金控30% 龙兴创投50% 南岭村10% 樟树布村5% 上李朗村5% [1] - 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出资结构:坂田集团50% 岗头村 禾坪岗村 风门坳村共同出资 [2] 参与主体与历史背景 - 基金主要出资人为龙岗区12个村股份合作公司 管理人为南岭村旗下南岭创投 [1] - 南岭创投2017年设立 为广东省首个村集体经济成立的私募股权管理机构 已投资十余个项目 涉及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等领域 [2] - 龙兴创投由龙岗区5家村企共同发起 2023年曾出资红土龙城基金并以24.7%持股成为最大LP [2] - 深圳全市有近1000家股份合作公司 总资产近2500亿元 净资产超1200亿元 拥有超1亿平方米物业 [3] 投资策略与产业布局 - 基金围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 已储备一批优质项目 [1][2] - 村企通过LP身份参与市场化基金投资 投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规避直接投资风险 [4] - 村企LP以财务回报为导向 投资决策市场化 但资金规模较小 战略布局有待提升 [4]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龙岗区政府推出容错免责机制 放宽投资决策权限 实施分级精准监管 [6] - 《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符合三项情形可免于追责 [7] - 政策突破过去制度制约 简化投资流程 激发股份合作公司投资活力 [6][7] 行业影响与发展模式 - 2023年深圳多只"村VC"相继设立 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涉足创业投资 [4] - 村企基金模式引导集体经济融入深圳"20+8"产业发展大局 盘活集体资产 [4] - 该模式为集体经济转型探索 但受限于各地资源禀赋差异 需通过成功退出验证可行性 [8]
时代的源码,和它的进退两难
搜狐财经· 2025-08-23 02:42
公司发展历程 - 源码资本于2014年由曹毅创立,其发展历程映射中国一级市场十年激荡 [1] - 公司2021年募资70亿元人民币,跻身超一线投资机构行列 [1] - 公司人员规模从巅峰时期160余人缩减至50人左右,反映市场周期调整 [1][26] 创始背景与早期战略 - 曹毅在红杉中国任职期间主导了30%的TMT项目,成为最年轻副总裁 [3] - 公司创立时正值注册制改革、流动性宽松与互联网创业浪潮并存的市场环境 [2][3] - 公司英文名Source Code Capital缩写SCC与红杉中国旧称Sequoia Capital China巧合,引发市场联想 [1] 创新业务模式 - 首创Founders' Fund模式,首期基金1亿美元中近50%资金来自一线创业者 [5] - 2014年以500万美元投资估值5亿美元的字节跳动,2015年投资估值70亿美元的美团,两笔投资带来超200亿元回报 [5] - 创建码荟生态体系,连接超300家成员企业,累计促成超1.5亿美元内部跟投 [6] - 创新模式实现认知套利与信任货币化,构建创投共同体增强抗风险能力 [5][6] 募资演进历程 - 2014年首期基金1亿美元,主要来自创业者群体 [9] - 2015年二期基金1.5亿美元和2亿元人民币,新增上市公司CEO及国际机构投资者 [9] - 2017年三期基金2.6亿美元和15亿元人民币,首次引入政府引导基金与央企资本 [9] - 2020年四期基金38亿元人民币,超七成老LP加码,集齐七家主流人民币LP [9] - 2021年五期基金70亿元人民币,成为首家获国家中小企业基金注资的民营VC [10] - 2022年管理总规模达350亿元人民币 [11] 投资策略演变 - 早期重仓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20余家企业,呈现高光与雷区并存局面 [15][16] - 2016年提出"三横九纵"投资地图,转向产业互联网赛道 [19] - 2022年开启第三次战略跃迁,重点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13][22] - 分设源码一粟种子基金专注早期投资,源码律动独立运营早期基金 [1][38] 投资方法论 - 采用"饱和攻击"策略,在核心赛道进行多轮次、多项目密集投资 [23] - 该策略曾带来字节跳动、美团等千亿美元级企业投资成功 [23] - 但策略在硬科技领域适用性收窄,且面临退出难题,如易点云上市后股价从10.19港元跌至2.68港元 [23][24] 业绩表现与挑战 - 2017年三期美元基金表现未达国内基金前25%分位 [30] - 2021年基金DPI为0.6,其中60%为未投资金退还LP [30] - 硬科技投资面临长周期与快回报矛盾,退出通道不畅成为行业共性难题 [32] - 国资LP的非财务诉求与风投灵活性要求存在内在冲突 [34] 组织架构调整 - 2023年7月启动首轮调整,源码一粟团队重组,投后团队首当其冲 [27] - 2024年管理合伙人黄云刚独立运营源码律动,曹毅转向成长期管理与退出 [38] - 公司建立二级市场团队,开展大范围投研业务拓展 [38] - 行业整体面临裁员降薪趋势,市场进入低迷期 [28] 行业定位与展望 - 公司代表中国第二代投资机构完成从"学生"到"独立物种"的转型 [40] - 需要平衡财务投资者、产业赋能者、政策解读者多重角色 [36] - 当前面临开拓新领域的挑战,需要全新工具与信念应对市场变化 [41] - 公司发展历程记录一级市场进化与一代投资人的成长历程 [42]
各地都在“容亏”,国资为何还是不敢投?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8-22 07:04
发文主体 - 政府办公厅是发布尽职免责政策的主力 发文层级最高 覆盖面广 如北京 上海 湖北 广东 四川等地政府办公厅均在促进特定产业 创投 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相关文件中嵌入指导意见 [12] - 部分地区财政 国资委等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相关政策 财政厅主要聚焦政府投资基金 对纲领性文件进行细化 国资委则发布清单式免责办法 附带尽职免责+绩效评价双清单 条款更细 场景更实 追责边界更清晰 [13] - 审计部门主导或参与的尽职免责政策寥寥无几 仅安徽省委审计办 省审计厅2024年5月联合出台《关于在国有资本投资科创企业审计中建立容错机制的实施意见》具有突破性意义 [14][17] - 云南 广东等地尝试将审计部门纳入规则制定圈 审计部门从事后审查变为事前共议 为机制落地开了一道口子 [18] - 巡视监督的提及近乎空白 仅安徽与浙江两地区提及巡视参与基金尽职免责与考核评价前期制定环节 [19][20] 容亏比例 - 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仅适用于种子类 天使类项目 [22][29] - 基金整体层面容亏率设置分为一刀切和分阶段两种方式 一刀切通常为30%-60%不等 分阶段设置则根据投资阶段有梯度 [30] - 种子 初创项目基金容亏率普遍在50%-80%之间 天使基金为40%-60% 创投 产业 并购基金容亏率逐级下调 [30][32] - 实际敢于触碰容亏率边界的机构少之又少 政策制定多展示地方对早期投资失败的包容态度 [30] 尽职免责前提条件与情形 - 免责认定有五个核心前置条件 合规性 方向性 程序性 廉洁性 尽责性 [23][25] - 实际执行中机构在免责前提方面常受阻碍 如程序性中的投资决策 尽职调查是否充分论证仍以主观判断居多 [24] - 适用的尽职免责情形归纳为四大高频类型 政策与战略调整 创新探索风险 市场客观波动 基金运作特性 [25][29] - 个别地区涉及创新性情形 如采用通用估值方法后证明估值失误 提出书面反对意见且事后验证 后续人员主动化解移交前项目风险等 [26][27][29] 政策落地执行挑战 - 政策框架基本搭就 但落地执行道阻且长 发文机关缺少审计 纪检等关键部门联合参与 免责条款被视为自说自话 机构存在对事后倒查的担忧 [34] - 现行考核以年度为主 与耐心资本匹配的长期评价体系尚待探索 政策文件被束之高阁无法真正落地 国资机构不敢投 不愿投的顾虑挥之不去 [34] - 需建立覆盖审计 纪检等多部门的尽职免责协调机制 以权威性共识替代单部门独白 加快出台可操作 可量化的实施细则 同步细化审计操作指引 [35] - 国资已占据创投市场七成以上出资份额 需尽快疏通尽职免责相关堵点 以继续扮演国家创新体系中耐心资本的排头兵 [35]
又做LP!互联网巨头集体杀回创投圈
FOFWEEKLY· 2025-08-21 10:11
互联网巨头回归股权投资市场 - 互联网巨头以LP身份重新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腾讯 阿里 京东等企业均参与其中 [2][4][8] - 2025年市场出现结构性回暖 行业进入提质减量优化阶段 [4][13] 腾讯的投资布局 - 腾讯通过关联公司出资72.23亿元参与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 [6] - 腾讯产业投资基金出资1亿元参投成都龙珠股权投资基金 聚焦消费与科技领域 [7] - 腾讯年内累计出资近百亿元 覆盖医疗健康等领域 投资杏泽资本管理的基金 [7] 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动态 - 京东科技出资5亿元参投深圳华控前沿科技私募创业投资基金 注册资本超15亿元 [10] - 杭州阿里创业投资参投无限启航海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10] 股权投资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创投市场处于波动上升通道 机构LP出资数量环比增长8.15% 同比增长41.12% [13] -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成为投资焦点 宁德时代等产业LP积极参与 [13] - IPO和并购市场活跃度提升 港股提供更多退出通道 [13]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互联网与产业巨头以LP身份重返市场 释放市场触底反弹信号 [9][10] - 政策与技术驱动一级市场重塑 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14][16]
天图投资,进军数字资产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2:09
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天图投资旗下Tiantu AM与HashKey Capital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挖掘数字资产领域机会 拟设立投资基金深化合作[1] - Tiantu AM持有香港证监会第9类牌照及虚拟资产业务升级许可 HashKey Capital管理资产规模超10亿美元[1] - 合作将加强数字资产及区块链能力融入投资体系 拓展投资产品矩阵 助力数字资产领域战略性布局[2]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天图投资为港股VC第一股 专注中国消费领域投资 2023年10月登陆港交所 当前市值23.84亿港元[1] - 华兴资本2025年通过早期投资Circle获得丰厚回报 Circle纽交所上市首日峰值股价较发行价飙升超8倍 市值一度突破600亿美元[4] - 华兴资本2024年6月批准1亿美元预算 用于两年内发展Web 3.0业务和投资加密货币资产[3] 行业趋势与资本动向 - 传统创投机构对数字资产从边缘试探转向战略布局 香港因合规框架清晰吸引机构入场[2] - 一级市场消费投资增长放缓 传统机构通过数字资产分散风险并捕捉高增长机会[2] - 数字资产在各行业应用深化 资产管理和投资运营蕴含巨大增长空间[3] 生态发展与技术应用 - 头部机构合作加速资金和人才向数字资产领域迁移 机构利用与被投企业信任关系拓展链上支付等新业务[4]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支持Web 3.0及加密货币产业发展政策 华兴资本等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导向[3] - 创投机构积极研究稳定币、资产代币化(RWA)等新兴领域 区块链技术成为科技革命前沿阵地[4]
创投行业开始反思
FOFWEEKLY· 2025-08-19 10:07
行业反思与现状 - 创投行业从抱怨转向反思,但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和政府基金要求,缺乏对自身投资能力不足的反思 [6] - 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团队素质差距明显,2017年人民币基金以1.61万亿募资规模横扫一级市场,规模是美元基金的16倍,但2025年市场证明其能力体系全面落后 [6] - 美元基金虽规模仅占15%,但以188亿美元募资额创下874%同比增速,保持精准投资节奏 [8] 历史认知误区 - 人民币基金曾陷入"规模即实力"的幻觉,国资引导基金催生百亿级基金遍地开花,但资金淤积在局部赛道 [8] - 注册制改革未能兑现预期,2023年人民币基金实际退出率仅35%,远低于美元基金的67% [9] - 人民币基金曾嘲笑美元基金"不接地气",却忽视其全球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10] 能力差距对比 - 美元基金合伙人平均从业22年,机构骨干团队稳定运营30年以上,坚持15-21年长线布局 [12] - 人民币基金90后分析师占比超80%,多数缺乏实体产业操盘经验,投资委员会平均年龄38岁 [12] - 美元基金存续30年以上的机构管理资本增值超20倍,而15年历史的人民币基金仅3支穿越两轮周期 [12] 关键数据对比 - 人民币基金平均募资周期18个月,美元基金仅6个月 [11] - 人民币基金项目退出周期10年,美元基金15年以上 [11] - DPI > 2的基金占比:人民币基金37%,美元基金82% [11] - 跨周期投资率:人民币基金41%,美元基金79% [11] 行业现状与反思 - 人民币基金曾认为实现"弯道超车",实际上仍在用政策套利、规模注水、IPO对赌的"小学生策略"应对市场 [12] - 美元基金已建立"产业判断-全球配置-长效循环"的能力三角,人民币基金能力体系明显落后 [12] - 行业需要承认落后并停止用"中国特色"解释失败,投资能力和创投生态建设需要长期积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