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探索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中国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6-13 00:32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宣告开板。六年来,科创板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反哺科 技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中国路径。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88家,总市值超过6.8万亿元。其中,受益于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 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 科创板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具体来看,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9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 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3家,重点介入癌症、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治疗领域;127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齐聚科 创板,涵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 构建起协同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据统计,六年来,科创 ...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 新质生产力集群协同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2 17:51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 六年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1] - 截至2025年6月12日 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8家 总市值超6.8万亿元 [1] - 采用多元包容上市条件 已容纳54家未盈利企业 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 7家红筹企业 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 1家转板企业 [1] 行业分布特征 - 科创板公司10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占比超80% [1] - 集成电路领域公司119家 占A股同类公司50% 形成芯片设计 晶圆代工 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 [1]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 聚焦癌症 乙肝 丙肝 艾滋病等治疗领域 [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27家 覆盖工业母机 工业机器人 激光加工 自动化控制系统 下游应用涉及轨交 汽车 电力 航空 物流等 [1] 融资与研发投入 - 六年来累计IPO募资9232亿元 再融资1831亿元 合计超万亿元 [2]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680.78亿元 为净利润2.5倍 同比增长6.4% 近3年复合增速10.7% [2]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研发人员24万人 占比近30% [2] 国际化发展 - 2024年境外收入4303.61亿元 同比增长6.1%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增速超30% 63家公司产品覆盖50+国家地区 [2] - 境外销售毛利率中位数40.8% 37家公司产品在出货量/市占率/销售额方面全球第一 [2] - 11家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输出海外权益 58家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3] 投资者结构 - 截至2025Q1 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7.7万户 机构持仓占比超60% [3] - 境外机构 社保 保险 年金等长线资金持仓占比提升 79家公司为社保基金重仓股 持仓市值超160亿元 [3] - 30家科创50/科创100公司获长线资本重点配置 [3] 制度创新方向 - 持续优化制度包容性 培育"硬科技"企业成长沃土 [4] - 深化改革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 [4]
2025年中国市场全景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21
经济概况 - 2024年中国GDP总量达134.91万亿元(约18.8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 [3] -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7%(+2.2%),工业占33.5%(-1.7%),农业占9.8%(-0.4%) [3][4][7] - 外贸表现亮眼,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6.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表现突出 [3] 2025年经济展望 - 中国经济将进入"新质量生产率"时代,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驱动因素 [6] - 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地方债务问题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等挑战 [6] - 预计2025年GDP增长率将保持在中高速水平,但增速可能略低于2024年 [6] 消费者行为与细分市场 - 中国消费市场已进入"新常态",以个位数增长为特征,消费者更注重价值和实用性 [8] - Z世代消费者冲动消费比例达47%,对未来收入增长信心强(78%) [9] - 一线富裕银发族展现出强劲消费能力,尤其在品质消费和体验消费方面 [10] - 2025年关键消费趋势包括品质觉醒、心界重塑、线下新生、味蕾探险和功效主义 [11][12] 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2% [13] -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 [14] - 截至2024年8月末,中国5G用户渗透率超过50%,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02亿户 [14] - 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将取得突破,成为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 [14] 零售与电子商务 - 2025年零售业呈现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实体零售向"内容型零售"和"体验型零售"转型 [16] - 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7%,预计2025年将突破6万亿元 [17] - 直播电商用户以25-45岁中青年为主,女性占比略高,多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18] 营销与社交媒体 - 抖音DAU/MAU达76.3%(全平台最高),视频号62.5%次之,小红书用户粘性从32.4%提升至39.1% [19] - 达人结构正在重构,尾部KOC与素人成为转化新战场 [21] - 2025年中国企业营销费用(含传统及数字)增长率预计为8%,为近5年最低 [23] 中国企业全球启示 - 中国企业在消费者中心、数字化、敏捷创新等领域发展出独特的商业模式 [24] - 外国企业需要调整中国市场战略,更加注重本地化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25] 结论与展望 - 2025年关键趋势包括经济向"新质量生产率"时代转变,消费市场进入"新常态",数字经济持续扩张 [26] - 企业应注重深入理解消费者细分,加速数字化转型,优化营销投入,关注消费升级新趋势 [26]
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聚焦丨北交所将于月底开启“双指数”时代, 业内称北证市场的影响力将提升
深圳商报· 2025-06-12 13:33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上线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将于6月30日上线 标志着北交所进入"双指数"时代 [1] - 指数样本包含50只市值规模和流动性靠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证券 [1] - 指数编制结合北交所市场现状及专精特新企业特点 对流动性门槛等要素进行特色化设置 [1] 北交所市场概况 - 北交所共有267家上市公司 总市值8322.19亿元 [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9家 总市值4348.58亿元 占比52.25% [2] - 锦波生物等4家公司市值超100亿元 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2] 指数影响与意义 - 提升入选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增强行业影响力 [2] - 引导社会资源向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 - 丰富投资者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 为公募基金产品开发提供基础 [2][3] 行业与公司关注方向 - 机器人领域关注苏轴股份(滚针轴承龙头)、奥迪威(超声波传感器) [4] - 半导体领域关注华岭股份(第三方测试领军企业) [4] - 大消费领域关注太湖雪(新国货丝绸)、路斯股份(宠物食品)、康比特(运动营养) [4] - 投资主线包括稳定币、创新药BD模式、科技产业边际变化、并购重组等方向 [3] 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 体现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战地的定位 [3] - 预计未来将推出更多具象化、行业化表征指数 [3] - 2025年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显性成果 [4]
山西晋中:高校“活水”浇灌科技成果生“金”
环球网资讯· 2025-06-12 07:07
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硅钢级氧化镁粉生产,产品应用于变压器制造领域[1] - 技术团队采用1150℃高温退火工艺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特种材料性能达标[1] - 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将实验室搬至生产车间,实现研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一[1] 晋中市产学研协同模式 - 晋中市拥有21所驻地高校和34.6万名师生,科教资源集聚度居山西省首位[2] - 政府推动高校全面开放校园及场馆,并建设创新生态基地促进校地融合[2] - 采用"链式思维"引导龙头企业与28所高校组建产学研联盟,例如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研发无铅水晶玻璃新材料[2] 区域产业学院建设 - 已建成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设立5家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包括太谷玛钢、平遥牛肉等产业学院[3] - 校地合作提升区域品牌效应,某企业广交会展位从1.5个增至16个,订单转化率提高30%[3] 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 山西晋农生物研发的猪牛支原体检测试剂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 - 介休聚贤石墨突破超高功率电极技术,打破进口垄断[4] - 太原理工大学与汾西华益合作开发千米级潮式喷浆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5] 校地合作量化成果 - 截至2024年底累计签订校地校企协议352项,科技创新类占258项,合同总额1.28亿元[5] - 合作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八大领域,例如安泰钢铁高纯净帘线钢技术打破中西部产业空白[5]
内拓外延紧盯高精尖强江宁开发区千亿集群映照新质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6-11 23:51
经济贡献与增长 -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全市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11%的地区生产总值、22%的工业经济、25%的实际使用外资 [1] - 1—5月规模工业产值达1447.2亿元,同比增长7.3%,工资投资123.3亿元,同比增长23.1% [1] 招商引资策略 - 采用"内拓外延"双截棍式招商策略,内拓通过提升产业生态激发存量项目增量,外延沿产业链延伸 [2] - 5月22日法雷奥动力总成中国区总部项目签约落户,3月底引入国网电科院智能电网产业集聚项目(百亿级) [2] - 投促公司储备在谈项目约300个,2024年目标招引重点项目不少于180个 [3] 产业培育与集群 - 智能电网产业为四大千亿级集群之一,"智能电网谷"聚集200多家企业,国内产业聚集度最高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0%,形成"南瑞双千亿""埃斯顿双百亿"等特色生态圈 [6] - 世界500强中100家落户,拥有842家规上工业企业、58家上市企业,梯次培育矩阵包括30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98家高新技术企业、225家瞪羚独角兽企业 [7] 项目建设与服务 - 中储国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实现"五证齐发",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开工 [4] - 美埃高端环保装备生产基地(40亿元)厂房封顶,泉峰新能源项目(30.15亿元)内部装修,英飞源华东基地(10亿元)主体封顶 [5] - 2024年40个省市重大项目总投资588亿元,11个新开工项目中9个已开工 [5] 产业升级与创新 - 埃斯顿成为首个登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国产品牌,实施"双百亿"行动 [6] - 将军大道区域从农田发展为工业带,吸引阳光电源、恒立液压等新龙头入驻 [6] - 开发区持续推动智能电网、绿色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6]
市委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
长江日报· 2025-06-10 12:46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武汉市委召开座谈会聚焦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强调以创新驱动为主导战略 [1] - 提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光电子信息优势,夯实人工智能算力底座 [1] -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建设国家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2]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赛道布局 - 传统产业(汽车、钢铁、化工)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 壮大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3] - 抢占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3] 创新生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 [3] - 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培育创新文化,建设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3] - 目标将武汉打造成创新创业高地 [3] 政企合作与成果转化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及中小企业 [2] - 推动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 政府支持民主党派等机构深化研究,贡献智慧力量 [4]
财经聚焦丨5月物价数据透出三个积极信号
新华社· 2025-06-10 11:06
物价指数分析 - 5月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1] - 能源价格环比下降1.7%,影响CPI环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近70% [2]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 [2] - 金饰品、家用纺织品、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1%、1.9%、1.8%,涨幅均扩大 [2] 消费市场动态 - 上海"五五购物节"和"6·18"电商大促带动消费,消费者对手机、文创摆件、家电等需求增长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绿色家电消费,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12] - 消费理念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优先",家电行业向科技化、高端化转型 [10][12] 文旅行业表现 - 5月宾馆住宿价格环比上涨4.6%,创近十年同期新高,旅游价格环比上涨0.8% [4] - 交通工具租赁费、飞机票、旅游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分别上涨3.6%、1.2%、0.9% [5]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6.4%),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8.0%) [6] - 农村居民出游4971.16万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的15.8% [6] - 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签证及支付政策优化推动"中国游"市场增长 [6] 工业与高端制造 - PPI同比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但部分行业价格呈向好态势 [9] - 工艺美术品、计算机整机制造价格同比上涨,家电及汽车制造价格降幅收窄 [10] - 飞机制造、可穿戴设备、微波通信设备、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 [12] - 高端装备制造呈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高技术产品需求增长显著 [12]
稳定战胜基准的主动基金有何特征
华泰证券· 2025-06-10 06:40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Brinson分解模型** - 构建思路:用于拆解基金超额收益来源,区分行业配置收益和个股选择收益[16] - 具体构建: 1. 以中证800为基准,按半年度频率计算超额收益 2. 分解公式: $$ \text{超额收益} = \text{行业配置收益} + \text{个股选择收益} $$ 3. 采用GRAP方法调整多期合并结果[16] - 模型评价:有效识别主动基金的收益贡献结构,显示选股收益稳定性高于行业配置[22] 2. **K-Means聚类模型** - 构建思路:对绩优基金收益率进行降维分类[36] - 具体构建: 1. 提取近五年月度收益率数据 2. PCA降维后按欧式距离聚类 3. 最终划分为6类(行业分散型/小盘/价值/医药/轮动/科技)[36] - 模型评价:较好捕捉不同策略基金的收益特征差异[42] 3. **风格稳定性评估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持仓数据识别基金风格标签[27] - 具体构建: 1. 半年度提取全部持仓 2. 结合个股风格分类计算风格权重 3. 取最大权重作为当期风格标签[2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行业配置稳定性因子** - 构建思路:衡量基金行业轮动频率[10] - 具体构建: 1. 静态分4类(高度分散/分散/集中/高度集中) 2. 动态分4类(高度稳定/稳定/轮动/高度轮动) 3. 组合形成16类特征矩阵[10] 2. **小盘错误定价因子** - 构建思路:捕捉小盘股定价效率低的超额机会[65] - 具体构建: 1. 筛选市值<100亿个股 2. 结合质量因子(ROE/现金流)过滤低质公司 3. 计算估值偏离度: $$ \text{偏离度} = \frac{\text{实际PE}}{\text{行业PE中位数}} - 1 $$ 3. **安全边际因子** - 构建思路:评估价值股的风险缓冲[67] - 具体构建: 1. 估值维度:PE_TTM历史分位数<30% 2. 质量维度:近3年ROE标准差<15% 3. 股息率加权: $$ \text{综合得分} = 0.4 \times \text{估值分} + 0.3 \times \text{质量分} + 0.3 \times \text{股息率} $$ 模型回测效果 | 模型/因子 | 年化超额收益 | IR | 胜率 | 最大回撤 | |--------------------|--------------|-------|--------|----------| | Brinson分解模型 | 5.38%[22] | 1.2[22] | 69.12%[23] | -4.2%[18] | | 行业稳定型基金 | 7.3%[12] | 1.5[14] | 73.12%[12] | -6.8%[14] | | 小盘错误定价因子 | 9.2%[65] | 1.8[65] | 65.30%[42] | -12.4%[42] | 因子回测效果 | 因子 | IC均值 | IR | 多空收益 | 分位数差 | |--------------------|--------|-------|----------|----------| | 行业配置稳定性 | 0.15[14] | 2.1[14] | 8.7%[14] | 19.3pp[12] | | 安全边际 | 0.21[69] | 2.4[69] | 11.2%[69] | 23.6pp[69] | | 医药小市值 | 0.18[74] | 1.9[74] | 7.9%[74] | 15.8pp[74] | 注:所有测试区间为2015-2025年,数据频率为月度[9]
股指价格重心有望缓慢上移
期货日报· 2025-06-10 03:10
图为官方制造业PMI(单位:%) 5月CPI同比下降0.1%,降幅与4月持平,主要受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以及能源等非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PPI同比 下降3.3%,降幅较4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受国际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拖 累。但从数据变化看,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落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家电、移 动通信等耐用品消费明显回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回升,部分领域供需关系有所改善,有助于企业利润的恢复和增 长。 近期股指期货呈现震荡整理态势,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走势偏强,新消费、低估红利等板块表现亮眼。从基本 面看,随着中美达成互相削减关税的协议,国内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官方制造业PMI小幅回升,工业生产明显加 快,需求有所回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9.5%,较4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规模上看,大型企业PMI 为50.7%,较4月回升1.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降至47.5%,创2023年以来新低;小型企业PMI录得49.3%,较4月 回升0.6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由49.8%回升至50.7%;新订单和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