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20cm速递|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涨超2.6%,“反内卷”主线持续带动板块景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4:34
行业倡议与市场影响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分会于8月13日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征求意见稿 已有149家企业参与 包括比亚迪和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 [1] - 倡议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成本评估和项目风险进行报价 避免不理性低价行为 防范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 - 倡议参与企业数量多且影响范围广 有望带动储能产业链盈利改善 叠加国内储能市场化需求涌现 行业需求稳步向好 [1] 指数产品与行业配置 -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跟踪创新能源指数(399266) 该指数涨跌幅上限为20% [1] - 创新能源指数聚焦新能源及相关技术领域 成分股涵盖清洁能源生产、节能技术及设备制造等企业 反映能源转型背景下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公司的整体表现 [1] - 指数行业配置主要偏向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及储能解决方案等新兴方向 [1]
《财富》杂志锐评雷军 做到了苹果没做到的事
搜狐财经· 2025-08-15 04:32
全球商界领袖榜单排名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黄仁勋位列2025年《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榜首[1] - 中国共有11位商界领袖上榜 包括王传福第5位 任正非第7位 雷军第16位 蔡崇信第21位 马化腾第25位 曾毓群第30位 张一鸣第43位 梁文锋第72位[1] 小米公司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 并成功进入电动汽车领域 实现苹果未达成的成就[3] - 小米首款车型SU7自2024年上市后售出超过24万辆 新车型YU7 SUV上市三分钟内获得20万辆预订[3] - 公司2024年汽车销售目标为35万辆 投入100亿元(约14.2亿美元)及3400名工程师用于首批原型车研发[3] - 小米2021年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的经历成为其转向汽车领域的契机[3]
“我相信,特朗普最终会让中企在美建厂造车”
观察者网· 2025-08-15 02:55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去年,美国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开着一辆并非本公司生产的汽车通 勤,为了解竞争对手,法利花了六个月时间试驾一辆小米SU7。法利表示,这款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 性能令人印象深刻,"这车太棒了,我不想放弃它。" 福特公司有办法从中国进口一辆电动汽车用于测试,但在美国关税政策以及进口限制影响下,普通美国 人还无法购买这些价格划算、技术先进的中国汽车。法利曾公开表示,如果更多美国人能够驾驶这些中 国电动汽车,福特公司的前景将令人感到担忧。 当地时间8月14日,美国知名汽车媒体InsideEVs主编帕特里克·乔治在《大西洋月刊》发文称,中国电动 汽车正席卷全球,阻止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变得愈发困难。许多分析人士预测,中国车企最终将获得 在美国建厂的许可,虽然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可能更加昂贵,但它们依然更加先进。 文章称,福特将打破其创始人亨利·福特在一个世纪以前创立的移动装配线系统,计划从2027年开始在 路易斯维尔工厂生产一款起价3万美元的新型电动卡车。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将是美国国内可以购 买到的最便宜的新型电动车之一。 乔治在文章中表示,中国电动车不仅价格实惠,技术含量也极高。在世界其 ...
VinFast(VFS.US)拟15亿美元将分拆研发子公司售予创始人
智通财经· 2025-08-14 12:20
公司业务重组 - VinFast计划分拆部分研发业务成立新公司Novatech 初期仍为VinFast直接子公司[1] - 新公司Novatech将持有已完成研发项目的相关资产 VinFast持有其约38%股份[1] - VinFast将以约39.8万亿越南盾(15亿美元)价格将全部Novatech股份出售给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范日旺[1] 公司运营结构 - VFTP继续作为VinFast直接子公司 在越南运营核心电动汽车制造业务[1] - VFTP将开展新产品和技术的未来研发工作[1] - 创始人范日旺已向VinFast注资逾20亿美元个人资金 并表示愿意持续支持公司[1] 产能与交付数据 -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初始年产能为5万辆 预计10月前在印尼开设工厂[2] - 2024年全球交付97,399辆电动汽车 预计今年越南本土交付量达20万辆[2] - 2024年全球交付量预计至少翻倍[2] 创始人背景 - 范日旺(Pham Nhat Vuong)为越南首富 身家109亿美元[1] - 交易体现创始人为促进VinFast长期发展所做的进一步努力[1]
特斯拉重大重组:Dojo团队分散到多部门,大批骨干跳槽
36氪· 2025-08-14 11:49
公司战略调整 - 特斯拉解散Dojo项目后对原团队人员进行重组 大部分整合至自动驾驶部门或选择离职 [2] - 原Dojo团队研发人员主要流向Robotaxi 人形机器人领域及自动驾驶硬件研发 [3] - 公司战略从全栈自研转向专注于自动驾驶核心创新和模型开发 [8] 人才流向 - 软件开发人员向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汇报 负责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AI研发 [5] - 半导体工程师被分配至自动驾驶硬件团队 开发AI5芯片 向Aaron Rodgers汇报 [8] - 约20名技术骨干加入初创公司DensityAI 该公司由前特斯拉AI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创立 [12][14] 项目背景与终止原因 - Dojo项目自2021年推出D1芯片后研发停滞 Dojo2芯片性能未达预期且难以量产 [21] - 公司曾投资5亿美元建造Dojo 但每年需几十亿美元维持竞争力 面临财务压力 [23] - 马斯克表示资源分散用于两种芯片设计不合理 新一代AI6芯片在推理和训练性能上更优 [25] 历史与愿景 - Dojo项目2019年提出 旨在打造利用视频数据进行无人监管训练的超级计算机 [18] - 2021年发布7nm制程D1芯片 推动公司市值增长5000亿美元 [20] - 原计划通过Dojo提供AI计算服务 拓展收入来源 实现从电动车公司向AI技术公司转型 [21] 技术整合 - 马斯克提出将Dojo3与AI6芯片融合 可能以集成AI6 SoC的形式延续 [25] - 公司去年起减少提及Dojo 转向奥斯汀总部新建的Cortex计算机集群 [16]
电车销量下滑 马斯克布局英国供电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01
公司业务多元化 - 特斯拉申请英国供电执照,计划以Tesla Electric品牌运营,与现有能源产品整合[1][7][8] - 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已有3年住宅供电经验,采用"虚拟发电厂"模式[2][8] - 能源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4年太阳能电池及储能产品收入增长15亿美元,同比增幅93%[2] 电动车业务下滑 - 2025年二季度汽车收入下降16%,整体收入下降12%[3] - Model Y/3销量同比下降12%,高端车型销量暴跌52%[3] - 英国市场2025年7月新登记量仅987辆,同比下跌60%,份额从1.67%缩至0.7%[3] - 欧洲多国销量下滑:德国(-55.1%)、法国(-27%)、比利时(-58%)、瑞典(-86%)[3][6] - 美国市场二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3%,中国1-7月销量43.2万辆,同比下滑13.6%[4][5] 英国能源市场布局 - 已在英售出25万辆电动车,配套销售Powerwall家用蓄电池及充电器[7] - 计划复制美国模式,鼓励用户参与电网电力调配[8] - 2020年已获英国发电许可,本次申请覆盖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供电[2] 市场竞争环境 - 将直面英国天然气(BG)、法国电力(EDF Energy)、章鱼能源等现有巨头[2] - 消费者对特斯拉净正面评价行业最低,37%受访者过去6个月看法转负面[6] - 产品老化、中国/欧洲竞争加剧、品牌溢价下降被列为销量下滑非政治因素[6] 监管与政治风险 - 审批周期可能长达9个月,存在不确定性[12] - 马斯克此前批评英国工党政府,言论可能影响"适格性"评估[9][10] - 英国监管机构需平衡公共利益,政府可能通过非正式渠道施压[10] 生态系统战略 - 通过供电业务连接电动车、储能电池、电力服务形成闭环[8] - 两年前已在英招聘运营主管,显露电力销售意图[8] - 若获批将弥补电动车收入缺口,但英国家庭用电习惯可能限制市场渗透[8]
谷歌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俊廷:AI浪潮下,中国开发者领跑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09:29
中国开发者出海趋势 - 中国出海开发者在全球创新舞台表现突出,12家中国开发者团队的13款应用和游戏在全球不同市场获得14项"年度最佳应用"大奖 [2]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化扩张",路径不再局限于美国市场,而是追求多元化市场布局 [2] - "Glocal"成为重要趋势,即global team在国内,local team在海外,尤其在新兴市场深入发展 [2] 热门出海产业 - 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仍是出海主力,短剧和AI应用也展现出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2] - 品牌力与成本优势结合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机遇,品牌重要性显著提升 [2] 投资风向变化 - 投资方不再单纯关注用户规模,转而更看重早期稳定的收入模式和用户基础 [2]
政治漩涡中销量逆势大增24%!挪威车主用钱包投票支持特斯拉(TSLA.US)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09:24
特斯拉在挪威市场的表现 - 尽管消费者对马斯克政治立场不满 但特斯拉在挪威销量逆势增长 上半年同比增长24% [1] - 挪威成为特斯拉欧洲第二大市场 占其欧洲上半年销量的12% [1][3] - 特斯拉通过改款Model Y和低价版发布 配合5月零利率贷款与免费超充促销 推动新车注册量暴增213% [6] 挪威市场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 挪威是北美以外首个引入Model S的国家 特斯拉助力挪威成为全球电动车普及率冠军 电动车已占该国新车总销量94% [3] - 特斯拉在挪威建成北美以外首个超级充电网络 以密集快充站锁定客户 [3] - 过去五年特斯拉始终占据挪威11%-20%的新车注册份额 2021年问鼎最畅销汽车品牌 [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特斯拉霸主地位正受挑战 大众一季度短暂夺魁 沃尔沃电动车快速崛起 [3] - 中国品牌包括比亚迪、小鹏和名爵等6月合计斩获12.3%市场份额 [3] - 2024年新车注册量下降4% 2025年初销售疲软 [6] 消费者态度与品牌忠诚度 - 挪威与特斯拉存在长达12年的共生关系 充电基建与无缝衔接的汽车技术是核心优势 [1] - 40%特斯拉车主认为马斯克的政治活动损害品牌 但超半数受访车主表示会再次购买 [6] - 操作便捷、功能全面且价格亲民对挪威购车者远比"特斯拉羞耻"重要 [6]
中方对美国松口了?决定对美放开稀土,福特CEO反应十分快,关税战败北?
搜狐财经· 2025-08-14 06:35
可关键的第三轮谈判,进展不太顺利。美国虽说在谈判前主动对外放风,还撤销了一些针对咱中国的制 裁措施,看起来挺积极,期待值也很高,可实际上,他们做的这些事儿,都没在咱中方关切的核心点 上。就比如说"芬太尼关税",特朗普上台后,就把这锅甩给咱中国,还加征"芬太尼关税",咱中方那是 明确反对。 到现在,美国还揪着这事儿问责咱,不愿意撤销这项不合理的关税。还有高端芯片对华出口,美国为了 遏制咱中国科技发展,这两年在高端芯片领域搞出口管制。第三轮谈判前,他们放宽了H20芯片出口限 制,可谁能想到,这次出口的H20芯片不仅是次等货,还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咱中国网信办都约谈英伟 达公司了。 美国这所谓的善意,全是"水分",根本就没改变对华打压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关税领域的第三轮谈 判基本没啥成果,双方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把停战期展期90天。特朗普虽说对谈判给了个积极评价,可 心里估计还是不太得劲儿,只能尽量把签字日期往后拖,想对外展示美国对谈判不着急的样子。 就在双方做出承诺的同时,咱中国这边有个大动作,对外宣布暂停对美国相关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其中 就包括针对稀土的管制措施。也就是说,咱中国对美放开稀土出口了。这可不得了,消 ...
小米汽车轮轴比争议未平,智能门锁误开再引质疑
搜狐财经· 2025-08-14 01:57
营销话术争议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介绍YU7车型时宣称"轮轴比"为3倍 但一汽丰田企划部长赵东通过微博指出根据官方PPT测算实际数值应为4倍 [2][3] - 赵东强调传统汽车理论中不存在"轮轴比"概念 该参数定义由小米提出 且自小米提出"最优轮轴比是3倍"说法后多家车企开始采用相同表述 [3] - 小米2016年发布笔记本时曾称"比一元硬币还薄" 实际采用硬币立着与笔记本躺着的对比方式 营销话术与行业标准存在矛盾 [4] 汽车尾款支付争议 - 社交平台用户反馈车辆尚未交付即收到7天内支付尾款通知 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有用户去年4月订车原计划7月提车 但12月被要求7日内付尾款后交付时间延至2025年4月 比原计划晚9个月 [4][5] - 小米汽车《购买协议》规定收到付款通知7日内需支付全部余款 未支付构成违约 公司有权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 [5] - 北京小米汽车销售人员表示提前交尾款仅针对提出延迟交付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用户 如办理金融分期配合度较低或表达不想提车意向者 [5] 智能门锁技术问题 - 8月11日有网友发帖称小米智能门锁2pro将外卖员人脸错误识别导致门锁意外开启 当事人表示外卖员与本人脸型相似且门锁偶需二次识别 [9] - 小米客服回应称人脸识别基于3D结构光技术 基本不会出现该情况 公司表示将记录核实并反馈技术部门优化 [9] 汽车销售与产能状况 - 小米SU7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8.8万台 Ultra版开售2小时大定1万台 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10] - 7月单月交付量超过3万台 假设半数用户(1.5万台)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按平均车价12万元计算可提前锁定18亿元人民币现金流 [11] - 5月新下订SU7标准版需42周至45周交付 大量网友投诉锁单系统BUG导致下单延迟和交付周期长 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指责产能不足却不限制锁单量 [11][12] 国际市场拓展 - 小米近期对非洲市场进行人事调整 任命刘社全为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兼西非战区负责人 邹承宗任东非战区负责人 黄进华出任肯尼亚国家经理 吴春晖负责市场部 刘业齐主管售后服务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