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乳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优然牧业(09858)跌超5% 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2.97亿元 同比收窄10.37%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1:43
公司股价表现 - 股价下跌5.87%至3.51港元 成交额达6.85亿港元 [1] 中期财务业绩 - 收入102.84亿元 同比增长2.28% [1] - 股东应占亏损2.97亿元 同比收窄10.37% [1] - 每股基本亏损0.08元 [1] 原料奶业务状况 - 原料奶平均单价3.87元/公斤 较2024年同期4.16元/公斤下降7.0% [1] - 原料奶价格下行主因国内原料奶供需阶段性不平衡 [1] 乳制品行业动态 - 2025上半年乳制品行业收入表现平淡 [1] - 液奶需求整体疲软 但渠道库存处于合理水位 [1] - 中秋国庆双节旺季被视作行业需求回暖的核心观察窗口 [1]
港股早评:三大指数均低开0.11% 科技股多数低迷 黄金股继续上涨行情
格隆汇· 2025-09-02 01:3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低开 恒指 国指 恒生科技指数均下跌0.11% [1] - 昨日大幅上涨后出现回调 [1] 科技股表现分化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 网易跌近2% 美团跌超1% 快手 京东飘绿 [1] - 阿里巴巴逆势上涨2% 延续昨日飙涨超18%的势头 [1] 黄金板块强势上涨 - 黄金股继续上涨行情 中国黄金国际 招金矿业 灵宝黄金再度刷新历史新高价 [1] - 机构指9月美降息概率较大 重视金银板块机会 [1] 生物医药与消费板块活跃 - 生物医药股继续活跃 [1] - 濠赌股 汽车股 互联网医药股多数上涨 [1] 弱势板块表现 - 乳制品概念股走低 优然牧业跌6.67% [1] - 内险股 海运股 食品饮料股 煤炭股多数低迷 [1]
千亿险资私募“大基金”动向曝光
36氪· 2025-09-02 00:42
鸿鹄基金业绩与持仓 - 鸿鹄基金一期总资产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综合收益56.84亿元 [1][3]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资金于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持有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市值合计120.4亿元 [1][3] - 鸿鹄基金一期增持伊利股份至1.53亿股(持股比例2.42%),增持陕西煤业至1.16亿股(持股比例1.2%),持有中国电信7.62亿股(持股比例0.83%) [5][6] 鸿鹄基金二期与三期投资动向 - 鸿鹄基金二期新进中国石油前十大股东,持股2.17亿股(持股比例0.12%,市值18.68亿元),新进中国神华前十大股东,持股5220.61万股(持股比例0.26%,市值18.86亿元) [9] - 鸿鹄基金三期1号入股中国石化,持股3.05亿股(持股比例0.25%,市值16.24亿元) [9][10] - 二期基金贯彻长期投资理念,通过低频交易和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益 [1][10] 险资私募投资策略与行业趋势 - 险资私募聚焦高分红、强现金流资产,标的需具备稳健股息、高资本增值和高ROE属性 [6][7][11] - 中国神华2016-2022年现金净额6140亿元,资本开支1625亿元(占比26%),2023-2024年分红比例超75%,股息率达8.6% [11] - 险资私募享受风险因子折扣,降低资本占用与偿付能力消耗,成为险资加仓重要渠道 [2][14]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与参与机构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2220亿元,鸿鹄基金1-3期规模达925亿元 [12][13] - 首批试点500亿元(国寿、新华保险),第二批520亿元(泰康、太保、阳光等),第三批600亿元(国寿资产、新华资产等) [14] - 投资方向包括中证A500成分股、高股息资产及新质生产力领域,注重公司治理和流动性 [14] 标的资产股息表现与配置逻辑 - 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过去10年平均股息率分别为2.69%、5.03%、4.84% [7] - 能源板块龙头股具备资源稀缺性和高股息特性,匹配险资长期稳定需求 [11] - 高分红资产资本开支下降,处于低投入高产出阶段,提供稳定收益率 [11]
宜品集团递表港交所 海通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为保荐人
搜狐财经· 2025-09-01 23:4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宜品集团是一家专注于羊奶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乳制品企业 为全年龄段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1] - 公司在中国羊奶粉市场和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均排名第二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牟先生、康旺投资和启旺投资 合计持有约75.11%股份 [1] 产业链与生产能力 - 公司拥有从自有牧场、原料采购到生产、品牌推广的完整产业链 [1] - 公司在西班牙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羊乳清粉生产商之一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17.62亿元人民币 [1] - 同期利润分别为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人民币 [1] 上市进展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海通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1]
上半年业绩承压 上市乳企多举措谋突围
证券日报· 2025-09-01 16:41
行业整体表现 - 28家上市乳企总营收1901.48亿元同比下降1.05% 净利润123.99亿元同比下降14.8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41亿元同比下降31.72% [2] - 超六成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净利润涨跌各半 仅2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10% [1][3] - 研发费用合计6.97亿元同比增长14.99% 存货370.18亿元同比下降6.18% [2] 头部企业格局 - 伊利与蒙牛营收合计1033亿元占行业总收入54% 净利润合计92.46亿元占比74.6% [2] - 5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伊利/蒙牛/光明乳业/中国旺旺/优然牧业) 4家企业净利润超10亿元(伊利/蒙牛/中国旺旺/中国飞鹤) [2] - 头部企业通过高附加值产品与利润导向策略展现发展韧性 [3][4] 细分业务表现 - 奶粉业务企稳回升: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 婴配粉市占率18.1%居首 蒙牛奶粉收入16.76亿元小幅增长 [7] - 冰淇淋业务高速增长:蒙牛冰淇淋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15% 伊利冷饮业务营收82.29亿元同比增长12.39% [8] - 液态奶业务承压:伊利液态奶营收同比下降11.22% [3] 原奶板块调整 - 原奶企业普遍亏损但幅度收窄:现代牧业公斤奶成本降10.1% 现金流EBITDA持平 中国圣牧亏损收窄66.37% 优然牧业亏损减少47% [5] -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现代牧业饲料成本降11.4% 优然牧业单公斤饲料成本降12% 中国圣牧通过种养结合降低饲草成本 [5] - 行业供需关系现改善信号 周期拐点预计将至 [6] 企业创新与策略 - 产品结构优化:乳企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应对市场变化 如伊利冰淇淋/奶粉/奶酪业务双位数增长 [3] - 技术驱动降本:优然牧业推行科技赋能战略 现代牧业通过精准饲喂与集约采购优化成本 [5] - 差异化竞争加剧:奶粉行业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 全家营养赛道成新焦点 [7]
光明乳业徘徊低谷
北京商报· 2025-09-01 16:31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至124.7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2.53%至2.31亿元 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至2020年同期水平 与头部企业差距扩大且缺乏有效破局方法 [1][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4.72亿元同比下滑1.9% 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滑22.53% [2] - 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2022年282.1亿元(同比-3.39%)2023年264.9亿元(同比-6.13%)2024年242.8亿元(同比-8.33%) [2] - 区域市场表现疲软:上海市场营收下滑6.93% 外地市场下滑1.52% [2] 业务表现 - 液态奶业务营收66.06亿元同比下滑8.64% 尽管推出多款新品但市场反馈不佳 [3] - 境外市场营收39.36亿元同比增长1.92% 但新西兰子公司新莱特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 [6] - 加大ToB端业务拓展 与Manner咖啡合作覆盖1200家门店 并拓展零食量贩渠道 [4] 竞争环境 - 在上海市场面临蒙牛 伊利等全国性品牌强势竞争 产品线和营销投入被压制 [3] - 低温乳制品和奶酪赛道虽存增长空间 但面临君乐宝 新乳业等全国性龙头及燕塘 卫岗等区域龙头的蚕食 [3] - 基础白奶领域被伊利 蒙牛垄断 公司逐渐失去全国化红利 [3] 收购项目表现 - 2021年收购青海小西牛60%股权(作价6.12亿元)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718.52万元 7923.28万元 1.04亿元 三年业绩承诺完成率93.32% [5] - 新西兰新莱特子公司持续亏损:2023年净亏损4.5亿元 今年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 去年需提供1.3亿新西兰元贷款缓解资金紧张 [6] - a2牛奶公司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预计2027财年起逐步将代工订单从新莱特转移 年产能5.2万吨的工厂被收购可能影响代工业务 [7]
蒙牛乳业(02319.HK)9月1日回购50.00万股,耗资758.13万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6:02
近期回购操作 - 9月1日以每股15.140港元至15.190港元回购50.00万股 金额758.13万港元 当日收盘价15.130港元下跌0.46% 成交额4.98亿港元 [2] - 8月28日以来连续3日回购合计102.80万股 累计金额1584.15万港元 期间股价累计下跌6.60% [2] - 今年以来累计进行67次回购 合计回购1523.00万股 累计金额2.61亿港元 [2] 历史回购明细 - 2025年7月集中回购220万股 单次回购金额介于328.14万至496.65万港元 回购价格区间16.260-17.560港元 [2] - 2025年6月大规模回购413.8万股 单日最高回购50万股(6月23日) 单次最高金额802.43万港元(6月23日) 价格区间15.980-18.220港元 [2][3] - 2025年5月密集回购309.4万股 单次回购金额256.15万至582.53万港元 价格区间17.500-19.900港元 [3] - 2025年4月回购167万股 单日最高回购80万股(4月7日) 单次最高金额1428.82万港元(4月7日) 价格区间18.700-19.500港元 [4] - 2025年1月回购206万股 单次回购金额192.48万至687.67万港元 价格区间14.860-17.020港元 [4]
千亿险资私募“大基金”动向曝光:鸿鹄三期建仓中国石化,二期新进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前十大股东榜
新浪财经· 2025-09-01 12:20
鸿鹄基金业绩与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鸿鹄基金一期总资产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综合收益总额56.84亿元 [1][3]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资金于2025年3月初全部完成投资落地 [1][2][3] - 新华保险按50%持股比例享有鸿鹄基金278.42亿元净资产份额,该基金当期营业收入12.03亿元,净利润9.68亿元 [3] 投资组合与持仓动态 - 鸿鹄基金一期位列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东,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合计120.4亿元 [1] - 持有伊利股份1.53亿股(持股比例2.42%),陕西煤业1.16亿股(持股比例1.2%),中国电信7.62亿股(持股比例0.83%) [5] - 鸿鹄基金二期新进中国石油(持股2.17亿股/总股本0.12%)及中国神华(持股5220.61万股/流通股0.26%)前十大股东 [7]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中国石化3.0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0.25% [8] 投资策略与逻辑 - 投资标的选择注重中长期盈利能力及稳定股息,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过去10年平均股息率分别为2.69%、5.03%、4.84% [7] - 二期基金采用低频交易、长期持有策略以获取稳健股息收益 [2][8] - 三期基金投资范围聚焦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2] - 能源板块龙头股因资源稀缺性及高股息特性(如中国神华2024年股息率8.6%)成为核心配置逻辑 [8][9] 行业试点与规模扩张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从首批500亿元扩展至2220亿元 [9][10] - 鸿鹄基金1-3期规模达925亿元,对应私募机构包括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等 [9][10] - 试点参与机构涵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太保寿险、阳光人寿等9家险企 [10] - 私募基金模式可享受风险因子折扣,降低资本占用与偿付能力消耗 [2][10]
燕塘乳业:截至目前未与胖东来进行接触或直接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9-01 12:02
公司动态 - 燕塘乳业在互动平台表示未与胖东来进行接触或直接合作 [1]
大众品25H1总结:收入修复,业绩分化
国盛证券· 2025-09-01 11:52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大众品行业25H1呈现收入修复但业绩分化的态势 不同子行业因成本结构、竞争格局和需求端变化呈现差异化的盈利表现[1] 餐饮供应链 - 25H1营业总收入236.7亿元(同比-0.6%) 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16.5%)[1] - 毛利率23.2%(同比-1.8个百分点) 净利率7.0%(同比-1.4个百分点)[1] - 25Q2收入121.7亿元(同比+1.8%) 净利润8.2亿元(同比-22.6%)[1] - 利润承压主因原材料成本压力、产品渠道结构变化及竞争加剧导致的促销投入增加[1] 调味品 - 25H1营业总收入345.7亿元(同比+4.9%) 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7.4%)[2] - 毛利率36.1%(同比+2.2个百分点) 净利率18.5%(同比+0.4个百分点)[2] - 25Q2收入165.0亿元(同比+6.0%) 净利润27.7亿元(同比+7.7%)[2] - 费用率提升明显 销售费用率同比+0.6个百分点至8.6% 反映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大投入[2] 乳制品 - 25H1营收937.2亿元(同比+1.3%) 归母净利润82.9亿元(同比-0.3%)[3] - 25Q2显著改善 收入450.5亿元(同比+2.9%) 净利润29.7亿元(同比+48.5%)[3] - 原奶成本下降推动盈利改善 25H1原奶均价同比-11.7%至3.08元/千克[3] - 需求端呈现结构性分化 低温产品表现优于常温产品[3] 保健品 - 25H1营业总收入116.7亿元(同比-7.6%) 但净利润仅微降0.6%至16.2亿元[4] - 净利率逆势提升1.1个百分点至13.7% 主因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3.7个百分点[4] - 线上渠道高速增长 25H1电商销售额达740亿元 其中抖音平台增长75.3%[4]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活跃品牌数量同比下降超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