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

搜索文档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终于不装了,直接给全球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搜狐财经· 2025-09-27 02:54
如今,泡沫已大到难以掩盖。以2025年8月数据为例,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已突破历史高位,市场风险持续累积。尽管鲍威尔已明确警示风险,但市场 仍存在另一种声音:有观点认为,无论其如何表态,美联储最终需按美高层要求再降息50个基点,否则主席职位或将不保。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一改往日姿态,直接向全球市场发出严厉警告,称当前资产估值过高,泡沫现象已十分严重。这一表态如同"核弹"般引爆市场, 宣告靠大规模印钞刺激经济、躺着赚钱的时代即将终结。随着美联储公开质疑资产价格合理性,靠货币宽松维持的资本狂欢正走向尾声。 疫情初期两年间,为应对经济衰退,美联储启动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疯狂开动印钞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数据显示,美国货币供应量(M2)在 短期内激增40%,新增6.3万亿美元,2021年2月增速更达27%,创下数十年新高。巨额资金涌入市场后,因实体经济复苏乏力,大量资金转向股市、基金 等金融领域,催生资产价格虚高。2020年3月美股曾经历熔断,但在天量资金推动下,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此后两年持续攀升,不少投资者轻松获得 20%-30%的收益,"闭眼赚钱"成为现实,而这也让金融泡沫不断膨胀。 这场政策 ...
释放鸽派信号!美联储鲍曼:就业市场“脆弱”需要果断降息
搜狐财经· 2025-09-27 02:43
当地时间9月26日,美联储负责监管事务的副主席米歇尔·鲍曼发表了题为《对货币政策决策的思考和未来的挑战》的演讲。 鲍曼在演讲中表示,美国的就业市场"十分脆弱",通胀也接近联储目标,美联储需要果断且主动地降息。然而不同于此前,鲍曼还认为,美联储 应努力将资产负债表控制在最小规模,并改革其货币政策执行机制。 呼吁果断降息 在周五的演讲中鲍曼表示,美联储应当力求实现尽可能小的资产负债表,并对其货币政策实施机制进行改革。 从长期来看,我的偏好是将资产负债表保持在尽可能小的规模,使准备金余额的水平更接近稀缺而非充裕。 将本来创立的宗旨是临时应对紧急状况的活动制度化,实质上等于把对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极端紧急反应常态化。 尽管她在2021年支持设立常备回购便利,但仍认为当时"有重大保留意见"。鲍曼支持对该工具作出调整,以强化其只应在市场功能失调时期作为 后盾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鲍曼由特朗普任命,且被认为是美联储主席的潜在候选人。上周她支持25个基点降息,这与美联储新理事斯蒂芬・米兰的立场形 成对比——米兰在投票中持反对意见,主张降息50个基点。 回到由美联储主动管理资产负债表的框架,将使美联储能得到指示市场压力和市场运作问 ...
美债竞局现裂痕!中美高层博弈减持黄金布局,多极化货币时代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27 02:32
中美外交与金融互动 - 美国跨党派代表团自2019年以来首次访华 寻求稳定中美关系并希望中国暂停抛售美国国债 [1] - 中方要求美方解决关税壁垒 科技封锁和内政干涉等老问题作为恢复合作的前提 [1] - 特朗普提出访华条件包括停止抛售美债 恢复稀土供应 增加大豆采购和购买500架波音飞机 [1] 中国美债持仓变化 - 2025年7月中国单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债 持仓降至7307亿美元 创2009年以来新低 [2] - 2022年4月跌破1万亿美元后持续减持 2022年减持1732亿美元 2023年减持508亿美元 2024年减持573亿美元 [2] - 2025年1-7月累计净减持537亿美元 呈现系统性减持趋势 [2] 美债减持动因分析 -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恐慌 37万亿美元政府债务每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 日均27亿美元利息消耗 [3] - 特朗普政府对外加税对内减税扩大支出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导致美元信用受损 [3] - 减持美债是基于资金安全性和制度可信度的理性选择 构成去美元化内在驱动力 [3] 日本英国增持美债逻辑 - 日本美债持仓增至1.147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中91.9%配置美债 因美债高流动性和可抵押性 [4] - 日本国内1.9%超低利率使4.5%美债收益率具吸引力 美日同盟关系推动增持作为经济纽带 [4] - 英国持仓升至8581亿美元 伦敦作为全球金融托管中心反映全球资金托管路径而非本土主动选择 [4] - 英国面临3340亿英镑到期债务 增持美债旨在向美联储释放合作信号换取潜在流动性支持 [4] 美债信用评级变化 - 2025年5月穆迪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降为Aa1 触发机构被动调整 [5] - 特朗普政府"大美丽法案"预计未来十年使美国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5] 黄金储备调整 -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2025年8月末官方储备达7402万盎司 [6] - 中国黄金储备占比约7.3% 低于全球平均15%水平 仍有扩大空间 [6] - 2022-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 2025年二季度增加166吨 [6] - 95%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黄金 因黄金不受单边制裁影响且能对冲美元风险 [6]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突破5000亿元 覆盖103个国家 [7]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额突破120万亿元 [7] - 美元全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7.7% 较25年前下降15个百分点 [7] - 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从2020年1.5%升至28% "一带一路"国家中65%采用人民币结算 [7] 美国政策应对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4.2万亿美元膨胀至2025年9万亿美元 通过量化宽松维持美债市场稳定 [8] - 美国国会9月30日为政府拨款最后时限 未能通过将导致政府停摆和美债信用评级下滑 [8] 全球经济影响 - IMF估算中美经济完全分离可能导致全球GDP缩减7% 损失约7.4万亿美元 相当于法德经济总量之和 [10] - 全球多元化货币体系逐步形成 美元单极地位受到挑战 [11]
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27 02:29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 购业务的公告》(下称《公告》),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债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一。央 行、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公告》发布后,将进一步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开展流动性管理的 需求,促进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业内专家认为,债券回购开放顺应境外机构需求,是中国债券市场 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综合来看,三部门进一步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不仅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债券资产吸引力,也有利于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力在岸离岸 人民币市场协同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参与 近年来,央行有序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对外开放,自2015年起,支持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 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今年2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出以"债券 通"项下债券为抵押品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本次《公告》进一步 ...
三部门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债市“磁吸力”持续释放
贝壳财经· 2025-09-27 02:27
徐飞指出,回购交易是国际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此次市场开放采用了境外投资者熟悉的 交易模式,无缝衔接了境内外市场,为投资者参与回购交易创造了更多便利。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开放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和外汇局联手放大招,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 务,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人民币债券资产吸引力。 一直以来,央行有序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对外开放,2015年起,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 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2025年与香港金管局推出 以"债券通"渠道下托管的债券为标的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此次,支持可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不仅增加了人民 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还稳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通过在岸、离岸市场的协同,中国债市的开 放度与透明度正在快速提升,让全球资本"既敢来,也愿留"。 开放型制度升级,中国债市"磁吸力"持续释放 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公告发布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均可参与债券回购业务 ...
鲍威尔为何给美股牛市预期泼冷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2:25
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且点阵图显示年底还有两次降息 充裕流动性成为美国权益市场定价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普遍预计美股牛市可期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于美国股市股指偏高的言论导致市场预期受创 其表态后美国主要股指全线下挫 9月23日至25日标普500 纳斯达克和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三大股指平均跌去79个基点 [1] - 美联储试图通过言论引导市场对降息预期幅度和频次的判断 避免市场形成一致性的单边预期 这是鲍威尔言论背后的深意 [2] 美联储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平衡 - 美联储在被动配合白宫降息的市场共识下 面临满足白宫需求与坚持独立货币政策之间的艰难平衡 预防美国通胀反弹的任务艰巨复杂 [2] - 美国债务占GDP比重已超过123% 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的警戒线 在脆弱财政体系下 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和强化短债发行方式续命 [3] - 全球供应链破坏和重组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将在约6个月时间逐渐兑现 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胀 使美联储遏制通胀的成果功亏一篑 [2] 资本流动与利率前景 - 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将导致美元指数下跌 进而减弱全球资本向美国本土回流的动力 带来投资下降和经济衰退风险 [1] - 美联储可能需要通过小幅度的"利率刹车"来观察市场反应 并在"适应增长"和"遏制通胀"之间求得平衡 [3] -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低是大概率事件 但如何避免市场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被频繁定价是美联储面临的最大挑战 [4]
鲍威尔为何给美股牛市预期泼冷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2:21
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且点阵图显示年底还有两次降息 充裕流动性正成为美国权益市场定价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普遍预计美股牛市可期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美股股指偏高的言论导致市场预期受挫 主要股指全线下挫 9月23日至25日标普500、纳斯达克和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三大股指平均跌去79个基点 [1] - 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美元指数下跌将不可避免 全球资本向美国本土回流的动力减弱 导致投资下降和经济衰退 叠加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自然利率的寻找过程更加复杂 [1] 美联储政策意图与挑战 - 鲍威尔言论旨在引导市场预期 避免形成一致性单边降息预期 在美国债务危机下美联储被动配合白宫降息已成为市场共识 [2] - 大而美法案影响效应将在2026财年兑现 美元资产价值锚定效应日渐丧失 若美元持续降息 全球投资者抛售美元资产或成为避险本能下的占优策略 [2] - 美联储释放不会妥协的信号 关税政策推高通胀只是时间问题 全球供应链破坏和重组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将在6个月左右逐渐兑现 预防美国通胀反弹任务艰巨复杂 [2] 美国经济与财政状况 - 美国债务占GDP比重已超过123% 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的警戒线 [3] - 美元指数持续下行 美债收益率波动幅度加大 黄金价格不断走高 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和强化短债发行方式续命 [3] - 海外债券市场对美国经济数据的敏感度直线上升 美联储需通过货币政策调整避免市场交易美国经济可能走向衰退的预期 [3][4] 利率政策展望 - 为平衡经济增长目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低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4] - 美联储需避免市场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 且避免这种预期被频繁定价 这是最大挑战 [4] - 美联储用小幅度的利率刹车观察市场反应 在高利率环境下受到抑制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已为市场调整埋下伏笔 需要在适应增长和遏制通胀之间求得平衡 [4]
广州出台新规力挺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每年最高15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02:06
为破解原有普惠贷款、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三类风险补偿政策 "分属多部门、标准不统 一、流程衔接难" 的问题,进一步整合财政资源、提升政策效能,近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 《广州市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首创"政银+政担"双模式风险 分担机制,明确年度补偿总额上限为15亿元,同时规定了补偿对象与标准、风险补偿上限与停止线、申 报程序等内容。 每年可补偿额最高15亿元 所谓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是指每年在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引导银行机构加 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信贷融资支持,对合作银行机构、合作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 《办法》规定,风险补偿机制每年可补偿额不超过15亿元,其中政担模式每年可补偿额不超过5000万 元,具体额度视当年资金预算情况调整。在补偿对象与适用范围方面,"政银模式"为合作银行机 构,"政担模式"为合作担保机构,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两类补偿模式。 一是统一机制管理,破解政策碎片化。整合原分属3个部门的风险补偿机制,由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统 筹,统一管理体系、统一补偿对象、统一补偿标准、统一重点企业名单,避免"多头补贴""过度补贴", ...
以金融“活水”滋润“三农”沃土 浇灌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央视网· 2025-09-27 01:48
金融支持力度 - 截至8月底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09% 显著高于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6.8%的整体增速 [1] 贷款条件改善 - 当前普惠型贷款利率约为百分之四点几 相比十几年前百分之八、九的利率大幅下降 [3] - 超过一半的农户经营性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 仅依靠信用 [3] 贷款产品创新 - 金融机构推出多种量身打造的专属贷款产品 涵盖智慧粮仓贷 海洋牧场贷 农机贷以及针对特定农产品的贷款如葱姜贷 木耳贷 生猪贷等 [3] 农业保险升级 - 稻谷 小麦 玉米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已实现全国覆盖 一亩水稻农户支付10多元保费可获得约1000元保障 [5] - 除主粮外 针对养鸡 养牛 种花椒等各地特色农业的保险产品也已跟进 [7]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政策托底和金融赋能共同支撑了夏粮稳产 早稻增产和秋粮丰收 [7] - 金融条件的改善使农户感到贷款更容易 利率更低 受灾有保障 对农业生产信心更足 [9]
房产真相:你以为买房是投资,其实是被金融玩弄
搜狐财经· 2025-09-27 01:22
很多人说:"不买房不行,房子是刚需。"没错,住的刚需无法否认,但买房作为投资,那就危险了。房价高企的时候,你跟风买进,贷款几十年,还没算利 息,可能已经被套牢。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和大资金早已在高位出货,赚得盆满钵满,而你用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帮他们加杠杆。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一个梦想:买房升值、财富自由。可现实是——房子不是你的投资,而是金融资本在操纵你的工具。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房价总是上涨?你以为是市场供需决定的?错!真正的推动力,是银行贷款和政策杠杆。金融资本通过按揭、利率、信贷政策, 让你用几十年的工资去买一个可能只值一半的资产。你以为这是财富积累,其实是长期负债。 朋友们,如果你还把房子当作投资,必须清醒:你的房子升值了吗?还是你在替金融资本做资金池? 财富自由不是靠房子堆积,而是靠资产增值、现金流和投资能力。盲目跟风买房,只会让你陷入长期负债,而真正掌握金融游戏规则的人,才在市场里自由 穿梭。 一句话总结:房子可能住得舒服,但绝不是赚钱的机器。别再用未来几十年的工资,换一个被金融玩弄的幻象。 再看看热点城市:房价涨得快,可租金回报率低,现金流为负。你以为资产在增值,其实是负债在压迫你。很多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