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金项链
icon
搜索文档
买珠宝怕 “缺斤短两”?国标帮你守住 “重量底线”
搜狐财经· 2025-09-18 10:07
如今,该国标实施已近7年,珠宝市场整体规范了不少,但记者近期走访发现,仍有部分商家在打"擦边 球",尤其是一些小型珠宝店和线上珠宝直播间,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未按标准要求配备精密天 平,而是用普通电子秤进行测量,导致数据不准确;二是产品标识模糊不清,只简单标注"约XX克", 不明确注明允差范围,一旦出现重量纠纷,就以此为借口推脱责任。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市场监管力度 也在不断加强,去年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珠宝店开展突击抽检,共发现8款产品存在重量负偏 差超标问题,涉事商家最高被处以15万元罚款;今年3月,上海某线上珠宝店因销售的20克黄金手镯实 际重量差了0.08克,被监管部门责令为消费者退款,并额外赔偿损失。这些案例都清晰表明,珠宝销售 中的"缺斤短两"已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违反国标的违法行为,商家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该国标出台前,珠宝市场的"重量乱象"曾让无数消费者闹心,每当消费者就此维权时,商家总能以 "行 业惯例""测量误差" 等理由搪塞,当时因缺乏统一的允差标准,消费者往往面临举证难、维权难的困 境。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行业顽疾,2018年5月14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土)提出并主管,全 ...
群众遗失万元项链 民警众里寻“金”获锦旗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44
事件概述 - 且末县公安局托格拉克勒克乡派出所扎滚鲁克警务室成功协助群众找回遗失的价值1.2万元黄金项链 [1] 响应与处理流程 - 值班民警接警后立即安抚群众情绪并细致询问行走路线及项链样式特征等关键信息 [1] - 警力部署分为两组 一组调取沿途公共视频资源 另一组积极走访附近群众 [1] - 从接警到成功找回遗失物品全程耗时约2小时 最终于当日18时找到捡拾项链的群众 [1] 结果与反馈 - 在民警辅警见证下遗失的金项链物归原主 群众对高效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深深感激 [1] - 群众夫妇事后赠送锦旗 题有"为民办实事 人民好警察"字样以表谢意 [1]
“钱已转”竟是PS的!男子借此在二手黄金交易中诈骗多人,法院判了
搜狐财经· 2025-08-14 07:50
行业动态 - 黄金价格波动推动二手黄金交易市场活跃 部分人群通过出售黄金获利 [2] - 二手黄金交易平台存在诈骗风险 不法分子利用伪造转账凭证实施诈骗 [2][3] 诈骗案件详情 - 诈骗分子使用PS伪造银行转账记录 虚构转账事实骗取黄金饰品 [3][4] - 典型案例涉及交易金额3.1万元 累计诈骗金额达5万余元 [3][4] - 诈骗分子采用"诚信经营888"等虚假账号身份 利用夜间非正常交易时段作案 [3][6] 行业风险特征 - 网络交易具有虚拟性特征 不法分子常使用虚假身份或匿名方式活动 [5] - 诈骗常见手法包括出示虚假转账记录 以"延迟到账"为由拖延时间 [5] - 贵重商品交易存在较高风险 特别是脱离平台监管的私下交易 [5][6] 风险防范措施 - 建议采取"三查"措施:实时查询银行流水核实到账 查看对方平台交易历史 核实身份信息 [5] - 建议采取"两不"措施:不轻信转账截图和延迟到账解释 不脱离平台官方聊天工具 [5] - 贵重商品交易应选择平台验货担保服务 避免非正常时段进行大额交易 [6]
金价大跌销量反冷?周六福店员剪价签拒称重,投诉解决率垫底?
搜狐财经· 2025-07-04 09:31
金价下跌与销售表现 - 黄金价格持续下跌至6月以来新低,深圳水贝黄金交易市场商家反映销售额比金价上涨时减少约30% [1] - 消费者呈现"买涨不买跌"心理,商家促销降工费效果不明显 [1] 黄金消费投诉激增 - 2024年黄金珠宝行业投诉量达8,544件,同比激增13628%,涉诉金额超9,523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投诉量已达3,832件,按趋势全年或突破7,000件 [3] - 虚假宣传(占比2282%)、价格纠纷(1905%)、退款难(1635%)为三大消费痛点 [5][7] - 00后首次超越90后成为投诉主力群体,占比4518%,90后+00后合计占比近九成 [12] 品牌投诉表现分化 - 老凤祥以9408%的投诉解决率居首,周大生(9210%)、潮宏基(5938%)次之,周六福解决率仅1507% [7] - 中国黄金以1974%的投诉占比居总量榜首,周六福(2,774件)、老凤祥(1,775件)分列二、三名 [7] 典型投诉案例细节 - 周六福门店被投诉隐瞒克重信息,22K金项链作价1,990元,旧金耳环按839元/克回收,换购后消费者发现实际克重差达15克(原6克换得35克) [9][12] - 商家拒绝退货并剪掉标签,消费者核算发现换购后金价高达2,000元/克,远高于市场价 [12] 消费者画像与地域分布 - 女性投诉用户占比8602%,为男性的62倍 [12] - 广州市以554%投诉占比居全国第一,东莞(420%)、上海(372%)紧随其后 [15] 行业专家建议 - 建议消费者购买前要求称重并拍照留证,拒绝模糊销售话术 [17] - 需详细核算工费、损耗费等隐性成本,保存购买凭证作为维权依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