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上市申报受理提速,审核问询聚焦创新、业绩
第一财经· 2025-07-01 12:34
北交所IPO受理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共计受理115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较2022年同期115单和2023年同期83单有所增加 [1][2] - 6月为受理高峰期,当月受理97单,占上半年总数的80%以上 [2] - 新增受理企业中95家处于受理状态,12家进入问询阶段,7家因财报更新等原因审核中止 [1][2][3] - 目前仅1家企业(富泰和)进入第二轮问询,为年内首家受理企业 [2] 企业财务表现 - 新受理企业近一年营收普遍在3亿元以上,净利润超6000万元 [2] - 海圣医疗2023年营收3.06亿元(同比+14.25%),扣非净利润7510.58万元(同比+16.45%),但2024年营收3.04亿元(同比-0.7%),扣非净利润6803.62万元(同比-9.41%) [5][6] - 族兴新材2023年净利润6481.95万元,2024年预测净利润5586.34万元(同比-13.82%),ROE从9.54%降至7.44% [7] 审核关注重点 - 创新属性成为核心审核项,要求量化说明技术先进性依据(如美德乐被要求解释"国际先进""填补空白"等表述) [4] - 业绩波动受重点关注,北交所要求企业说明下滑原因及持续性(如海圣医疗、族兴新材) [5][6][7] - 上市条件持续性受核查,族兴新材因产品售价下降、客户分散被问询是否符合标准一(市值≥2亿元、ROE≥8%) [7] 创新性评价标准 - 北交所明确创新性量化指标: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3%或年均研发金额≥1000万元 [8] - 受理阶段设置负面清单,突击"清仓式"分红、关键人员负面舆情等将一票否决 [8] - 报告期内累计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超80%的企业将被审慎推荐 [9] 行业监管动态 - 北交所审核尺度未变,坚持"成熟一家、推动一家"原则,重点防范财务造假 [1] - 创新评价标准被多方采用,保荐机构筛选项目及证监局验收环节均参考该标准 [8] - 上市前高比例分红受严格监管,要求披露分红政策一致性 [9]
泰林生物: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关于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6-30 16:10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并在指定平台发布会议通知,明确会议时间、地点、表决方式及审议事项等关键信息[4][5]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系统进行,具体时段为2025年6月30日9:15-15:00[5] - 会议实际召开情况与通知内容一致,程序符合《公司法》《股东会规则》及公司章程规定[5][6] 股东大会出席情况 - 现场出席股东及代理人共6名,代表股份67,587,598股,占总股本55.7657%;网络投票股东73名,代表股份460,207股,占总股本0.3797%[6][7] - 合计79名股东参与表决,代表股份68,047,805股,占总股本56.1454%,其中中小投资者74名,代表股份572,207股,占比0.4721%[8] - 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见证律师列席会议,出席人员资格合法有效[8][9] 议案审议与表决结果 - 股东大会审议议案与通知内容一致,表决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合并统计方式,计票过程由股东代表、监事及律师监督[9][10] - 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67,957,442股(占比99.8680%),反对30,557股(0.0449%),弃权59,806股(0.0879%),中小投资者同意票占比89.5482%[10] - 所有议案均获通过,表决程序及结果符合《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10][11] 法律意见结论 - 律师认为股东大会召集程序、出席资格、表决结果均合法有效,符合《公司法》《股东会规则》及深交所相关规范要求[11]
美国提出六大生物制药领域反制措施
36氪· 2025-06-30 03:35
美国FDA限制中国生物技术合作 - FDA宣布立即审查涉及将美国公民活细胞送至中国进行基因工程后回输的临床试验 可能终止相关项目 [1] - 美国近期连续出台生物技术领域限制措施 将中国视为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威胁 [1] - 2023年底美国提出《生物安全法》草案 明确限制与药明系、华大系等5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 [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崛起数据 - 2016-2021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市值增长100倍至3000亿美元 规模全球第二 [2] - 中国药品产量全球份额从2002年5%升至2019年25% 成为多种药物原料主要产地 [4] - 2023年中国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占全球29% 远超北美(17%)和欧洲(16%) [11] - 2024年跨国药企与中国Biotech授权交易总额达415亿美元 同比增长66% [8] - 2025年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授权协议中 中国企业占比达42% [8] 中国生物医药核心竞争优势 - 临床试验效率显著高于美国:从启动到进入临床仅需18个月(美国需数年) 1期试验成本仅为美国1/3 [9] - 2018年临床试验审评改为"默示许可"机制 审批周期从半年缩短至60天 2023年进一步计划压缩至30天 [10][11] - CRO/CDMO单位成本仅为欧美60-70% 预计2035年中国CDMO产能将占全球生物制剂总产能50% [11] - 2023年中国合成生物学高被引论文占比从2010年13%跃升至60% 同期美国从45%降至7% [8] 美国应对策略六大措施 - 设立总统办公厅下属国家生物技术协调办公室 制定国家层面扶持政策 [14] - 简化监管并鼓励私人投资 建立全国生物制造设施网络 [14] - 推动生物技术军事化应用 军方与初创企业合作建立生产设施 [15] - 建立国家生物数据网和"云实验室"网络 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15] - 加强人才引进与教育 放宽外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签证 [16] - 联合盟友建立替代中国供应链的多边合作体系 [16][17] 中美生物医药产业相互依存现状 - 79%美国生物医药企业至少一个项目的细胞库/质粒依赖中国 替代需2-8年时间 [17] - 完全替代中国产能需180亿美元一次性投入 后续每年新增120亿美元劳动力成本 [17] - 中国2024年1-8月进口特种化学品达3580亿美元 该领域贸易逆差1720亿美元 [18]
25项国家级硬核技术在广西“变现”
广西日报· 2025-06-30 01:47
中国科学院与广西科技合作 - 中国科学院与广西首次开展大规模科技合作,30多家院属单位参与,240项硬核技术亮相 [9] - 双方合作基础深厚,1999年首次签署协议,近年续签四轮战略协议,涵盖平台共建、技术攻关等领域 [9] - 合作成果显著:环江喀斯特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泰东盟创新港成科技合作高地 [9]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 活动促成25个项目合作意向,签约总金额8875万元,21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8] - 中国科学院展示65项科技成果,覆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 [10] - 广西9个设区市副市长带队参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踊跃参与对接 [10] 重点合作项目 - 康盈红莓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签约,开发木质纤维降解酶技术,利用广西2500万吨农作物秸秆 [14] - 广西纵览线缆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合作5000万元项目,研发海洋线缆防污技术 [13] - 前期对接达成25项合作意向,意向投资超5亿元 [14]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 实施"智果"行动,鼓励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产业化,技术合同交易额2024年超800亿 [15] -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近三年高校院所转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32% [15] - 出台专家服务项目,吸引百名院士专家服务广西产业,重点对接中国科学院资源 [16]
能源价格高昂、全球不确定性持续,英国吸引FDI项目创十八年新低
第一财经· 2025-06-27 11:29
英国FDI下降 - 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英国FDI项目1375个同比下降12%为18年来最低水平 [1] - 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吸引最多FDI但新项目数量分别同比下降2.3%和5% [1] -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制药行业FDI新项目数量减少 [1] - 高价值战略行业FDI下降尤其令人担忧 [1] 能源成本影响 - 英国工业电价25.8便士/千瓦时比法德高50%是美加四倍 [3] - 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产量自2021年初下降三分之一达1990年来最低 [3] - 制造业面临最大挑战为能源成本仅次于技能短缺 [3] - 政府计划2027年起为7000家高耗能企业降电费最高25% [3] 欧洲FDI趋势 - 2024年全球FDI名义增长4%至1.5万亿美元但实际下降11% [5] - 欧洲FDI暴跌58%创九年新低就业岗位同比下降16% [5][5] - 经济增长疲软、地缘政治动荡和能源高企为主要原因 [5]
亦诺微医药冲刺港交所:或成「溶瘤病毒第一股」,IPO前估值4.85亿美元
IPO早知道· 2025-06-26 15:19
公司概况 - 亦诺微医药是一家专注于新型溶瘤免疫疗法和工程化外泌体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具备成熟的CMC及生产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化技术 [3] - 公司管线包括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溶瘤免疫疗法候选药物和可直接商业化的创新型工程化外泌体治疗产品 [3] - 公司C+轮投后估值为4.85亿美元 [8] 核心产品MVR-T3011 - MVR-T3011是一种基于HSV-1的新型溶瘤免疫疗法,结合了肿瘤裂解、抗PD-(L)1抗体和IL-12表达,靶向治疗全谱系膀胱癌及更广泛实体瘤类型 [4] - MVR-T3011的复制能力提升了3个10级对数,支持多途径给药(肿瘤内、膀胱内、静脉给药),临床适用性显著拓展 [4] - 在高危卡介苗失效型乳头状NMIBC的I期临床研究中,MVR-T3011的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9%、77.3%、77.3%及66.3%,疗效优于FDA批准的ADSTILADRIN® [4] - MVR-T3011是全球首款通过系统静脉给药完成I期研究的基于HSV-1的溶瘤免疫产品,为转移性肿瘤或难治性肿瘤提供新治疗可能 [4] 商业化合作与授权 - 2020年公司与上海医药达成授权合作,上海医药获得MVR-T3011(肿瘤内注射)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权益,公司保留其他地区权益 [5] - 公司已收到上海医药2000万元首付款和3000万元专利授权款项,未来可获最高11亿元里程碑付款及个位数至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 [5] 技术平台OVPENS - OVPENS平台融合溶瘤免疫疗法与工程化外泌体开发,覆盖从靶点验证到IND申报和GMP生产的全流程 [5] - 该平台是全球唯一将溶瘤免疫疗法及工程化外泌体候选药物纳入同一研发-商业化框架的平台,可加速载体构建和临床前评估 [5] 工程化外泌体产品 - MVR-EX103用于治疗内源性衰老相关肌肤问题,MVR-EX104可激发毛发生长,MVR-EX105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并刺激肌肉生长 [7] - 美学类产品拟通过INCI申报策略进行海外零售市场商业化,无需复杂监管审批 [7] 股东与投资机构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华盖资本(10.50%)、高瓴(9.81%)、勤智资本(6.98%)、杏泽资本(5.88%)等 [7]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6-25)
金十数据· 2025-06-25 12:28
美联储降息预期 -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将在2026年进行7次降息,从3月开始,最终利率降至2.5%-2.75%,较当前4.25%-4.5%的联邦基金利率低175个基点 [1] - 摩根士丹利与美联储点阵图存在分歧:美联储预计2025年降息2次、2026年降息1次,而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不降息、2026年降息7次 [1] 中国科技行业展望 - 贝莱德预测中国生物技术、自动化和自动驾驶领域将出现类似DeepSeek的创新突破,反映对AI领域发展的乐观态度 [2] - 贝莱德认为当前环境有利于科技公司实现强劲创新,但未给出确切时间表 [2] 中国货币政策预测 - 东方金诚预计下半年央行将继续降息降准,降息幅度或达30BP,降准幅度可能为0.5个百分点,以降低融资成本并提振内需 [3] - 中信证券认为央行可能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或再贷款等方式为政府债加速发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5] 宠物行业投资机会 - 中信建投指出宠物食品赛道具备高景气度,呈现总量扩容与结构优化趋势,国产替代持续推动国内品牌长期增长 [3] - 海外产能布局(尤其是北美)的公司可规避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可能受益 [3] AI应用发展前景 - 中信证券强调海外AI应用货币化表现亮眼,国内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政策支持将推动电商、办公、医疗场景率先落地 [4] - 2025年被视为AI Agent垂类场景落地元年,率先拥抱AI的公司有望实现降本增效并反映在业绩层面 [4] 能源行业趋势 - 华泰证券上调2025-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测至68/66美元/桶(原67/66),预计二至四季度均价分别为67/67/64美元/桶 [6] - 具备增产降本能力、天然气业务增量的高分红能源龙头或迎来配置机遇,油价底部中枢或长期高于60美元/桶 [6][7] 新能源与消纳政策 - 中金公司指出新能源行业竞争转向用户争夺,"绿电直连"模式可减轻电网压力并满足出口企业绿色用能需求 [7] - 政策要求高耗能行业承担绿电强制消费责任,零碳园区试点与自愿消费绿电机制同步推进 [7]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需求 - 中金公司测算2030年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空间达119亿元(基于35万台销量),力觉、电子皮肤、IMU、视觉传感器需求将随放量增长 [7] - 人形机器人需在动态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对多模态感知能力要求高于工业机器人 [7]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 中国转型经验为世界“打样”今年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证券时报· 2025-06-24 19:06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项挑战相互交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等带来的技术变革层 出不穷,变局之中亦有机遇。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以下简称"2025 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重要的新兴市场,并重点关注中国,探讨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新兴技术如何 助力释放全球增长新动力。 6月24日是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日。当天,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Saadia Zahidi)接 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扎希迪在采访中强调了合作共赢与新兴技术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指出 中国仍在持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作用,同时呼吁各国将目光重新聚集于可持续发展目标。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压力、供应链重构、地缘冲突等多重挑战,您认为2025年全球经 济复苏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证券时报记者贺觉渊韩忠楠 从中国的转型经验看,扩大国内需求显然重要。目前,中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未来中国或将出台更有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 策来扩大国内需求。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正推进"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经 ...
贝莱德:预计中国科技行业将出现更多DeepSeek时刻
快讯· 2025-06-24 09:31
核心观点 - 贝莱德预计中国科技行业将出现更多类似DeepSeek的创新突破时刻 反映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乐观态度 [1] - 生物技术 自动化 自动驾驶领域可能出现强劲创新 [1] - 目前环境适合科技公司实现非常强劲的创新 但很难给出确切时间 [1] 行业领域 - 生物技术 自动化 自动驾驶领域可能出现类似DeepSeek的创新时刻 [1] - 人工智能领域预计进一步发展 [1] 公司表现 - 科技公司目前环境适合实现非常强劲的创新 [1]
一周港股IPO:新奥股份等20家递表;富卫集团等6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6-23 11:3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上周(6月16日至6月22日)共有20家公司递表,6家公司通过聆讯,12家公司招股,1家新股上市 [1] - 2025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779.88亿港元,同比增长565.48%,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41] - 港股打新市场表现强劲,今年已上市新股破发率仅26%,较去年同期32%明显改善 [43] - 前三大超额认购IPO为布鲁可6000倍、蜜雪冰城5258倍、沪上阿姨3617倍,远超2024年同期 [44] 递表公司分析 能源与公用事业 - 新奥股份是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6.1%,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0亿元、1411.15亿元、1349.46亿元 [2] 科技与制造业 - 沃尔核材是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37亿元、57.19亿元、69.20亿元 [3] - 极智嘉科技是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达24.1亿元 [6][30] - 视源股份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0%,全球9.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9.90亿元、201.73亿元、224.01亿元 [6][7] - 兆易创新NOR Flash业务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18.5%,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30亿元、57.61亿元、73.56亿元 [18] 消费与服务业 - 巴奴国际是中国最大品质火锅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3.1%,门店数量145家较2021年增长74.7%,2024年收入23.07亿元 [4] - 极易电商是中国第二大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13.56亿元、14亿元 [9][10] 金融与专业服务 - 滴灌通累计投资超40亿人民币,采用投资公司方式申请上市 [11][12] - 宇信科技在中国金融科技多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包括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市场份额35.7% [15] 通过聆讯公司 - 富卫集团是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2024年净保险及投资业绩9.11亿美元 [24] - 峰岹科技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排名第六,2024年收入6.00亿元 [25] - 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13.0%和20.9%,2024年收入698.97亿元 [29] 招股公司情况 - 海天味业募资101亿港元,为2025年内第二大港股IPO,获5.95亿美元基石投资 [31] - 三花智能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3.57倍认购 [31][32] - 曹操出行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9.52亿港元 [34] - 云知声引入商汤等基石投资者,每股发售价165-205港元 [37] 新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收盘价36.5港元,较发行价36.3港元上涨0.55%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