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搜索文档
冲刺“十万亿”,沿海经济大省瞄准“关键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6 00:37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政策 - 山东制定《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1] - 聚焦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四大骨干行业 实施"一业一策"并挖掘服务消费潜力[1] - 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科技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细化11个细分赛道举措[1] - 深化"制造+服务"双向渗透 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1] - 2024年山东服务业增加值5.23万亿元 占GDP比重53.1%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0.2%[2] - 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占GDP比重54.4%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2] - 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短板 2024年山东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仅19家 制造业68家[3] - 将投入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下半年新增1亿元瞄准高成长性企业[3] - 计划年底前新培育3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2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3] 全国碳市场建设 - 中央印发碳市场领域首份文件 明确强制碳市场2027年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4] - 自愿碳市场将扩展至生物质利用、固废处理等领域 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4][5] 区域经济与产业动态 - 海南自贸港拟扩大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经批准国家公民可免签入境旅游[6] - 江苏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计划每年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不少于300场次[8] - 安徽启动汽车品牌集体包装计划 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居全国首位[9] 服务贸易数据 - 2025年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 同比增长8.2%[10] -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 增长6.8% 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12.6%[10] - 旅行服务进出口12594.6亿元 增长10.4% 出口增速达62.9%[10] 人工智能行业 - 全球消费级AI应用榜单显示移动端Top50中22款为中国开发者产品[11][13] - 网页端Top50中DeepSeek位列第三 仅次于ChatGPT和Gemini[12][13] - 中国开发者在消费级AI领域展示巨大影响力 大厂竞争加剧[13]
Labubu爆火、“情绪价值”与消费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41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消费服务化趋势 -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 当前中国服务消费占比约46% 美国等发达国家达70%左右 [1] - 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 [1] - 服务消费拉动商品消费 如埃及古文明大展门票收入超3亿元 文创销售超4亿元 [2] - 消费模式呈现"文旅商体展"融合形态 [1][2] 消费品质与多样性趋势 - 品质和多样性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 品牌设计和情绪价值作用凸显 [2] - 消费社交属性增强 年轻人通过消费展示个性并在社交媒体分享 [2] - 代际消费变化明显 90后00后消费增量更多出现在服务领域 [3] 消费空间载体变化 - 服务消费向人口规模大/流量高/密度高区域集中 [3] - 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中心城区集聚 服务消费需要面对面互动完成 [3] 即时服务业发展 - 电商平台从货物配送拓展至外卖送餐/即时零售/服务到家 [5] - 平台催生灵活就业群体 提供家政维修宠物照看等多样化服务 [5] - 服务提供者价值人格化 点评系统降低信息搜寻和匹配成本 [5] 线上线下关系演变 - 线上技术赋能效果差异明显 大城市及高密度区域获得更强赋能 [7] - 线上流量增速放缓且价格高企 推动线上线下品质分化 [8] - 标准化商品线上销售 高质量商品倾向线下渠道 [8] - 教育行业线上内容标准化普适化定价低 线下内容个性化互动化定价高 [8] 商业与城市发展启示 - 需关注流量密度及线下空间体验感与互动性 [9][10] - 政策部门应与平台企业合作 避免流量过度集中于头部地区和商家 [10] - 对中小城市和中小商家予以流量倾斜 帮助适应服务化与线上化时代 [10]
科技赋能,让万里长城“活”起来
人民网· 2025-09-05 16:03
行业趋势 - 文旅行业正通过XR、AI、数字人、游戏引擎等前沿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沉浸式业态升级 [1][4] - 传统历史文化传播面临挑战,包括文化遗产保存技术有限、传统展示方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但沉浸游、深度游和定制游需求上升带来新机遇 [3] - 科技与文化IP融合成为行业新增长点,例如数字敦煌项目永久保存壁画、故宫推出数字小程序、地方戏曲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粉丝 [5] 产品创新 - 《万里长城》全感剧场为全球首个以长城为主题的综合技术体验产品,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使游客化身历史角色参与互动 [1][4] - 技术应用使游客能够穿越回明长城时期,亲身驾驶马车并领略古长城景观,提升文化理解与认同感 [4] - 类似创新包括数字敦煌的壁画数字化共享、故宫在线数字服务的一键搜索功能,均打破物理时空限制 [5] 战略方向 - 行业需以科技驱动和创新路径挖掘文化IP精髓,结合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推动文物活化 [5][6] - 文化机构应主动拥抱科技手段,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特色,找到与科技结合的支点 [5] - 社会平台和科技企业需持续投入技术创新,提升文化IP的科技含量与用户体验 [5]
华侨城集团总经理换人,这家央企连亏三年
第一财经· 2025-09-05 11:37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吴秉琪被任命为华侨城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及总经理人选[2] - 吴秉琪拥有30余年地产行业经验 曾任职华润置地、中国建筑等大型央企[3][4][5][7] - 吴秉琪在华润置地期间业绩突出:2019-2020年华西大区销售额同比增长37.8%至275亿元 2021年华北区营业额同比增长超20%至409亿元[6] 公司经营状况 - 华侨城A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767.67亿元(-25.17%) 2023年557.44亿元(-27.39%) 2024年544.07亿元(-2.4%)[11]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亏损109亿元 2023年亏损65亿元 2024年亏损86.62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3.17亿元(同比下降超50%) 归母净利润-28.68亿元(同比下滑171.52%)[12] 业务结构转型 - 文旅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超70%:2025年上半年文旅营收81.65亿元[12] - 地产业务占比降至不足30%:2025年上半年地产营收30.76亿元(同比下滑超70%)[12] - 地产毛利率持续走低至5.49% 盈利能力持续减弱[12] 历史发展轨迹 - 2016-2020年业绩高速增长:营收从355亿元增至818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69亿元增长至127亿元[10] - 毛利率曾维持在49.86%-60.35%的高位水平[10] - 2021年营收突破千亿但盈利下滑:净利润71亿元(-55%) 归母净利润38亿元(-70%)[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销售持续下滑[11] - "文旅+地产"模式遇到瓶颈 公司进行组织架构分割推动专业化发展[10] - 面临转型升级与稳定经营的双重考验[12]
扩大文旅消费,山东20条新措施出炉
齐鲁晚报· 2025-09-05 11:07
核心观点 - 山东省政府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工作方案》 包含4方面20项具体措施 着力在新产品 新业态 新场景 新模式等方面创新举措 培育新增长点 [1] 新产品打造 - 精心策划文旅促消费活动 如"畅游齐鲁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推广活动 [1] - 开展利企惠民提升行动 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信用卡 好客山东一码通升级版等新产品 [1] - 推动项目改造建设提质增效 丰富一二三产融合新供给 [1] - 开发交旅融合新产品 加快推动低空飞行旅游 拓展空中观光 空中运动等特色业态 [1] - 打造精品旅游演艺 激发入境旅游新潜力 [1] 新场景打造 - 繁荣"夜间文旅"场景 [1] - 创新"数字赋能"场景 加快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化文旅综合体项目 [1] - 做优"寻味烟火"场景 持续办好"好客山东 美食争霸赛" [1] 新模式探索 - 做强"票根经济"联动模式 例如9月下旬济南周杰伦演唱会凭门票可享受景区门票 酒店住宿折扣优惠 并开通演唱会专列方便省外歌迷出行 [2] - 创新"遗产活化"体验模式 [2] - 拓展"场馆+"复合模式 [2] - 加快探索顺应文旅市场新趋势 新规律的消费模式 加强文旅资源整合 深化协同联动 [2]
北京号最精彩 | 平原新城5区新增中小学学位上万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09:11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北京平原新城5区新增1.2万个中小学学位以满足居民优质教育资源需求[2] -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十一学校顺义学校李遂校区等优质中小学于9月投用[2] - 项目旨在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并支撑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2] 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9月4日启动青年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申报并发布首批房源[4] - 房源类型多样且配套完善覆盖求职实习就业创业等不同阶段居住需求[4] - 各房源点结合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产业布局及生活配套进行科学规划[4] 文旅产业开发 - 北京市文旅局联合百度地图发布"音乐地图"上线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7] - 怀柔推出"永不落幕的音乐节"结合市集美食与文化体验成为京郊文旅新亮点[7] - 模式口驼铃落日音乐会举办"金曲年代"音乐季聚焦80-90后群体怀旧主题[8]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 - 环球度假区旁"湾里"项目投资超百亿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通过竣工验收[12] - 项目涵盖酒店购物民宿餐饮展演娱乐等业态包括诺岚酒店王府井WellTown及汀云小镇[12] - 该项目定位为微度假胜地计划于年底前正式开业[12] 城市空间规划 - 大兴区西红门镇国土空间规划获批突出南中轴人文生态特色定位为生态文化节点及科创商务服务高地[20] - 延庆区香营乡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成为延庆中部绿色发展区重要节点聚焦生态环境改善及优势产业引领[22] - 两项规划均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并统筹城乡发展与产城融合[20][22] 消费行业动态 - CBD咖啡青年节聚集100+国内外品牌包括手冲大师烘焙冠军及创意特调达人[14] - 奶茶行业因检出反式脂肪酸引发关注品牌方回应称含量符合国家标准[24] - 行业存在厚乳咖奶植物奶等原料命名规范性问题引发健康成分讨论[24]
【中国制造新观察】工厂游凭啥火出圈
经济日报· 2025-09-05 01:02
工厂游市场现象 - 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 参观名额秒空 门票收入可观 社交平台相关笔记达10多万条[2] - 工厂游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提供可看可玩可吃体验 涵盖巧克力工厂啤酒工厂汽车工厂等场景[2] - 工厂游避开传统旅游业痛点 互动参与度高 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门票性价比超高 一大两小总计25元门票还赠送饮料 网上预约免费参观且全程供应牛奶[2] 工厂游发展动因 - 工厂游火爆源于中国制造升级 智能化浪潮使工厂告别脏乱差旧形象 呈现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实时监控电子大屏智能协作机器人等现代化生产场景[3] - 工厂游展示中国制造从人力密集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让大众触摸中国智造脉搏[3] - 工厂游赋能中国制造 通过眼见为实的生产全过程展示建立品质信任感 使工厂成为有温度的品牌 产生情感共鸣和品牌认同[3] 工厂游行业影响 - 工厂游倒逼中国制造持续升级 透明工厂将生产全流程置于公众监督下 对生产质量提出更高要求[4] - 企业为呈现更好生产状态引入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采纳游客反馈 推动技术迭代升级[4] - 工厂游需平衡生产与游览 既不打乱生产节奏也不让游览流于形式 考验企业系统规划与细节设计能力[5] 工厂游本质特征 - 工厂游本质是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能力的检验 以生产为基础以体验为翼 成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优质纽带[5] - 好的工厂游不偏离制造业本质 助力中国制造更好发展[5]
涪陵榨菜:榨菜销量下滑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3:41
涪陵榨菜业绩与战略调整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0.5% 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下滑1.7% [1] - 榨菜品类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0.5% 销量同比下滑1.2% 吨价同比增长1.6% [1] - 萝卜品类收入0.3亿元同比增长38.35% 销量增长42.9% 吨价下滑3.2% 泡菜品类收入1.2亿元同比下滑8.4% 销量下滑10.4% 吨价增长2.3% [1] - 通过60g小包装提升份额但总体销量收缩 [2] - 消费者需求变化及城市人口回流导致销售困境 公司加速新品研发和渠道扩张 [3] - 调整生产规划 减少常规规格生产线 增加多规格和酱类产品线 [3]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百胜中国新增2.7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2025年下半年总回购额达7.8亿美元 [12] - 达能发行13亿欧元(107.86亿元)双档债券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13] - a2牛奶完成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计划12-18个月内重新上市两款中文标签奶粉 [14] - 温氏股份8月肉鸡销售收入29.56亿元环比增长27.63% 毛鸡均价12.15元/公斤环比上涨22.85% [11] -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19.85元/公斤环比下降0.9% [10] 餐饮行业扩张与调整 - 霸王茶姬进入菲律宾市场 三家门店开业三天售出超2.3万杯 [15] - 费大厨美国首店选址圣地亚哥 预计2026年夏季开业 [16] - 星巴克咖啡机供应商Thermoplan因美国关税每周损失20万瑞士法郎(177.11万元) 调整德国生产并考虑转移岗位至美国 [17] - 古茗否认2026年A股上市计划 实为上海开店计划 [18] - 麦当劳中国管理层调整重点在IT业务更换CTO支撑高速发展 [18] 零售与科技投资 - 抖音在杭州成立智汇数谷科技公司 提供互联网数据服务 [19] - 深圳百果园联合成立杭州轻果乐食品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 时尚与消费品 - 国内足金首饰价格突破1060元/克 周大福周大生达1060元/克 周生生达1062元/克 [22] - 九牧王股东顺茂投资计划转让不超过120万股(总股本0.2088%)予一致行动人 [21] - 迷你版Labubu二手价格较发售前期下降10%-60% 近三日成交均价138元较原价溢价75% [30] 交通与汽车制造 - 成绵高速公路9月4日24时起停止收费 成都城北出口高速9月17日24时起停止收费 [24][25] - 宇通客车8月销量4260辆同比增长16.78% 其中中型客车销量1581辆增长31.64% [27] - 文远知行Robotaxi GXR在广州黄埔开启24小时纯无人商业化运营 [26] 文娱与文旅项目 - 电影《731》片长125分钟 定档9月18日上映 [29] - 天府文旅关联方预中标西岭雪山景区管理服务项目 年预算1771.9万元 [28] 政策与产业规划 - 国务院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7万亿元 发布释放体育消费潜力20条举措 [7] 企业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总裁赵春武调任董事会主席并暂兼总裁 [8] - 泰森食品首席供应链官Brady Stewart因违反行为准则离职 Devin Cole出任COO [9]
让“休闲”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04 21:07
城市休闲化发展趋势 - 城市休闲化成为城市发展重要驱动力 通过打造文化IP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可感知体验传播的城市休闲魅力[1] - 休闲化投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提升居民工作生活平衡度进而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1] - 休闲设施建设和产业提升能吸引人才与投资 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1] 江苏省休闲化建设现状 - 江苏多城表现亮眼 苏州南京分别位列2025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第8和第9位[1] -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 休闲化水平较高覆盖区域广辐射人数多发展模式成熟[1] - 城市群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1] 资源与产业基础优势 - 丰富文化资源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南京苏州扬州等文化名城拥有历史沉淀的文化瑰宝[2] - 水网密布江河湖海兼具 提供多样自然景观满足不同人群休闲需求[2] - 从园林建筑到手工艺 从地方戏曲到美食文化构成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2] 发展提升方向 - 相较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头部城市 需在经济产业休闲服务交通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2] - 加快数字化赋能休闲产业 打造智慧文旅项目提升体验便捷性和趣味性[2] - 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打造休闲文化IP 以软实力提升城市休闲竞争力[2] 新兴消费趋势应对 - Z世代成为休闲消费主力 追求沉浸式体验社交属性和潮流文化[2] - 培育新兴休闲业态 如在历史街区引入剧本杀非遗体验等项目[2] - 增强游客深度参与度和互动社交性 满足新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2] 休闲产业战略定位 - 休闲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强竞争力的新动能[3] - 需重视休闲产业发展提升休闲化水平 实现经济增长文化传承与生活品质提升的多赢局面[3]
江苏发布行动计划为文旅发展“划重点”
江南时报· 2025-09-04 14:41
行业基础与政策导向 - 江苏省文化旅游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近两年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国比重约10% [1] - 省政府发布《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六大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1] 产品供给与品牌打造 - 计划发挥“苏超”赛事撬动作用,前十轮已举办60场赛事,吸引149.4万人现场观战,线上直播观看达13.3亿人次,并策划主题旅游线路以转化流量 [2] - 将挖掘经典名著、名人故事、特色非遗等文化符号,开发体现吴文化、楚汉文化等特色的原创IP,擦亮“世界文学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等品牌 [2] - 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开发夜游项目,目标到2027年全省备案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达1.5亿人次,暑期热门博物馆“花式夜游”已带动周边夜间消费增长25% [3] - 计划迭代升级“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业态,每年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不少于300场次 [3] 空间布局与重大项目 - 优化打造“两廊两带两区”,包括运河文化遗产廊道、滨海生态旅游廊道等,以构建全域旅游魅力空间 [4] - 突出重大项目牵引,高质量建设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加快连云港国际邮轮访问港、南通江海邮轮港等项目建设 [4] 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 - 鼓励建设文旅领域大模型和可信数据空间,打造VR大空间、导览机器人等数字体验场景,并遴选发布40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 [4] - 支持户外运动、智能穿戴等文旅装备技术提升,并对获评国家文旅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单位给予奖补和资助 [4] 市场主体培育与产业集聚 - 计划梯度培育优质文旅企业,目标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数字文化企业超3000家,游客接待量千万级旅游景区增至20家 [6] - 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能级提升,打造环太湖度假产业集聚区等,目标到2027年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4家左右,新认定省级示范区20家左右 [6] 制度保障与金融支持 - 提出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绩效激励等机制,创新发展文旅消费信贷,用好“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文旅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7] - 要求各地及省有关部门将文化旅游业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健全省级统筹协调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