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

搜索文档
198家药店“共用”1名药师 怎能保证用药安全
南方都市报· 2025-09-06 01:33
执业药师注销注册情况 - 2024年全国执业药师注销注册30994人 较2023年19088人增长62% [1] - 核查重点针对"药店出租证件"行为 通过社保数据与注册数据比对查处挂证药师 [1] - 国家医保局核查涉及24个省份 23997家定点零售药店和9563名药师 其中存在单名药师在198家机构挂证的极端案例 [1] 药师配置监管要求 - 定点零售药店须配备至少1名注册于当地的执业药师 且需在职在岗不得兼职 [2] - 执业药师需提供药学服务 包括审核处方合理性 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防止非处方药滥用及提供用药指导 [2] - 药师配置要求尤其针对慢性病和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用药安全 [2] 挂证现象成因分析 - 消费者专业咨询需求较弱 除老年人群体外 主流需求集中于用药风险较低的消费场景 [3] - 药店为降低人力成本回避全职药师配置 同时药师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短缺 [3] - 药店通过挂证满足监管要求 实际咨询服务多由销售人员承担 [3] 零售药店行业发展趋势 - 药店门店数量快速增长 非处方药购买限制持续放宽 部分药品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 [3] - 药店开始销售集采药品 在医疗服务与药品流通领域角色重要性显著提升 [3] - 行业监管环境持续优化 但挂证乱象可能引发用药安全事故 [4] 行业整治影响 - 监管部门强化挂证整治力度 推动药店调整经营策略满足合规要求 [4] - 执业药师群体面临新的就业机遇 行业将逐步实现药师实际进驻药店 [4]
“亏得没办法了” 一连锁药房老板自述:忙活一年净亏了2000多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8:56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药店数量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68万家,15年间增长近30万家,市场规模从1531亿元持续扩张 [1] - 2024年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负增长,关闭约3.9万家,2025年第一季度净减少约3000家 [1][2] - 药店密度达每万人4.6家,显著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行业饱和程度较高 [1] 企业经营策略转变 - 头部企业老百姓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08家,其中加盟店增305家而直营店减197家,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门店以加盟为主 [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收缩,上市公司明确暂停扩张,关店成为普遍策略 [1][2][7] - 资本推动的高价并购模式失效,收购价从销售额1.7倍降至30%-40%,药店资产大幅贬值 [7] 线上业务冲击与盈利压力 - 线上平台低价销售导致亏损,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售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4-5元 [6] -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占销售额15%,叠加人力租金等成本后,毛利率从20%降至7%-8% [6][7] - 线上订单占比在省会城市超20%,但三四线城市仅5%-6%,区域差异显著 [7] 行业盈利水平与结构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降至1%-3%,即1亿元销售额仅对应200-600万元净利润 [8] - 2023年区域连锁药房净亏损超2000万元,2024年通过关店裁员勉强维持盈利 [6] - 行业经营者分三类:必须生存的上市公司、积极瘦身的中等连锁、准备退出的小规模经营者 [8]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反思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资本因该预期涌入行业,但2024年技术通路成熟后处方仍未能流出 [9] - 行业过度依赖"用药赚钱"惯性思维,误将政策红利视为自身能力,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 [9][10]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因资质保留政策导致"店没证在"现象,估计2024年真实关店量达官方3万家的两倍 [2] 未来行业展望 - 按国际标准国内合理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68万家需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3] - 预计2025年关店数量将达10万家,未来3-5年药店总数将回归40万家左右 [7]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专业化服务与效率提升 [10]
连锁药房老板自述:忙活一年净亏2000多万元
虎嗅· 2025-09-04 06:41
行业规模与市场饱和 - 全国药店总数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底68万家,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密度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1]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3][13]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统计数值,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经营资质,估计2024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13] - 按国际标准(5000-6000人/药店),国内正常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近70万家的规模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一药店需要关闭[14]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某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净亏损2000多万元,关闭约120家门店并裁员500人,现有600余家门店预计继续关闭[18] - 上市药房企业纯利润率降至1%-3%,即1亿元销售额仅对应200-600万元净利润[27] - 老百姓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直营店净减197家,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门店且以加盟为主[4][5] - 线上销售导致严重亏损,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促销价2元,单盒亏损1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价4-5元[19] - 线上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约占15%利润,扣除人力、租金等成本后毛利率仅剩5%左右[20] 行业竞争与资本影响 - 资本高价收购催生药店数量泡沫,收购价曾达销售额1.7倍(10亿元销售额对应16-17亿元出价),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10][24]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难以出售门店,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生存策略[12] - 线上订单占比存在区域差异,三四线城市占比5%-6%,省会城市超过20%[21] 行业转型与挑战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资本因该利好进入行业,但2024年技术通路成熟后处方仍未能流出,导致行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29] - 行业从粗放式规模扩张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专业化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措施难以抵挡低价竞争[23][34] - 经营者分为三类:上市公司必须维持运营、中等规模连锁通过关店和优化经营求生、小型经营者逐步退出市场[28] 行业认知与反思 - 过去15年高速发展主要受益于行业红利而非经营能力,部分从业者误将红利视为能力[6][31][32] - 2024年药店数量绝对值下降为20多年来首次,标志行业进入必然下行调整期[33]
“亏得没办法了”!去年全国关闭药店约3.9万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6:12
行业规模变化 - 2009年全国药店数量38.14万家 市场规模1531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全国药店总数突破68万家 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 [1]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 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 [3][5]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统计值 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资质重开 估计2024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 [5] - 国外药店密度为5000-6000人支撑一家药房 国内正常水平应为30-40万家 当前近70万家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一药店将关门 [6]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全国药店数量回归到40万家左右 2025年估计关店10万家 [11] 企业经营策略转变 - 上市药房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 老百姓2025年计划开店1000家 主要为加盟门店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 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中加盟增305家 直营减197家 [3] - 行业从扩规模转向收缩 资本主导的高价收购模式终结 收购价从销售额1.7倍降至市值仅销售额30%-40% [5][11] - 关店成为最有效止损手段 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关120家店裁500人 亏损2000多万元 2025年通过关店勉强维持盈利 [8][11] - 线上销售普遍亏损 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 线上促销价2元 卖一盒亏12元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占15%利润 [9] - 行业毛利率普遍降至20%左右 扣除线上成本后几无利润 自有品种较多企业毛利率仅7%-8% [9][10] 盈利能力与行业前景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降至1%-3% 即1亿元销售额仅200万元左右利润 特别好的企业约600万元 [12] - 行业现金流较好但纯利润下降匪夷所思 预计1%-3%利润水平难以维持 将导致更多关店 [12][13] - 药店行业不再被视为好生意 根源在于误将红利当能力 处方外流利好未兑现 线上低价冲击及过度饱和导致结构性调整 [4][7][13][14][16]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告别过去普涨和规模驱动模式 需要调整过度饱和的药店数量 [16]
三位药店人讲述:从疯狂开店到加速关门,药店数量将再减少三分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2:11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药店数量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68万家,15年间增长78% [1] - 药店市场规模从2009年1531亿元持续扩张 [1] - 2024年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负增长,关闭约3.9万家,2025年第一季度净减少约3000家 [1][2] - 行业密度达每万人4.6家药店,远超日本和美国水平 [1] - 合理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超饱和状态导致约三分之一药店需关闭 [3] 企业经营状况 - 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直营店净减197家 [1] - 上市药房企业纯利润率降至1%-3%,销售额1亿元对应净利润约200万元 [8] - 区域连锁药房案例显示2024年净亏损2000多万元,关闭120家门店并裁员500人 [6] - 行业毛利率约20%,扣除平台抽成和配送费15%后盈利空间极小 [6] - 线上订单占比在省会城市超20%,三四线城市仅5%-6% [7] 市场竞争与并购动态 - 资本推动高价收购,历史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10亿元销售额对应16-17亿元出价) [7] - 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100亿元销售规模对应30-40亿元市值) [7]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难以出售门店 [2] - 线上平台低价倾销: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售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4-5元 [6] 行业转型挑战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技术通路打通但处方未能流出 [9] - 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关店瘦身,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以加盟店为主 [1] - 尝试产品多元化、私域流量和客户黏性提升等措施效果有限 [3] - 行业从粗放式规模驱动转向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10] 行业认知转变 - 过去误将行业红利视为自身能力,实际100%增长得益于时代红利 [9] - 经营者讨论主题从"如何发展"转变为"如何生存",从"如何赚钱"转变为"如何减亏" [3] - 2024年药店数量绝对值下降为20多年来首次,标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10]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估计2024年真实关店数量达官方3万家的两倍 [2]
深度中报观察丨三位药店人讲述:从疯狂开店到加速关门,药店数量将再减少三分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2:06
行业规模与历史发展 - 2009年全国药店数量38.14万家 市场规模1531亿元 截至2024年药店总数突破68万家 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 [1] 行业转折与负增长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 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 [2]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 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资质重开 据上市药房董事长估计去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 [4][6]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收缩 上市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 [2][6] 企业策略调整案例 - 老百姓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08家 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 直营店净减197家 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 主要为加盟店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 [2] 线上冲击与盈利困境 - 线上平台低价销售导致严重亏损 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 线上促销价2元 卖一盒亏12元 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 线上常卖4-5元 [10] -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约占15%利润 扣除后毛利率仅剩约5% 若成本控制好且自有品牌多 毛利率可达7%-8% [10][11] - 区域连锁药房线上订单占比超20% 远高于三四线城市5%-6%的占比 线下盈利反哺线上亏损 [10] 资本泡沫与估值变化 - 资本曾高价收购药店 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例如10亿销售额出价16-17亿元) 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例如100亿销售额市值30-40亿元) [12]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 现难以出售门店 [6] 行业饱和与结构调整 - 国际标准5000-6000人支撑一家药房 国内正常水平应为30-40万家 当前近70万家意味着超三分之一药店需关闭 [7]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全国药店数量将回归40万家左右 2025年关店数量可能达10万家 [12] 盈利能力恶化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仅1%-3% 即1亿元销售额纯利润约200万元 最高约600万元 且该利润水平难以维持 [13] - 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净亏2000多万元 2025年通过关店裁员勉强维持盈利 [9] 发展驱动因素反思 - 行业高速发展主要依赖政策红利而非经营能力 2017年处方外流预期吸引资本涌入 但2024年确认利好难兑现 [14][15] - 行业过度依赖"用药赚钱"惯性 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 [15] 行业分类与生存状态 - 药店经营者分为三类:上市公司必须活下去 中等规模连锁关店瘦身并探索经营 小规模经营者随时可能撤退 [13]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不再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 [17]
上市连锁药店半年业绩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9-03 16:2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家头部连锁药店中4家营收下滑3家保持增长 [1] - 行业整体面临增长放缓与盈利分化局面大参林以135.2亿元营收居首益丰药房以8.8亿元净利润成为最赚钱企业华人健康以42.17%净利润增速成为增长最快企业 [3][4] - 一心堂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营收89.14亿元同比下滑4.20%净利润2.50亿元同比下滑11.44% [3] 企业具体财务数据 - 老百姓营业收入107.74亿元同比下降1.51%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20.86% [3] - 大参林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上升1.3%归母净利润7.98亿元同比上升21.4% [3] - 益丰药房营业收入117.22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0.32% [3] - 健之佳营业收入44.57亿元同比下降0.6%归母净利润7238万元同比上升15.1% [3] - 漱玉平民营业收入48.81亿元同比上升1.3%归母净利润3625万元同比上升49.8% [3] - 华人健康营业收入25.04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2.17% [3] 门店扩张策略调整 - 行业门店扩张策略整体调整出现关店潮老百姓直营门店净减少197家国大药房减少643家益丰关闭272家一心堂关闭241家健之佳调整关闭60家 [6] - 一季度全行业约3000家药店关闭退出市场行业存量近70万家洗牌刚刚开始 [6] 线上竞争与政策压力 - 线上平台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等凭借供应链优势打破传统药店价格壁垒导致线下药店客单价与毛利率双降 [6]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带量采购扩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冲击药店盈利模式医保飞检常态化导致中小药店销售额大幅下滑 [7] - 租金人工费用上涨及数字化转型成本加重运营负担 [7] 业务多元化转型 - 连锁药店扩展至健康管理和药妆领域提供用药指导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如健之佳健康管理中心使单价提升25% [9][10] - 增加美妆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大健康商品销售老百姓非药品类收入同比增长超9%一心堂计划将非药销售占比提至40% [10] - 漱玉平民自有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占比零售总额14%大参林建立O2O24小时送药服务体系 [10] 行业未来机遇 - 处方外流趋势持续2025年预计规模达5000亿元为零售药店带来增量市场 [11] - 带量采购常态化与医保支付改革持续影响行业毛利率 [11]
国药一致:药店行业在未来整个医药流通的环节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09:17
行业定位与价值 - 药店行业在未来医药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1] - 零售药店在中长期仍具备重要的社会价值 [1] 政策影响与行业趋势 - 国家政策加大对于零售药店的管理形成短期行业增速减慢压力 [1]
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3 08:18
此次检查以药品购进、验收、存储、近效期管理等为重点,检查药店是否存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销售 假劣药、药品陈列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针对高温天气特点,重点查看了店内温控设备的 运行状态、温湿度记录,督促经营者主动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药品购进渠道合法、储存环境适 宜,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下一步,新城分局将持续加大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筑牢药品质量 安全防线,为群众构建安全、放心的用药环境。(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 宦琪)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针对辖区药店开展药品安全检查工作,全 力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
药店也调改 一心堂未来专业药房、泛健康药店“三七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4:3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整体供给过剩 店均服务人数下降 需提升单店产出与坪效 [1] - 2025年医药零售行业正式进入转型期 2024年四季度出现增长拐点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大关 净减少约3000家 [2]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89.14亿元 同比下滑4.20% 归母净利润2.5亿元 同比下滑11.44% [2] - 零售收入下滑超2个百分点 分销 中药原料供应及中药饮片业务大幅下滑为主动性调整 [2] - 门店数量近年来首次净减少 新开业203家 关闭241家 期末门店11372家 对比2024年净新增超千家 [2] 门店转型战略 - 启动万家门店全面转型 30%转向专业药房 70%转向多品类药店 [1][3] - 多品类药店引入美妆 个护 母婴 功能食品 潮玩等品类 保持药品核心优势 [3] - 专业药房聚焦DTP和慢病管理 配备专业药师及医疗资源 承接处方外流及医保统筹支付 [3] - 截至8月底已完成超400家门店调改 [3] 转型实施规划 - 2025年计划完成1000家多品类门店改造 2027年完成所有门店品类与场景建设 [4] - 专业药房计划2-3年内完成打造 2027年完成慢病用药与服务体系系统化升级 [4] - 调整店员考核指标 纳入非药销售额 复购率 客品次等服务类指标 [3] 转型初步成效 - 专业药房单店产出较高 当前调改的400余家多元化药房单店销售额略高于平均水平 [4] - 2025年很难因门店调改产生大幅财务指标改变 因净利润受多因素影响 [4] - 公司将持续控费提效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仍有优化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