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业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航空零售八大认知误区 | 2025麦肯锡全球航空业报告
麦肯锡· 2025-09-03 06:26
航空辅营收入发展趋势 - 航空业辅营收入占比从2010年约5%攀升至2024年15%左右 [2] - 辅营业务利润率高于基础票价且价格敏感度较低 [2] - 常旅客计划成为航司价值支柱 尤其美国航司通过联名信用卡获得可观收益 [2] 航空零售转型核心挑战 - 全球旅游业2024年总预订量达2019年115% [3] - 航司面临部门壁垒和技术系统陈旧等结构性掣肘 [3] - 超过450亿美元潜在客户价值有待释放 [8] 旅客偏好与支付意愿分析 - 33%旅客将价格列为订票首要考量 但流程便捷(20%)和品牌信任(20%)同样重要 [5] - 旅客支付意愿权重: 价格34% 行李额度16% 选座权10% 退改灵活性9% [6] - 日本旅客价格重视度42% 中国旅客仅28% 年轻客群更看重Wi-Fi和退改灵活性 [7][8] 个性化服务实践洞察 - 70%旅客重视实时行程提醒 65%重视行前定制服务 [11] - 仅不到25%旅客经常使用AI工具规划行程 [14] - 年长旅客(65-74岁)对实时行程提醒需求达37% [11] 旅行套餐市场需求 - 46%旅客对机票打包套餐持积极态度 仅22%倾向逐项预订 [15] - 酒店是最受欢迎打包选项(60%) 其次为旅行保险(50%)和观光活动(43%) [15] - 18-24岁旅客70%经常选择套餐 75岁以上群体仅19% [16] 零售技术升级策略 - 先进零售技术可带来10%-20%收入跃升 [17] - 头部航司数据资源配置是落后者的3.5倍 [17] - 83%消费者认为产品图像对网购决策非常重要 [18] 渠道分布格局演变 - 直销渠道销售额占比从2016年34%升至2024年49% [20] - 但直销渠道预订量仅占33% 高端旅客更偏好直销 [20] - 非传统平台在全球航班预订中占比达7% [25] 旅客核心痛点识别 - 39%旅客难以找到最优价格 36%不满隐藏费用 [27] - 46%旅客最不满航班准点率 36%关注座椅舒适度 [31] - 年轻旅客25%认为订票流程冗长 年长旅客仅15% [31] 旅客决策行为特征 - 77%旅客会浏览多个订票渠道 [33] - 旅客预订前平均浏览141个旅行相关页面 [33] - 超过25%旅客会在订票前花费三小时以上进行研究 [33] 营销渠道影响力分析 - 18-34岁旅客中45%将社交平台作为旅行灵感首要来源 [35] - 但各年龄层整体更依赖搜索引擎(41%)和在线旅游平台(41%) [39] - 65岁以上旅客51%从航司官网获取旅行灵感 [39]
碳市场行情周刊:全国统一碳市场顶层设计出炉,促进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6:19
全国碳市场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 明确碳市场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提出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碳市场体系[1] - 全国碳市场体系包含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强制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 自愿市场累计成交核证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13][14][17] - 上海发布碳市场深化改革行动方案 计划通过16项举措打造国际碳交易中心 2026年起降低石化化工等行业纳管门槛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8年将高等学校等公共机构纳入管理[12] 碳金融创新与司法保障 - 广东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碳配额质押融资司法保障文件 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 建立"人民银行登记系统+省级交易平台"双登记模式 设置竞价和代收代付违约处置机制[2][6][7] - 碳配额质押融资长期存在法律属性模糊问题 广东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2.3085亿吨 总金额67.01亿元 但质押融资仅31笔金额不足亿元[4][5] - 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 九江银行发放首笔300万元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落地1亿元碳价格指数估值型质押贷款 厦门国际银行推出2500万元碳足迹贷款[46][50][48] 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 - 内蒙古森工集团碳汇产品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 林区年固碳量达3600万吨 配合检察机关完成120余起"以碳代偿"案件 销售碳汇超120万元[40][41][58] - 多地推进林业碳汇开发 陕西商洛CCER项目开户成功 广西发布10种碳汇造林主推树种 每公顷碳储量可达94-397吨[33][42] - 海洋碳汇取得突破 威海银行购买300吨牡蛎碳汇用于打造零碳网点 成为山东省首单牡蛎碳汇交易[43][44] 碳市场运行状况 - 8月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下跌 综合价格69.3元/吨 较上月下跌4.39% 日均收盘价71.39元/吨环比下降3% 但日均成交量55.26万吨环比上涨9%[18][19] - 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 在发电行业基础上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管控[16] - 生态环境部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2024年审核企业数据300余万条 异常数据发生率明显降低[15] 技术创新与区域实践 - 盐城环保科技城组建江苏省零碳未来产业研究院 聚焦产业化应用 已建成27万平方米研发场地 拥有500余台高端检测设备[29][30][31] - 铜仁建立碳汇司法实践协作机制 通过"三书两证"制度规范碳票认购流程 实现71.81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1][23] - 福建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计划2027年底完成50家纺织品企业认证 推动100家企业获得碳足迹标识[26] 国际合作与企业行动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在京召开 双方同意加强碳市场、气候投融资等领域合作 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24][25] - 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推出绿信链平台 累计管理碳信用超300万吨 完成数据资产流转5000万笔 启动全球绿色赋权计划[55][56][57] - 南通落地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 全国性银行在南通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74亿元[52][53]
特朗普通告各国:美国筹码比中方厉害!话音未落,中方专机将抵美
搜狐财经· 2025-09-01 09:55
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85%的稀土分离产能和90%钕铁硼永磁体市场份额[3] - 美国90%以上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 本土加工成本高出中国三倍以上[3] - 美国得克萨斯州稀土工厂运营三年后因缺乏竞争力宣告夭折[3] 关税政策影响 - 对中国稀土加征200%关税将推高美国芯片、动力电池和消费电子产业成本[4] - 美国矿产进口已骤降近60% 福特公司因稀土紧缺暂停部分生产线[4] - 关税措施可能加剧美国现有通胀压力[4] 中美产业依赖关系 - 波音公司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达全球销量20% 中国暂停50架737MAX订单后股价下跌[8] - 中国C919大飞机核心系统国产化率已达70% 正加速推进CJ-1000A发动机研发[8][6] - 中国稀土出口格局多元化 对美依赖度持续降低[6] 产业竞争力对比 - 中国拥有从开采、精炼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9] - 美国制造业存在空心化问题 关键环节缺乏自给能力[9] - 14亿人口市场规模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9] 技术发展态势 - 中国在芯片、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持续加大投入[11] - 全球产业深度融合格局难以通过单边关税政策逆转[11] - 产业能力和市场支撑比口号更能体现实质竞争力[11]
血淋淋的教训,让印度低下了骄傲的头颅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22
贸易与关税影响 - 美国对印度加征总计50%关税 涉及纺织品 珠宝 制药等支柱产业 去年870亿美元出口额面临腰斩风险 [3] - 印度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通过采购俄罗斯石油并转售欧洲节省170亿美元 但遭美国制裁 [3][5] - 关税政策导致印度股市下跌 卢比承压 政府担忧中小企业倒闭潮及失业率激增 [3] 军事冲突与装备表现 - 印度在2025年印巴空战中损失包括米格-21 苏-30和阵风战机 巴方宣称击落五架印度战机 [7] - 印度空军在机动性和电子战能力上全面落后 巴基斯坦凭借中国产PL-15导弹占据远程打击优势 [7] - 国际评估认为印度军力仅属南亚地区级水平 非世界级大国 [7][11] 经济依赖与贸易关系 - 印度严重依赖出口经济 美国为重要市场 但外资因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加速撤离 [3][5] - 中印贸易额达1270亿美元 中国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印度依赖中国进口零部件 航空材料和稀土 [9][11] - 印度2024年10月与中国达成边界协议 2025年恢复直航并开展化肥 稀土供应等十项合作 [9] 外交政策调整 - 印度从依附西方转向平衡外交 与中国关系通过高层互访和边境谈判显著回暖 [9][11] - 莫迪政府虽提倡自力更生 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仍寻求与中美俄的伙伴关系 [11] - 印度操作低调采购俄罗斯石油 但坚持从最划算来源进口能源 [5]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8月29日
搜狐财经· 2025-08-28 23:40
货币政策与央行动态 - 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9月降息25个基点 并预计未来3至6个月继续降息 但强调除非8月就业数据显著恶化且通胀受控 否则不主张大幅降息[1] - 韩国央行维持基准利率2.5%不变 暂停宽松政策直至房地产、信贷和外汇市场金融失衡缓解 同时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8%上调至0.9% 通胀预期从1.9%上调至2.0%[1] - 美联储理事库克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 挑战其罢免决定的合法性 针对房贷欺诈指控回应称可能仅为文书错误[1]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修正值环比增长3.3% 高于预期3.1%和初值3.0% 核心PCE物价指数修正后环比涨2.5% 与初值一致但略低于预期2.6%[2] -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2.9万人 低于预期23万人 前值由23.5万修正为23.4万人 显示就业市场保持稳定[2] - 欧元区8月经济景气指数降至95.2 低于7月的95.7且不及市场预期 反映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2] 金融市场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16%报45636.9点 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32%报6501.86点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53%报21705.16点 道指和标普500均创收盘新高[3] - COMEX黄金期货上涨0.82%报3476.9美元/盎司 白银期货上涨1.27%报39.71美元/盎司[4] - 美油主力合约上涨0.27%报64.32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上涨0.31%报67.65美元/桶[5] 利率与汇率市场 - 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1.64个基点报3.627% 5年期下跌1.24个基点报3.687% 10年期下跌3.29个基点报4.201% 30年期下跌4.68个基点报4.872%[5] - 美元指数下跌0.33%报97.87 欧元兑美元上涨0.38%报1.1682 英镑兑美元上涨0.10%报1.3512 澳元兑美元上涨0.41%报0.6532[5] 贸易政策变化 - 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提案落实美欧关税联合声明 欧盟将取消部分美国工业品关税并扩大海产品农产品市场准入 美国则将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从27.5%降至15% 并于9月1日起对软木飞机仿制药等实施零或近零关税[1]
申万宏源:全球航空业经营端企稳 继续推荐关注航空板块
智通财经· 2025-08-28 05:57
行业核心观点 - 旺季量增价跌预期已充分反映 民航局反内卷政策有望优化行业竞争结构并长期利好航司收益水平 [1] - 航空供应链恢复受限叠加宽体机利用率提升 供给逻辑获多方面验证 基本面触底后油汇正向变化预期使板块具备配置价值 [1] - 市场供给增长受限背景下旅客量自然增长逻辑不变 国内航司票价回暖将持续验证航司收益提升逻辑 [1] - 航空板块供给放缓确定性强 需求端具备弹性 外部油汇配合下航司存在较大业绩释放空间 [1] 全球航空市场表现 - 2025H1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RPK)同比增长5.1% 其中国际增长7.0% 国内增长2.0% [2] - 2025H1全球运力投放(ASK)同比增长4.8% 其中国际增长6.5% 国内增长2.2% [2] - 旅客需求增速高于运力投放 带动市场客座率提升至82.5% 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2] 美国航空市场状况 - 2025H1美国航空业利润率达3.6% 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3] - 2025H1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 成本费用同比增长1% [3] - 2025年1-7月去通胀后票价同比下降5.1% 但7月旺季后机票销售额显著回正 [3] - 关税谈判进展缓解经济不确定性担忧 航司对下半年市场恢复信心并部分恢复指引 [3] 欧洲航空市场动态 - 2025年1-2月去通胀后机票价格保持同比增长 3-4月受复活节错期影响波动较大(分别-4.4%和+13.8%)5月同比-3% [4] - 北大西洋/拉美/欧洲核心市场需求旺盛 高端舱表现抵消美国出发经济舱疲软 [4] - 欧洲航空市场盈利/利润率/股东回报预计提升 但需关注宏观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4] 亚洲航空市场复苏 - 东南亚及日韩主要机场客流保持同比增长 韩国日本客流量已超疫情前水平 [5] - 泰国AOT机场集团(1-7月)/韩国机场(1-7月)/日本机场(1-5月)客流量分别同比增长4%/7%/21% [5] - 新加坡/多哈/印度机场/中国香港机场(1-7月)客流量同比变化+5%/+0%/+9%/+15% [5] - 香港国际机场恢复率仍较低 但第三跑道放开推动客流大幅增长 [5]
【环球财经】伦敦股市27日下跌 航空股领跌
新华财经· 2025-08-27 18:01
市场指数表现 - 英国伦敦股市富时100指数报收9255.50点 下跌10.30点 跌幅0.11% [1] - 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7743.93点 上涨34.12点 涨幅0.44% [1] -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24046.21点 下跌106.66点 跌幅0.44% [1] 领涨行业及个股 - 服务类个股领涨 约翰-戴维运动时装公司股价上涨3.55% [1] - 电信运营商非洲电信公司股价上涨3.05% [1] - 体育博彩公司恩坦股价上涨1.84% [1] - 餐饮及酒店集团惠特布雷德股价上涨1.72% [1] - 比兹利保险公司股价上涨1.35% [1] 领跌行业及个股 - 航空类个股领跌 易捷航空股价下跌3.12% [1] - 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集团股价下跌2.54% [1] - 国际联合航空集团股价下跌2.04% [1] - 连锁超市塞恩斯伯里公司股价下跌2.03% [1] - 豪登细木工集团股价下跌1.79% [1]
争夺“流量入口”,西南“第三城”拼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4:17
城市竞争格局 - 多个头部城市提出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目标 包括上海和深圳等[3] - 昆明面临重庆和南宁等西南城市的直接竞争 其中重庆2023年接待入境游客127万人次 同比增长183.6% 游客总量和增速均高于昆明[8] - 广西于2025年8-10月开展"购在中国·乐享广西"离境退税服务消费季活动 提升境外旅客消费体验[8] 昆明发展基础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4.38亿元 同比增长1.7% 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99.6万人次 同比增长147.6% 实现国际旅游收入4.17亿美元 同比增长129.6%[7] - 被国家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并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7] 航空枢纽建设 - 长水国际机场开通30条国际航线 每周出入境航班达500架次 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数量居全国第一[12] - 以昆明为中心的2小时飞行圈可直达河内、曼谷等东南亚主要城市 辐射总人口超5亿[12] - 但航班频次不足 平均每天分散到不同航点后影响中转效率 2024年机场客流量跌至国内第10[12] - 需加密新加坡、吉隆坡等核心城市航班频次 并拓展二线航线 给予航线补贴和机场费减免[13] 消费促进措施 - 成立"南亚东南亚跨境消费联盟"并发布《春城消费指南》 提供全链条服务[7] - 提出到2025年入境游客接待量突破182.3万人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19] - 对新建五星级酒店按固定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 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18] - 依托恒隆广场、同德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消费旅游目的地[19] 市场机遇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旅游互访规模预计达2000万人次 2026年或创历史新高[7] - 2024年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4.6% 接近翻倍[5] - 北京已设立1400家离境退税商店 上海计划到2027年推进超3000家离境退税商店[5] 现存挑战 - 游客停留时间仅2.1天 比成都少1.4天 昆明被当作"中转站"[15] - 存在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16] - 与广州、香港等成熟枢纽相比仍有距离 后者因基地航司支持力度大而航班频次更高[12]
韩国产业界宣布对美投资1500亿美元
日经中文网· 2025-08-26 08:00
韩美产业合作投资 - 韩国企业宣布在第二届特朗普政府执政下对美投资总额达1500亿美元 [2][4] - 投资与韩国政府承诺的3500亿美元关税协议投资分属不同框架 [4] - 韩美企业在造船、核能、能源等领域签署11项合作协议 [2][4] 大韩航空采购计划 - 大韩航空将从波音公司购买103架飞机 [2][4] - 同时从GE航空航天等企业采购19台备用发动机 [2][4] - 采购总额达500亿美元 为韩国对美国史上最大规模单笔采购 [2][4] 能源领域合作 - 韩国天然气公社将在2028年起10年内购买330万吨美国产液化天然气 [4] - 采购协议涵盖长期能源供应合作 [4] 造船与核能合作 - 韩国产业银行将为美国造船行业设立专项基金 [4] - 三星重工业将参与美国舰艇维护项目 [4] - 合作协议涉及核能领域技术协作 [4] 会议参与方 - 韩方出席者包括三星电子、现代汽车、SK等16家财阀负责人 [4] - 美方出席者包括英伟达CEO黄仁勋、IBM等21家企业高管 [4]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与美国商务部长共同参会 [4]
中印经贸往来迎来利好:直航恢复在望 商务签证或有新动向
第一财经· 2025-08-25 15:19
签证政策变化 - 印度拟放宽对中国公民商务签证限制 旨在改善两国经贸互动[1] - 印度对与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相关的商务签证提供便利化处理 涉及电信 汽车 光伏 无人机 半导体 家电等14个领域制造业[2] - 印度自2023年起对中国公民商务签证审批严苛 材料复杂 导致中方高管无法赴印就任 影响企业运营[2] - 印度自2024年7月24日起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申请 但需提供无犯罪证明公证材料和10万元存款证明[3] 航空运输合作 - 中印同意恢复中国内地与印度直航航班并修订民航运输协定[1] - 自2020年以来中印直航中断 旅客需经新加坡或迪拜等第三地中转[4] - 两国政府部门和航空公司已为复航做准备 中方希望直航早日开通[4] 经贸往来状况 - 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84.7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4] - 中国多年保持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经贸合作展现韧性[4] - 中国是印度电子制造零部件最大来源市场 占行业零部件50%-65%[5] - 中印产业结构互补 印度在信息软件和生物制药有优势 中国在电子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较快[5] 国际环境影响 - 印度对华签证政策受美印贸易纷争影响 印度国内氛围对签证发放形成制约[1] - 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 并威胁额外征收25%次级关税 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5] - 印美未就农产品及进口俄罗斯石油问题达成一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