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卤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紫燕食品戈吴超:用中国卤味链接全球餐桌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20:33
国际化布局 - 北美首店在美国纽约开业,为海外第三家门店 [2] - 计划投资3亿元在尼泊尔建设牛肉生产加工基地 [2] - 澳大利亚已开设两家门店,销售情况超出预期 [6] - 选择发达国家作为出海首站,因消费能力强、市场体系成熟,与中高端定位契合 [6] 供应链管理 - 尼泊尔牛肉项目由孙公司尼泊尔紫燕执行,涵盖采购、屠宰、加工、销售全链条 [3] - 项目有望每年向中国市场出口数万吨牛肉产品 [3] - 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游原材料,保障供应链稳定并控制采购成本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4.50% [4] - 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提升,净利率同比提升0.72个百分点至10.33% [5] 产品创新与研发 - 江苏连云港研创中心建成,目标打造"一城一味" [4] - 2024年推出地域特色产品如麻辣兔腿,迅速跻身抖音成都熟食商品总成交榜前列 [4] - 针对西方市场进行本土化创新,如去骨处理 [6]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差异化定位佐餐卤味,构筑护城河 [4] - 以"构建全球品牌+夯实国内市场"为发展主线 [2] - 坚定"走出去"战略定力,攻克发达国家市场后拓展其他市场 [6][7]
被围剿的卤味生意
36氪· 2025-04-26 01:3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集体业绩下滑,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缩水34.04%,为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 [1]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煌上煌已连续四年营收负增长 [3] - 行业门店数量显著减少,全国卤制品门店总数约24万家,过去一年净减少2.3万家,2024年上半年三大品牌关闭超1700家门店,绝味食品16个月内净减少3821家门店至12129家 [7] 财务指标分析 - 三巨头毛利率逆势提升,绝味食品卤制品毛利率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至33.96%,煌上煌提升3.93个百分点至32.95%,周黑鸭毛利率高达56.8%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 [9] - 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生产成本降低(绝味、煌上煌)和供应链整合效率提升(周黑鸭) [9] - 绝味食品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同比下滑11.47%和27.29% [3] 内部经营挑战 -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2021-2023年鸭副产品价格翻倍上涨,鸭脖原材料价格由12元/公斤猛增至27元/公斤 [10][12] - 企业库存周期长且存在固定价格协议,导致采购成本与实际市场价格错配,绝味食品2023年实际采购成本19元/公斤明显高于市场价 [12] - 加盟模式扩张遇阻,终端需求减弱导致加盟商信心不足,绝味食品2024年门店数量同比减少近千家,单店平均收入同比下滑11% [14] 外部竞争环境 - 新兴渠道如量贩零食店("零食很忙""来伊份")、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分流传统卤味门店客流 [17] - 商超渠道变革冲击显著,胖东来、步步高等商超加大自有加工商品布局,山姆会员店通过自加工熟食提升复购率 [21] - 消费需求变化导致产品结构面临挑战,健康饮食理念兴起使传统重口味卤味吸引力下降,预制菜等替代品选择增多 [19] 企业应对措施 - 周黑鸭尝试下调客单价2.51元至54.39元但销量同比减少16.83%,同时关闭低效门店 [5] - 煌上煌面临消费场景变化和购买力下降导致单店收入减少,叠加促销费用提升和商誉减值等因素 [5] - 绝味食品调整经营重心为"提升单店业绩"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但主营业务调整效果不理想 [14]
起底绝味食品“加盟乱象” 15 亿扩产能保住百亿市值吗?
搜狐财经· 2025-04-25 10: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净利润降幅显著超过营收降幅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延续下滑趋势,同比分别下降11.47%和27.29% [3]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3.31%至6.6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继续增长8.93%至1.46亿元 [4]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流动负债总额达17.32亿元,货币资金仅9.05亿元,存在流动性压力 [4] 加盟管理问题 - 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导致管理隐患,门店数量激增带来加盟商质量管控问题 [5] - 西昌市门店曝出22名员工伪造健康证事件,暴露加盟商监督不力及品牌管理漏洞 [6] - 公司回应强调加盟商独立经营属性,但消费者仍将问题归咎于品牌本身 [6] - 健康证检查机制存在形式审查漏洞,未能有效识别伪造证件 [6] 产能扩张与利用 - 2024年在建工程预算达15.6亿元,包括广东65,700吨、广西25,000吨、盘山13,000吨卤制品加工项目 [7][8] - 部分现有项目如湖南16,500吨、天津37,300吨、海南6,000吨产能利用率未达设计上限 [9] - 在净利润下滑和销售费用激增背景下,大规模产能扩张可能加剧财务压力 [9] 市场竞争与品牌挑战 - 卤制品市场趋于饱和,传统营销手段难以维持盈利增长 [4] -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提升,产能扩张未必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10] - 健康证事件对品牌信誉造成长期打击,需加强品牌形象管理 [6][10]
市值蒸发近500亿,卤味一哥,困境已至
36氪· 2025-04-22 14:11
行业现状与公司困境 - 卤味行业整体面临增长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压力 三大头部企业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双降 其中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13.84%) 净利润2.27亿元(同比-34.04%) [4][9] - 行业门店数量显著收缩 全国卤制品门店近一年净关店2.3万家 三大品牌2024年上半年闭店超1700家 绝味食品2024年中期门店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至14969家 [10][12]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鸭脖单价从2021年12元/kg飙升至2023年27元/kg(涨幅125%) 2023年下半年又回落至10元/kg(跌幅63%) 但成本传导存在1-2季度滞后性 导致2023年实际使用成本仍达19元/kg [10][11] - 价格策略失效 多次提价后终端价格维持高位(200克产品售价24.8元) 但需求显著下滑 2024年上半年单店收入16.9万元/家(同比-11%) [11][13] 商业模式挑战 - 加盟模式遭遇瓶颈 加盟店占比超90%的门店扩张策略失效 2024年首次停止披露门店数量 经营策略转向单店营收提升 但单店收入持续下滑 [12][13] - 投资业务连续亏损 网聚资本投资的餐饮及冷链企业三年累计亏损超3.7亿元 2024年投资收益亏损1.6亿元(同比-34.65%) [14] 历史对比与市值表现 - 高速扩张期(2017-2020年)门店从9053家增至12399家 营收从38.5亿增至52.76亿 2021年市值突破600亿 [3] - 当前市值105亿较峰值缩水超80% 股价从105.83元/股跌至17.28元/股 总资产81.98亿元(同比-11.97%) [4][6]
一年关店超3600家!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商业洞察· 2025-04-21 09:01
核心观点 - 卤味三巨头(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面临营收和利润双跌,门店大幅关闭,消费者对高价不满,旧有模式失效 [5][6][7][13] 财务表现 - 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亿元同比下滑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下滑15% [6]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下滑42.86% [6] - 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6] - 2024年Q1绝味食品营收同比下跌11.47%至15.0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27.29%至1.20亿元 [12] 价格问题 - 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约130元/斤,鸭舌约200元/斤 [8]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8] - 绝味食品2022年两次提价,幅度分别为5%和7%-10% [8] - 原材料成本占卤味企业总成本70%-80% [8] 门店收缩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门店净关闭超1700家 [9] - 绝味食品门店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底14969家,再降至2025年4月12129家 [9] - 周黑鸭2024年门店净减少785家至3031家 [10] - 煌上煌2024年门店净减少837家至3660家 [10] - 预计2024年绝味食品净闭店约2000家 [10] 模式问题 - 过度依赖线下扩张模式失效,线上转型不成功 [14][16] - 绝味食品2024年线上营收仅5113.25万元 [16] - 周黑鸭2024年线上营收3.34亿元 [16] - 煌上煌2024年线上销售3.69亿元 [16] - 产品创新不足,仍以经典鸭脖鸭翅为主 [16] 竞争格局 - 新兴品牌如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通过差异化单品抢占市场 [16] - 跨界尝试(椰子水、奶茶、糖果)效果不佳 [17][18] - 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健康值和社交属性 [19]
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凤凰网财经· 2025-04-19 13:44
卤味三巨头现状分析 - 卤味三巨头因价格过高被消费者吐槽,网友称其为"零食界爱马仕"和"卤味金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8000万,讨论量1.1万 [1][4]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营收和利润双降:周黑鸭营收24.5亿元(同比-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15%);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42.86%);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34.04%)[2] - 产品单价高企: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130元/斤、鸭舌200元/斤,周黑鸭锁鲜装鸭脖从2012年45元/斤涨至2023年60元/斤,绝味2022年两次提价(5%和7%-10%)[2] 门店收缩情况 - 2024年三巨头净关店超1700家,预计全年绝味关店2000家:绝味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14969家(半年-981家),窄门餐眼显示当前仅12129家(10个月再-2840家);周黑鸭2024年门店3031家(同比-785家);煌上煌3660家(较2023年-837家)[5][6][7] - 2025年Q1绝味业绩持续下滑:营收15.01亿元(同比-11.47%)、净利润1.20亿元(同比-27.29%)[7] 商业模式困境 - 传统连锁拓店模式失效:2012-2017年通过快速拓店完成上市,但当前线上消费削弱线下流量,电商布局不足(绝味线上营收仅5113万元、周黑鸭3.34亿元、煌上煌3.69亿元)[10] - 产品创新乏力:长期依赖鸭脖/鸭翅等经典单品,周黑鸭推出干煸辣子鸡、煌上煌开发"独椒戏"猪蹄品牌但未成气候 [10][11] - 跨界尝试效果不佳:周黑鸭推椰子水品牌、绝味试水奶茶业务、煌上煌尝试糖果赛道均未形成突破 [13][14] 新兴品牌冲击 - 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等新兴品牌通过差异化单品(如去骨鸡爪、卤味零食)快速抢占市场并获融资 [12] - 年轻消费者转向关注"性价比/健康值/社交属性",传统卤味品牌形象固化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14]
绝味食品(603517):24年经营有所承压 25年积极探索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4-16 08: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2 6亿元同比-13 8% 归母净利润2 3亿元同比-34 0%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 0亿元同比-49 4% [1]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5 0亿元同比-11 5% 归母净利润1 2亿元同比-27 3% [1] - 2024年毛利率30 5%(+5 8pp) 2025Q1毛利率30 8%(+0 8pp) 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及供应链优化 [2] - 2024年净利率3 3%(-1 1pp) 2025Q1净利率7 7%(-1 7pp) 受联营企业投资收益-1 6亿元拖累 [2] 业务结构 - 2024年卤制食品销售52 2亿元同比-13 7% 加盟商管理/集采业务/供应链物流收入分别同比-26 3%/-38 5%/+10 3% [1] - 分地区收入:西南-4 9% 西北-45 1% 华中-10 6% 华南-18 1% 华东-15 3% 华北-14 1% 港澳台及海外-22 2% [1] - 2024年关闭经营不善门店 转向精耕细作策略提升单店坪效 [1] 费用与成本 - 2024年销售费用率10 7%(+3 2pp) 管理费用率7 2%(+0 8pp) 2025Q1销售费用率9 7%(+1 8pp) 管理费用率7 6%(+1 4pp) 因市场竞争加剧 [2] 战略调整 - 构建"品牌升级+数字驱动+精益运营"三位一体发展框架 短期受消费环境压制 [3] - 卤制品行业需求稳定 公司为行业领军者 2025年政策刺激下需求有望改善 [3] - 2025年门店数量或企稳 单店盈利修复 低基数下增长可期 [3]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 30元(含税) [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 9亿/5 5亿/6 1亿 EPS 0 81元/0 91元/1 01元 对应PE 20倍/18倍/16倍 [3] - 给予2025年25倍PE 目标价20 25元 [3]
绝味食品收入下滑大量关店:门店扩张带动增长的逻辑失效 多元化投资成“拖累”
新浪证券· 2025-04-14 09:55
业绩下滑与门店收缩 - 2024年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2024年一季度收入再度下滑11.47%,为2011年以来首次营收下滑 [2] - 2022年净利润从最高9.81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2.27亿元 [2] - 2024年中报披露门店数量为14969家,相比上年底减少981家,年报未披露门店数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在营门店数量为12428家,可能加速关店 [2] - 2017年到2021年门店数量从9053家增至13714家,带动业绩增长,2022年门店增速达10%但收入仅增1.13%,2024年开始大量闭店 [3] 行业与消费趋势 - 卤味食品属于可选消费,客单价较高,当前消费环境下受冲击更大,"价格越来越贵"成为消费者主要吐槽点 [3] - 新兴品牌王小卤2023年销售额超10亿元,专注虎皮凤爪单品,通过线上营销和全渠道渗透实现高速增长 [4] - 传统卤味巨头品牌老化,渠道收缩,面临失速风险 [5] 财务与经营压力 - 2024年毛利率增长5.8个百分点至30.5%,但销售费用率增3.2个百分点至10.7%,管理费用率等同步增长导致净利率下滑 [6] - 2024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逆势增长,广告投入未转化为销售 [7] - 2023年存货达11.37亿元,同比增长62%,2023年及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0.54亿元、0.55亿元 [7] 多元化投资与产能问题 - 长期股权投资达24.63亿元,2015-2024年总收益为-2.32亿元,2023年及2024年投资净亏损分别为1.16亿元、1.6亿元 [8] - 2024年投资的28个项目中6个存在收回风险,多元化投资未分散风险反而增加财务压力 [8] - 固定资产2024年达22.19亿元高位,天津和江苏新建产能项目未达预期收益 [8]
“假健康证”事件发酵,绝味食品加盟模式遭拷问
观察者网· 2025-03-26 03:07
食品安全事件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市场监管局发现绝味鸭脖门店2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系伪造 [1] - 调查发现门店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时提供虚假健康证明 [1] - 伪造健康证行为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 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品牌形象 [1] 公司回应与处理 - 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管理门店 与绝味食品无股权关联 [2] - 公司已对涉事门店采取停业整顿措施 将对全国门店进行督查 [2] - 公司表示一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标准 但加盟商自行伪造证件导致排查疏漏 [2] 加盟模式问题 - 公司采用"直营连锁为引导 加盟连锁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加盟门店批发收入占营收74.61% [3] - 万店规模、加盟模式及散装销售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3] - 2017年招股说明书中已将食品安全风险和加盟商管理风险列为首要风险因素 [4] 行业专家观点 - 连锁加盟食品企业为追求扩张速度可能降低加盟门槛 导致监管缺位 [4] - 加盟商为降低成本可能忽视食品安全管理 [4] - 总部对加盟店监管不力会导致食品安全潜在风险 影响品牌安全与稳定发展 [5] 行业与公司现状 - 卤制品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面临严峻经营压力 [5] - 公司进行战略调整 着重调整门店和加盟商结构 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 [5] - 2024年上半年门店数量14969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有所减少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0.15亿元 同比减少10.95% 净利润4.38亿元 同比增长12.53% [5] 未来发展挑战 - 作为行业龙头 公司需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安全 [6] - 重建消费者信任需长期努力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需将消费者健康置于首位 [6]
绝味鸭脖,突然被曝!
新浪财经· 2025-03-17 01:00
食品安全事件 - 某品牌旗下食品经营门店22人的健康证系伪造,该品牌为"绝味鸭脖" [1] - 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相关涉事单位、个人立案调查处理,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等违法犯罪行为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2] - 店长承认"为图方便省事"通过不正当渠道办理健康证 [3][4] - 调查发现该品牌旗下相关门店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餐饮服务)备案证》过程中提供虚假健康证明 [5] 公司经营现状 - 2024年12月23日绝味食品公告终止H股上市,原因是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调整 [11] - 2023年3月6日公司曾公告筹划港股上市,当时刚完成一轮定增募集11.8亿元 [11]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5亿元,同比下降10.95% [11] - 卤制食品销售实现收入42.2亿元(占总收入86.05%),同比下降9.4% [11] - 202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连续三个单季营收同比下滑,分别下降7.04%、12.35%和13.29% [1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门店总数14969家,较年初减少981家 [12] 行业现状 - 近两年卤制品行业需求走低,头部企业业绩下滑、门店收缩已成常态 [11] - "卤味第一股"高光不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