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收购

搜索文档
抛高溢价并购案,捷强装备跨界“豪赌”
北京商报· 2025-09-17 13:07
并购交易概述 - 捷强装备拟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对应认缴出资额510万元 实缴出资额0元 [1][4] - 收购后山东碳寻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4] - 此次并购系跨界重组 标的公司主营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 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而公司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 [4] 交易定价与评估方法 - 采用收益法评估 标的公司净资产账面值586.32万元 评估值1.03亿元 评估增值9713.68万元 增值率1656.72% [6] - 资产基础法评估显示所有者权益账面值586.32万元 评估值694.76万元 增值率18.49% [6] - 最终采用收益法评估结论 因更看重标的未来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 [6] 业绩承诺条款 - 转让方承诺标的公司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达到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 [8] - 标的公司2024年净利润85.79万元 2025年1-5月净利润612万元 [1][8]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 成立时间仅两年多 [8]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约8400.84万元 交易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 预计对现金使用效率影响较小 [5]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742.56万元 -6790.42万元 -2.78亿元 [9] - 2024年营业收入1.38亿元 较2023年2.93亿元大幅下滑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 但归属净利润-868.66万元同比转亏 [9] 市场表现与战略动机 - 公告后首日股价高开3.53%但收盘跌0.33% 报45.15元/股 总市值45.08亿元 成交金额2.92亿元 [10] - 公司称并购基于对纳米材料领域充分调研 旨在扩大收入规模 增强盈利能力 实现资源共享 [4] - 主营业务面临市场竞争激烈 核辐射监测产品毛利率下降 液压动力系统订单减少及价格调整导致毛利下降 [9]
甘化科工推溢价499%收购切入新赛道 子公司业绩不达标获补偿或增利2322万
长江商报· 2025-08-15 00:06
收购计划 - 公司拟以3.88亿元收购甘鑫科技65%股权,交易完成后甘鑫科技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甘鑫科技整体估值6.01亿元,较账面所有者权益增值499.22% [1][3]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5亿元,2025年研发费用率不低于10% [1][3] 标的公司情况 - 甘鑫科技主营业务为光电成像系统和微电路模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与甘鑫科技现有电源业务存在协同效应,可完善产品谱系 [2] - 通过收购将切入光电成像系统赛道,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3] 业绩承诺 - 交易对手方承诺甘鑫科技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 [3] - 2025-2026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8500万元 [3] - 若完成业绩承诺且未减值,公司将启动剩余股权收购 [3] 公司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为广东甘化,2018年通过收购沈阳含能和升华电源转型军工业务 [5] - 2022年停止食糖业务,目前主营军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5] - 现有业务包括电源及相关产品、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制品 [5] 历史并购问题 - 2023年因升华电源、沈阳含能商誉减值导致净利润亏损2.33亿元 [5] - 子公司沈阳非晶2022-2025年业绩亏损507.68万元,与承诺业绩相差5607.68万元 [5] - 获得业绩补偿将增加当期净利润2322万元 [6] 近期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634.7万元,同比增长23.76% [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729.01万元,同比下降47.25% [6] - 2025年6-8月减持锴威特股票增加净利润约3600万元 [7]
煌上煌高溢价押注冻干赛道,能成“救命稻草”?
凤凰网财经· 2025-08-12 14:47
核心观点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跌7.19%至9.8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9%至7691.99万元,盈利回暖主要依赖成本端下降和费用管控,但销售端持续承压,门店规模收缩至2898家,净减少762家 [2] - 公司拟斥资4.95亿元收购冻干食品企业立兴食品51%股权,标的需在2025-2027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64亿元,但收购高溢价(增值率252.58%)且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6][7] - 公司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严峻挑战,2024年酱卤食品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30%,原有产能未消化情况下仍推进扩产项目,新增产能消化难度大 [8][9] 门店数量与营收表现 - 2020年门店数量达峰值4627家,营收和净利润创历史新高,但2021年起营收连续下滑,2021-2024年降幅分别为4.01%、16.46%、1.7%、9.44%,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降7.19% [4]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门店分别净减少837家和762家,其中加盟店(贡献超六成营收)减少816家和715家,老店单店收入持续同比下降 [5] - 门店收缩导致肉制品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肉制品销量同比降9.91%和15.69%,米制品销量同比降17.62%和12.2% [6] 成本与毛利率 -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80%以上,2025年上半年鸭副产品原料价格低位,鸭颈/鸭翅/鸭肫采购均价同比降幅超15%,鸡翅尖均价同比降32.17% [3] - 原材料价格下降使营业成本同比降6.55%,酱卤肉制品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至38.61%,但盈利改善依赖阶段性低价因素 [3] - 2020-2022年曾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业绩连续下滑,若价格回升利润空间可能再被压缩 [3] 收购与战略调整 - 立兴食品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4.15亿元和2.51亿元,净利润4221.75万元和4188.3万元,需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8900/10000万元 [7] - 此前2024年12月筹划收购展翠食品未果,2023年控股真真老老(耗资1.9亿元)但米制品收入除2023年外均同比下滑 [6][7] - 公司通过新品研发(如酱鸭粽)、品牌年轻化活动、门店运营升级等方式应对销量下行 [6] 产能与扩产 - 现有年酱卤食品加工产能近10万吨,2024年生产量2.28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30%,2020-2022年利用率从63.58%持续下滑至46.76% [8][9] - 2023年完成4.5亿元定增用于丰城肉鸭屠宰、浙江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海南食品加工等项目,浙江项目原计划2024年8月投产但延期至2025年6月 [9] - "千城万店"战略未达预期,门店收缩背景下新增产能消化困难,可能增加运营负担 [9][10]
启迪药业高溢价收购合理性存疑 投服中心呼吁中小股东积极行权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交易概述 - 启迪药业拟以1.4135亿元收购武汉名实药业55%股权 标的公司整体估值2.6亿元 评估增值2.08亿元 增值率达400.72% [1] - 3名董事投反对票 包括副董事长 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及1名独立董事 [2] - 投服中心呼吁中小投资者审慎决策 参加1月29日临时股东大会 [1] 标的公司经营状况 - 标的公司主营中药及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 持有3个中药批文和13个保健食品注册证 [2] - 2022年净利润1313.87万元 2023年1-8月净利润1341.56万元 [2] - 缺乏主打产品 核心竞争力弱 近年无新注册药品批准 无新发明专利 [2] - 3项已获批药品中2项同质化程度高 估值高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 [2] 业绩承诺风险 - 交易对方承诺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00万元/2530万元/2640万元 年均2457万元 [2] - 承诺业绩较2022年实际净利润1313.87万元增长87% [2] - 主要产品售价下降 保健食品行业增速放缓 同业龙头出现销量下滑 [3] - 上游中药材成本大幅增长 成本上升与售价下降双重压力下实现高业绩承诺存疑 [3] 财务与资金风险 - 启迪药业货币资金仅1.56亿元(截至2023年9月末)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03.92万元 [5] - 现金到期债务比-48.65% 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2022年及2023年1-9月归母净利润同比降48.8%和59.04% [5] - 同期披露工业旅游项目投资2768.71万元 科技园项目追加投资5326.75万元 [5] - 交易对价1.4135亿元可能加剧资金压力 [5] 协议与法律风险 - 业绩承诺方为2名自然人 未设置补偿履约保障措施 [4] - 承诺方之一王中关联企业存在失信被执行记录 投资公司被吊销经营资质 [4] - 高溢价收购可能产生商誉减值风险 [4]
德邦科技遭“大基金”第二次减持,首次套现1.65亿元,上半年营收增近五成仍难掩隐忧
搜狐财经· 2025-08-07 11:13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减持计划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减持不超过4,267,200股(占总股本3%),减持时间为2025年8月27日至11月26日,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不超过1,422,400股)和大宗交易(不超过2,844,800股)[1][2] - 此次为基金年内第二次减持,前次减持于2025年3月20日披露,实际减持4,267,200股(3%),价格区间37.11-41.05元/股,总金额1.65亿元,完成后持股比例降至15.65%[6][7] - 减持公告后次日(8月6日)公司股价低开,盘中最大跌幅5.19%,收盘跌2.06%至41.91元/股,市值59.61亿元[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及2024年营收分别为1.03亿元和9743万元,同比下滑16.31%和5.36%,2023年Q2至2024年Q3连续六个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6.87-6.92亿元(同比增48.39%-49.47%),归母净利润4300-4700万元(同比增27.56%-39.42%),主要因并购苏州泰吉诺并表贡献增量[8][9] - 但二季度净利润1586-1986万元,同比下滑20.42%至0.35%,增速转负,显示业绩复苏仍存不确定性[9] 股价与资本运作 - 公司2022年9月科创板上市,发行价46.12元/股,募资16.4亿元,开盘价71.6元/股(较发行价涨55.25%),市值曾超百亿,2024年9月股价最低跌至22.98元/股,较峰值跌幅达74.64%[6] - 2024年12月以2.58亿元收购苏州泰吉诺89.42%股权(整体估值2.88亿元,增值率458.23%),标的承诺2024-2026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233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103.29万元[9] 主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材料、导电材料、晶圆划片膜等400余种产品,提供封装、粘合、散热等专业技术服务[4]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作为第一大股东(原持股18.65%),其减持行为被视作市场风向标,引发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担忧[3][4]
东山精密斥资70亿密集出手布局多项业务 交易或新增50亿商誉减值风险高悬
新浪证券· 2025-07-14 10:16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形成消费电子与新能源双主业驱动战略,并拟通过收购索尔思光电打造光通信第三增长曲线[1][2][6] - 全资子公司DSG拟出资不超过3000万美元认购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份额,目标规模不超过6.5亿美元[1] - 2025年5月公司宣布1亿欧元收购法国GMD集团,6月宣布59.35亿人民币收购索尔思光电[1][2][5][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367.70亿同比增长9.27%,但归母净利润10.86亿同比下降44.74%,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降17.05%)[3] - 资产减值损失从2020年0.85亿增至2024年9.39亿,4年增长超10倍,2024年资产处置损失2.35亿[3][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商誉21.2亿,两次收购或新增约50亿商誉[2][8] 收购标的分析 - GMD集团2024年营收10.12亿欧元净利润300万欧元,总资产6.44亿欧元净资产仅1500万欧元,负债率98%,收购溢价560%[5] - 索尔思光电2024年净利率15%,低于可比公司中际旭创(20%+)和新易盛(30%+),整体收购溢价414%但未设业绩承诺[6][8] - 索尔思光电股东权益评估值45.60亿人民币,增值295%,加上期权和可转债总溢价达414%[6] 实控人动态 - 实控人袁永刚、袁永峰2024年3月包揽14亿元定增,目前浮盈超300%[8] - 实控人曾通过复杂交易结构策划南孚电池曲线上市,近期主导多笔高溢价海外收购引发市场关注[8]
博众精工4.2亿高溢价收购将新增3.6亿商誉 一季亏损扩大45%基金减仓千万股
长江商报· 2025-06-17 23:40
收购交易 - 博众精工拟以4.20亿元现金收购上海沃典70%股权,标的公司估值6亿元,较净资产1.33亿元增值352.35% [1][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3.60亿元商誉 [1][4] - 交易对方承诺2025-2027年上海沃典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年均需超6000万元 [1][6][7] 标的公司情况 - 上海沃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专注工业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4]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7亿元、2.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3.66万元、3857.10万元,2024年同比增速5.16%、21.53%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274.34万元,归母净利润1264.56万元 [5] - 公司正拓展海外高毛利业务,欧洲市场订单占优势比例 [5] 博众精工业绩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48.40亿元、49.54亿元,同比增长0.59%、2.36%,扣非净利润3.28亿元、3.19亿元,同比变动4.88%、-2.66% [8][9]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0.80%,归母净利润亏损3097.79万元同比下降45.59% [9]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分别为3.71亿元、4.62亿元、4.94亿元、4.97亿元、5.14亿元 [8] 市场反应 - 收购公告发布后6月16-17日公司股价表现平淡 [2] - 2024年一季度基金公司合计减持公司股份超千万股 [3]
光韵达重组:双向奔赴的病人
市值风云· 2025-06-09 10:05
公司概况 - 光韵达是国内首家激光应用上市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电子制造和航空制造两大领域,核心业务包括3D打印、柔性电路板激光成型、精密激光钻孔等 [3] - 公司上市14年,从2020年开始业绩持续走低,2024年首亏,扣非净利润-4800万,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352% [4][5] - 2019-2025Q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128.8万、1.1亿、7714.9万、7350.1万、3612.6万、-4810.7万、-520.5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10] 控制权变更 - 2024年9月原实控人侯若洪、姚彩虹将21.7%股份表决权委托给隽飞投资,并以2.3亿元转让5.2%股份,每股转让价9.1元较前一日收盘价溢价62.5% [14] - 变更后控股股东变为光韵达集团(隽飞投资),实控人变为曾三林,通过"小比例持股+大比例表决权"方式仅耗资2.3亿实现控股 [17][18] - 新管理层中36岁曾三林任总裁,41岁程飞任董事长,两人均缺乏激光行业经验 [21][22] 财务状况与经营问题 - 公司2019年以来营收增长但利润持续下滑,资金周转效率堪忧,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280天 [26][27] - 2025年一季度末有息负债率30.9%,账上货币资金余额仅3.9亿,面临较大财务压力 [65] 资本运作与收购 - 2025年4月公告拟以不超过6.5亿元现金收购亿联无限100%股权,按2023年6月底净资产计算增值率高达185% [36][37] - 亿联无限2024年3月IPO终止,2021-2023H1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24万、8418万、4205万,2022年增长主要依赖印度等市场短期政策红利 [40][51][52] - 收购标的存在客户集中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近7成,且产品复购率低,2023年上半年营收年化后较2021年无明显增长 [57] 定增计划 - 2024年12月公告拟向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隽光投资定增,2025年2月发行价调整为6.41元/股,拟募资不超3.72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66][69] - 若完成收购将导致公司进一步加杠杆,新实控人采取资本扩张而非主业强化的策略 [70][71]
高价收购终酿退市结局,揭秘玉龙股份两次金矿买卖背后的交易
第一财经· 2025-04-30 12:50
玉龙股份退市及金矿收购事件 - 公司主动退市原因包括帕金戈金矿剩余寿命较短、选矿能力已达极限且无提升空间 [2] - 退市申请于4月25日提交,4月28日获上交所受理通知,4月7日临时股东大会已通过退市议案 [2] - 帕金戈金矿为2022年12月以9.03亿元收购,较账面值1.04亿澳元溢价超80% [7] 关联交易与股东背景 - 济高控股在2018年即对帕金戈金矿尽调,2019年玉龙股份时任董事长赖郁尘实地考察,当时双方无关联 [1][2] - 2021年7月济高控股成为玉龙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29%),同年10月启动收购帕金戈金矿 [12][14] - 卖方CQT控股为济高发展(原天业股份)子公司,与玉龙股份存在共同实际控制人 [11][12] 高溢价收购细节 - 首次收购巴拓实业计划(2021年)估值12.24亿元,较净资产7347.6万元溢价1567% [7] - 帕金戈金矿历史产量约270万盎司,但公司披露其运营年限存在矛盾(20年/40年) [8] - 原股东明加尔金源2014-2017年虚增营业利润1.97亿元,但CQT是否涉及造假未披露 [8][9] 天业股份危机与资本运作 - 天业股份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未披露对外担保最高达52.6亿元,52.36亿元资金去向不明 [17] - 济高城建2018年接手天业集团10.2%股权,后续累计投入超百亿元资金支持 [18][19][20] - 玉龙股份收购帕金戈金矿部分资金被用于济高发展偿还债务及收购艾克韦生物 [21] 经营恶化与连锁反应 - 济高发展2020-2023年累计亏损9.2亿元,2023年净资产或面临负值风险 [21][22] - 济高城建所持济高发展股份66.72%被司法冻结,涉债权转让纠纷 [22] - 玉龙股份退市后,济高控股需支付数十亿元对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