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燃料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破4000万辆,丰田汽车、亿华通投资成立燃料电池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2:32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1] - 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734.8万个 同比增长53.5%[2] - 公共充电设施431.6万个 同比增长37.8% 额定总功率1.96亿千瓦 平均功率45.48千瓦[2] - 私人充电设施1303.2万个 同比增长59.6% 报装用电容量1.15亿千伏安[2] 产业链发展 - 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 物流搬运 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1] - 丰田与亿华通共同投资成立燃料电池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4]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 电池销售 电池零配件生产与销售[4] 行业规范 - 旅居车辆新国标要求行车过程中禁止就寝和沐浴[3] - 新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关键区域张贴醒目安全标志[3]
丰田汽车、亿华通投资成立燃料电池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8:05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华丰燃料电池(吕梁)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森冈泰行 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与销售 电池零配件生产与销售 汽车零配件批发与零售 [1] - 该公司由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后者由丰田汽车公司与亿华通共同持股 [1] 行业布局与战略动向 - 丰田汽车通过合资公司华丰燃料电池在吕梁设立新生产基地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新公司聚焦燃料电池产业链 覆盖从制造到销售的全环节业务 [1] - 亿华通作为中方股东参与投资 体现中外企业在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 [1]
获甲骨文AI数据中心燃料电池大单 大摩上调布鲁姆能源(BE.US)目标价至85美元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9-17 04:00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大幅上调布鲁姆能源目标股价至85美元 基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加速增长的预期 [1] - 公司被认定为少数能快速扩大燃料电池制造规模并交付的厂商 受益于传统电网接入延迟问题 [1] - 与甲骨文达成燃料电池供应协议被视为关键转折点 甲骨文上季度预订量达3320亿美元凸显计算需求激增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公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从26.9%提升至37.5% [2] - 看涨情景目标股价达185美元 反映全球能源市场地位提升潜力 [2] - 看跌情景股价可能跌至37美元 基于增长和利润率表现不佳的假设 [2] 产能与投资计划 - 公司承诺投入1亿美元 使年产能于2026年底翻倍至2吉瓦 [1] - 预计从超大规模计算公司及硬件厂商获得新订单 [1] 行业需求动态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加速增长 加剧对可靠电力供应需求 [1] - 公用事业和数据中心面临传统电网接入多年延迟 创造替代能源解决方案需求 [1] 未来催化剂 - 与超大规模计算公司签订新合同公告 [2] - 与公用事业公司进一步合作 [2] - 电网约束加剧的更多证据 [2]
获甲骨文AI数据中心燃料电池大单 大摩上调布鲁姆能源(BE.US)目标价至85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1:18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士丹利大幅上调了布鲁姆能源公司(BE.US)的前景展望。分析师指出,随着支 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加速增长,该公司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大摩将布鲁姆能源的目标股价从之前的44美元上调至85美元。报告强调,布鲁姆近期与甲骨文公司 (ORCL.US)达成协议,为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应燃料电池,这是一个关键转折点。 甲骨文最新一季的预订量高达3320亿美元,远超预期,凸显出市场对计算能力的激增需求,这进而加剧 了对可靠电力供应的需求。 分析师大卫·阿尔卡洛表示:"布鲁姆与甲骨文建立了极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是少数能够快速 提升制造能力的厂商之一。" 大摩称,布鲁姆能源是少数能够快速扩大制造规模并在短时间内交付燃料电池的公司之一,随着公用事 业和数据中心在接入传统电网方面面临多年延迟,这一优势尤为突出。 布鲁姆能源已承诺投入1亿美元,到2026年底将其年产能翻倍至2吉瓦,并预计将从人工智能生态中的超 大规模计算公司和硬件厂商获得新订单。 摩根士丹利目前预测,到2030年,该公司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5%,高于此前预估的26.9%。 该机构的看涨情景估值将目标股价推 ...
Barnes & Noble Education: Progress Masked By Accounting Issues (NYSE:BNED)
Seeking Alpha· 2025-09-16 02:49
I am mostly a trader engaging in both long and short bets intraday and occasionally over the short- to medium term. My historical focus has been mostly on tech stocks but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I have also started broad coverage of the offshore drilling and supply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 general (tankers, containers, drybulk). In addition, I am having a close eye on the still nascent fuel cell industry.I am located in Germany and have worked quite some time as an auditor for Pric ...
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有了“北京模式”
北京晚报· 2025-09-13 06:4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机制 - 北京市正式发布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工作机制 聚焦创新策源 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落地四大领域 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北京市共有1475家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 [2] - 强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模式 在区块链与先进计算 RISC-V等强应用牵引产业领域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2]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 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 [2]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 采用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基金模式 引导企业出资出题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3] - 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 发挥北京智源研究院 北生所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作用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孵化平台 培养引进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4] - 优化产业共性平台体系 加强概念验证 中试等共性平台建设 [4] - 加强北京市首台套示范应用 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 [4] 部门分工机制 - 市发改委负责统筹 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负责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 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 [4] - 市经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 聚焦从1到10和从10到100的产业化 [4] - 各区负责产业落地执行 [4] 产业地图升级 - 北京产业地图从静态规划图升级为动态实景图 引入动态地图技术 [6] - 覆盖产业园区 重点企业 楼宇地块 创新资源等10类数据 包含78个产业园区和1652家园区代表企业 [6] - 展示700个创新资源和93个楼宇地块信息 同步设置英文版提升国际化展示能力 [6]
亿华通跌2.09%,成交额5933.8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3: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9%至24.36元/股 总市值56.43亿元 成交额5933.84万元 换手率1.2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特大单卖出110.57万元占比1.86% 大单买入1131.80万元占比19.07%同时卖出1069.00万元占比18.02% [1] - 年内股价微涨1.08% 近5日跌1.81% 近20日涨2.22% 近60日显著上涨18.1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 2020年8月10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香港设有办事处(湾仔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燃料电池系统制造 产品覆盖30kW至120kW多种功率型号 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占比70.41% 其他业务14.73% 技术开发及服务11.84% 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属性与市场数据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4万户 较上期微增0.72% 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亿华通涨2.20%,成交额5217.5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20%至24.15元/股,成交额5217.55万元,换手率1.13%,总市值55.9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7.41%(908.45万元),卖出占比13.57%(707.92万元) [1] - 年内股价微涨0.21%,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43%、5.37%、16.22% [1] 公司基本概况 - 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2020年8月10日上市,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香港设有办事处(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研发制造,产品功率覆盖30kW至120kW多个型号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70.41%、其他业务14.73%、技术开发服务11.84%、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分类与市场定位 - 申万行业分类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板块 [2] -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股、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领域 [2] 股东结构与经营数据 - 股东户数1.44万户,较上期微增0.72%,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重组终止、净利连亏,亿华通股价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9-07 11:45
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3]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3] - 重组终止不会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情形 [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技术服务和能源气体销售 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 [3] - 受行业发展影响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亟待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延链补链以拓宽应用场景和提升综合实力 [4] - 标的公司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与液氢储运系统研发 [4] 财务表现 - 2020年上市当年即出现净亏损 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 归属净利润亏损2252.36万元 [6] - 2021-2024年净利亏损持续加剧 营业收入分别为6.29亿元、7.38亿元、8亿元、3.67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1.62亿元、1.67亿元、2.43亿元、4.56亿元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下降53.25% 归属净利润亏损1.63亿元同比增亏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增亏 [6] 研发与人员变动 - 上半年研发费用1717.46万元同比下降66.01% 主要因研发团队优化并减少研发外协 [7] - 研发人员由上年同期300人减少至报告期末128人 [7]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因个人原因离职 其负责研发工作已完成交接 不影响公司技术研发和持续经营能力 [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导致行业规模同比缩减 [6] - 基于流动资金状况考量公司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导致报告期内产品销售量减少 [6]
“氢能第一股”亿华通资产重组泡汤 5年亏损超10亿元后如何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5:57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及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1][2] - 该交易原计划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旭阳集团 公告次日公司股价一度涨停 [1] - 重组终止使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向上游制氢领域延伸的战略蓝图落空 [7][8]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且亏损额持续扩大 2020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3] - 2024年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2025年上半年营收7192.93万元同比减少53.25% 净亏损1.63亿元 [3][5][9] - 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1.30亿元 相当于2024年营收的5.8倍 受整车厂资金链影响较大 [10]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旭阳氢能2024年营业收入3.20亿元 净利润2313.71万元 财务状况显著优于公司 [6] 行业市场环境 -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度依赖补贴政策支持 2025年规划保有量5万辆目标与2024年底2.4万辆实际销量存在较大差距 [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 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市场需求整体下滑 [9] - 行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制氢成本高、加氢站布局不足、燃料电池成本高企等问题 [7][9] 战略协同价值 - 旭阳氢能主营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 具备大规模低成本制氢能力及液氢储运技术 [7][8] - 并购原可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 降低氢燃料电池车运营成本并扩大运输半径 助力终端市场开拓 [7][8] - 公司曾明确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是解决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战略方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