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

搜索文档
银泰系拟减持武商集团不超过3%股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13:58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7%的股东达孜银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于2025年9月30日至2025年12月29日减持武商集团股份不超过2249.71万股 占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账户后总股本的3% [1] -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749.9万股(占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499.81万股(占2%) [1] 股权历史沿革 - 达孜银泰2005年4月通过武汉华汉投资管理公司持有武商集团2.43%股权(1232.1995万股)作价2119.38万元参与设立武汉银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1] - 银泰系2006年4月累计持有武商集团总股本16.3% 同年9月通过武汉银泰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0.24%成为名义第一大股东 [1][2] - 武汉国资公司2006年9月通过天泽控股一致行动协议持股22.68%重夺第一大股东地位 [2] 控制权争夺过程 - 银泰系2011年4月增持至24.48% 武商联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及二级市场增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9.99% [2] - 武商联2011年溢价44.29%实施要约收购 最终持股比例达34.32% 银泰系逐渐退出控制权争夺 [2] 股权结构变更 - 雅戈尔集团2023年12月接手银泰系股权 收购银泰100%股权的交易总额约74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原持有银泰约99%股权 [2] 业务发展动态 - 武商集团与王府井集团合资运营的武汉市内免税店于2024年5月30日在武商MALL正式亮相 [3] - 公司股价因免税概念受市场关注 2024年7月1日至今上涨27% [3]
浙江绍兴:在酒店举办宴席达到一定桌数和金额,给予分档补贴
财联社· 2025-09-02 12:25
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核心措施 - 绍兴市出台15条提振消费政策 重点支持餐饮消费 对酒店宴席达到5桌及以上且消费满10000元的消费者给予分档补贴 最高补贴不超过5000元 [1][2] - 政策安排超1亿元资金用于商务领域消费提振 重点向汽车 商超 餐饮等领域发放消费券 [3] 餐饮行业支持举措 - 通过"票根经济"刺激餐饮消费 凭"浙BA"篮球赛票根可在赛事当天及前后各2天享受绍兴餐饮名店专属折扣 打造"观赛-消费-返利"闭环 [3] - 发展夜间经济 对延迟营业店铺数量达标的运营主体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3] 大学生群体消费激励 - 针对全市近14万名在校大学生及每年约15万名新增就业大学生发放专属消费券 安排760万元专项资金 [4] - 每人最高可享500元消费补贴 直接用于抵扣餐饮 住宿 商超等消费开支 [4] - 建立大学生消费服务保障联动机制 各区县将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4]
商超新店热潮涌现,行业洗牌加速新老势力市场争锋
搜狐财经· 2025-08-27 13:11
行业动态 - 上海商超行业迎来新店开业热潮 清美集团旗下品上生活超市8月27日开设第二家门店 占地7000平方米 提供超6000种商品[1] - 永辉超市胖东来好模式调改店本月在上海新增3家门店 分别位于宝山 奉贤和松江 上海胖永辉门店总数达10家[1] - 行业呈现恢复活力迹象 但强者愈强洗牌时代到来 新老玩家通过生鲜烟火气 极致性价比和产品差异化抢夺市场份额[1] 门店运营特点 - 品上生活超市以现制食品为特色 现炸大油条上架即售罄 现制包子 水饺 春卷等家常美食受消费者喜爱 寿司 三文鱼 炸鸡及熟食成为爆款 突出实惠价格和新鲜食材[2] - 永辉胖改版新店烘焙与熟食区大幅扩容升级 现场烹制热锅系列和胖东来同款特色熟食受青睐 商品淘汰率近80% 引入大量符合胖东来标准的高品质商品和独家特色[4] - 高端超市尝试新消费场景 city'super超生活兴业太古汇店举办融合全球美食与生活美学的潮流市集city大吉 精选全球优质食材制作创意美食[4]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销售规模约9000亿元 同比增长0.3% 门店总数达2.52万个 超六成企业门店经营业绩改善[6] - 零售行业深层次变革 传统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适应新消费趋势企业获发展先机 包括差异化商品 极致性价比 全渠道经营和数字化升级[6] 未来布局 - 品上生活计划在上海开设第三家超市 盒马新财年计划开出近100家门店[8] - 更多商超企业优先调改 加速有潜力门店调整升级以提升经营效益[8] - 行业进入分化加剧新阶段 头部企业加速扩张 中小商超艰难调整或收缩[8]
净利暴跌187%,叶国富“交卷”,“胖改”并不万能
36氪· 2025-08-22 06:11
核心观点 - 胖东来经营模式核心在于分润机制 通过超高商品品质与员工积极性维持优质服务 但该模式难以被上市商超企业复制[1] - 永辉超市在引入"胖东来概念"进行调改后 业绩表现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0.73% 净利润亏损2.41亿元[5] - 叶国富入主永辉一年后 公司困境加剧 不仅启动39.92亿元定增募资 还面临门店大规模调改的高额投入 总投资达55.97亿元[11][18] 胖东来模式分析 - 经营本质依靠分润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但上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高额分润存在根本矛盾[1] - 模式不具备大规模复制基础 其他企业仅能学其"形"而难获其"魂"[1][12] 永辉超市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48亿元 同比下降20.73%[5] - 净利润-2.41亿元 同比下降187.38%[5] - 扣非净利润-8.02亿元 同比下降2786.27%[5] - 年内股价跌幅超22% 跑输零售板块整体9%的涨幅[3][4] 调改措施与影响 - 报告期内调改开业93家门店 关闭227家长期亏损门店[8] - 闭店产生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8] - 正在进行供应链改革 完成大量供应商和商品升级汰换[8] - 员工总数79224人 但职工应付薪酬未明显提升[12] 资本运作情况 - 启动定增募资最高39.92亿元 用于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11] - 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55.97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11.35亿元 设备购置13.81亿元 铺货及其他费用30.81亿元[18] - 叶国富通过骏才国际斥资62.70亿元收购29.4%股权 按最新股价计算账面浮盈68.8亿元[19] 行业对比分析 - 零售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 创新过程艰辛[10][16] - 阿里对银泰、大润发改造 京东对永辉改造均未取得明显效果[10] - 名创优品资金实力不具优势 相较于阿里京东劣势明显[10] 未来发展展望 - 计划2025年末完成200家门店调改 关店250-350家 2026年末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改[17] - 市场关注焦点将回归业绩兑现 若调改后业绩未能改善 将面临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压力[19]
永辉超市上半年净亏超2亿元;飞猪AI“问一问”功能更新 | 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2:54
永辉超市业绩与门店调整 - 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 同比下跌20.73% 主要由于关闭227家亏损门店导致收入下降[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亿元 去年同期为2.75亿元 亏损主要因关店及行业竞争加剧[1] - 商超业态面临社区团购、电商和新零售的多重冲击 公司正通过供应链优化、生鲜差异化及数字化转型寻找新增长曲线[1] 飞猪AI旅行功能升级 - AI旅行产品"问一问"新增热力地图功能 基于真实地图与第三方数据通过AI预测生成目的地客流热度[2] - 行程规划能力提升 将用户预算和当地客流量纳入考量 旨在提高用户决策效率和平台黏性[2] - OTA行业加速探索AI应用场景 但旅游消费链条复杂 实际落地效果仍需市场检验[2] LV高端美妆市场策略 - Louis Vuitton彩妆系列"La Beauté"在中国首发 口红和润唇膏定价均为1200元/支 替换芯售价510元[3] - 中国市场优先上市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计划8月25日上线 显示中国被视为高端消费试水市场[3] - 定价远高于主流奢侈美妆品牌 依赖品牌溢价和稀缺性吸引高净值消费者 市场接受度待观察[3] 麦当劳美国价格调整 - 麦当劳美国9月起对8款热门套餐提供15%折扣 加盟商需维持折扣至明年初[4] - 计划推出5美元和8美元特价套餐促销 反映通胀压力下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4] - 降价策略旨在稳定客流与市场份额 但可能压缩单店利润空间 行业面临价格竞争与盈利能力平衡挑战[4]
尼尔森IQ发布《商超自有品牌洞察》:中国自有品牌进入“黄金窗口期”
搜狐财经· 2025-08-22 02:1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渠道竞争日益激烈 零售商面临渠道多元化 碎片化以及商品价格透明化等挑战 同时需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寻找新增长点[1] - 68%的零售商管理层认为商品结构调整是重要战略方向 自有品牌建设成为核心抓手[1] 消费者态度与市场潜力 - 56%的中国消费者未来有意愿增加购买自有品牌 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 - 超过60%的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具有性价比突出 物有所值的特质[2] - 自有品牌销售量增速达12.9% 但平均价格比厂商品牌低16%[2] - 中国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要求严苛 既看重价格也注重品质[2] 发展挑战与消费惯性 - 仅50%的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质量不输厂商品牌 低于亚太市场平均水平[7] - 超过70%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仍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大品牌 60%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7] 自有品牌类型与发展策略 - 1.0低价走量型:主打性价比 聚焦基础功能单品 贡献品类80%以上销量[7] - 2.0品类甄选型:注重品质提升 把握细分市场趋势的品质化单品带动90%以上销量增长[7] - 3.0差异进阶型:通过差异化创新实现价值突破 如特色原料组合与创新配方 实现70%以上销售量增长[7] - 三种类型可并存发展 基础款保证流量 品质款稳住复购 创新款提升溢价[8] 战略规划与执行要点 - 产品研发阶段需选择销售体量大且品牌格局分散的品类 深入研究对标产品卖点与功能设计 制定合理定价策略与包装设计[9] - 供应链建设需严格把控厂商匹配 样品打样 量产管控和动态迭代等环节 供应链能力直接决定依赖进口或快速创新品类的成败[15] - 上市营销需把握测试期信任建立 打爆期销售转化 瓶颈期拓新求变的完整营销闭环[15] 与厂商品牌的互补关系 - 自有品牌发展不应以取代厂商品牌为目标 而应形成良性互补[16] - 86%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品牌时最看重产品功能属性 但对两类品牌的功能期待存在差异:对自有品牌看重性价比与基础需求满足 对厂商品牌追求更高级用户体验和特定功能[16] 未来发展趋势 - 自有品牌正从单一价格优势向多元价值驱动转型[22] - 低价走量型产品可通过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 追求利润空间产品需以品质相当价格更优赢得消费者 塑造品牌形象需通过差异化创新开发特色产品[22] - 在消费理念日趋理性的背景下 能够平衡品质与价格 创新与实用的自有品牌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据更重要位置[22]
品牌运营:品牌私域运营超实用手边书Pro2.0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35
核心观点 - 私域运营不仅是工具更是全新市场模式 需通过流量 内容 运营多维度持续优化以实现用户多 流失少 有转化的目标 [1] - 私域价值在于反哺全渠道 是影响用户决策最优路径 私域用户全渠道贡献GMV占品牌大盘50%以上 [15][16][18] - 私域运营需定制化 结合自动化技术与精细化管理 构建完整生态实现可持续增长 [1][24] 流量焦虑及策略 - 流量需持续拉新补充能量 通过派样机 BA激励等渠道获取 利用福利吸引用户 注意招募细节 [1] - 美妆线下流量导入社群需解决BA配合问题 不同门店offer配备不同需统一启动招募 [8] - 招募三件套细节很重要 需明确是什么让消费者留下来 [8] 活跃焦虑及策略 - 要整合内容中台 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内容 设计私域旅程 优化MA系统 [1] - 开展多样化互动活动 注重福利官温度培养 不做促销的私域运营需提升用户体验 [1][8] - 社群基数庞大时需放弃个性运营 大促时增加内容曝光和触达 执行细节需高效配合SOP [8] 运营焦虑及策略 - 借助情绪经济提升转化 通过品类交叉激发复购 降低成本可依靠社群生态自运转 [1] - 筛选运营合伙人需参考私域用户价值评估模型 验证内容有效性可通过相关数据指标 [1][8] - KOC和KOL区别需明确 评估模型可通用但需量身定义指标比重 [8][22] 数据与技术应用 - 利用RPA AI LCAP技术保障大规模社群运行 明确核心指标及提升方法 [1][8] - 理性数据洞察感性需求 数据可视化提升运营效率 超自动化技术可实现自动化招募和个性化推送 [8][6] - 社群基数体量庞大时需保障运行顺畅 过程指标需提升以优化整体表现 [8] 多方合作模式 - 品牌私域规模庞大时需实现降本提效 多方agency需合作磨合 [8] - 私域运营合伙人可在社群闪耀 商超和美妆行业有具体合作案例 [8][22] 行业案例与模式 - 商超行业采用全域合伙人模式 美妆行业侧重全触点营销 [8] - 私域用户分层管理通过RFM模型 全球第八大商超品牌私域用户贡献GMV50%以上 [18] - 品牌运营官需升级职能分层管理 通过群机器人 AI助手 初级和资深运营官三位一体协作 [19][20] 私域运营体系 - 私域不仅是社群运营 需整合全触点包括门店 官网 公众号等实现长线增长 [22] - 培养社群KOC 升级运营合伙人 通过私域用户价值评估表+VVIP任务体系构建分层招募价值体系 [22] - 品牌门店合伙人采用BA双前台驱动模式 社区合伙人适合商超行业合作 [22] 发展阶段与成本 - 私域运营从0到1已迅速实现 从1到10有模板可循 从10到100需精细化探索 [28] - 初期请外部团队综合成本较低 因私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高 需懂策略 精数据 优内容 强运营 [27] - 私域运营只能定制 不能拿来主义 需契合品牌内部资源和精准用户画像 [24]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聊了这些热点
人民日报· 2025-08-19 10:1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高薪酬高福利、员工赋权、诚信经营和品质优先策略 构建独特商业模式 被喻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 [1][2][9] - 公司坚持质量优于规模的发展路径 关闭盈利门店以维护经营标准 拒绝盲目扩张 [7][8] - 公司认为对"人"的重视是成功关键 形成员工-顾客-社会的良性循环 [2][10] 经营理念 - 1999年将1700万元收入的50%分配给员工 建立高薪酬高福利模式 [2] - 经营模式可借鉴但不可复制 需结合企业自身环境与文化 [3] - 设立500元投诉奖和无理由退换货政策 以诚信换取口碑与信任 [9] 质量管理 - 制定1000多种数万页操作手册 动态更新并严格执行 [7] - 反对压低供应商报价的短视行为 强调合理毛利率以尊重商品 [6] - 关闭不符合标准的盈利门店 优先保障品质与顾客体验 [7] 发展策略 - 专注河南区域市场 追求做精做久而非全国扩张 [8] - 通过中央厨房生产微利食品(如豆芽)满足民生需求 [9] - 目标成为行业服务升级的"鲇鱼" 推动高质量发展 [8] 员工管理 - 一线员工无需层层上报即可响应顾客需求 [10] - 通过培训、文化建设和公平制度实现赋权与管理统一 [10] - 对员工信任与尊重被视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2][10] 行业观点 - 反对价格战和内卷竞争 倡导品控投入与员工培训 [6] - 认为中国14亿人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否认消费降级 [12] - 建议企业发展节奏应注重品质提升而非盲目求快 [12] 企业环境 - 肯定政府营造的营商环境 提及交警协勤和部门维权支持 [12] - 强调企业与政府互信的重要性 反对相互拆台 [12] - 呼吁企业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12][14]
于东来:胖东来无意做商超巨头,希望是一条鲶鱼
搜狐财经· 2025-08-19 06:58
公司发展战略 - 不追求盲目扩张 坚持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目前聚焦现有店铺经营 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新店开设[3][4] - 无意成为全国连锁品牌或跨国商超巨头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目标成为行业样板与鲶鱼 推动行业服务升级与高质量发展[4] - 关闭部分盈利店铺因经营模式或顾客体验不符合发展理念 拒绝为规模牺牲品质与顾客体验[11]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1999年将1700万元收入的50%分配给员工 建立"员工-顾客-社会"良性循环机制[5] - 对"人"的重视是成功关键 通过尊重员工与成就团队实现企业长效发展[6] - 高薪酬高福利模式需结合企业实际理解 单纯表面复制难以成功[7] 企业经营哲学 - 反对恶性价格战与内卷竞争 强调商品毛利率需保持合理水平以体现商品价值[10] - 主张聚焦产品品质提升 通过产品迭代与员工培训构建核心竞争力[10] - 将网络流量视为双刃剑 坚持企业经营本质 对合理质疑立即整改 对恶意诋毁采取法律措施[9]
人民日报专访于东来:胖东来无意成为商超巨头,希望做一条鲇鱼
人民日报· 2025-08-19 05:4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重视员工福利和顾客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被视为零售行业的标杆企业 [2][3][10] - 公司坚持不盲目扩张 注重经营质量和顾客体验 即使关闭盈利店铺也要维护发展理念 [8][9][10] - 公司以诚信经营换取市场信任 通过无理由退换货和高标准品控建立竞争优势 [10][6][7] 对"人"的重视 - 1999年公司盈利1700万元后立即将50%利润分配给员工 建立高薪酬高福利模式 [3] - 公司认为对员工好可促使员工对顾客好 进而形成企业向善发展的良性循环 [3] - 经营模式难以完全复制 需结合企业自身环境和文化理解 而非简单照搬表面做法 [4] 经营理念与品质控制 - 反对通过压低供应商报价增加利润的模式 认为低毛利率是不尊重商品的行为 [6] - 制定1000多种数万页操作手册并动态更新 确保经营标准落到实处 [8] - 关闭盈利店铺因更注重经营质量 不愿为规模牺牲品质和顾客体验 [8][9] 发展策略与市场定位 - 不追求全国连锁或跨国发展 优先优化现有店铺管理服务 条件成熟再考虑新店 [9][10] - 目标成为行业样板和鲇鱼 激活整个零售行业服务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0] - 坚持做精做久而非做大做强 发展节奏追求稳健可持续 [9][10] 诚信建设与客户服务 - 严格执行无理由退换货政策 设立500元投诉奖 用成本换取口碑 [10] - 建设中央厨房生产微利食品(如豆芽)以满足群众需求 [10] - 赋予一线职工即时响应顾客需求的权限 通过培训和文化建设实现权责统一 [10][11] 行业环境与企业家精神 - 认为中国14亿多人口消费体量巨大 消费降级论调不成立 问题可能在于产品服务质量不足 [12] - 强调营商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创造 政府提供执法支持(交警执勤/侵权处理)是企业发展保障 [14] - 倡导企业家主动推动社会美好发展 而非单纯依赖国家力量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