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搜索文档
防沉迷系统岂能防个“寂寞”
广州日报· 2025-05-29 19:44
网游防沉迷现状 - 网络平台上存在商家以"几元绕开限制""不设防畅玩"为噱头诱导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 [1] - 电商平台租售游戏账号相关商品达6000多个 未成年人通过租买成人账号轻松规避时间限制 [1] - 防沉迷系统被低价租号服务破解 暴露出技术漏洞和监管短板 [1] 游戏厂商防沉迷措施 - 2021年"最严防沉迷新规"后 游戏厂商在技术拦截方面持续加码但与破解手段的对抗仍存在 [2] - 部分企业防沉迷措施流于形式 如小程序游戏无需登录 青少年模式解除门槛极低 [2] - 个别企业将关闭青少年模式弹窗功能设为会员特权 反映对防沉迷态度消极 [2] 行业问题根源 - 游戏企业具备技术实力但防沉迷系统设计存在明显缺陷 可能源于对未成年人用户价值的考量 [2] - 黑灰产提供账号租售代练服务形成产业链 需加强打击力度 [1] - 需求端治理不足 单纯依赖技术拦截难以根治沉迷问题 [1]
金山软件Q1营收同比增长9%,净利同比持平,AI研发投入激增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5-28 11:49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23.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16% [1][2][5] - 母公司净利润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环比下降38% [1][2][5] - 毛利率8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 [2] - 每股基本盈利0.21元人民币,同比无变化,环比下降40% [1][5] 业务分拆 - 办公软件及服务业务营收13.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占总营收56% [3][5] - 网络游戏及其他业务营收1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占总营收44% [3][5] - WPS全球月活设备数6.47亿,同比增长8%,中国大陆付费用户4170万,同比增长17% [3][6] 成本与研发 - 研发成本8.28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16%,占营收比重达35% [2][6] - 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源于AI相关开支及新游戏品类投入 [6] - 销售及分销开支3.4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0% [4] 业务动态 - WPS软件业务受信创2025采购流程影响环比下滑13% [1][6] - WPS 365业务加速覆盖民营企业及地方国企,推动数智化办公 [6] - 游戏业务核心IP《尘白禁区》及《剑网3》贡献稳定,但商业化更新放缓导致收益环比下降20% [7][8]
三七互娱获评“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中证网· 2025-05-28 11:29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认定了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旨在培育国际竞争力强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并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1] - 三七互娱及其发行的游戏《叫我大掌柜》分别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 [1] - 名单首次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公布,网络游戏等"文化新三样"出海企业和项目占比较高 [1]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三七互娱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超过120款游戏,移动游戏最高月流水达23亿元 [2] - 2024年公司游戏出海收入57.22亿元,占总营收33%,位列行业出海第一梯队 [2] - 除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外,公司正拓展巴西、俄罗斯等增量市场 [2] 产品与文化融合策略 - 《叫我大掌柜》通过古代商业题材和传统节日运营活动(如春节、端午、中秋)展现中国文化,成功入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2] - 公司采用版本联动(如广府文化版、南海丝路版)增强产品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与全球叙事的结合 [2] - 公司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设计,例如游戏画面和玩法中体现的商业繁荣场景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以精品内容为核心,科技创新为驱动,开放生态为支撑,持续探索文化出海新模式 [3] - 目标是为全球玩家提供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游戏产品,强化文化输出使命 [3]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大额化”,北京互联网法院3年结案近七百件
第一财经· 2025-05-28 05:53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与直播打赏趋势 - 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案件呈现"消费主体低龄化、消费金额大额化"趋势 [1] - 近三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此类案件近七百件 单案最高标的额310万元 平均标的额8万余元 [2] - 典型案例包括未成年人一晚充值4万余元抽取游戏皮肤 以及单场直播打赏8万元 [2] 行业监管与平台措施 - 大部分网络平台已采取技术性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消费 但部分措施流于形式 [2] -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裁判督促平台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定义务 累计为家庭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2] 司法保护与家庭指引 -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关于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庭教育的指引》 提出应对非理性消费的具体措施 [3] - 建议家长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包括保管支付密码 设置消费限额 运用"未成年人模式" [3] - 倡导建立家庭共治规则 如制定《家庭用网"公约"》 明确上网时长和设备使用规则 [3] - 建议通过开设儿童银行账户 发放定额零花钱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建立理性消费观念 [3]
科技助力中国文化产业“破圈出海” 各方共探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机制
上海证券报· 2025-05-27 18:08
文化出海表现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创历史新高[1][2] - 2024年中国网文签约海外出版授权书同比增长80%,授权金额同比增长超200%[1][4] - 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网游、网剧)通过数智技术驱动和IP赋能实现海外走红[1] IP赋能与数字技术融合 - 经典文化IP通过虚拟现实、AI生成等技术突破传统媒介边界,重构内容叙事[1] - 数据算法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偏好,反哺IP良性发展,形成用户参与的生态共创[1] - 数字中台实现IP多模态联动,构建"漫画+流媒体+电商"生态,实现跨领域流转和指数级传播[2] - 游戏出海本质是IP内容出海,网文出海模式从内容、模式升级至IP出海阶段[2][4] AI技术应用进展 - AIGC技术在视频内容创作中实现多模态理解、物理模拟等辅助作用,提升创作效率并降低成本[5] - AI技术通过云端智能实现"平权",使文化内容创作在供给量、效率、质量和创意上全面提升[5] - 大模型和机器翻译推动翻译从统计方法迈向通用化,实现零样本翻译和上下文理解[5] - 小红书基于多模态AI模型的翻译功能实现从"文字转换"到"文化解码"的跨越[5] 文化与科技融合挑战 - 文化科技融合需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懂文化、科技、商业的复合型人才[6] - 高质量文化资源分散导致大模型训练数据不足,限制数字文化产品转化[6] - 建议组建跨行业数据共同体,建立资源确权标准并构建文化领域专用大模型[6]
宜信好望角:内需觉醒时代,义乌将优先享受AI红利
金投网· 2025-05-26 09:31
经济周期与行业影响 - 202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经济发展周期、地缘政治周期和技术变革周期的叠加影响,服装、印染、汽车制造、面包店、文化类公司等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3] - 人工智能领域正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走访的60家企业中显示出该领域的强劲势头 [3] - 中国外贸在2025年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内需成为更重要的关注点,增强消费信心和扩大收入利基是振兴内需的关键 [3] 新兴职业与人才需求 - 直播行业和网络游戏行业成为新的就业蓝海,带动大量就业机会 [3] - 制造业人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技术人员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制造业新型人才缺口达3000万人 [3] - 改造职业教育体系、培育新型职业教育被视为2025年的新蓝海市场 [3] - AI原住民初代正在诞生,义乌商人作为代表通过AI工具提升铺货效率、客商数量和在线贸易额 [3] 行业大模型与技术变革 - 2025年是中国行业大模型的元年,美国在大模型领域大规模迭代,中国也在加速发展 [5] - 百度智能云正在打造大模型的新质基础设施,推动行业大模型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应用,重构信息基础设施 [5] - 零碳经济成为未来竞争新焦点,天津港的零碳码头和北京首钢园区的麦当劳零碳餐厅是典型案例,零碳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全球贸易竞争的关键 [5] 消费与需求创造 - 企业需打造让消费者尖叫的产品以激发消费需求,在扩大内需的2025年,"浪费"也被视为一种生产力 [5]
电子竞技概念涨3.30%,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08:57
电子竞技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26日收盘,电子竞技概念上涨3.30%,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2 [1] - 板块内31股上涨,游族网络涨停,雷神科技、天键股份、电魂网络等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80%、8.14%、7.56% [1] - 今日电子竞技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38亿元,其中19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2] 个股资金流入情况 - 游族网络主力资金净流入1.09亿元,净流入比率13.70%,今日涨幅9.97% [2][3] - 电魂网络主力资金净流入5363.35万元,净流入比率15.34%,今日涨幅7.56% [2][3] - 盛天网络主力资金净流入3894.67万元,净流入比率5.98%,今日涨幅6.31% [2][3] - 巨人网络主力资金净流入3725.45万元,净流入比率7.82%,今日涨幅5.00% [2][3] 其他表现突出个股 - 天键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655.61万元,净流入比率4.33%,今日涨幅8.14% [4] - 顺网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3304.81万元,净流入比率10.44%,今日涨幅3.17% [3] - 华立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3165.33万元,净流入比率5.99%,今日涨幅7.44% [4]
网络游戏 | 把传统文化写进游戏里 “广州造”游戏频频出爆款 “游戏+文化”助推企业出海
广州日报· 2025-05-25 19:00
政策支持 - 广东发布六大文化产业"政策包",其中《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原创精品和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产业集群、完善支撑体系、强化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广州市扶持游戏电竞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推动游戏电竞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研发、孵化、展示、赛事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 [2]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州游戏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406.6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比重43.2% [2][8] - 广州游戏收入接近全国一半份额,成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 产业集群与生态 - 天河区科韵路"游戏第一街"集聚网易、三七互娱等龙头企业及200余家中小游戏企业,构建了从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到全球运营的完整产业生态 [2] - 广州游戏产业已形成集研发、发行、电竞、直播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2] 小程序游戏赛道 - 2022年—2024年小程序游戏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182.3%,成为"吸金"王者赛道 [3] - 《2024年中国小游戏百强企业榜》显示,广州上榜企业2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头部企业三七互娱的《寻道大千》、四三九九的《小小英雄》等游戏全球畅销 [3][8] 精品化游戏 - 广州正出现一批以"精品化"游戏出圈的企业,如灵犀互娱的《代号鸢》、库洛游戏的《鸣潮》、深蓝互动的《重返未来:1999》、诗悦网络的《望月》 [4] - 这些游戏以精美的制作水准、优秀的长线运营能力受到玩家热捧 [4] 出海战略 - "网络游戏产业政策措施13条"提出打造"粤产游戏出海矩阵"和"游戏企业出海联盟",推动广东原创游戏走向国际市场 [5] - 2024年广州企业海外营收为190.58亿元,三七互娱的《Puzzles & Survival》进入52个地区iOS畅销榜前十,库洛游戏的《鸣潮》登顶107个国家和地区的iOS免费榜 [6] 文化融合 - 广州游戏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等元素融入游戏创作,如三七互娱的《叫我大掌柜》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背景 [6] - 三七互娱计划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元素,利用AI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呈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传承 [6] 科技创新 - "网络游戏产业政策措施13条"支持游戏科技创新,重点对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算力效率提升、先进技术转化、数据安全保障等领域进行支持 [7] - 网易游戏的《逆水寒》手游推出全球首个游戏内的AI大模型竞技场,贪玩游戏自主研发"洛书系统"和"河图系统",优化广告与运营策略 [7]
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文博会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5-25 06:50
文化出海"新三样"发展现状 -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已上线60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 [1] - 《庆余年(第二季)》成为迪士尼流媒体平台热度最高中国大陆剧 [1] - 《黑神话:悟空》《原神》等游戏登顶全球100多国下载榜 [1] -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营收超43亿元 游戏厂商海外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 [5] 文博会平台赋能作用 - 历届累计成交额超3万亿元 服务企业超4.5万家 展示展品超200万种 [5] - 新设文化出海展区 组织头部出海服务企业参展 [5] - 国际化合作机构从60多家增至70多家 [5] - 首次开发AI会展助手"文小博"实现精准供需对接 [5] 广东省文化产业布局 - 文化产品出口额占全国40% 覆盖160多国 [7] - 发布覆盖影视/游戏/电竞等6领域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7]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和岭南文化底蕴 [9] 行业发展趋势 - 网络文学/影视/游戏构成文化出海"新三样" [1] - 政策支持与数字经济推动形成"经济洪流"效应 [1] - 文博会向"文化产品超级交易平台"目标升级 [5] - "展会+直播+电商"模式强化交易功能 [5]
扬起政策之帆 奋楫文化之舟
广州日报· 2025-05-24 01:48
政策支持 - 广东省出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支持广州""鼓励广州""发挥广州作用"成为高频词 [2] - 政策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 [4] - 六大政策包括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国际演艺之都、动漫影视"双核"高地、"电竞双核"、网络游戏出海服务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 [2] 文化产业规模 - 2024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760家,营业收入6040.80亿元,同比增长4.0% [3] - 16个文化新业态营收2780.88亿元,同比增长6.9% [3] - 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6.5% [3] - 打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 影视产业 - 广州影视相关企业近万家,活跃电影企业近100家,电影院255家,屏幕1862块 [6] - 2024年89部电影备案,票房13.02亿元全国第4,观影人次2950万 [7] - 举办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参展商220家,签约150项,交易额超60亿元 [7] 演艺市场 - 2024年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2024年1-4月同比增长11% [9] - 演艺装备产业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企业超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9] - 2024年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 [10] 动漫影视产业 - 广州动漫企业约400家,原创漫画发行占全国30%,总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国1/5 [11] - 形成完整动漫产业链,拥有"中国动漫金龙奖"等平台 [11] 网络游戏与电竞产业 - 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43%,占全市文化产业1/5 [14] - 2024年游戏市场规模1406.67亿元,同比增长10.5% [14] - 集聚网易、三七互娱等龙头企业及200余家中小游戏企业 [14] 网络视听产业 - 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30亿元 [17] - 以"4K/8K+智慧广电"为特色方向,引进超高清、文化科技及金融服务领域知名企业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