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成效显著
科技日报· 2025-09-11 00:54
可再生能源体系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1] -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222亿千瓦 占总装机容量比例609%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清洁能源发展 - 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和输电网络 [1] - 光伏组件产量增长37倍 锂电池产量增长64倍以上 [1] 绿色建筑与交通运输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 [2] - 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 [2] -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发展绿色建造 [2] 生态建设与碳汇能力 -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2] - 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 [1] - 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科技创新体系 - 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 - 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 强化低碳零碳基础研究 [2] - 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 [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新能源发展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2] - 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编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报告显示我国能源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期货日报· 2025-09-10 16:04
据新华社电 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10日,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受国务院委托作报告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 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 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持续推进。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 97.9%。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2024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民航绿色转型成 效突出。同时,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深入推进,基础能力稳步夯实,科技创新和政 策激励不断强化,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重道远。"黄润秋表示,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难度大,要用全球历 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持续推进绿色低 碳转型面临挑战,国际气候治理形势复杂严峻。 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哥伦比亚媒体报道中国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领头羊
商务部网站· 2025-09-10 15:24
哥伦比亚《共和国报》9月9日报道,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的《可再生能源2025全球现状报 告》,中国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仅在2024年,中国就贡献了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741吉瓦)的60%,达455 吉瓦。欧洲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92吉瓦,占全球总量的12%。其次是亚洲和大洋洲,装机占全球10%,达到73吉瓦。 位居第四的是北美,新增装机56吉瓦,占8%。 (原标题:哥伦比亚媒体报道中国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领头羊) ...
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 2025-09-10 11:57
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持续推进。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 积的97.9%。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2024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民航绿色转 型成效突出。同时,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深入推进,基础能力稳步夯实,科技创新 和政策激励不断强化,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重道远。"黄润秋表示,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难度大,要用全 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持续推进绿 色低碳转型面临挑战,国际气候治理形势复杂严峻。 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2035年 NDC目标并推动落实,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高敬)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10日,国务院关于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 业链,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碳强度下降、非化 ...
人大常委会 | 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11:32
政策与战略框架 -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家治理核心位置并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1] - 双碳工作被整合进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 国家计划编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推动落实以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发展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以及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达60.9%截至2025年6月底 [1] - 光伏组件产量增长3.7倍以上锂电池产量增长6.4倍以上十四五以来 [1] 碳排放与目标进展 - 碳强度下降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完成情况基本符合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预期进度 [1] -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 中国需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并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 [2] 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7.9% [2] - 2024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且民航绿色转型成效突出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市场机制与全球贡献 - 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且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深入推进 [2] - 中国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1] -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2]
人大常委会|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 2025-09-10 08:51
可再生能源体系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能源结构转型成效 - 截至2025年6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达60.9% [1] - "十四五"以来光伏组件产量增长3.7倍以上 [1] - 锂电池产量增长6.4倍以上 [1] 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70% [2] - 民航绿色转型成效突出 [2] 绿色建筑领域进展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 [2] - 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97.9% [2] 碳市场与气候治理 - 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 [2] -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2] - 贡献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1] - 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1] - 编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推动落实 [2]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⑪ |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电力报· 2025-09-10 06:44
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趋势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能源合作向绿色低碳转型延伸 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1] - 中国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 以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目标 引领全球绿色发展并履行"双碳"承诺 为全球能源格局重塑贡献中国力量[1] "十四五"能源合作成果 - 中国全方位加强绿色能源国际合作 持续提升全球能源治理能力 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能源合作 高质量完成构建开放共赢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的目标任务[2] - 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制定《"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9)》等文件 明确提出7方面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量化指标[2] - 为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南非、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提供能源发展规划支持 全链条协同赋能沿线国家能源绿色转型[3] - 建成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包括中国—东盟、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中亚和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 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新兴经济体合作和南南合作[4] - 实施菲律宾"光明乡村"公益工程、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配网项目、基里巴斯"光伏+直饮水"智慧能源项目等民生项目 助力解决能源贫困问题[5] 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 建立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 稳定运营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 构建进口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6] - 深化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合作 提升共建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能源系统韧性[6] 绿色能源投资与产能 -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600亿美元 绿色能源投资规模已超过传统能源[7]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与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协议[7] - 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链体系 为全球贡献80%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7] -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印度尼西亚芝拉塔漂浮光伏项目等标志性合作项目建成投产 显著提升所在国清洁能源供应能力[7] 企业合作模式创新 - 能源央企与民企携手"出海" 将央企的稳定性与民企的灵活性有机融合 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生态[8][9] - 中资能源企业依托技术、管理、人才、成本等综合优势 深度参与共建国家绿色能源投资开发、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环节[8] 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 构建"2+6+N"能源国际合作机制 包括两大能源主场外交平台和六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 深度参与联合国、G20、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10] - 持续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 深化与共建国家在政策对接、标准协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合作[10]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清洁能源国际合作 协助沿线国家开展能源领域系统性研究与规划 推动绿色能源全链条合作[11] - 深化能源技术装备与规则标准对接 聚焦先进核能、智能电网、氢能、储能等重点方向[11] - 企业围绕个性化能源服务、AI、新能源项目建设与并网运维、智慧电网建设等重点方向拓展国际合作[12] - 推动"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制造"在更多共建国家落地 加快布局本地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12]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涨超10% 已收到逾2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智通财经· 2025-09-08 02:55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股价上涨10.31%至1.07港元 成交额616.33万港元 [1] 政府补助资金 - 公司下属33间公司收到国家电网附加补助资金结算金额总计20.64亿元人民币 已全数收讫 [1] - 补助资金涉及生物质综合利用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 [1] - 资金回收将改善项目现金流 降低负债 对未来运营产生积极影响 [1] 业务发展状况 - 热电联产成为补贴到期后最主要发展方向 供热规模达218万吨/年 [1] - 预计2025年末供热规模将达到250万吨/年 [1] - 虚拟电厂签约厂家达到136家 积极拓展零碳园区业务 [1] 盈利前景 - 供热业务已实现规模化盈利贡献 [1] - 中金看好全年生物质发电盈利回升 [1]
港股异动 |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涨超10% 已收到逾2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2:55
股价表现 -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股价上涨10.31%至1.07港元 成交额616.33万港元 [1] 补贴资金回收 - 公司下属33家公司收到国家电网附加补助资金结算金额总计20.64亿元人民币 资金已全数收讫 [1] - 补贴资金涉及生物质综合利用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 资金回收将改善项目现金流并降低负债 [1] - 补贴资金已在电量销售时确认至对应年度电费收入 [1] 业务发展 - 热电联产被确立为补贴到期后最主要发展方向 供热规模达218万吨/年 预计2025年末达250万吨/年 [1] - 虚拟电厂签约厂家达136家 同时积极拓展零碳园区业务 [1] - 供热业务已实现规模化盈利贡献 生物质发电盈利有望回升 [1]
2025年河南经济总量预计可达6.7万亿元左右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预计2024年经济总量达到6.7万亿元左右 [1] - 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将突破60% [1]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1] - 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1] - 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 [1] - 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个居全国首位 [1] 科技创新发展 - 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20年翻两番以上 [2] - 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 [2] - 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建设 [2]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 [2] - 2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入列 [2] - 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2] - 世界最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突破 [2] - 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建设整体起势 [2] - "智慧岛"双创载体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2] 改革开放进展 - "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服务企业群众4.2亿件(次) [3] - 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3] - 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全面落地 [3] -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3] - 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深入推进 [3] - 航空港区形成"四港联动"发展格局 [3] - 预计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7万列 [3] -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容至7个 [3] - 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加快构建 [3] - 成功举办两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3] 绿色低碳转型 - 可再生能源实现装机占比超50% [4]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度 [4]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 [4] -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升至82%以上 [4] -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4]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干渠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4] -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4] - 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 [4] 民生保障改善 -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 [4] -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560万人 [4] - 新设立8所本科院校 [4] - 成功创建中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类医学中心 [4] - 婴幼儿托位数实现翻两番 [4] - 覆盖市县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 [4] - 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亿 [4] - 殷墟博物馆新馆等文化新地标建成开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