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港股消费ETF(513230)震荡攀升涨近1.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2:26
美国股市表现 - 隔夜美股高开高走 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均创历史新高[1] -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 恒指涨0.83% 国指涨0.81% 恒生科技指数涨0.94%[1] 港股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集体上涨 创新药概念股再度活跃[1] - 港股消费板块早盘震荡攀升 港股消费ETF(513230)现涨近1.5%[1] - 万洲国际 哔哩哔哩 阿里巴巴等持仓股涨幅居前[1]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1] 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1] 政策影响分析 - 消费贷短期对消费总量影响有限 但信号意义明显 贴息领域均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2] - 服务消费和两重领域是下半年增量政策集中领域[2] - 个人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作用于消费 有助于稳定和扩大消费弹性[2] 港股消费ETF特征 - 港股消费ETF(51323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2] - 成分股涵盖互联网电商龙头和新消费企业 包括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 蜜雪集团等新消费龙头[2] - 包含小米 阿里巴巴 腾讯 美团等互联网电商龙头 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2]
后续成长领域还有哪些关注机会?
华福证券· 2025-08-12 10:48
市场表现 - 本周(8/4-8/8)全A市场震荡走强,收涨1.94%,微盘股、中证1000、中证红利领涨,科创50和创业板指涨幅较窄 [2][10] - 申万行业涨多跌少,国防军工(+7.2%)、有色金属(+6.8%)、机械设备(+5.9%)领涨,商贸零售、计算机、医药生物领跌 [2][10]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达20002.5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3%,创十年新高 [12] 市场观察 - **估值指标**:股债收益差下降至1.1%,低于+1标准差;估值分化系数环比上升2.7% [3][25] - **情绪与结构**:市场情绪指数环比下降25.2%至59.1,行业轮动强度MA5升至46(高于40预警值),主题热度集中在PEEK材料(14.4%)、培育钻石(10.0%)[3][27] - **资金动向**:陆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环比下降314亿元,杠杆资金净流入280亿元,主要流入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ETF资金净流出52亿份,中证2000、中证1000受青睐 [3][38] 行业热点 - **电影产业**:2025年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350亿元,较2024年提前55天,暑期档超60部影片定档 [47] - **人形机器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17日在北京举行,叠加机器人大会和消费盛典催化板块 [48] - **卫星互联网**:我国成功发射低轨07组卫星,距前次发射仅隔5天,加速构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49] 行业配置建议 - **成长扩散方向**: - 国防军工(航天装备、军工电子)受益于卫星互联网密集发射及"十四五"收官订单修复 [13] - 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受政策支持,医保局调整集采规则改善盈利预期 [16] - AI(半导体、计算机设备)受海外科技巨头加大投资驱动 [17] - 汽车(零部件、乘用车)关注人形机器人及智能驾驶双主线 [17] - **防御性配置**:红利板块回调机会及贵金属(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51] 数据亮点 - 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日均37亿份,同比上升411% [3] - 美国7月服务业PMI降至50.1,就业分项指数46.4为疫情以来最低之一,强化降息预期 [22] - 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6.7%,创年内新高 [18]
港股开盘 | 恒指低开0.33% 医药股活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1:39
华泰证券发布港股策略研报称,近期港股回调主因内外预期修正,但中期流动性宽松逻辑不改。配置上 建议寻找景气改善+低估值板块,尤其强调对科技板块的配置;短期交易围绕中报业绩展开,建议关 注:1)估值有性价比且景气改善的游戏和互联网电商龙头;2)前向12个月估值分位数略高但盈利兑现度 高,如港股创新药及非银金融。 浙商证券认为,建议坚持当前中线仓位。行业配置方面,继续采取"1+1+X"均衡配置,但需要注意积极 挖掘年线上方低位个股,做好板块内"高低切"操作。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研报称,展望下半年,港股有望继续延续牛市走势,增量资金继续流入和资产结构性 优势是两大驱动因素。流动性影响因素上,资金流出项与流入项都需要关注。从港股资金流出项看,综 合IPO和再融资视角,年内后续融资规模或近3000亿港元;减持方面,港股二季度解禁高峰已过,整体 减持压力趋缓,但高估值且解禁集中的新消费或存解禁压力。资金流入方面,该行指出,港股全年南向 增量供给望超1.2万亿,外资有望边际改善,为港股资金蓄水池提供源源活水。 恒生指数低开0.33%,恒生科技指数跌0.59%。盘面上,医药股活跃,复星医药涨超7%;锂矿股延续强 势,天齐锂业涨超 ...
大摩闭门会-牛市亦真亦幻-原文
2025-08-11 14:0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经济、金融、汽车、互联网电商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但涉及中国股市(A股、港股)、保险、银行等金融行业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宏观经济与市场流动性** - **全球流动性驱动市场**:近期全球股市(A股、美股)无视经济数据疲软和政策不确定性,呈现流动性驱动的上涨趋势[1][2] -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下半年GDP增速预计放缓至4.5%以下,名义GDP增速约3.5%,通缩压力持续(GDP平减指数:上半年-1%,下半年-0.9%,2025年预期-0.7%)[6][7] - 反内卷政策深化,但通缩打破需时间(PPI、核心CPI改善待观察)[6][9] - **流动性改善**: - 国内长期利率低位(资产荒),居民存款可能转向权益类资产(如混合基金、理财产品)[5][29] - 6月中国自由流动性指数首次转正,支撑A股短期上涨[29] **2 反内卷政策与行业影响** - **政策目标**: - 减少产能过剩(如汽车、钢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需求侧改革(如消费补贴、社保投入)[8][9] - 四中全会(10月底)或明确改革方向(财税、地方考核机制调整)[9] - **汽车行业**: - 短期价格战缓解(部分车企减少折扣),但旺季(8-12月)可能通过配置升级变相降价[35][37] - 长期需技术差异化(软件、AI算法)和生态协同(如智能电动车与能源、科技融合)[41][42] - 产能优化:新能源车生产资质收紧,淘汰低效产能(2017年起备案制,2020年清理“僵尸资质”)[38][39] - **金融行业**: - 金融反内卷通过市场化手段(如60天应付账款新规)约束企业负债扩张(工业负债增速或降至2%)[61][62] - 保险资金持续流入股市(2023年增速20%,2024年16%),配置高息股和长期资产[67][68] **3 国际投资者关注点** - **A股 vs 港股表现**: - 2024年港股跑赢A股超20个百分点,因港股结构优化(金融、互联网、科技占MSCI中国指数80%)[16][17] - 但6月起建议超配A股(估值修复、反内卷政策敏感度更高)[19][20] - **外资流入**: - 7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被动资金为主),但主动资金仍低配,未来或随美元走弱进一步加仓[25][26] - 全球新兴市场中,中国仍处“极度低配”状态[26] **4 风险与挑战** - **国内风险**: - 社保新规(9月1日生效)或增加小微企业成本(1.26亿个体户需补缴社保1.3-1.6万亿)[52][53] - 需求端政策力度不足(如消费补贴仅千亿级,远低于2015年棚改规模)[48][50] - **国际风险**: - 美国关税或小幅升级(当前假设加征30%,但未来可能增10-20%)[55] - 全球经济“轻度滞胀”风险(美国通胀上升+经济放缓)[2][7] --- **其他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居民资产配置**:存款搬家至权益类资产“小荷才露尖尖角”,尚未大规模发生(2023年存款增速11%,2024年略降)[66] - **企业盈利改善**:MSCI中国指数盈利预警向上多于向下,A股滞后于港股[30][31] - **历史对比**: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使上游行业ROE从5%提升至10%,但当前反内卷涉及更多民企,见效更慢[22][23] --- **数据引用** - **GDP平减指数**:2024H1 -1%,2024H2 -0.9%,2025E -0.7%[6] - **社保新规成本**:1.3-1.6万亿人民币(覆盖1.26亿个体户)[53] - **外资流入**:南下资金年初至今超1,100亿美元[19] - **保险资金增速**:2023年 +20%,2024年 +16%[67][68]
若羽臣(003010):领先的电商综合服务商,转型自有品牌孵化持续放量
国盛证券· 2025-08-11 06:0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63 6X/45 8X/33 8X [2][5] 核心业务战略 - 实施"代运营业务+自有品牌业务"双驱动战略 自有品牌业务占比从2022年13 22%提升至2024年28 37% [1][15] - 代运营业务逐步转型为品牌管理业务 2024年品牌管理业务收入达5 01亿元 同比增长212 24% [1][15] - 传统代运营业务主动收缩 2024年收入7 64亿元 同比下降18 95% [15] 自有品牌发展 - 已成功孵化"LYCOCELLE绽家"和"FineNutri斐萃"两个自有品牌 [2] - 绽家2024年全渠道销售额同比翻倍 天猫/抖音/小红书GMV同比增长均超100% [13] - 斐萃自2024年9月上线后快速放量 已成为多个平台麦角硫因销售TOP品牌 [2][98] - 预计2025-2027年自有品牌营收将达13 50/21 60/28 40亿元 同比增长169%/60%/31% [11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6 89/36 25/44 98亿元 同比+52 3%/+34 8%/+24 1% [2]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1 80/2 50/3 38亿元 同比+70 4%/+38 6%/+35 5% [2] - 毛利率持续提升 预计从2024年44 57%提升至2027年49 73% [113] 行业分析 - 电商代运营行业规模2023年达1 78万亿元 2018-2023年CAGR为14% [1] - 品牌管理服务市场规模2023年4077亿元 预计2023-2028年CAGR为7 53% [1] - 家清行业2024年规模预计3097亿元 线上渠道占比从2019年21%提升至2023年35% [50][53] - 保健品行业2024年规模2602亿元 2019-2024年CAGR为6 3% [78]
港股开盘 | 恒指高开0.35% 锂矿概念强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1:37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高开0.35%,恒生科技指数涨0.19% [1] - 锂矿概念强势,天齐锂业涨超14%,赣锋锂业涨超11% [1] - 新消费概念走弱,百胜中国跌近2% [1] 港股后市展望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回调主因内外预期修正,但中期流动性宽松逻辑不改 [1] - 配置建议寻找景气改善+低估值板块,尤其强调科技板块 [1] - 短期交易围绕中报业绩展开,关注游戏、互联网电商龙头、港股创新药及非银金融 [1] - 浙商证券建议坚持中线仓位,采取"1+1+X"均衡配置,挖掘年线上方低位个股 [1] 资金流动分析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港股下半年延续牛市,驱动因素为增量资金流入和资产结构性优势 [2] - 港股年内后续融资规模或近3000亿港元 [2] - 二季度解禁高峰已过,减持压力趋缓,但新消费或存解禁压力 [2] - 全年南向增量供给望超1.2万亿港元,外资有望边际改善 [2] - 中信证券指出增量流动性驱动行情中领涨行业持续集中,近期向AI、创新药、资源、恒科及科创板聚焦 [2] 市场流动性 - 中银国际认为香港金管局卖出美元兑换港元对股市影响较小 [3] - 2025年7月平均每日成交额达2,629亿港元,按年增长167% [3] - 8月至今平均每日成交额2,335亿港元,处于历史高位 [3] - 预测恒生指数12月底达27,500点,预测市盈率12.3倍 [3] - 南向交易今年以来净流入8,332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109.8% [3] - 预测2025年南向交易净流入达1.2万亿元人民币 [3]
超2700家个股下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8 08:45
市场表现 - 沪指跌0.12%至3635.13点 深成指跌0.26%至11128.67点 创业板指跌0.38%至2333.96点[2][3] - 北证50跌1.22% 科创50跌1.39% 沪深300跌0.24%[3] - 全市场近2800只个股下跌 成交额缩量逾千亿至1.71万亿元[3] 板块涨跌 - 新疆本地股爆发 西域旅游 八一钢铁等10余股涨停[5] - 轨交设备板块拉升 金鹰重工20%涨停 祥和实业涨停[5] - 水下水电概念回升 深水规院20%涨停 山河智能涨停[5] - 多模态AI 华为昇腾 半导体 互联网电商等板块跌幅居前[5]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机械设备 电力设备 有色金属 医药生物等板块[6] - 华银电力净流入8.22亿元 山河智能净流入7.79亿元 英维克净流入6.27亿元[6] - 主力资金净流出计算机 电子 传媒 银行等板块[6] - 中芯国际净流出10.03亿元 东方财富净流出8.55亿元 长城军工净流出7.21亿元[7] 机构观点 - 国金证券认为A股上升趋势稳固 看好创新药 军工 软件服务等方向[8] - 华西证券指出主线叙事热度与成交额维持为上涨动能关键 缩量可能预示行情尾部[8][9]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国产IP差异化逐鹿海外,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6:28
南向资金动态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8945.28亿港元 相当于2024年全年总额的111% 创历史新高 [1] - 南向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净买入 8月5日~7日净买入金额分别为234.26亿港元 94.85亿港元 6.61亿港元 [1] - 近7天南向资金净买入前五为腾讯控股(42.82亿港元) 阿里巴巴(38.07亿港元) 小米集团(34.57亿港元) 理想汽车(28.39亿港元) 美团(27.35亿港元) [1] 谷子经济市场分析 - 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 其中谷子经济市场规模1689亿元 同比增长40.6% [1] - 预计2029年谷子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 产品形态多元化 消费画像呈现女性向 年轻化趋势 [1] - 产业链特征为IP为核心 国货破圈 渠道多元 行业从日本领衔转变为国产竞逐 国产IP差异化出海竞争格局形成 [1] 港股消费ETF概况 - 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覆盖互联网电商龙头+新消费领域 [2] - 成分股包含泡泡玛特 名创优品 老铺黄金 蜜雪集团等新消费龙头 以及小米 阿里巴巴 腾讯 美团等互联网电商龙头 [2] - 兼具科技与消费双重属性 [2]
午评:沪指半日涨0.07% 工程机械板块涨幅居前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4:3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窄幅震荡小幅上涨 上证综指报3642 10点涨幅0 07% 深成指报11173 87点涨幅0 14% 创业板指报2347 83点涨幅0 21% [1] - 工程机械板块涨幅居首达3 13% 总成交量1133 99万手 总成交额170 62亿元 净流入18 98亿元 [2] - 风电设备板块涨幅2 71% 总成交量659 39万手 总成交额89 64亿元 净流入9 82亿元 [2] - 轨交设备板块涨幅1 58% 总成交量257 26万手 总成交额26 61亿元 净流入4 25亿元 [2] 领涨板块 - 电力板块总成交量2786 17万手居首 总成交额186 37亿元 净流入27 43亿元 涨幅1 03% [2] - 钢铁板块总成交量2265 13万手 总成交额89 12亿元 净流入10 71亿元 涨幅1 35% [2] - 医疗器械板块总成交量1291 23万手 总成交额253 28亿元 但净流出0 60亿元 涨幅1 48% [2] 领跌板块 - 软件开发板块跌幅最大达2 23% 总成交量1902 91万手 总成交额412 41亿元 净流出65 47亿元 [2] - IT服务板块跌幅1 65% 总成交量2692 79万手 总成交额411 94亿元 净流出59 52亿元 [2] - 半导体板块跌幅1 62% 总成交量1265 75万手 总成交额586 80亿元 净流出63 06亿元 [2]
悦己消费、性价比消费或延续增长趋势,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6:46
8月7日周四,港股三大指数上午探底回升,恒生指数午间收涨0.52%,重回25000点上方,国企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0.36%及0.54%。今日,港股多数飘红,港股消费ETF(513230)现小幅微涨。持 仓股中,金沙中国有限公司领涨超5%,名创优品、周大福、银河娱乐、华润啤酒、老铺黄金等均涨超 3%。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6月中旬以来港股新消费震荡休整,处在热度消化的阶段。这背后原因主要是上半 年港股新消费板块大幅上涨,6月下旬时从交易和估值等维度看热度较高,部分投资者对新消费板块行 情持续性的担忧逐渐显现,此后逐渐步入消化热度的休整阶段。尽管当前港股新消费部分领域短期略显 过热,但居民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理性化的宏观趋势并未改变,预计悦己和性价比相关消费或延续增 长趋势,如潮玩、美护、宠物等。 港股消费ETF(51323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一键打包互联网电商龙头+新消费,成分股近 乎囊括港股消费的各个领域,既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新消费龙头,又包含小米、阿里 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电商龙头,科技+消费属性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