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日经股指再创新高,首次突破4万4000点
日经中文网· 2025-09-11 08:00
市场表现 - 东京股市日经平均股指9月11日收盘报4万4372点 较前一日上涨534点(1.22%) 首次站上4万4000点区间并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点 [2] - 软银集团股价一度上涨10%创历史新高 爱德万测试连续刷新上市以来最高价 [2] - 美股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点 带动东京市场资金流入AI相关股票及股指期货 [4][5] 行业驱动因素 - AI半导体与光纤相关TAM(可获取最大市场规模)超出市场预期 源于美国甲骨文和英伟达季度财报表现 [4] - 日本股市AI服务器和电子零部件领域投资范围扩大 确认AI需求强劲 [5] - 美日关税谈判达成协议使企业业绩影响更清晰 下财年业绩改善预期升温 [5] 资金流向 - 海外投资者广泛流入东京市场AI相关标的 全球投资者在人工智能等成长领域增加买盘 [4] - 野村资产管理指出日经平均股指相较于美股存在低估值感 未来12个月预期每股收益(EPS)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4] - 美国银行证券发现海外资金对日本股市保持乐观 机构投资者会议显示持续看好态度 [5] 个股表现 - 软银集团成为推升日经股指的关键力量 单日涨幅达10% [2] - 良品计画、藤仓、发那科等AI相关个股同步上涨 [4] - 岩井COSMO证券提示科技股上涨包含空头回补行情色彩 [5]
环联连讯(01473)与Mile Green订立谅解备忘录 有意在实物资产领域探索潜在商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1:3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Mile Green Company Limited于2025年8月26日交易时段后订立谅解备忘录 共同探索实物资产领域潜在商机 [1] - 双方同意通过共同投资实物资产生态系统 评估及界定实物资产领域内的合作机会 [1] - 合作可能涉及使用公司电子零部件升级Mile Green联属公司的WiFi系统及发电设施 [2] 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实物资产代币化实现业务转型 香港稳健的监管框架和支持稳定币发展的政策为Web3领域探索提供有利环境 [1] - 公司将通过合作策略性进军实物资产生态系统市场 Mile Green已整合技术服务商、区块链供应商、支付平台、持牌机构及ESG顾问团队等资源 [1] - 合作可让公司利用专有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参与代币化过程 同时获取Mile Green在数字资产领域的运营专业技术 [2] 预期效益 - 董事会相信合作可提供策略性机遇发掘实物资产商机 并可能通过投资生态系统为公司带来回报 [2] - 合作平台将助力公司把握Web3创新科技机遇 推动日后数字资产领域的业务发展 [2]
港股科技ETF(513020)上一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市场关注科技板块成长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06:35
行业前景 - AI科技和新消费板块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1] - 港股科技类企业将获得更多资金关注 主要受益于国内科技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 [1]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将持续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 [1]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对港股的边际定价能力增强 [1] - 低利率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港股 [1] - 港股中长期估值优势和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值得期待 [1] 产品结构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 [1] - 指数聚焦通过港股通渠道交易的科技领域上市公司 [1] - 成分股涵盖信息技术、电子零部件、互动媒体及服务等多个行业 [1] 指数特征 - 指数侧重互联网服务等软性科技领域 [1] - 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1] - 全面反映港股通科技板块上市企业的整体表现 [1] 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015739) [1]
前7月深圳锂电池、纯电乘用车、集成电路出口增速较快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9:45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2.5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继续位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1] - 出口1.56万亿元,进口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4% [1] - 深圳外贸顶压前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2] 出口产品结构 - 出口机电产品1.17万亿元,增长4.4%,占74.7% [2] - 传统电子消费品中,电脑及其零部件出口1795.1亿元,增长10.8%,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出口502.7亿元,增长5.5%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锂电池出口增长37.9%,纯电乘用车出口增长21.7%,集成电路出口1339.3亿元,增长40.9% [2] 进口产品结构 - 进口集成电路4546.9亿元,增长19.6% [2] - 进口以显卡、服务器为主的电脑零部件1844亿元,增长47.8% [2] 贸易方式 -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42万亿元,占54.9% [3] - 保税物流进出口6992.8亿元,增长13.7%,占27.1% [3] - 加工贸易进出口4511.9亿元,占17.5% [3] 贸易伙伴 - 对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欧盟、韩国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合计1.22万亿元,增长10%,占47.2% [3] - 东盟继续保持深圳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18.8% [3] 贸易主体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9万家,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加2300家 [4] - 民营企业进出口1.8万亿元,占近七成比重 [4]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11.3% [4]
全球关税地震!巴西印度重灾区!50%重压下全球贸易战一触即发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30
全球关税政策生效 - 特朗普政府全球关税政策于8月7日正式生效 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重大转向 [1] -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飙升至近百年最高水平 [5] 各国关税税率及行业影响 - 巴西被征收50%关税 出口企业订单锐减 工厂运营面临压力 [3] - 印度关税逐步逼近50% 纺织和珠宝等传统优势出口行业受冲击 企业重新评估全球市场布局 [3] - 泰国和印尼被征收19%关税 泰国水果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 美国进口商寻求替代品 [3] - 韩国 日本和欧盟面临15%关税 汽车和电子等支柱产业受冲击 [5] - 日本汽车企业因关税提升出口成本增加 考虑提高美国市场售价 市场份额或受影响 [5] 关税豁免与谈判进展 - 巴西橙汁产业获得美国关税豁免 得以低成本进入美国市场 [7] - 智利铜产业获得关税特例 铜企股价明显上涨 [7] - 欧盟与美国磋商 飞机及零部件等战略物资可能被排除在15%关税之外 [7] - 日本积极谈判 关注汽车关税降低承诺落地 汽车出口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 [9] - 韩国准备下一轮谈判 力求扩大豁免范围 保护电子零部件等关键产业出口 [9] 各国反击措施 - 巴西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磋商请求 考虑联合金砖国家提起联合申诉 [9][10] - 印度表态捍卫农民 渔民和奶农利益 认为美国加征关税不公平且不合理 将采取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11] 政策目标与实际影响 - 特朗普政府期望通过关税增加政府收入并重振美国制造业 [12] - 关税导致美国企业进口成本上升 可能转嫁至消费者 引发国内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 [12] - 制造业回流面临劳动力成本高和供应链配套不完善等难题 全球产业链调整需长期过程 [12] 全球产业链与市场调整 - 跨国企业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布局 加快寻找新市场和合作伙伴 [14] - 东南亚电子产品供应链企业考虑转移生产基地 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 [14] - 全球贸易格局面临重构 短期市场波动和混乱难以避免 [14]
日本4~6月实际GDP年化增长率为1%
日经中文网· 2025-08-15 03:01
日本2023年4-6月GDP增长表现 - 剔除物价变动影响后实际GDP环比增长0.3% 按年率换算增长1.0% 超过民间预测中位数年化增长率0.3% [2][4] - GDP实现连续5个季度环比正增长 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以来最长增长周期 [2][5] 个人消费表现 - 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2% 增幅与1-3月持平 占GDP比重超过一半 [2][4] - 夏季服装因天气炎热销售良好 汽车消费增加 食品中点心/蔬菜/面包/谷物实现增长 [4] - 酒精饮料消费因价格调整出现减少 [4] 投资与需求结构分析 - 设备投资增长1.3% 其中软件投资表现尤为突出 [4] - 民间住宅投资增长0.8% 尽管新建住宅开工套数4-5月下降 但GDP按工程进度统计未显现负面影响 [4] - 公共投资减少0.5% 政府消费与上季度持平 [4] - 民间库存将整体增长率拉低0.3个百分点 [4] 进出口贸易贡献 - 出口增长2.0% 电子零部件和设备对出口增加作出主要贡献 [4] - 进口增长0.6% 原油及天然气进口增加 对GDP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 [4] - 外需贡献为正0.3个百分点 内需贡献为负0.1个百分点(两个季度来首次转负) [5] 历史数据修正 - 1-3月实际GDP修正值由负增长转为环比增长0.1% 确保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的连续性 [5]
南财快评|面临外部不确定性,日本下调增长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6:38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关税行政令7日生效,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目前美国已与多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但在关键细节上存在明显分歧[1] - 日本内阁府公布经济预期估算结果称,2025年度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为0.7%,较今年1月的预期目标下修了0.5个百分点[1] - 日本七大车企预计2025财年合并营业利润或将缩水约2.67万亿日元(约为1302亿元人民币)[2] - 丰田汽车预期2025财年的合并净利润预期将同比减少44%,降至2.66万亿日元(约为1293亿元人民币)[2] - 斯巴鲁预计2025财年合并财报的净利润比上年减少52.7%,降至1600亿日元(约为78亿元人民币)[2] 日本电子零部件行业表现 - 日本8家电子零部件巨头的2025年4~6月财报显示,除京瓷外,其他7家的最终损益均同比恶化[2] - 8家公司综合来看,4~6月的销售额为2.8747万亿日元(约为1398亿人民币),同比略微减少[2] - 净利润减少24%,降至1839亿日元(约为89亿人民币)[2] 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日本出口减少和企业投资收缩[3] - 日元下跌趋势持续,过去三个月表现差于其他主要货币,市场预计日元将进一步下跌[3] - 日本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上调了对2026财年和2027财年的通胀预期[3] - 日本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汇率走强会令出口企业实际利润减少[3] 日本经济积极因素 - 日本内阁府公布中央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最新估算结果,2025年度为3.2万亿日元(约1560亿元)赤字,较之前估算的4.5万亿日元有所收窄[3] - 预计2026年度将转为盈余[3] - 日本政府决定从2027年度起全面转变大米政策,包括强化"农地中间管理机构"功能,支持农户削减生产成本和扩大出口[4] 日本企业应对措施 - 丰田汽车在静冈县裾野市推进建设新一代技术试验城市"Woven City",将于9月25日启用,进行自动驾驶技术实测和跨行业合作[4] - 日本寻求韩国恢复进口日本农产品[4] - 自民党主张鼓励农民种植大米,以缓解上半年罕见的"米荒"[4]
面临外部不确定性,日本下调增长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5:28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关税行政令8月7日生效 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 与多国贸易协议存在关键细节分歧 [1] - 日本内阁府下修2025年度实际GDP增长预期至0.7% 较1月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 [1] - 日本七大车企预计2025财年合并营业利润缩水2.67万亿日元(约1302亿人民币) 丰田预期净利润同比减少44%至2.66万亿日元 斯巴鲁净利润预计减半至1600亿日元 [2] 日本企业业绩表现 - 日本8家电子零部件巨头中7家2025年4-6月最终损益同比恶化 整体销售额同比微减至2.8747万亿日元 净利润下降24%至1839亿日元 [2] - 企业利润缩水主因包括美国关税导致的出口减少 投资收缩 以及日元贬值预期和国内通胀压力 [3] 日本经济政策调整 - 日本中央和地方基础财政收支赤字收窄至3.2万亿日元(原估算4.5万亿) 预计2026年度转盈 [3] - 政府计划2027年度全面改革大米政策 包括强化农地银行功能 支持农户降本和扩大出口 [4] - 寻求恢复韩国农产品进口 自民党推动大米种植以缓解"米荒" [4] 企业技术转型动向 - 丰田汽车在静冈县建设的"Woven City"技术试验城将于9月25日启用 聚焦自动驾驶技术实测和跨行业创新合作 [4] 国内政治经济挑战 - 日本政府需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抑制通胀 决定加息时机 管理汇率波动 维持经济增长持续性等议题 [4]
美国关税风暴冲击中国台湾上市公司17%营收 电脑、半导体、零部件等将是重灾区
经济日报· 2025-08-05 23:08
核心观点 - 美国232条款半导体调查结果及最终关税措施可能对中国台湾上市公司造成显著冲击 直接或间接销美营收达7.71万亿元新台币 占总营收17.3% 最高恐影响近两成营收量能 [1] - 关税影响可能通过原产地课税原则延伸至终端应用市场 即使经第三地组装出口美国也可能被追溯课税 [2] 营收影响规模 - 中国台湾上市公司直接销美营收达7.6万亿元新台币 上市公司间接销美营收1147亿元新台币 [1] - 前五大受影响产业(电脑及周边设备、半导体、其他电子、电子零部件、通信网路业)合计351家公司 销美总营收7.29万亿元新台币 占总营收约16% [1] - 前三大产业(电脑周边、半导体、其他电子)销美金额均超过2万亿元新台币 为首波冲击核心 [1] 产业冲击分布 - 电子产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受冲击最剧烈 被市场视为关税风暴"惨业" [1] - 半导体上市公司销美营收达260亿元新台币 电脑周边设备厂商销美营收194亿元新台币 [1] - 关税影响可能延伸至笔记本电脑 手机等终端应用市场 取决于原产地课税原则 [2] 企业应对措施 - 各公司已采取因应措施 包括调整生产基地 供应链重组 调整海外布局 或与客户调整售价 [1]
以案明纪释法丨准确认定以购买原始股为名受贿行为
案件背景 - A证券公司股份融资部总经理甲利用职务便利推动B科技公司与A公司达成首次公开募股合作[2] - B公司实际控制人乙为感谢甲及其近亲属丙的帮助,以每股1.35元价格转让40万股原始股给丙,远低于上市前每股7元的市场价[3] - B公司上市后股价涨至每股65元,丙套现获得2600万元收益,乙退回54万元本金[3] 行为性质分析 - 丙的54万元出资仅为象征性支付,未计入B公司股份且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不符合正常商业投资原则[8] - 乙与丙约定免除投资风险,表明交易本质是利益输送而非真实股权投资[8] - 丙获取的2600万元收益来源于甲职务行为的对价,而非市场投资回报[10] 法律定性争议 - 第一种观点认为丙实际支付股本金不构成受贿[5] - 第二种观点认定受贿数额为股份市价与实际支付价差额226万元,2600万元为犯罪孳息[5] - 第三种观点认为2600万元全部收益应认定为受贿金额,54万元出资系虚假投资[6] 案件核心认定 - 甲明知丙获取2600万元收益而未要求退还,具有受贿故意[11] - 甲与丙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丙作为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12] - 受贿数额应全额认定2600万元,因54万元出资未实际承担风险不应获得收益[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