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端侧落地

搜索文档
科创板“千亿俱乐部”扩容,半导体企业独占7席
第一财经· 2025-09-22 03:20
芯片产业链市场表现 - A股芯片产业链高开高走 AI端侧落地与存储芯片涨价推动资金做多情绪 多股创历史新高或年内新高 [1] - ASIC厂商芯原股份涨幅逼近20% 总市值首破千亿 成为科创板第13家千亿市值企业 [2] - 存储芯片中德明利 香农芯创 江波龙3股携手再创历史新高 [3] 科创板半导体企业市值排名 - 科创板13家千亿市值企业中有7家来自半导体行业 [2] - 中芯国际市净率6.51 总市值9841亿 流通市值2460亿 [3] - 寒武纪市净率84.56 总市值5769亿 流通市值5769亿 [3] - 海光信息市净率27.18 总市值5738亿 流通市值5738亿 [3] - 中微公司市净率7.57 总市值1580亿 流通市值1580亿 [3] - 澜起科技市净率11.76 总市值1425亿 流通市值1425亿 [3] - 芯原股份市净率30.06 总市值1083亿 流通市值1032亿 [4] 其他科创板头部企业市值 - 百济神州市净率17.71 总市值4755亿 流通市值355亿 [3] - 百利天恒市净率51.89 总市值1452亿 流通市值373亿 [3] - 华虹公司市净率3.26 总市值1426亿 [3] - 金山办公市净率12.20 总市值1420亿 流通市值1420亿 [3] - 影石创新市净率22.67 总市值1235亿 流通市值93.9亿 [4] - 联影医疗市净率5.78 总市值1198亿 流通市值1198亿 [4] - 传音控股市净率5.51 总市值1093亿 流通市值1093亿 [4]
科创板“千亿俱乐部”扩容,半导体企业独占7席
第一财经· 2025-09-22 03:06
公司表现 - ASIC厂商芯原股份总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1] - 芯原股份成为科创板第13家市值超千亿的企业 [1] - 芯原股份单日涨幅接近20% [1] 行业动态 - A股芯片产业链9月22日呈现高开高走态势 [1] - AI端侧落地与存储芯片涨价推动资金做多情绪 [1] - 多家半导体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或年内新高 [1] 科创板半导体企业 - 科创板13家千亿市值企业中有7家来自半导体行业 [1] - 半导体千亿市值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中微公司、华虹公司、芯原股份 [1] - 存储芯片企业德明利、香农芯创、江波龙股价均创历史新高 [1]
这家锂电龙头积极拓展VR/AR等新兴应用,明年拟推首代全固态电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1:05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消费类电池业务稳健增长 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提升 前沿技术布局领先 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 [1][2][4][5][8][9][12][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269.85亿元 同比增长12.82% [5] - 归母净利润8.56亿元 同比增长3.88% [5] - 消费类电池业务营业收入138.9亿元 同比增长5.22% [5] - 消费类电池毛利率19.63% 同比提升1.56个百分点 [5] 消费类电池业务 - 消费类锂电池收入保持增长 电芯自供比例提升带动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5] - 积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包括云台产品、服务机器人和VR/AR眼镜 与消费类客户深度合作具备优势 [5] - 智能手机锂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位 [6] - 受益于AI端侧落地元年 AI眼镜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为聚合物锂电池打开新增量空间 [7]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量16.08GWh 同比增长93.04% [8][9] - 动力电池收入76.04亿元 同比增长22.63% [8] - 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出货比例2:8 与行业结构一致 [10] - 发布闪充电池4.0产品矩阵 超充能力迭代至12C 实现5分钟级补能 其中LFP欣星驰2.0支持5分钟补能450公里 [10] - 针对商用车市场发布行业首款重卡专用大容量超充电池解决方案 实现1.4MW超大功率下的3.5C稳定充电 [10] - 动力业务多个关键项目和优质定点将于下半年量产交付 收入规模预计超过去年 部分动力子公司已实现扭亏 努力实现今年减亏目标 [10] 技术研发与布局 - 已完成多代半固态电池研发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 [12]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电芯样品进行中试试验 [12] -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12] - 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 [13] - 动力电池领域6C超级快充电池Pack系统体积利用率达80% 即将量产下一代10C闪充电池 [15] - 持续研发投入固态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等下一代电池技术 [15] 资本市场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尚需满足多项监管条件 [4] - H股上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提速的重要标志 提供国际资本支持 加速欧洲、东南亚等核心海外市场的产能布局和客户开拓 [4] - 越南锂威项目、匈牙利及泰国动力电池项目顺利推进 [4]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504.4GWh 同比增长37.3% [8] - 固态电池凭借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 将成为未来高性能电池重点发展方向 在消费电池、新能源汽车、低空等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 [11]
浙商证券:AI端侧落地正当时 硬件产品蓄势待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03:33
2025年AIGC应用发展前景 - 2025年有望成为AIGC应用重大发展元年 生成式AI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收入端薄弱 企业需寻找承接资本开支的AI产出途径 [1] - 大规模算力基建产生规模效应 DeepSeek模型创新降低训练成本 为非大型AI企业提供发展土壤 [1] - 经过两年探索 市场已出现多品类AI产品 部分产品形成销售规模并持续迭代 [1] AI端侧硬件发展机遇 - 端侧硬件促进AIGC技术场景融合 加速普及 同时作为用户数据入口支撑AI个性化定制化 [2] - 硬件可通过售价自然实现AIGC商业闭环 当前AI应用软件多免费而硬件实现盈利 [2] - 已形成AIPC、AI手机、AI可穿戴(耳机/眼镜)、AI陪伴/玩具、机器人等产品矩阵 AIPC经过1年优化初具规模 AI手机2024年全面推出 智能眼镜销售表现突出 [2] 终端产品市场变革 手机及PC领域 - AI将引发三大变化:总销量增长、渗透率提升、零部件升级 具备AI功能设计优势的厂商有望扩大份额 [3] - 处理器为核心硬件 仅少数厂商具备芯片自研能力 多数依赖第三方方案 产品竞争力取决于本地大模型功能 [3] - AI手机/PC渗透率提升将同步利好AI模型供应商及零部件厂商 [3] 可穿戴设备领域 - 智能眼镜当前全球年出货量不足千万台 AI功能有望拓展场景带动销量增长 品牌商与供应链共同受益 [3] - 无线蓝牙耳机年出货量达数亿台 AI渗透或提升单机价值 但需突破空间/重量技术瓶颈 全栈生态厂商更具优势 [3] AI陪伴类产品潜力 - 处于商业化早期 缺乏成熟市场但需求空间大 大模型发展提升产品智能水平 [4] - 使用成本降低成为增长催化剂 为终端及零部件厂商创造新业务增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