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支付宝时隔17年再更名,“支付科技”写入公司名称,“碰一下”用户破2亿
36氪· 2025-09-19 12:16
公司主体变更 -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获央行批准更名为支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1][2][4] - 支付宝App经营主体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更名为支付宝(杭州)数字服务技术有限公司[2] - 更名体现支付科技和数字服务技术战略方向 与蚂蚁集团整体战略匹配[5] 组织架构与人事任命 - 央行批准朱林担任支付宝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4][5] - 朱林系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事业群首席技术官[5] - 蚂蚁集团2024年3月启动组织架构升级 确立支付宝双飞轮、AI First和全球化三大战略[5] - 2024年12月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和支付宝事业群 向CEO韩歆毅汇报[5] 支付科技创新 - 推出碰一下支付方式 用户无需展示付款码 手机碰商家设备即可完成支付[6] - 碰一下用户规模突破2亿 新增1亿用户速度加快一倍[6] - 可使用碰一下场景超1000个 近1亿人使用多项碰一下服务[6] - 创新推出国内首个AI付服务 为智能体提供支付解决方案 已在瑞幸咖啡Lucky AI上线[6] - 预计未来5年内新交互支付占比超50% 智能设备支付增长10倍 AI支付市场规模达万亿级[7] 数字服务技术升级 - 支付宝新增AI入口探一下和智能语音搜索入口 可连接10000多种服务[7] - 出行、政务、就业等业务发布AI助手工具 加速App智能化[7] - 蚂蚁医疗健康业务推出独立AI健康应用AQ 累计服务用户超1.4亿 近60%来自三线及以下地区[7] - AQ应用环比增速达60.1% 位列行业第一[8] - 蚂蚁集团目标5年内让人人拥有AI健康管家[8] 战略方向与增长预期 - 更名是支付宝双飞轮战略下公司治理升级 不影响客户服务与体验[1] - 支付宝支付科技公司将聚焦碰一下、AI支付等支付技术创新[5] - 支付宝数字服务技术公司将加大AI产品研发与开放 助力服务业数智化升级[5] - 支付科技与数字服务双飞轮战略预计推动支付宝进入新增长快车道[9]
支付宝两个经营主体完成更名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2:44
公司治理结构升级 -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支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1] - 支付宝App经营主体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支付宝(杭州)数字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1] - 变更基于蚂蚁集团"支付宝双飞轮"战略推进的公司治理升级 [1] 业务战略调整 - 支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蚂蚁集团旗下支付业务唯一经营主体 [1] - 公司将聚焦"碰一下"和"AI支付"等支付科技创新服务 [1] - 支付宝(杭州)数字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将致力于AI时代产品技术研发和开放 [1] - 新主体将助力中国服务业数智化升级 [1]
谷歌联合 Coinbase 推 AP2 协议,智能体现在能自主支付了
36氪· 2025-09-18 02:47
协议概述 - 谷歌与Coinbase联合发布开放支付协议AP2 旨在使AI智能体能够自主安全地进行支付 [1][2] - 协议解决AI代理支付中的三大核心挑战:授权验证 意图真实性确认和问责机制界定 [4][7] - 超过60家支付和科技公司参与推动 包括万事达 PayPal 美国运通等行业领导者 [7][17] 技术机制 - 引入"授权指令"(Mandate)概念 作为加密签名的数字合同 记录用户指令细节如商品类型 价格上限和触发条件 [8] - 支持两种场景流程:人在场时需实时签署"购物车授权指令" 人不在场时可预签"意图授权指令"实现全自动购买 [12][13] - 通过x402支付轨道整合稳定币支付 使AI智能体具备加密钱包地址 支持小额高频微支付场景 [14][15] 生态合作 - 合作方覆盖支付巨头(万事达 美国运通) 技术服务商(Salesforce ServiceNow)和区块链机构(以太坊基金会 MetaMask) [17] - 协议设计兼容信用卡与加密货币支付 避免技术碎片化 为全球智能商务提供互操作基础 [21] 应用前景 - 当前支持实物商品和常规服务 医疗教育等复杂资质领域尚未接入 [22] - 欧盟将协议纳入高风险AI类别 要求交易记录保存至少10年并配备实时监管接口 [22] - 推动智能体经济发展 未来可实现AI代理全流程自主购物与服务采购 形成机器驱动的微服务市场 [23]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918
腾讯研究院· 2025-09-17 16:01
空间智能与3D生成技术 - 李飞飞公司World Labs发布空间智能模型Marble 仅用单张图片或文本提示即可生成持久存在的大规模3D世界 [1] - Marble相比前代产品支持浏览器自由视角导航 生成世界规模更大、风格更多样化且几何结构更干净 [1] - 用户可将生成内容导出为高斯点云并集成至Three.js 实现在桌面、移动设备和VR头显的高效运行 目前已开放白名单测试 [1] AI支付协议与金融科技 - 谷歌联合美国运通、PayPal、Mastercard等60多家机构推出代理支付协议AP2 旨在构建AI代理支付安全标准框架 [2] - AP2通过加密签名数字合同作为用户指令证明 允许预授权AI代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完成购买 支持实时交易与无人工委托任务 [2] - 加密版本A2A x402支持稳定币支付 目前协议已开放GitHub仓库供开发者探索 [2] 企业级AI应用开发 - Anthropic计划投资10亿美元创建企业应用克隆体 OpenAI预计2030年前在数据相关成本支出80亿美元 [3] - 两家公司使用强化学习环境模拟企业软件(如Salesforce、Zendesk、Cerner)训练AI模型操作专业系统 [3] - 通过聘请领域专家示范任务执行 训练AI成为虚拟同事以开辟新盈利渠道 [3] 智能体平台升级与开源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全面升级RAG、Multi-Agent及WorkFlow工具链 近3个月完成近600个功能上线 [4] - 平台完善知识库管理运维 支持多方式配置Agent协同 提供工作流全局Agent视野和即时指令技术 [4] - 优图实验室将开源Youtu-Agent智能体框架和Youtu-GraphRAG知识图谱框架 已推出智能质检等行业Agent解决方案 [4] AI版权争议与法律风险 - 迪士尼、华纳兄弟和环球影业联合起诉MiniMax 指控其海螺AI产品未经授权使用蜘蛛侠等IP进行AI训练 [5] - 三大公司要求返还侵权所得并索赔每项侵权最高15万美元 请求法院颁布永久禁令切断MiniMax使用相关IP的可能性 [5] - MiniMax此前在国内面临爱奇艺关于《苍兰诀》的类似指控 揭示AIGC在IP模仿领域的重大法律风险 [6] 音频处理与效率工具 - ima更新支持上传MP3、M4A、WAV、AAC格式音频文件 AI自动生成原文、速览和纪要 方便处理培训录音等内容 [7] - 新增电脑端快捷键截图功能 支持截图后直接提问、加入知识库或记笔记 [7] - 手机端笔记支持离线编辑与新建 无网络状态下可记录灵感 联网后自动同步 [7] 视频创作AI工具 - YouTube为Shorts创作者推出生成式AI工具 引入谷歌文本转视频模型Veo 3定制版"Veo 3 Fast" [8] - 新版以480p分辨率低延迟生成内容并同步添加声音 支持将动态效果应用到静态图片 [8] - 同步推出基于谷歌Lyria 2的语音转歌曲混音工具和AI编辑功能 可自动整理精彩片段并添加音乐与转场效果 [8]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融资 -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C轮融资 获超10亿美元承诺资本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创具身智能赛道纪录 [9] - 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英伟达、英特尔资本等参与 资金用于扩大BotQ工厂生产规模及GPU基础设施搭建 [9] - Figure推出Helix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其机器人已实现叠衣服、分拣快递等复杂任务 [9] 未来技术趋势预测 -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 预测AGI将成为最具变革性驱动力量 AI智能体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 [10] - 十大趋势包括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交互方式向多模态演进 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 [10] - AI存储容量需求较2025年增长500倍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突破50% [10] AI系统架构实践 - Shopify分享AI助手Sidekick架构经验 建议保持架构简单、工具边界清晰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如即时指令 [12] - 提出用反映真实生产环境的基准真相集替代黄金数据集 将大语言模型裁判与人类评估结果对齐 [12] - 警告奖励作弊问题(如退出式作弊、标签式作弊) 建议构建多层检测机制并结合程序化验证与语义评估 [12]
蚂蚁的第三次跃迁
虎嗅APP· 2025-09-12 10:28
核心观点 - 支付宝"碰一下"功能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用户突破2亿 实现支付交互方式从图形界面向直觉交互的革命性转变 并验证了自然用户界面(NUI)在AI时代的商业潜力[3][13][45] - 该功能通过联合10大手机厂商、定制芯片及饱和式地推策略 重构支付生态 带动万亿规模"碰链概念股"并激活NFC技术应用[12][23][26] - 蚂蚁集团以"碰一下"为起点 延伸出"看一下""说一下"等AI直觉交互支付矩阵 并迁移至医疗健康领域 通过AI健康应用AQ服务1.4亿用户 其中近六成来自小城乡镇[47][52][62] 支付业务增长表现 - "碰一下"用户达2亿 首个1亿用户用时321天 第二个1亿用户耗时减半 增速显著快于扫码支付30个月的达成周期[3] - 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5000多个品牌及上千万商家 形成日均高频使用入口[4][5] - 联合华为、OPPO、vivo等10大厂商成立生态联盟 实现"锁屏/熄屏可碰"的体验优化[12][25] 技术实现与生态建设 - 与复旦微电子定制专用芯片 确保支付响应速度与信号稳定性 同时维持全球最低支付资损率的安全标准[26] - 推动NFC技术从"手机阑尾"变为核心功能 带动制造、芯片、手机更新等产业链形成万亿规模"碰链概念股"[26] - 与分众合作在40万电梯广告部署"碰一下" 试点期间三得利广告日均碰触活跃率提升65% 领券率达68.6%[42][43] 直觉交互的战略价值 - "碰一下"支付步骤从5步简化为1步(仅需解锁触碰) 显著降低视障用户和外国游客使用门槛[19][36][38] - 延伸至智能眼镜"看一下支付"(3步完成付款)和AI语音支付(如瑞幸咖啡语音下单) 解放用户双手[47][48][52] - 推出支付MCP协议作为AI世界"标准支付插座" 开发者可实现"一插即用"的支付能力接入[55] AI驱动的业务拓展 - 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出AI应用AQ 基于3600家医院数字化基础 通过医疗大模型提供24小时AI问诊服务 已覆盖1.4亿用户(60%来自小城乡镇)[60][62][64] - AI付、AI打赏等新功能为开发者提供柔性变现方式 降低AI创业的支付接入门槛[55][56] 行业变革意义 - 推动支付交互从GUI(图形界面)向NUI(自然界面)演进 为AI时代的泛在支付奠定基础[13][45][46] - 完成支付领域第三次跃迁:2003年担保交易推动电商、2011年扫码支付推动移动互联网、当前直觉交互支付推动AI商业化[69][70][71] - 通过削减交易成本(寻找、谈判、履约环节)重构商业价值链 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融合[66][67]
中国资产持续爆发,阿里巴巴涨逾6%,支付宝首推“AI付”,香港科技ETF(513560)跳空高开涨近2%,盘中价涨破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9-12 02:38
香港科技ETF表现 - 2025年9月11日早盘香港科技ETF(513560)跳空高开涨近2% 冲击4连涨 盘中价格创上市以来新高 成交额迅速走阔[1] - 跟踪指数成分股再鼎医药和阿里巴巴-W涨超6% 康方生物 科伦博泰生物-B 金山云等个股跟涨[1] - 截至9月11日香港科技ETF近1年净值上涨88.27%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2]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特征 - 香港科技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该指数选取50只市值较大 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港股通科技龙头公司[2][5] - 指数行业分布较恒生科技指数更均衡 可能更有效捕捉各行业上涨空间[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4.91% 包括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W 小米集团-W 比亚迪股份等龙头企业[5] 指数业绩比较 - 自2018年至2025年9月11日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60.63% 显著跑赢恒生科技指数(6.11%)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0.56%)[2] - 近一年港股通科技指数上涨90.96% 高于恒生科技指数(70.64%)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86.50%)[3] - 近三年港股通科技指数上涨56.50% 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指数(44.43%)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51.57%)[3] 资金流动情况 - 香港科技ETF最新规模达7.70亿元 最新份额达5.20亿份 创成立以来新高[5] - 最新资金净流入888.92万元 近5个交易日有3日资金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5859.62万元[5] 行业利好因素 -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服务 预测未来5年新交互支付占比或超50% 智能设备支付规模将增10倍 AI支付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4]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特别关注类人形机器人 生物科技和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4] - 港股互联网板块具备自研AI芯片与云业务扩张优势 估值处于修复区间 叠加外部流动性环境逐步宽松 主动外资有望开始流入[4] 市场联动表现 - 周四美股热门中概股集体走强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涨2.89%[3] - 阿里巴巴收涨7.9% 蔚来涨6% 百度 房多多 京东涨超3% 网易 小马智行 小鹏涨超2%[3] 投资渠道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通过香港科技ETF联接基金(A:023505 C:023506)参与港股科技板块投资[6]
支付宝“AI付”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12:36
用户增长与产品表现 - "碰一下"用户规模突破2亿 新增1亿用户耗时缩短至4个月 较此前321天破1亿的速度提升一倍[1][3] - 近1亿用户使用至少2项"碰一下"服务 覆盖超1000个细分场景包括点餐、取快递、外卖及电梯红包互动等[3] - 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设备加入生态 十大智能硬件厂商联合发起"碰一下应用生态联盟"[3]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推出国内首个"AI付"服务 面向AI时代为智能体提供支付 率先在瑞幸咖啡AI点单助手"Lucky AI"上线[1][3] - 用户可通过语音交互完成下单支付 支持瑞幸支付宝小程序及App端操作[3]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预计未来5年内自然交互支付占比超50% 智能设备支付将增长10倍[4] - AI支付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 受AI产业爆发及智能终端普及驱动[4]
支付宝AI付登陆瑞幸支付宝小程序和App,说话可点单又能支付
央广网· 2025-09-11 08:56
核心观点 -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服务 为智能体提供支付解决方案 并在瑞幸咖啡的AI点单助手"Lucky AI"上线 实现行业首次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打通 [1][9] 产品功能与体验 - 用户可在瑞幸支付宝小程序或App唤起"Lucky AI" 通过语音对话完成下单和支付 无需跳转支付页面或离开对话界面 [1][3] - 支付流程包括身份核验环节 用户说"下单"指令即可完成支付 体验类似日常与店员交流 [3][6] - 示例显示用户通过语音交互选择橙C美式饮品 最终以人民币13.9元完成支付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服务解决了支付环节的安全信任与便捷性两大核心问题 旨在服务用户、产业和时代需求 [8] - 行业人士认为此举完善了从AI服务到支付的商业闭环 将助推AI生态繁荣 [9] - 支付宝正着力构建面向AI时代的"支付新基建" 包括推出支付MCP Server、AI打赏、AI订阅付费等五项创新服务 [8][9] 市场前景预测 - 蚂蚁集团技术官预计未来5年内 自然交互支付方式占比将超过50% [8] - 智能设备支付规模预计增长10倍 AI支付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别 [8] 合作伙伴部署 - 瑞幸咖啡表示该合作释放了"咖啡+AI"的想象力 为拓展更多服务场景奠定基础 [7] - 公司计划持续加大技术应用 为中国咖啡市场打造AI服务新范本 [7]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
第一财经· 2025-09-11 08:20
支付宝AI付产品发布 -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产品 实现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打通 [1] - 该产品联合瑞幸咖啡首发上线 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小程序或官方App与AI点单助手对话完成下单并支付 [1] 行业技术应用进展 - AI付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正式宣布 标志着AI在支付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取得突破 [1] - 该技术实现了智能体与支付系统的全链路整合 为行业首创 [1]
如果AI开始用钱:加密货币能接住吗?
虎嗅· 2025-08-19 02:01
传统支付与AI的冲突 - 传统支付系统未为AI和机器人设计入口 导致安全 合规 手续费 结算速度 拒付风险等问题 [1][2] - 信用卡支付行为仍指向持卡人本人 AI缺乏决策闭环和独立经济后果 与AI自洽经济体目标相悖 [3] - 支付行业标准PCI DSS严格限制卡数据存储 AI使用卡号存在合规风险 CVV不可存储于任何媒介包括大模型链路 [4][5] - 传统支付体验设计对抗机器人 如CAPTCHA 生物识别 页面差异 费率结构不适应AI高频小额交易 [6] 加密货币的适配性 - 数字货币不可撤销特性使AI支付与交付对等 赋予AI民事行为能力 [3] - AI原生服务与加密支付完美匹配 实现DvP(付款即交付) 按量计费模式优于传统订阅制 [7] - 计费单位可对齐 1 AI token=1 crypto token 支持微支付和链上自动结算 [7] - 机对机支付是原生数字场景 crypto天然适配 人机混合场景需法币桥接过渡 [8] 潜在落地场景 - 多Agent游戏经济 NPC间打赏 购买素材 智能合约自动结算 [9] - 自动化代码悬赏 机器人发布需求并按提交自动结算 [9] - 能源优化场景 AI订阅天气API自动控制用能 按API调用计费 [9] 技术实现路径 - 交易构造与签名分离 Agent构造交易包 本地离线设备签名保障安全 [10] - 流程与信用卡芯片签名同构 区别仅在于物理形态和加密算法 [11] - 链上钱包将签名权收回本地 通过code is law实现标准化账单和不可撤销委托 [13] 身份与法律基础 - 加密货币支付使AI行为具备数字世界独立身份 形成民事主体 [14] - 链上签名构成数字法律不可撤销委托关系 基础为code is law [15] AI能力局限性 - 大模型在支付等关键路径需引入签名和规则层约束 弥补推理不确定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