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炒

搜索文档
江西小炒,预制菜的克星
虎嗅· 2025-09-23 06:33
到底要不要吃预制菜,还没吵出个结果,一群大馋丫头和大馋小子们,决定先钻进一家街边的江西小炒填饱肚子。人均几十块,就能吃上新鲜食材和大厨 现炒。 江西小炒发源于江西,它爆火的原因是点菜方式主打一个old school,点菜不是看菜单,而是看着冰柜里的食材。"用食材当菜谱,用菜谱当招牌。" 有人说,在打工人的"穷饱饭"领域,美味、便宜和健康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无论怎么选,都只能满足两点。"好吃又便宜的盖码饭大多重油重盐,一 顿干下去血糖报警;便宜又健康的减肥餐,大多是连锁品牌的预制菜;好吃又健康的现做炒菜,就必须掏出足够多的预算。" 图源:ana "江西小炒是盲盒式点菜,老板把今天新鲜采购的菜放在冰箱里,客人们指菜下单,新鲜度肉眼可见。吃啥不看你想要啥,而要看老板今天早 上在菜市场抢到啥。自己搭配完之后扔给后厨,还可以免辣。猛火三分钟爆炒后,菜就热腾腾地上桌了,而且一顿饭人均几十块,主打一个20 元吃饱,30元吃好。" 第一批宣传江西小炒的,并不是江西本地人,而是江浙沪和广深一带的打工人。"江西小炒在外地的名号比在本地还响,甚至在浙江一带,风头盖过了西 湖醋鱼,而一度被标榜为杭州野生土特产。在杭州,最出名的那家 ...
江西小炒,杀死预制菜
投资界· 2025-09-22 08:04
以下文章来源于视觉志 ,作者Muse 视觉志 . 看见新生活 现炒菜是真谛。 作者 | Muse 来源 I 视觉志 与此同时,一张图在网上疯传。这家餐饮连锁品牌创立二十余载,全国门店众多,可放 眼整个华东地区,它竟从未踏足过江西。 这是为何? 有人猜,是因为它不屑于江西市场;但更多人说,江西人的嘴都被江西小炒养刁了,当 地人对新鲜与锅气,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因此,更难被预制菜糊弄。 一言一语间,人们恍然间发现,名不见经传的江西小炒,竟然是预制菜的最大克星。 烟火气是灵魂 9月15日,罗永浩在微博宣布"停战",但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却不曾停歇。 为了不再遭受蒙骗,网友们分享起了各自识别预制菜的方法,譬如要求店家不要放盐、 味精、辣椒,或者要求去掉某道配菜。因为是预制菜的话,这道菜的味道与食材便已提 前在中央厨房或食品工厂统一调配好,无法实现口味定制。 还有人练就火眼金睛,传授网友如何通过食物的色泽,来分辨是否预制。 (ID:iiidaily) 罗永浩与某餐饮连锁品牌掀起了一场风波,硝烟弥漫间,预制菜成为了舆论场的焦点。 人们怎么也没想到,预制菜原来已经泛滥到如此程度,面对其攻势,鲜有餐饮店幸免。 更致命的是,作为 ...
24个点位服务服贸会观众用餐,热辣鲜香江西小炒引万人打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10:58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9月11日中午,位于首钢园内的江西小炒美食市集阵阵飘香,参展观众纷纷前来品尝地道江西小炒,16 家来自当地的知名小吃、小吃和文创企业参展,为观众带来热辣鲜香的赣菜风味。本届服贸会,首钢园 区共24个餐饮点位为现场观众提供餐食保障,较往年大幅增长。 南昌拌粉、临川牛杂、赣南鱼饼、南昌啤酒鸭……走进市集,各个摊位都正热火朝天地烹制美食,其中 一家摊位上的南昌啤酒鸭正要出锅,香味飘出老远。"都是现炒现卖的,没有预制菜。"师傅边颠勺边 说。 记者了解到,这是江西省首次在服贸会设置体验展区,展区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16家来自京赣两 地的知名江西小炒、小吃、茶饮,文创企业,为服贸会观众带来当地特色。现场还设有桌椅,可容纳 100人同时用餐。 "希望通过服贸会这个国际性展会平台,宣传推广江西小炒,让更多人在舌尖上认识江西。"中国赣菜品 牌推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览前两日用餐人数超万人次。 除了地方特色美食,本届服贸会还设置了多个就餐区,呷哺呷哺、麦当劳、必胜客、永和大王、嘉和一 品、皮爷咖啡等连锁品牌带来中西式快餐和饮品,五洲大酒店、五洲皇冠国际酒店、国家会议中心大酒 店等五星级酒店也 ...
去了趟江浙沪,才知道江西小炒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虎嗅· 2025-08-22 13:55
江西小炒行业概况 - 江西小炒是江西人在外省开设的小餐馆统称 在江浙沪地区呈现快速扩张态势 相关店铺数量达3万至9万家 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5][11] - 该业态起源于江西 主要发源于浙江 采用"老乡带老乡"的扩张模式 典型代表有乐平市鸬鹚乡超一半外出务工人员从事餐饮行业[39][42] 商业模式特征 - 主要采用夫妻店经营模式 老板兼任厨师 老板娘负责服务 店内设有点餐冰柜 采用看菜点菜模式 不设固定菜单[14][15][16] - 菜品以现炒现做为特色 拒绝预制菜 提供藜蒿炒腊肉 井冈烟笋 余干辣椒炒肉等江西特色菜 同时兼容辣子鸡 回锅肉等全国性菜品[18][20][30] - 定价极具竞争力 20元可吃饱 50元可吃好 200元可点一大桌 价格相当于0.5杯星巴克或0.3次打车费 被消费者称为"午餐救星"和"打工人之光"[24][25][26]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精准定位江浙沪打工人群体 解决务工人员饮食需求 专治"甜口PTSD" 以咸香鲜辣口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7][28][37] - 通过"一姓带一村 一村带一镇"的扩散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类似资溪县面包产业创造20个亿万富翁 安义县占据全国70%铝合金门窗市场份额[42][43][44] 文化影响与消费者认知 - 在江浙沪地区形成强大品牌影响力 消费者认知度超过地域特产 义乌音乐节观众将江西小炒视为当地特产[8][9][10] - 建立"放心来"的信任标签 通过朴素装修 透明点餐流程和现做现炒模式 在预制菜泛滥的市场中形成独特竞争力[13][16][18]
预制菜克星“江西小炒”走红
第一财经· 2025-08-15 13:42
江西菜行业现状 - 江西菜近年来快速走红,以"咸香辣"和"猛火现炒"为特色吸引大量消费者,欧记大排档上海浦东首店晚市排队时间达60-150分钟,翻台率高达4轮[3] - 2024年"江西小炒"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前一年增加一倍,前7月注册38家达去年同期5倍,江西省限额以上餐饮收入417.82亿元同比增长11%[6] - 抖音平台"江西小炒"话题播放量超14亿次,线上收录门店数同比增长600%[6] 江西菜走红原因 - 江浙沪地区聚集大量江西人形成稳定消费基本盘,同时辣味特色吸引本地食客尝鲜,部分门店江西食客仅占50%[6] - 江西菜口感层次分明,从香味、鲜味到咸味最后是辣味,烹饪方式多样且注重现炒现做保持锅气[7][8] - 短视频传播和年轻人追求地域特色口味推动江西菜走红,客单价相对便宜(最低三四十元)更易被大众接受[8]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规模化与"猛火现炒"核心理念存在冲突,现炒模式影响效率,预制菜会牺牲口感[11] - 部分从业者坚持从江西原产地运输食材和聘请江西厨师,导致人力物流成本增加[11] - 行业存在品类认知局限和低价标签问题,可能阻碍江西菜价值被充分认可[12] 高端化发展探讨 - 江西菜目前以平价小炒为主,尚未形成清晰的高端化消费者印象,需系统梳理味型精髓实现差异化竞争[14] - 高端化面临供应链瓶颈,稀缺食材难获取且成本高,需匹配高价格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15][16] - 建议在坚守平民化基本盘前提下进行有限度品质探索,而非盲目追求高端化或快速扩张[16]
预制菜克星“江西小炒”走红,但规模化与“现炒锅气”如何兼得
第一财经· 2025-08-15 13:20
江西菜行业现状 - 江西菜以"咸香辣"和"猛火现炒"为特色,俘获大量消费者,欧记大排档上海浦东店晚市排队时间达60-150分钟,翻台率高达4轮[1] - "江西小炒"相关企业2024年注册量较前一年增加一倍,前7月注册38家达去年同期5倍[3] - 2024年1-11月江西省限额以上餐饮收入417.82亿元,同比增长11%,抖音平台"江西小炒"话题播放量超14亿次[4] 江西菜走红原因 - 江浙沪聚集大量江西人构成稳定消费基本盘,同时辣味特色吸引本地食客,部分门店江西食客仅占50%[4] - 江西菜具有"咸香辣"四层次口感,烹饪方式多样讲究功夫[4] - 现炒现做模式契合消费趋势,客单价亲民(最低三四十元),无预制菜保证锅气[5] - 短视频传播和年轻人追求地域特色口味推动走红[5] - 消费者对"新鲜感"需求增加,江西菜此前知名度不高带来神秘感[5] 行业面临挑战 - 规模化、标准化与"猛火现炒"核心理念存在冲突,现炒模式影响效率[8] - 品类认知局限,外界将江西菜窄化为"江西小炒"[9] - 低价标签束缚发展,客单价低影响价值认可[9] - 高端化面临供应链瓶颈,稀缺食材难获取且成本高[11]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在坚持特色基础上完善品控,打造全国性爆款餐饮店[7] - 需系统化梳理和标准化呈现江西菜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0] - 可先在新一线城市建立口碑,再向北上广深中高端市场和二线以下连锁市场拓展[10] - 高端化需匹配高要求的厨师技艺和食材,客单价可达人均200-300元[11] - 应在坚守平民化基本盘前提下进行有限度品质探索,避免盲目扩张[11]
年增速600%的草根爆款,能接棒湘菜吗?
搜狐财经· 2025-08-06 09:59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西小炒全国门店增长率超600% 长三角地区门店破万 从业人员超5万[2] - 市场呈现"有品类无巨头"格局 头部品牌小江溪105家门店 蓝边碗60+家 田耕记55+家 辣掌佬29+家[2][3][4] 核心竞争壁垒 - 鲜辣下饭的品类基因形成独特味觉辨识度 区别于川菜麻辣和湘菜香辣[4][5] - 现点现做的透明体验提供强味觉刺激和情绪价值 比外卖新鲜比食堂有烟火气[5] - 人均30-50元定价策略覆盖大众需求 蓝边碗52元 赣乡野50元 辣掌佬29元 低于传统中餐60+元[6][25] - 菜单兼容性极强 提供上百道菜品 涵盖赣菜经典 川湘热门菜及不辣选项[7] 商业模式优势 - 50-80㎡小店模型 2-3人运营 投资门槛低至15-25万元[9][10] - 全时段经营日营业额可达万元以上 月流水突破35万元[10] - 江西文旅爆发式增长带动品类认知 外省游客占比全国第六[11] - 社交媒体话题单月曝光量超亿次 评论互动中全国IP占比超60%[11][13] 发展制约因素 - 品牌分散缺乏头部引领 代表性品牌门店数集中在50-100家[14] - 依赖川湘菜引流 代表江西特色菜品未被深挖导致品牌辨识度弱[14] - 独特风味依赖地理标志产品 外地种植导致口味失真风险[17] - 现炒模式人力成本占比超30% 高于快餐行业均值[17] - 单店产能有限 高峰时段翻台率多在3-4次低于快餐5-6次[17] 未来发展方向 - 3年内预计出现1-2家千店级品牌 推动品类从街边摊向商场店升级[26] - 江浙沪为核心市场 向华南华中渗透 饮食文化相近且有江西籍务工人群[26] - 分化出快餐化小炒人均30元内和品质化正餐人均52元左右两类模式[27] - 头部品牌通过自建供应链构建壁垒 五口灶建设2000㎡中央厨房[28] - 采用明档厨房提升体验 通过招牌菜加引流款组合提高客单价与复购[20] - 引入智能炒菜机器人 将出餐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8分钟[23]
20元江西小炒,爆打预制菜
36氪· 2025-07-31 09:47
行业规模与扩张 - 上海地区江西小炒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且大部分为近年新开[2] - 全国江西小炒门店总数已突破2万家[2] - 2024年门店总数增长400%以上且交易额增长600%以上[22] 商业模式特点 - 采用"夫妻店"模式(含父子/兄弟店)实现成本最小化且无需雇佣专业厨师和服务员[18][19] - 菜品价格区间集中在15-35元且主打20元价位肉菜且最高不超过50元[6][13] - 食材每日新鲜采购且顾客可自由搭配冰柜内食材实现定制化现炒[4] 产品特征与口味优势 - 以"鲜辣"味型为核心特色且采用猛火颠炒工艺锁住食材鲜味[7][8] - 辣味菜品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4%且成为增长最快的味型[10] - 菜品组合涵盖江西菜、川菜、湘菜及干锅/炒粉/汤类等多品类[6] 市场定位与消费群体 - 精准切入性价比市场:价格高于外卖但品质更优且远低于正规饭店[14] - 主打打工群体聚餐场景:人均50元可实现荤素搭配且总价不超三位数[15] - 满足消费者对"锅气"和现炒手工感的情感需求且形成对预制菜的反叛[27][28] 地域扩张路径 - 初始扩散集中于浙江义乌等地区且依托近300万江西在浙务工人员基础[20][21] - 通过同乡帮扶模式实现快速复制:江西新余分宜县3万人在江浙沪开饭店且乐平市鸬鹚乡千户家庭参与[21][22] - 从长三角向全国辐射形成规模效应[2]
中国打工人,为什么越来越爱吃辣?
虎嗅APP· 2025-05-19 13:47
辣菜市场现状 - 江西小炒成为继湘菜后新晋爆款菜系,以新鲜现炒、快速出餐、锅气足和辣味下饭为特点[2] - 川菜与湘菜过去一年新开门店数分别为33964家和22910家,增速远超其他菜系[2] - 抖音"无辣不欢"话题播放量超590亿次,显示辣味内容的高关注度[2] - 中国吃辣人口超5亿,45岁以下群体中60%偏好辣味,90后占比最高达49%[14]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打工人选择辣菜核心原因包括:下饭属性(辣味刺激食欲带动米饭消费)、情绪解压(暴汗体验释放压力)、社交场景(拉近人际关系)[7][8] - 流动人口达3.76亿,其中四川、贵州等6个吃辣大省为主要人口流出地,辣味成为地域认同载体[11][12] - 消费降级趋势下,人均40-50元的江西小炒因性价比高更受青睐[9][10] 行业运营模式 - 效率为核心竞争力:后厨采用多灶台并行现炒、标准化备料流程,单厨师可兼顾3-4桌,午市翻台率决定盈利[9][14] - 选址聚焦写字楼周边,匹配打工人2小时午休时间需求[9] - 菜单精简策略显著提升效率,如费大厨聚焦"辣椒炒肉"单品类后点击率飙升139%[15] 市场竞争与创新 - 湘菜品牌费大厨通过品类聚焦形成现象级爆款,带动江西小炒借鉴其效率模式并叠加短视频营销[16] - 行业面临薄利多销挑战,需翻台3-4次才能盈利,部分门店因经营压力闭店[18][19] - 夏季计划推出辣味小龙虾等季节性产品创新,同时拓展商务套餐(单日最高300份创收1.5万元)[19] 历史与趋势 - 辣椒产业400年发展史,从平民食品演变为全民消费,2022年川菜门店超32万家位列第一[14][19] - 现炒模式反击预制菜趋势,锅气成为差异化卖点[16] - 行业预判短期将涌现新品牌,但长期需依赖产品创新与品质管控[19]
中国打工人,为什么越来越爱吃辣?
虎嗅· 2025-05-15 08:18
行业趋势 - 江西小炒成为继湘菜、川菜后新兴爆款辣菜品系,以街边小店形式呈现,主打新鲜现炒、快速出餐和重辣特点 [1] - 川菜与湘菜过去一年新开门店数分别达33964家和22910家,增速远超其他菜系 [3] - 抖音"无辣不欢"话题播放量超590亿次,显示辣味内容的高关注度 [3] - 中国吃辣人口超5亿,45岁以下群体中60%偏好辣味,90后吃辣比例达49% [24] 消费行为 - 打工人午餐场景中,湘菜品牌辣可可通过2-4人桌设置实现高翻台率,营收稳定无淡旺季 [7][8] - 辣菜单店人均消费40-50元,双人餐不足100元,契合写字楼平价定位 [16] - 消费者因辣味菜品下饭属性增加米饭消费,部分门店出现顾客回购大米现象 [13] - 疫情后消费降级推动平价辣菜需求,部分消费者日均餐饮支出从100+元降至50元档 [17] 经营策略 - 江西小炒通过后厨标准化(4厨师并行作业+菜筐分类管理)提升出餐效率 [15] - 湘菜品牌严格控制厨师与桌台配比(1:3-4),保障午间两小时高峰期的翻台率 [15] - 费大厨通过菜单精简(从同新湖南菜转型聚焦辣椒炒肉)实现品牌突围 [27] - 部分门店通过商务套餐(日均300份)和小龙虾季节性产品补充营收 [34] 市场竞争 - 川菜以超32万家门店成为全国第一大菜系,太二酸菜鱼等品牌已出海 [24] - 湘菜门店数量在部分从业者观察中位列菜系首位 [9] - 江西小炒全国门店超2万家,但新品牌存活率受产品创新和品质把控制约 [35] - 餐饮行业出现"效率革命",2012年起中餐品牌通过精简菜单(如巴奴从100+砍至30+菜品)提升运营效率 [25][26] 文化因素 - 流动人口达3.76亿,其中四川、贵州等六大吃辣省份为主要人口流出地,推动异地辣味需求 [21] - 辣味成为地域认同载体,如浙江"江西小炒一条街"服务数百万江西务工群体 [22] - 社交媒体助推辣味传播,重辣挑战视频获2.3万点赞,城市吃辣攻略帖文点赞量破千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