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共治

搜索文档
多方建言构建食品安全共治良好生态
新京报· 2025-09-29 03:38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刘欢 郭铁 9月26日,新京报社举办2025年"品质与责任"食品安全研讨会。多位与会嘉宾围绕食品安全共治新挑 战、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新举措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和经验,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更 多有价值的思路和解法,推进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 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日前已启动,今年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在此之际,新京报 社举办"品质与责任"食安研讨会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对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号召,为凝聚社会共识贡 献媒体力量。研讨会邀请多位来自政府、学界、行业、企业等多方专家和业内人士,畅谈食品安全共治 中遇到的新趋势、新情况、新挑战,并为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建言献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 司副司长母兰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嘉宾还包括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张海京、北京市商务局新闻宣传处二级调 研员郭红雨、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振峰、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中国社会科学 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 江,以及部分企业代表。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汤一原为与会 ...
多方建言:如何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贝壳财经· 2025-09-29 00:03
食品安全治理新挑战与应对举措 - 食品安全治理面临新产品、新业态、新渠道带来的挑战,需监管部门、行业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协同共治 [1] - 研讨会聚焦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新举措,包括达成共识、完善新业态标准、运用技术手段、杜绝夸大宣传等 [1] 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建设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加强源头管控、提升校园餐安全、推进智慧监管、打击违法犯罪,建立食用农产品"红灯机制"快速阻断输入性风险 [2] - 与公安、海关等部门开展"铁拳""昆仑"等专项行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 [2] - 食品安全共治需以共识为基础,高共识度可减少企业对严厉管理措施的抵触 [2] - 中国奶业协会将质量安全作为重点,发布质量报告、启动"壹拾佰仟万行动"、联合八大协会推出"消费场景共建计划",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乳制品营养 [3]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加强人才培养,近50000名公共营养师接受考评;推进团体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国标和行标补充;加强沟通协同和数字赋能 [3] 新业态食品安全治理完善 - 需制定完善直播、外卖等新业态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为监管、企业、消费者提供明确依据和保障 [4] - 平台方应承担更多责任,采取技术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屏蔽下架及举报措施 [4] - 商家、平台、监管部门需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媒体加强正面引导 [4] 大数据与AI技术赋能食品安全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运用AI技术实行外卖平台线上智慧巡查,月均发现问题线索近100条;将74家校园供餐企业纳入系统,AI识别后厨问题并通报 [5] - 伊利集团构建消费者数字化平台和智能洞察系统,三级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测单元、1000多项检验项目,实现全链条质量把控 [5] - 美团通过后厨直播系统、"明厨亮灶"计划给予商家流量倾斜和硬件补贴;接入多地许可证数据提升资质验真能力;升级政企协同系统助力精准治理 [5] - 塔斯汀创新智能辅导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管理规范;秋田满满联合第三方机构科普澄清"零添加"误区,呼吁企业聚焦品质提升 [6]
30万商家开启后厨直播 美团推进“明厨亮灶”等举措探索多元共治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06:31
公司食品安全战略举措 - 公司推出明厨亮灶专项计划并设立流量专区 接入商家接近30万家 其中稳定在播商家超过15万家[3] - 为小微商户提供全额硬件和安装补贴 已发放5000万元补贴 受补贴商家日均直播时长达11.4小时[3] - 通过拼好饭业务推出百万亮厨计划 鼓励商家通过实况直播等形式开放后厨并给予专项扶持[3] - 上线堂食店标签两个月内超140万商家完成认证 帮助具备堂食能力商家还原真实经营场景[3] - 孵化浣熊食堂业务实现入驻商家100%开通明厨亮灶 鼓励通过食安日记记录进货台账等动作并在线公示[4][5] - 计划未来三年通过1200座浣熊食堂帮助上万餐饮商家实现品质升级[5] 技术赋能与数据应用 - 通过数据挖掘 AI算法和场景理解等核心能力推动明厨亮灶落实落地[1] - 开发食品安全共治大数据系统 实时展示全国各省市治理进展及商家后厨直播画面[6] - 基于平台海量数据建立食安分系统刻画商家食品安全表现 未来将融入商家评价体系[6] - 升级政企协同数字化系统平台 接入地方许可数据提升资质验真能力[6] 监督与共治体系 - 今年累计对超50万在网经营商家进行线下检查 重点核验门店地址真实性和环境卫生[6] - 建立骑手社会监督机制 对核实属实的线索给予200权益值激励 已在北京河南浙江等地开展试点[7] - 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向餐饮企业发出倡议 推动明厨亮灶食材溯源等举措落实落地[7] 行业影响与成效 - 商家开通明厨亮灶后用户好评中放心干净等关键词占比显著提高 同步带动复购增长[3] - 浣熊食堂通过集中式外卖厨房实现全程可视可追溯 从房租成本场地能耗等方面为商家降本增效[4] - 公司致力于在技术创新数据应用和社会协同方面探索 守护外卖服务生态的透明安全与可信赖[7]
堂食“货真价实”,外卖“凑合了事”?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33
餐饮外卖与堂食标准差异现象 - 部分餐饮商家存在堂食与外卖标准不同的现象 消费者反映菜品口味和食材存在差异 例如烧烤外卖中使用更便宜的肉类[1] - 多数正规商家在操作上难以实施"两套生产线" 因午晚餐高峰期需快速出餐避免订单积压[1] - 咖啡类产品因配送过程中奶沫塌陷问题 商家被迫对外卖产品进行去奶沫处理 导致与堂食标准不一致[1] 消费者投诉焦点与行业现状 - 消费者更频繁反映"外卖分量不足"和"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问题 而非原材料使用差异[2] - 配送时间和距离导致外卖口感与食物形态发生变化 消费者对原材料差异不敏感 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难以被发现[2] - 消费者维权面临举证难度大的困境[2] 行业规范与监管建议 - 专家建议商家应明确告知外卖与堂食标准是否相同[2] - 推广"明厨亮灶"措施 鼓励外卖商家安装监控设备使消费者能实时查看制作过程[2] - 当前法律法规对"双标"行为尚未明确界定 存在取证困难和处罚不明确的问题[2] - 建议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建立线索举报奖励机制 推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共治[2]
堂食“货真价实” 外卖“凑合了事”?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0
餐饮行业外卖与堂食标准差异现象 - 部分餐饮商家存在堂食与外卖标准不同的现象 包括菜品口味差异和食材替换问题 例如消费者反映外卖烧烤被替换为更便宜的肉类[1] - 多数正规商家因运营效率考虑难以实施"两套生产线"模式 午晚餐高峰期优先处理订单积压问题而非区别化生产[1] - 特定产品因物理特性需调整标准 如咖啡外卖需去除奶沫以避免配送过程中塌陷引发的客诉问题[1] 消费者关注焦点与维权困境 - 消费者更频繁反映"外卖分量不足"和"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问题而非原材料差异[2] - 配送时间和距离导致食物口感与形态变化 使消费者对原材料差异敏感度降低 个别商家"以次充好"行为难以被发现[2] - 消费者维权存在举证困难 当前法律法规对商家"双标"行为界定尚不明确 取证和处罚机制有待完善[2] 行业监管与标准化建议 - 专家建议商家应明确告知外卖与堂食标准是否一致 推行"明厨亮灶"模式 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制作过程透明化[2] - 建议建立线索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社会参与食品安全共治 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以规范市场行为[2] - 行业需共同应对配送环节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制定适应外卖特性的产品标准和处理流程[1][2]
沙湾市精准培训赋能企业规范标签,政企同心筑食安防线
中国食品网· 2025-07-25 03:05
食品标签合规培训 - 沙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项培训会,聚焦食品标签合规与投诉应对,特邀北京华测检测认证集团专家授课 [1] - 培训针对标签领域专业性强、法规更新快、投诉举报多的挑战,提供两大核心能力提升:解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及常见错误分析,以及标签投诉举报的高效应对策略 [1] - 专家重点剖析配料标示、营养声称等易错点,并指导企业留存合规证据应对质疑,现场互动热烈 [1] 食品安全共治新生态 - 培训是沙湾市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新生态的重要举措,通过"日常监管+专项培训"组合拳,提升企业自主合规能力与风险抵御韧性 [2] - 沙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深化精准服务,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护航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拱墅“骑士节” 过得很暖“新”
杭州日报· 2025-07-18 02:39
食品安全监督机制 - 6名骑手被聘为食品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外卖店家食品安全问题 [1] - 骑手可通过小程序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环境卫生脏乱差或违规操作情况 [1] - 食品安全监督员需通过岗前培训,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通过考核 [1] - 该机制已在拱墅区三个无堂食外卖集聚区开展试点 [1] 骑手社会服务参与 - 骑手发挥走街串巷、服务范围广、机动性强的优势参与社会监督 [1] - 网约配送行业党委牵头完善本地党员骑手信息库,引导党员亮身份参与社会治理 [1] - 美团两个站点与属地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共治共享合作备忘录》 [1] 骑手关爱措施 - 拱墅区推出"驿站加油包"补充桶装水、急救包、药品等物资 [2] - 提供"骑手加油包"包含大容量充电宝、防水手套、水杯、冰袖等常用物资 [2] - 为骑手子女准备"关爱加油包"包含文具大礼包 [2] - 拱墅区总工会将投放2.5万份"爱新餐券"至骑手账户,可在指定餐饮店使用 [2]
余杭网络餐饮监管持续探新路
杭州日报· 2025-05-13 02:50
数字化餐饮监管创新 - 余杭区推出"阳光厨房"项目,通过物联传感设备实现后厨监控视频与外卖平台实时对接,让消费者可实时查看厨师操作过程[1] - "阳光厨房"具备智能识别功能,能自动检测未穿工作服、未戴厨师帽等违规行为,促使商家规范操作流程[1] - 该区建立了"网格+第三方+监管"协同治理模式,整合市场监管、社区网格员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力量,实现网络餐饮全方位监管[1] 外卖骑手参与监管 - 余杭区首创外卖小哥"吹哨人"制度,聘请专业培训后的骑手作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对商户证照不全、后厨卫生不达标等问题进行实时监督举报[2] - 市场监管部门对骑手提供的线索快速响应,启动核查处置程序并督促整改[2] - 该制度将传统"厨房重地闲人免进"转变为"明厨亮灶全民监督"的新型监管模式[2] 长效机制建设 - 余杭区计划探索食安责任保险、信用奖惩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2] - 通过数字化监管与线下协同治理相结合,构建食品安全共治生态[2] - 目标是为消费者建立更完善的"舌尖上的安全防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