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方建言:如何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治理新挑战与应对举措 - 食品安全治理面临新产品、新业态、新渠道带来的挑战,需监管部门、行业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协同共治 [1] - 研讨会聚焦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新举措,包括达成共识、完善新业态标准、运用技术手段、杜绝夸大宣传等 [1] 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建设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加强源头管控、提升校园餐安全、推进智慧监管、打击违法犯罪,建立食用农产品"红灯机制"快速阻断输入性风险 [2] - 与公安、海关等部门开展"铁拳""昆仑"等专项行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 [2] - 食品安全共治需以共识为基础,高共识度可减少企业对严厉管理措施的抵触 [2] - 中国奶业协会将质量安全作为重点,发布质量报告、启动"壹拾佰仟万行动"、联合八大协会推出"消费场景共建计划",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乳制品营养 [3]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加强人才培养,近50000名公共营养师接受考评;推进团体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国标和行标补充;加强沟通协同和数字赋能 [3] 新业态食品安全治理完善 - 需制定完善直播、外卖等新业态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为监管、企业、消费者提供明确依据和保障 [4] - 平台方应承担更多责任,采取技术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屏蔽下架及举报措施 [4] - 商家、平台、监管部门需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媒体加强正面引导 [4] 大数据与AI技术赋能食品安全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运用AI技术实行外卖平台线上智慧巡查,月均发现问题线索近100条;将74家校园供餐企业纳入系统,AI识别后厨问题并通报 [5] - 伊利集团构建消费者数字化平台和智能洞察系统,三级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测单元、1000多项检验项目,实现全链条质量把控 [5] - 美团通过后厨直播系统、"明厨亮灶"计划给予商家流量倾斜和硬件补贴;接入多地许可证数据提升资质验真能力;升级政企协同系统助力精准治理 [5] - 塔斯汀创新智能辅导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管理规范;秋田满满联合第三方机构科普澄清"零添加"误区,呼吁企业聚焦品质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