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新能源材料

搜索文档
二度收购巴莫科技 华友钴业标的业绩承诺落空
北京商报· 2025-07-28 03:02
收购交易概述 - 华友钴业拟以13.512亿元收购巴莫科技38.6175%股权 [1] - 公司将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控制巴莫科技65.0222%表决权 [1] - 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交易对方杭州鸿源为控股股东华友控股联营企业 [3] 标的公司估值变化 - 巴莫科技100%股权估值从2019年32亿元增至当前35亿元 [1][5] - 2018年4月股权转让时整体估值约21.2亿元 [5] - 2019年4月股权转让时整体估值约29.2亿元 [5] 历史业绩表现 - 巴莫科技2019年净利润9980.83万元 低于承诺值2.15亿元 [3] - 2020年净利润1.89亿元 低于承诺值2.8亿元 [3] - 2019年扣非净利润8301.81万元 2020年扣非净利润1.69亿元 [3] 战略布局意义 - 收购将加强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布局 [2] - 巴莫科技是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领先生产厂商 [2] - 交易是公司向"全球锂电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导者"发展的重要环节 [2] 历史交易背景 - 2019年曾筹划收购巴莫科技100%股权但最终终止 [2] - 前次收购方案包括巴莫科技100%股权作价32亿元及华友衢州15.68%股权作价8.62亿元 [2] 公司财务数据 - 华友钴业2020年归属净利润11.65亿元 [5] - 2021年一季度归属净利润6.54亿元 [5] - 截至5月24日收盘总市值1129亿元 股价93.1元/股 [5]
百亿A股,再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6:17
大中矿业锂电项目投资 - 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临武县建设"年产3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分三期推进:一期2025年完成研发/小试/中试,二期2026年4月开工建年产1000吨产线(2027年底投产),三期2027年6月开工建年产2000吨产线(2028年底投产)[2][4][7] - 金属锂电池材料被公司认定为具有高比容量优势的高性能电池原材料,符合新能源产业升级趋势[7] - 公司在临武县已拥有324万吨碳酸锂当量资源,并配套建设锂矿采选及碳酸锂加工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7] 铁矿主营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8.43亿元(同比-4.01%),净利润7.51亿元(同比-34.17%),铁精粉收入25.13亿元(同比-22.04%)但球团收入10.38亿元(同比+95.64%)[11][12] - 铁矿石行业2024年普氏指数均价109.5美元/吨(同比-8.7%),2025年预计供需持续宽松导致价格继续下移[11][14] - 铁矿采选业占营收100%,其中铁精粉占比65.39%(2023年为80.52%),球团占比27.01%(2023年为13.25%)[11] 锂矿业务布局现状 - 自2022年10月启动锂矿开发,已耗资超42亿元获取湖南鸡脚山和四川加达两处锂矿探矿权[16] - 截至2024年末锂矿项目尚未贡献业绩,碳酸锂价格从1月81680元/吨跌至5月末不足60000元/吨[16] - 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副产原矿销售,当前市值151.9亿元(6月18日收盘价10.07元/股)[16][17]
国企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落户湖北
起点锂电· 2025-05-06 09:54
项目概况 - 湖北襄阳南漳县正在推进年产20万吨新能源材料磷酸铁全产业链配套项目,该项目由南漳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总投资达110亿元,是南漳县迄今为止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1][2] - 项目分两期建设,涵盖硫磺制酸、湿法磷酸、磷石膏处理、合成氨等装置,叠加后实现年产磷酸铁20万吨[2] - 项目以磷酸铁为核心,配套生产净化磷酸、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复合肥、无水氟化氢、硫酸、合成氨等产品[1] 公司背景 - 南漳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川发龙蟒成立于1997年,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总市值215.38亿元[3] - 公司自2021年起布局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坚持磷化工和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在川鄂两省四地布局产能,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1.78亿元(同比+6.10%),净利润5.33亿元(同比+28.62%),扣非净利润5.11亿元(同比+26.82%)[3] 产业链布局 - 公司已建成"磷矿—湿法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磷肥—磷酸铁/磷酸盐—磷酸铁锂"完整产业链[4] - 磷矿资源方面,公司在马边、保康、绵竹拥有约1.3亿吨储量,未来达产后将具备年产410万吨磷矿生产能力[4] - 新能源材料业务中,磷酸铁设计产能15万吨/年(在建10万吨),磷酸铁锂设计产能6万吨/年(在建4万吨),当前产能利用率34.57%[4] 新能源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材料板块首次实现营收1亿元,占营收比重1.23%,显示该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4] - 行业面临磷酸铁锂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高端产能供不应求,公司在技术迭代和中端客户方面优势不明显[5] - 多家磷化工企业如贵州磷化集团等布局锂电正极材料领域,市场竞争加剧,需警惕技术被超车风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