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硬件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与 PC 的最后边界,终于被三折叠打破
虎嗅APP· 2025-09-04 10:16
核心观点 - 华为通过三折叠形态和软硬件深度整合 重新定义折叠屏设备为"口袋PC" 突破传统手机生产力上限 [2][3][32] - 公司以"三重定义"战略构建技术护城河 在中国折叠屏市场占据75%份额 出货量达374万台 [26][30] - 鸿蒙系统实现PC级应用移植 M-Pen 3手写笔与折叠键盘形成完整输入体系 提升移动办公体验 [8][13][15] 折叠屏的新想象 - 行业普遍通过软件多任务交互解决屏幕尺寸与便携性矛盾 但8英寸屏幕未带来质变 [5] - 华为三折叠方案提供10.2英寸超大屏幕 相当笔记本电脑尺寸 实现"口袋PC"构想 [6] - 鸿蒙系统支持真正PC级窗口管理 可同时开启多个应用并自由调整窗口 [8] - PC版WPS Office完整移植至手机 支持复杂格式PPT修改 突破移动办公功能限制 [10] - 星闪技术使M-Pen 3手写笔实现超低延迟 深度适配三折叠大屏创作场景 [13] - 手写笔支持PDF批注图文摘录 与折叠键盘形成输入输出闭环 超越平板电脑体验 [15] 从工具到价值 - 三折叠形态解放创意 AI助手小艺可实时翻译外文文献 生成报告摘要和市场分析PPT [19][22] - 红枫原色影像系统采用150万多光谱通道传感器 从计算摄影迈向物理摄影新阶段 [22] - 理性生产力与感性体验结合 塑造有温度智能伙伴 支撑超高端市场定位 [24] 定义者的内功 - 华为通过硬件创新+软件生态+定义形态三重战略构建自我强化循环 [26][30] - 2019年即制定大屏应用适配规范 如建议展开状态每行文本不超过40字 [27] - 全球唯一掌握三折叠大规模商用能力 累计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28][3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市场份额达75% 出货量374万台 [30] 行业影响 - 折叠屏手机不再是直屏手机延伸 而是挑战移动生产力新高峰 [32] - 三折叠形态模糊移动设备与传统生产力工具边界 实现形态与体验无缝切换 [32][34] - 软硬件深度融合定义未来智能终端体验 集手机便携平板沉浸PC生产力于一身 [32]
港迪技术(301633) - 301633港迪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8
2025-08-28 09:50
战略布局与组织发展 - 公司构建“一体三翼”战略格局,以武汉总部为核心,深圳、上海、海南三大区域中心协同发展,通过增设分支机构(深圳、海南、上海分公司)专注重点区域业务拓展与人才引进 [2] 海外市场拓展 - 当前海外业务占比较小,公司正通过增设组织机构、增加专业人才壮大海外团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 中长期发展规划 - 未来3-5年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及海外市场拓展,深化“高端化、差异化、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路线,延伸产业链并强化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定制服务及国产替代领域布局 [3] 中高压变频器业务进展 - 部分机型已进入测试验证阶段,产品发展规划围绕技术升级、场景拓展、全球化布局三大核心,与现有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形成“驱动-控制-管理”全链条协同,并基于现有客户资源加快行业定制化开发与新客户拓展 [3] 并购与对外合作策略 - 公司以技术驱动为主,持续通过研发提升竞争力,同时关注新技术与市场变化,未来可能在科学决策前提下寻求合作伙伴或投资标的以推动发展 [4] 新兴领域布局评估 - 人形机器人领域前景广阔但公司现阶段未涉足,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结合战略与需求评估进入可能性 [5] - 雅下水电站相关产业(如盾构机)需求量大,公司盾构机变频器在国内国产品牌中连续5年稳居第一,将积极关注并争取相关业务机会 [5] 下游行业表现与下半年展望 - 上半年船舶、铁路、石油、水泥等行业表现较好,支撑业务增长 [5] - 面对制造业投资放缓及价格战等挑战,公司对下半年发展保持信心,因下游行业覆盖广、核心客户粘性强,且将通过加大市场开拓、优化产品结构主动应对风险 [5]
确定性与成长性:煜邦电力2025H1价值观察
金投网· 2025-08-25 02: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 归母净利润2405万元 通过战略性研发投入 订单储备和国际化布局构建长期成长路径 [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54亿元 归母净利润2405万元 [1] - 研发投入3108万元 占营收比例8.78%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受客户交付节奏影响 部分智能电力产品合同未能及时确认收入 [2] - 2024年国网集中招标价格下调对毛利率带来影响 [2] 订单与业务保障 - 截至6月底在手订单约8.51亿元 相当于当期营收的2.4倍 [3] - 充裕订单为未来半年至一年业绩释放提供坚实保障 [3] 研发成果转化 - 完成新一代智能电力标准产品开发 优化电能表自动化工艺 [3] - 符合欧盟及国际标准的电能表进入试制阶段 [3] - 点云AI分类模型实现杆塔 导线 绝缘子等部件精准识别 精度超过92% [3][6] - 无人机机库迭代升级后成本下降近50% [3] - 数字孪生与AI融合应用在航迹优化和光伏场站预测中落地 [3] 储能业务突破 - 新型1P104S液冷电池PACK和5MWh电池舱成本下降约10% [4] - 261kWh液冷分布式一体机成本下降约15% 实现工商业场景批量交付 [4] - 完成215kW液冷组串式储能变流器B样机设计 启动下一代5MWh交直流一体舱研发 [4] - 海运版5MWh电池舱与261kWh一体机通过TÜV莱茵全套测试 预计年内取得认证 [4] 国际化布局 - 依托香港平台设立菲律宾子公司 直接投资设立新加坡全资子公司 [4] - 形成"香港—东南亚"双节点布局 业务延伸至中亚 东南亚及澳洲市场 [4] - 国内新设煜邦智能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强化区域产业协同 [4] AI技术应用 - 扩建算力基础设施 新建算力约10 PFlops [5] - 电量结算分析系统实现电力市场结算数据自动化分析与可视化 [5] - 电表终端测试智能体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显著缩短测试周期 [5] - 3D智能引导系统实现输电线路侵异物厘米级测距 [6] - 点云AI一体机支持本地化部署 集成数据安全管理与大模型 [6] - YP-AI350智能盒子与大疆无人机兼容 实现实时树障分析 [6] - 无人机导线咬线飞行融合激光雷达SLAM与AI视觉导航 [6] 竞争优势 - 行业唯一同时具备软硬件一体化能力的企业 [5] - 与国网 南网深度绑定 具备快速规模化落地潜力 [7] - 覆盖数据采集 算力支撑 算法落地 场景应用的完整闭环 [6] 行业环境 - 电网投资保持高位 数字电网 低空巡检 储能被纳入国家战略方向 [7] - 公司享有政策与产业双重红利 [7] 战略定位 - 不仅是智能电力设备供应商 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心参与者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8] - 研发投入与海外拓展构成双轮驱动 形成国内+海外双引擎格局 [7][8]
瑞和数智(03680.HK)上半年纯利达4318.6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22 15:2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20亿元,毛利率约为7.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为人民币4318.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约人民币3604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净收益约为人民币4109.8万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约人民币3863.5万元 [1] 盈利驱动因素 - 持有1500万股东京中央拍卖(01939.HK)股份,确认公平值收益约人民币6301.5万元 [1] - 研发费用、行政费用、融资成本及销售开支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1]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强化金融行业核心业务根基,巩固数据智能与营销科技领域领先地位 [1] - 坚持"数据筑基、智能驱动、创新赋能"发展理念 [1] - 积极开辟Web3.0及数字资产、数据要素市场化、信创国产化、软硬件一体化、价值投资等新兴领域 [1] - 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增长 [1]
英伟达推动RISC-V协同GPU 以提供更完善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快讯· 2025-07-17 11:48
英伟达技术战略 - 公司核心业务为加速计算,强调对x86、ARM和RISC-V架构的兼容支持 [1] - 通过CUDA技术支持RISC-V服务器与GPU协同实现高效加速 [1] - 目标是从软件生态主导过渡到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 RISC-V生态合作 - 公司在2025 RISC-V全球峰会上公开表态支持该架构 [1] - 硬件工程副总裁明确表达技术整合意愿,推动异构计算方案 [1] - 计划通过GPU加速提升RISC-V服务器的整体性能 [1] 产品发展路径 - 当前技术路线强调跨架构兼容性设计 [1] - 未来战略聚焦软硬件协同优化 [1] - 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覆盖从芯片到软件的全栈技术栈 [1]
研发项目管理升级:国产工具如何破解软硬协同与敏捷转型困局
36氪· 2025-05-21 11:0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技术迭代加速与产业融合深化推动研发项目管理工具成为企业创新力的战略支点,传统工具难以应对流程固化与数据孤岛问题,行业向云化、国产化、集成化方向演进 [1] - 研发活动高风险性与复杂性要求高效的项目管理工具优化资源分配、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并确保技术路线与商业目标的一致性 [2] - 汽车与半导体领域软硬件协同研发成为主流,智能驾驶系统需同步开发高算力芯片与AI算法,跨学科协作、版本同步及测试验证要求更高 [2] - 企业服务等行业软件研发中瀑布型规划与敏捷开发并行的混合模式普及,需兼顾长期架构稳定性与功能快速迭代 [2]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研发项目管理工具市场规模预计达41.5亿元,国产化趋势下国内厂商市场空间广阔 [2] - 中国软件研发项目管理SaaS领域呈现寡头竞争格局,飞书项目、JIRA、ONES分别占据37%、27%、15%市场份额 [4] - 研发项目管理工具分为软件研发、硬件研发及软硬一体三大类别,飞书项目、Jira位列第一梯队 [6] 工具分类与功能特点 - 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以敏捷开发、DevOps理念为核心,覆盖需求管理、迭代规划、代码协作等全生命周期环节,典型工具包括Jira、PingCode、TAPD [6] - 硬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典型代表包括PTC、PowerProject、LEAD [6] - 软硬一体研发项目管理工具打破传统壁垒,适配复杂系统集成场景,代表厂商有飞书项目、西门子、微软 [6] 核心需求与解决方案 - 研发管理流程痛点趋于同质化,系统化建设是核心作用,需通过PDCA循环优化流程以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项目成果可能性 [8] - 解决方案方聚焦同质化痛点解决可进一步打开市场 [8] 数字化转型四大趋势 - 流程型组织成为企业结构性调整方向,需优化内部流程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11] - 软硬件一体化要求研发项目管理具备相应配置水平,解决复杂协同研发流程模式是未来趋势 [11] - 云化平台凭借低成本优势、跨地域协作能力及便捷版本迭代管理成为重要优选方案,需攻克核心资产安全保护与网络传输效率优化 [11] - 敏捷IPD双模融合通过敏捷开发精髓赋予IPD流程灵活性,实现产品开发快速迭代与即时反馈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12] 未来发展方向 - 研发项目管理数字化工具进入深度整合与智能化升级阶段,核心特征包括业财一体化、全周期成本管控、多模块集成管理 [12] - 未来趋势围绕AI深度赋能、安全合规强化、低代码普及及技术融合展开,工具向战略级"数字基建"转型 [12]
汉鑫科技(83709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2:2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9日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3] - 参会人员包括通过网络参加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经理刘文义等多位公司人员 [3] 业务板块情况 智能驾驶业务 - 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开发全栈产品矩阵,面向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多种场景落地服务 [4] - 国内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处于引领示范阶段,订单有波动,2025年将拓展行业应用,截至2024年年报披露日,在手订单约1.1亿元 [8] 软硬件一体化战略 - 2024年在“硬终端”战略指引下,“汉鲲”品牌完成注册、首个终端试产实验室建成,后续将根据市场需求推进硬终端产品销售和推广 [5] 与华为合作 - 合作分为两类,公司为华为提供工业人工智能领域产品及解决方案,华为为公司提供数据通信类、智算服务器类等设备,2024年在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业务正常推进 [6] 智能制造业务 - 报告期内持续对核心产品研发迭代,“AI + 工业视觉”产品的系列智能质检专机设备已投放市场,业务收入来自多种产品和服务 [9] 财务相关情况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3.99%,因客户资金及付款安排延迟,账龄结构变动致计提坏账准备增加,但客户信誉良好未发生坏账,公司完善回款督导制度 [7] - 2024年研发费用总额约为1,917万元,同比提升6.93%,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提升了2.13个百分点,授权知识产权共25项,包括发明专利5项等,成果应用于产品与解决方案 [11] - 2024年末应收款项融资为646,648.39元,占资产总额0.09%,均按票面金额计量,不涉及复杂估值技术,计量准确可靠 [14] 公司发展规划 - 自上市制定百年汉鑫第一个五年规划,有序推动业务全国战略布局 [10] - 2024年完成首次募资项目结项,包括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落成等,后续根据战略发展需求储备资本市场资源 [12] - 2025年战略规划包括扩大经营规模、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协同合规高效,在大模型开发与应用等三方面发力,依托敏捷高效组织架构提升盈利水平 [15][16] 其他事项 - 权益分派预案尚需股东会审议通过,通过后2个月内实施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