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化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汽车CEO李想:没有“理想i7”这个车型;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9-22 10:41
理想汽车产品规划 - 理想汽车CEO李想明确否认存在"理想i7"车型 并建议消费者无需等待该车型[2] 特斯拉技术前景与安全事件 - 马斯克宣称自主化技术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创造 而非财富转移 强调其非零和博弈特性[2] - 德国发生特斯拉Model Y撞车起火事故 因电子车门故障导致三名乘客死亡 包括一名43岁男性及两名9岁儿童[3] - 美国当局已对17.4万辆2021款特斯拉Model Y展开调查 重点关注电子车门系统安全隐患[3] 比亚迪股权变动 - 比亚迪集团回应巴菲特清仓减持 指出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起持续减持 至去年6月持股比例已低于5%[2] - 公司强调股票买卖属正常市场行为 并对巴菲特团队17年来的投资与陪伴表示认可[2]
研判2025!中国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自主化进程加速,行业市场规模达30.96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1:25
行业概述 -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神经中枢 承担监测、控制和保护反应堆及全厂关键设备的职能 [1][3] - 系统由安全级DCS和非安全级DCS构成 安全级DCS实现事故工况下反应堆安全控制 非安全级DCS保障机组高效经济运行 [3] - 国内行业起步较晚 初期长期依赖美国西屋、法国阿海珐、日本三菱等国际供应商 [1][10] 发展历程 - 2004年中广核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引入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启动自主化进程 [4] - 2010年广利核公司自主研发成功核级DCS平台"和睦系统"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4][11] - 2018年"和睦系统"首次应用于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 标志技术全面自主化 [5] - 2023年中核集团"龙核®"平台通过国家核安全局审核 形成双安全级DCS平台格局 [5] - 2024年"龙鳍®"平台在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实现首台套应用 [5] 市场规模 - 中国核电DCS市场规模从2016年14.3亿元增长至2024年30.9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13% [1][10] - 电子元器件作为核心部件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18310亿元增长至2024年2482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5% [7] - 下游核电机组数量从2017年37台增长至2024年58台 装机容量从3580.72万千瓦增长至6088.09万千瓦 年复合增长率7.88% [8]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由美国西屋、英维斯、法国阿海珐、日本三菱等国际巨头主导 [11] - 第二梯队以中核控制、广利核、国能智深、国核自仪、和利时等国内企业为代表 正快速崛起 [11][12] - 广利核公司"和睦系统"已应用于17台国内新建核电机组 覆盖多技术多堆型 并出口至阿尔及利亚、韩国项目 [11] - 中核控制具备国际一流核仪控工程实施能力 为国内外50余座反应堆提供专用仪控系统和辐射监测仪表 [12] 技术突破 - 国内企业突破安全级平台、实时操作系统、专用芯片与精密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1] - 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DCS产品 在"华龙一号"等新一代机组实现规模化应用 [1][10] - 广利核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核级冷水机控制柜供货资质和业绩的企业 [11] 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实现预测性维护、故障自主诊断和运行参数动态优化 [13] - 自主化方向:聚焦自主芯片、实时操作系统、安全可信软件平台及高端传感器研发 构建国产化技术体系 [14] - 网络化方向:工业互联网与D系统深度融合 构建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确保网络安全 [15]
A股,突变!多只强势股跳水
证券时报· 2025-08-14 09:4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冲高回落 沪指跌0.46%至3666.44点 深证成指跌0.87%至11451.43点 创业板指跌1.08%至2469.66点[1] - 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下跌 上涨个股不足千只 北证50指数跌1.99%[2] - 沪深北三市成交额达23066亿元 较前一日增加逾1300亿元[1]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保险板块逆市拉升 中国太保涨近5% 新华保险涨近3%[2] - 券商银行板块相对坚挺 长城证券涨停并斩获两连板[2] - 数字货币概念活跃 恒宝股份斩获3连板 四方精创大涨超15%[2] - 多只强势股大幅跳水 玉禾田跌超11% 新疆交建/海立股份/八一钢铁跌停 长城军工跌超7%[2][8] - 北交所新股志高机械上市首日收盘上涨231.19%至57.66元/股 盘中最高涨幅超300%[2] 寒武纪个股表现及市场关注 - 寒武纪盘中大涨超14% 最高触及985元/股 较2022年4月底低点46.59元暴涨超20倍[4] - 公司辟谣市场传闻 否认增加载板/晶圆采购量及下半年业绩超预期等不实信息[6] - 市场传闻DeepSeek-R2新品即将推出 但接近人士回应称该消息不实且8月无发布安排[6] - 国产AI芯片替代加速被视为股价驱动因素 公司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交付能力[7] - 美国限制A100/H800等高性能AI芯片出口 为国产芯片提供替代窗口[7] 公司风险提示 - 九鼎投资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500万至4400万元 跨界收购南京神源生存在行业整合风险[16] - 海立股份提示股价明显脱离基本面 否认存在重大资产重组或资产注入事项[17] - 长城军工表示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股价脱离基本面可能申请停牌核查[17]
A股,突变!
证券时报· 2025-08-14 09:18
市场表现 - 沪指早盘冲高突破3700点续创阶段新高但午后回落收跌046%报366644点终结8连阳 [1] - 深证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08%中证2000指数跌近2%科创50指数逆市涨075% [1][2] - 全A成交额连续两日放大至23066亿元较前一日增加逾1300亿元 [1] - 北交所新股志高机械首日收盘上涨23119%盘中最高涨幅超300% [3] 板块及个股异动 - 金融板块表现强势保险股中国太保涨近5%新华保险涨近3%券商股长城证券两连板 [3] - 数字货币概念活跃恒宝股份3连板四方精创大涨超15% [3] - 半导体板块盘中冲高寒武纪涨超14%股价最高达985元/股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较2022年低点涨幅超20倍 [5][6] - 多只强势股跳水新疆交建海立股份八一钢铁等跌停长城军工跌超7% [3][12] 寒武纪相关动态 - 市场传闻公司增加载板晶圆采购量且下半年业绩超预期但公司辟谣称相关信息不实 [9] - 网传DeepSeek-R2新品即将发布但知情人士称该消息不实且8月无发布计划 [9] - 机构认为国产AI芯片替代加速是驱动股价主因公司具备自研指令集与微架构能力在政策支持及需求升级下"国产化"属性成为市场标签 [10] 公司公告 - 九鼎投资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亏损5500万至4400万元跨界收购的南京神源生近三年持续亏损存在整合风险 [26] - 海立股份提示股价短期涨幅明显脱离基本面澄清无重大资产重组或资产注入事项 [27] - 长城军工表示基本面未变化若股价进一步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27]
“吃肉没跟上,挨打没落下!” 午后跳水,超4600只个股下跌,沪指终结8连阳!后市怎么看?
雪球· 2025-08-14 07:52
市场表现 - 沪指3700点得而复失,收盘跌0.46%,深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08%,终结8连阳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28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83亿元 [2] - 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下跌,个股跌多涨少 [2] 板块表现 - 军工、CPO、光刻胶等概念跌幅居前 [3] - 半导体、保险等板块活跃 [4] - 保险板块涨幅超2%,位居行业板块涨幅第一,中国太保涨近5%,中国人保涨近3% [18] 个股表现 - 长城军工10天7板后闪崩大跌,盘中一度逼近跌停,收盘跌7.12%,总市值456.19亿元 [7][8][9] - 寒武纪-U盘中涨超14%报985元,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 [15] - 寒武纪8月12日实现20%涨停,8月13日收涨1.31%报860元 [16][17] 公司公告 - 长城军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10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超100%,市净率22.6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5.70 [11][12] - 寒武纪澄清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订单、收入预测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16] 行业分析 - 半导体行业:AI芯片因技术壁垒高、验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呈现寡头格局 [17] - 保险行业: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有助于减轻利差损压力 [21][22] 市场观点 - 上证指数突破3683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成交额突破2.1万亿元显示市场活跃度提升 [26] - 融资余额达2.032万亿元,M1增速达5.6%显著超过上月水平 [26] - 当前行情类似"增强版2013",小盘和成长风格仍占优 [26]
688256,逼近“千元股”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5:12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700点,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午盘涨0.20% [2] - 沪深北三市半日成交额达14313亿元,较上日放量1030亿元 [2] - 深证成指跌0.15%,创业板指跌0.23%,北证50指数跌0.98% [2]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股全线走强,龙图光罩涨17.22%,海光信息涨9.97%,寒武纪-U涨9.89% [4][5] - 寒武纪-U盘中涨超14%至985元,市值突破4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6] - 寒武纪近3个交易日加速上涨,8月12日"20cm"涨停,8月13日续涨1.31% [8][9] - 公司澄清网上流传的订单和客户信息为不实消息 [8] - 浙商证券指出国产大模型兴起推高算力需求,AI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11] 脑机接口概念股表现 - 脑机接口概念股普涨,创新医疗8天5板,博拓生物涨超12%,三博脑科涨超9% [12][13] - 政策层面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目标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2030年形成国际竞争力 [13] - 创新医疗参股博灵脑机40%股权,该公司专注医疗康复领域脑机接口技术研发 [14] - 博灵脑机2023-2024年分别亏损660.17万元和866.41万元,产品尚未正式上市 [14] 保险板块表现 - 保险板块领涨申万二级行业,整体涨幅2.74% [16] - 中国太保涨4.66%,新华保险涨3.53%,中国平安涨2.49% [16] -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耗资5583.89万港元,持股比例达5.04% [17] - 机构看好保险股双面红利属性,预计全年业绩增长,估值具备吸引力 [18][19][20]
特朗普搅动市场!港A股短暂“跳水”,警惕变盘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07 06:06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上涨0.12%至3638.40点 创业板指下跌0.52%至2346.59点 深证成指下跌0.13%至11163.36点[1][2] - 稀土 钢铁 有色金属 大飞机板块跌幅居前 医疗器械和消费电子板块走强[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51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1] - 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元上方 融资余额达19863.11亿元创十年新高[1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52% 25000点失而复得 国企指数上涨0.36%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54%[2][3] - 生物医药和创新药概念领跌[3] - 南向资金7月流入170亿美元 高于6月的100亿美元 前7个月累计净流入110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1030亿美元[13] - 港股短期面临技术性回调压力 但中期在政策面和基本面支撑下延续上行趋势[15] 外资流动情况 - 7月外资净流入27亿美元 高于6月的12亿美元[13] - 今年以来境外被动型资金累计流入110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70亿美元[13] - 境外主动型资金累计流出110亿美元 低于2024年全年水平[1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美元走弱有利于外资回流A股[15]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 药品关税最高征收250%[5][6] - 美国制造企业给予豁免 但未履行建厂承诺将追缴关税[7] - 苹果在美投资加码至6000亿美元[8] - 政策实施将加剧国内半导体行业出口压力 但中长期强化自主化决心[9] - 技术封锁与市场分割风险导致全球半导体效率下降成本上升[9] 美联储政策预期 - 9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5% 预计全年降息62个基点[12] - 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急剧放缓 货币政策拐点即将到来[11] - 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胀 但美联储可能需要降息应对经济放缓[12] 市场参与度变化 - 7月A股新开户数196.36万户 同比增长70.54% 环比增长19.27%[15] - 前7个月新开户数1456.13万户 同比增长36.88%[15] - 市场赚钱效应和政策助力推动新股民入场[15] 行业板块表现分化 - 科技成长与周期制造成为市场两条主线[15] - 8月为半年报披露高峰 高估值题材股面临业绩验证压力[15] - 医疗器械和消费电子板块表现强势[1]
合成化学研究新范式:当AI“大脑”遇上机器人“双手”
新浪财经· 2025-07-01 04:09
合成化学的现状与挑战 - 合成化学是一门以原子和分子为基础创造新物质的学科,其突破对衣食住行和人类文明有深远影响[1] - 化学家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化学空间的广袤性,理论上可合成的中小分子数量高达10^60,远超宇宙恒星数量[2] - 传统研发模式依赖化学家经验不断试错和手工操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对新物质性能的严苛要求[1][2] 传统研究方法 - "自上而下"的实验驱动模式依赖化学家知识地图和直觉,通过大量实验与试错迭代出新反应[2] - "自下而上"的理论驱动模式从量子力学原理出发,计算成本极高,难以及时指导实际合成决策[3] - 两种方法在效率和普适性上都面临巨大挑战,催生了对新工具的迫切需求[3]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 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可大幅提升实验效率,中石化上海院2010年引入高通量技术平台,用机器人执行并行实验[4] - 自动化平台能系统性设计上千种催化剂配方并快速筛选,开发出纳米片状分子筛解决工业难题[5] - 晶泰科技开发的智能合成工作站可同时进行48个实验,加速催化剂筛选并提供标准化数据[5][6] AI在化学领域的角色 - AI目前主要作为化学家的高效帮手,而非替代者,因科学洞察仍需人脑完成[6] - 在数据稀缺的前沿领域,采用"层级学习"框架,利用相关数据训练基础模型后再微调,成功预测新型镍催化剂[8] - AlphaFold因蛋白质结构预测获诺贝尔奖,显示AI在数据丰富领域的潜力,但多数领域仍面临数据不足[6] 未来发展方向 - 自主化实验室(Lab Auto-Driving)能感知环境、分析数据并自主决策,形成设计-执行-学习闭环[9] - 晶泰科技整合自动化实验与AI预测设计,实现高效干湿实验迭代,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9] - 行业愿景是构建"AI+机器人"自主实验室,提升合成化学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效率[9]
徐工“巨无霸”远征全球
新华日报· 2025-05-22 23:23
公司动态 - 第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盛大开幕,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客商参与,创历届最高纪录 [1] - 16台"巨无霸"起重机发往乌兹别克斯坦、沙特、荷兰、巴西等多个国家,产品包括全地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等 [1] - 公司拥有起臂安全控制等10余项核心技术,产品代表行业世界领先水平,如超起风电最大臂长206米的履带起重机 [1] - 公司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全球研发中心和50多家海外子公司 [2] - 公司连续5年营业规模超千亿元,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46% [2] - 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唯一连续6年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企业 [2] 行业趋势 - 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超15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 [3] - 集群自主可控率超91%,国际化收入占比42% [3] - 今年前4月,徐州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幅近18% [3] - 行业正加速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和自主化 [3] - 行业探索"新能源+工程机械""人工智能+工程机械""制造服务+工程机械"等发展路径 [3] - 力争全年集群规模增长5%以上,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45% [3]
冲破外企垄断之壁 重塑矿用装备之局 潍柴打造矿山动力强劲“中国心”
经济日报· 2025-05-15 22:0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面临脱钩断链、技术封锁风险,大型矿用设备核心动力系统依赖进口,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1][2] - 进口设备存在采购成本高、维修响应慢(数周至数月)、配件费用昂贵、技术标准不透明等问题,导致矿山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2] - 技术依赖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3] 公司技术突破 - 潍柴发布第二代矿山动力系列新品,包含M系列(19.6-87.5升排量/522-2800千瓦功率)和H/T系列(3款明星产品),适配55-400吨矿卡/挖掘机等设备[4] - H/T系列采用53.09%高热效率技术平台,综合油耗较竞品低10%以上,配备耐高温材料和高刚度结构件设计[4] - 新能源领域布局WP17T甲醇发动机(10年研发/数亿元投入),攻克10余项行业难题并申请120多项专利,同时开发混动/纯电/氢内燃机等多能源方案[5] 研发历程与成果 - 公司深耕内燃机行业近80年,历时5年完成3万小时矿山实测,突破12项关键技术,实现98%零部件本土化配套[6] - 2005年推出首台WD618发动机,2016年WP13G530马力发动机市场保有量超10万台,成为行业经典[7] - 针对大型化需求(吨位从105吨升至130吨),开发M系列高端大缸径发动机和H/T系列机型[7] 市场影响与服务体系 - 新产品有望使国产大马力矿用发动机市场份额3年内突破50%,改变外资主导格局[8] - 建立矿山服务基地,通过"潍柴同行"APP实现设备实时监测,预计为客户降低30%综合运维成本[5][8] - 构建"硬件+软件"全链条生态,重塑矿山服务标准,解决进口设备"配件慢、收费高、维修难"痛点[8] 战略意义 - 标志着中国高端矿山装备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为行业自主可控按下加速键[8] - 提供符合中国矿山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替代进口产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