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

搜索文档
明确拒绝美国对中俄加征关税,日本怎么敢的?
搜狐财经· 2025-09-23 05:55
最近,常有朋友错过文章更新,记得将"日本通",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在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深化、俄乌冲突陷入僵局的背景下,美国近期向日本提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建议:联合对中国和俄罗斯加征更高关税。然而,这一提 议却遭到了日本的明确拒绝。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演变,更揭示了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微妙变化。 日本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客观分析。 事件背景:美国提议与日本回应 根据多方媒体报道,美国近期向日本提出建议,希望两国协调行动对中国和俄罗斯产品加征更高关税。这一提议,被视为美国试图构建更广泛的对中、对 俄经济施压联盟的一部分。然而日本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后,明确拒绝了这一提议。 日方表示,虽然理解美国的安全关切,但认为加征关税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日本方面强调,将继续遵循世界贸 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规则,而不是采取单边关税措施。 日本拒绝的三重战略考量 经济考量:切割与中、俄经济会来带的后果 日本拒绝美国提议的首要因素,是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计算。中国长期以来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
地缘经济论 | 第六章 地缘经济新格局下的产业发展战略
中金点睛· 2025-09-23 00:14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地缘经济问题关注使用经济手段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就产业篇而言,主要聚焦于如何使用经济手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结合 着特朗普政府竞争性地缘经济战略的意图表述来看,经济安全的内涵大致可以界定为具有特定产业结构基础的经济规模优势。不仅要确保经济总量的规模 优势,也要求这种总量的规模优势建立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等战略产业的基础上。为此,特朗普政府对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可交易性,抱有 较拜登政府更开放的态度。国家层面的产业链韧性度量发现,美国的进口集中度较高、与贸易伙伴的地缘距离较远导致其进口韧性偏低,或许可以部分解 释美国对制造业的重视。自特朗普1.0以来,美国对外加征关税和对内促进投资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造成了去中心化风险,促进了所谓"友岸生产",但特 朗普2.0更多希望能够实现"回岸"生产。除夯实一般性的制造业基础之外,竞争性地缘经济战略还高度重视能够带来地缘经济权力的战略产业。值得注意 的是,不同于以往美国主要通过供给侧卡脖子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特朗普2.0似乎寻求更多从需求侧发力。在地缘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繁杂的背景 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产 ...
美国图谋打压中国海底电缆业后,日本被曝打算跟进:换下中企供应商
观察者网· 2025-09-15 13:19
行业格局与市场结构 - 全球海底电缆市场由美国SubCom公司、日本电器公司NEC和法国阿尔卡特海底网络公司垄断 三家公司共占据约90%市场份额 [1] - 中国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入局后 与前述三家公司合计占据全球98%海底电缆制造和安装份额 [1] - 日本既是海底电缆制造商 也是北美与亚洲之间的连接枢纽 日本99%国际通信依赖海底电缆 [3] 日本政府政策动向 - 日本计划在2026年3月前完成海底电缆供应链调查 重点检查中国企业提供的电缆、中继器和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 [1] - 日本政府考虑通过补贴支持企业更换供应商 并可能提供资金帮助企业购买专用电缆铺设船只 [1][4] - 日本2022年设立4.4亿美元基金激励电缆建设 并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将12种物资纳入补贴范围 [4][5] - 日本计划在2026年修订法案时将海底电缆铺设和维护列入"战略服务"范畴 [5] 供应链依赖与贸易影响 - 日本住友电工制造光纤销往美国 供应谷歌和Meta等科技巨头 但受美国关税等贸易壁垒影响出口受阻 [3] - 日本缺乏电缆铺设和维修船只 一直依赖中国制造和运营的船只进行维护工作 [5] - 日本政府计划在完成供应链调查后 可能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寻求豁免部分贸易限制 [3] 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将中国华海通信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日本也计划排除中国供应商 [5] - 美国企业严重依赖中国公司修复破损电缆 孤立中国供应商将增加修复难度 全球每年有10多条电缆因捕鱼或自然灾害受损 [6] - 海底电缆被定义为国际民用基础设施 相关限制措施被指破坏正常市场规则和全球数据互联互通 [6]
中国反制有多狠?欧美承担不起联合对中国大帨加征关税的代价!
搜狐财经· 2025-09-15 09:13
中国制造业全球地位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33% 产值达5.7万亿美元 超过美国3.7万亿美元和欧盟3.3万亿美元 大体相当于G7国家总和 [3] - 中国制造业规模使其他地区难以替代 美国曾对中国加征关税但发现制造业回流和军工领域仍依赖中国进口商品如稀土 [3] - 中国对等反制关税后股市大幅反弹 美国股市下跌且美债遭抛售 最终迫使美国谈判达成关税休战 [4] 欧美内部矛盾与贸易关系 - 欧盟与美国贸易协定存在不对等 美国对欧盟加征15%关税 并要求欧盟进行7500亿美元投资和6000亿美元采购 [6] - 75%欧盟民众认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卖欧盟利益 协议落地依赖欧洲企业 实际兑现投资采购存在不确定性 [6] - 欧盟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若同时得罪中美两大贸易伙伴将面临不可承受之重 欧洲经济压力大不敢冒险 [6] 中国贸易多元化布局 - 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强劲 与金砖国家 上合组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在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合作顺畅 [7] - 中国拥有更广阔贸易大后方 不像欧美在战略政治经济上高度捆绑且同质化 容易互相牵制 [7] 欧美对中国商品依赖度 - 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前十类商品中有7类重合 包括家电 光伏组件 汽车零部件和电子设备等工业制成品 [8] - 欧美需求高度重叠 若加征关税后对等反制 两大经济体需求无法通过第三方替代 因产能不足或成本过高 [8] - 欧美制造业回流需三五年时间重建工厂 目前仍依赖中国商品 短期内无法准备好替代供应链 [8][9] 通胀压力与政治风险 - 欧美面临40多年来最严重通货膨胀 通胀问题仍是选民最关心议题 领导人更替与高通胀压力相关 [10] - 加征关税将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供给成本提高 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可能引发通胀反弹和民众不满 [10] - 政治人物忌惮物价上涨影响政治前途 决策时优先考虑国内稳定和利益 [10][11]
中国商务部正式通告全球,中美将在西班牙会谈:关税、管制、TikTok
搜狐财经· 2025-09-14 02:16
会谈基本信息 - 何立峰率团于9月14日至17日赴西班牙马德里与美国进行会谈 [1] - 会谈地点选择中立且低调的马德里 利于在舆论噪音外进行沟通 [2] 核心谈判议题 - 会谈聚焦三大关键议题:单边关税、出口管制及TikTok问题 [1] - 美财长此行同时串联英国 议题跨大西洋与太平洋 [2] 会谈策略特点 - 美方将"经济安全"和"反洗钱合作"等话术整合进跨地区议题框架中 [2] - 会谈重点在于底线试探与边界探索 而非表面形式 [1][2]
韩新政府:供应链是经济创新的命脉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17:34
政府供应链战略 - 供应链稳定被视为经济创新的命脉 旨在构建不受危机影响的经济安全基础并支持韩国企业挑战全球市场[1] - 供应链全周期分为资源保障 流通和生产三个阶段 推进定制化金融支持[1] - 将扩大经济保障服务指定行业范围 从海运和空运扩展到整个物流行业[1] 关键产品支持措施 - 积极推进关键产品的国产化 进口多元化和扩大储备以稳定供应链[1] - 对高风险一级经济保障项目通过供应链稳定化基金进行优先支持[1] 基础设施与危机应对 - 今年内完成早期预警系统第一阶段强化并试运行[1] - 完善危机应对实用手册并开展跨部门联合培训以巩固危机应对基础设施[1]
日媒:德国外长赴日与日本外相举行首次“战略对话”
环球网· 2025-08-18 07:20
地缘政治合作 - 德国与日本举行首次外长战略对话 德国外交部长上任后首次访问亚洲国家 [1] - 双方同意加强网络安全 武器装备研发和经济安全领域合作 并计划尽早举行防长外长"2+2"会谈 [3] 区域战略立场 - 德国宣称日本是其在亚洲的合作伙伴 希望通过战略对话深化双边合作 [3] - 日本欢迎德国参与印度太平洋事务 认为欧洲大西洋与印太地区形势不可分割看待 [3] 对华政策表述 - 德国外交部长在访日前声明中宣称与日本共同面对所谓"中俄威胁" 并特别抨击中国行动 [3] - 德方炒作中国在台湾海峡 东海和南海的行动具有攻击性 声称这些行动的影响已波及欧洲 [3]
默克尔早有预警,欧洲偏要制裁,如今2400亿教训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25 14:00
欧盟对俄制裁与能源危机 - 欧盟通过第18轮对俄制裁,永久禁用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总投资超200亿欧元[1][4] - 北溪1号年输气量达550亿立方米,占欧洲能源进口重要份额[4] - 德国工业用气占全国天然气消费59%,制裁导致巴斯夫、大众等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16][17] 欧洲经济受损现状 - 德国因俄乌冲突损失2400亿欧元(约1.8万亿人民币)[12] - 77%德国家庭因能源账单压力动用储蓄,法国电费上涨20%,意大利政府发放能源补贴[14] - 美国液化天然气以三倍价格向欧洲出口,同时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吸引欧洲企业迁美[23][25] 地缘政治与产业转移 - 欧洲对美政治依赖加深,匈牙利、斯洛伐克被迫支持制裁,丧失外交独立性[19][36] - 俄罗斯转向亚洲市场,与中国、印度建立能源贸易,金砖国家影响力增强[29][32] - 美国军工企业通过乌克兰订单获利,欧洲成为战略棋子而非独立参与者[27][37] 中欧贸易与产业关联 - 中欧贸易额是欧俄贸易的十倍,德国50%出口依赖中国市场[48] - 奔驰、宝马、大众在华布局深度,中国既是核心销售市场也是生产基地[50] - 德国总理朔尔茨反对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称其"自损一万五"[54] 产业与政策选择 - 德国业界呼吁深化对华合作,民众示威要求政府放弃意识形态导向政策[56][57] - 欧洲面临选择:追随美国政治正确或维护自身经济利益[59] - 历史教训显示,与俄罗斯脱钩已造成严重后果,对华脱钩风险更高[45][63]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最新的贸易协议中没有涉及外汇。这份协议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快讯· 2025-07-23 05:58
贸易协议内容 - 最新的贸易协议未涉及外汇相关内容 [1] - 该协议对经济安全具有关键重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