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主权
icon
搜索文档
墨西哥对华加征关税,不只因特朗普施压
虎嗅· 2025-09-29 12:28
中国商务部9月25日发布公告,决定自当天起对墨西哥相关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根据公告,本案的被调查措施为:墨西哥政府拟对中国等非自贸伙伴的产品提高进口关税税率的相关措施。此外,墨西哥近年来采取的 其他涉及中国的贸易投资限制措施也在本次调查范围内。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认为,在当前美方滥施关税的背景下,各国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绝不能因为他人 胁迫而牺牲第三方利益。墨方单边加税举动一旦落地,即便是在世贸框架内,也会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贸易伙伴的利益,还会严重 影响墨营商环境的确定性,降低企业对墨投资的信心,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墨西哥政府9月10日向国会提交关税提案,拟对来自中国及其他与墨方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最高达50%的关税,其中 既包括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纺织品等大宗商品,也包括日用品、鞋履服饰、玩具、家电等消费品。 当前,该关税提案仍处于审议阶段,需要议院批准才能生效。如果获批,相关措施预计最早于2026年12月31日前全面生效,但具体以何 种形式落地暂无定数。对中国出海企业来说,这一举措引发广泛讨论和担忧。中国商务部此前回应称,这么做将降低中国企业 ...
婉拒中方邀请后,李在明对华加税,日本投降,韩国也要对美跪了?
搜狐财经· 2025-07-28 04:43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对美策略困境 -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中美博弈中采取"左右逢源"策略 但面临特朗普政府的施压 难以维系平衡 [1] - 李在明婉拒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邀请 打破惯例未将中国作为首访地 主要受中美关系紧张局势影响 [1] - 日本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后 韩国担忧特朗普对韩国汽车征收高于15%关税 惩罚其"消极态度" [3] 日美贸易协议对韩国的冲击 - 日本同意对美国汽车征收15%关税 开放农业市场 并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其中90%利润归美国 [3] - 该协议被称作"广场协议2.0" 显示日本经济主权丧失 加剧韩国对类似条款的担忧 [3] - 韩国副总理赴美谈判被临时取消 美方以财长"太忙"为由 被视为特朗普争取谈判筹码的手段 [3] 韩国对美妥协措施及后果 - 李在明下令对中国热轧钢板征收反倾销税 试图讨好特朗普换取支持 但美国仍未给予足够重视 [3] - 韩国政策摇摆暴露其对美国依赖 难以实现经济自主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4] - 事件导致中韩关系不确定性增加 反映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抉择 [4]
卢拉谴责美加征关税“敲诈施压” 巴西联合多方保卫经济主权
快讯· 2025-07-18 00:49
贸易争端 - 巴西总统卢拉谴责美国单方面对巴西加征50%惩罚性关税 [1] - 卢拉批评美国将贸易谈判变成"敲诈式施压"并对巴西司法进行虚假指控 [1] - 巴西将向WTO提起争端解决并依据《商业互惠法》采取对等措施 [1] 政府行动 - 巴西外交部于7月9日与11日两度召见美国驻巴西使馆代办表达不满 [1] -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与国会均表态支持政府立场 [1] - 卢拉7月15日签署总统令启动反制机制授权拟定报复性措施 [1] 行业影响 - 巴西将联合产业界、民间组织与工会共同应对贸易争端 [1] - 自7月9日美国宣布加税后卢拉于9日和10日两次重申对等回击 [1]
中国的示范起作用了!30国同时出手硬刚美国,美国霸权遭全球围堵
搜狐财经· 2025-06-29 09:20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特朗普推行新一轮极限施压政策,试图通过关税武器打压对手,重建"美国制造霸权" [1] - 中国率先亮剑,展现出坚决不妥协的强硬态度,成功稳住自身经济 [1] - 在中国示范作用下,加拿大、欧盟、日本、印度等30多个国家纷纷对美国发起强硬反制 [1] 中国的反制策略 - 中国通过精准反制措施和市场内循环战略,将美国关税冲击降至最低 [4] - 中国扩大内需、加强高端制造投资,并对美科技巨头采取数字服务税、限制稀土出口、管控关键技术等系列举措 [4] - 中国在"90天谈判缓冲期"内始终保持强硬姿态,明确表示"绝不以牺牲国家主权换取短期妥协" [4] 其他国家的反制行动 - 加拿大推出数字服务税,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征税,特朗普宣布中止美加贸易谈判 [8] - 欧盟27国达成共识,提高对美农产品关税、限制美国高科技产品进入欧市 [10] - 日本拒绝接受汽车行业25%关税,并送出"中国产储钱罐",释放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的信号 [12] 印度的立场转变 - 印度对美国征收高达500%关税的提议采取断然反制态度,拒绝限制中印贸易 [14] - 印度强调要借助中国市场发展本国制造,拒绝脱钩中国 [16] - 印度的立场转变标志着特朗普"全球通吃"战略的失败 [16] 特朗普政策的失效 - 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大棒"重塑全球贸易秩序,但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18] - 全球反美情绪觉醒,加拿大、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形成事实上的反制联盟 [18] - "90天关税缓冲期"即将到期,特朗普未能逼迫各国让步,美国陷入空前孤立 [18]
关税战过后,澳大利亚硬刚美国:中国是“钞能力”10倍的优质客户
搜狐财经· 2025-05-18 00:04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战略转向 - 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达2100亿澳元,占总出口额38%,而对美出口仅370亿澳元占比7%,凸显中国作为核心贸易伙伴的经济权重[3] - 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葡萄酒最大买家,美国需求几乎可忽略不计,若追随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将导致经济损失数十倍于收益[3] - 莫里森政府时期"反华急先锋"政策导致经济重创:中国对澳葡萄酒加征218.4%反倾销税致对华出口暴跌97%,大麦、龙虾、煤炭产业同步受挫[3] 地缘经济平衡策略 - 澳大利亚采取"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双轨策略:维持美澳军事同盟采购核潜艇,同时通过RCEP和CPTPP扩大对华出口市场[4] - 在可再生能源、矿产加工领域深化与中国合作,保持铁矿石、锂矿等关键矿产长期供应协议,对冲美国霸权风险[7] - 推动与东南亚区域供应链整合,减少对中美单一市场依赖,形成"经济压舱石"效应[9]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与非洲贸易达2821亿美元,与拉美贸易达489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贸易伙伴[7] - 美国"友岸外包"计划实际效果存疑:承诺采购澳大利亚LNG替代俄罗斯能源但实际采购量远低于协议,稀土加工产能转移因环保和成本问题推进缓慢[7] - 中国可能推动WTO改革提出"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方案,并通过"一带一路"与RCEP、CPTPP对接构建新自由贸易网络[9] 行业影响与市场替代 - 2022年美国对华葡萄酒出口增长30%,直接填补澳大利亚葡萄酒退出后的市场空缺[3] - 澳大利亚牛肉因失去中国市场转向美国,间接帮助美国肉企填补国内产能缺口[3] - 欧盟若完全配合美国对华脱钩将损失GDP0.8%,保持对华贸易则可从中美博弈中获利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