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违约
icon
搜索文档
贝森特:美财政部准备买阿根廷美元债,正讨论200亿美元货币互换额度
华尔街见闻· 2025-09-24 16:45
在本周一放话考虑"所有稳定选项"后,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了支持阿根廷的细节,力挺米莱政府渡过选 举关键期。 贝森特表示,美国支持阿根廷和米莱,他并不认为市场对米莱失去了信心,只是人们想起了之前的危 机。他说:"我们不会让市场波动阻碍米莱推行重大的经济改革。" 美东时间9月24日周三,贝森特公布,美国正与阿根廷就一项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进行谈判,并准 备购买该国的美元债券,为阿根廷总统米莱在下月关键中期选举前提供"桥梁"支持。这一举措凸显特朗 普政府对其自由主义盟友的坚定支持,旨在防范比索遭遇挤兑风险。 受贝森特最近的美国支持表态提振,本周阿根廷金融市场强势反弹。比索兑美元汇率周三盘中一度涨 2.7%,美元债券全线上涨,其中2035年到期债券上涨约4美分,完全抹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地方选举以来 的跌幅。这一支持承诺有效缓解了市场对阿根廷流动性困难的担忧。 分析师认为,美国的财政支持将显著提升阿根廷在2026年初重返国际债券市场的可能性。Adcap Grupo Financiero首席经济学家Federico Filippини表示,此举消除了米莱经济计划面临的流动性困难不确定 性。 同在周三,媒体获悉,阿根廷央 ...
一周债市看点|金科地产发行人重整计划获批并进入执行阶段,时代控股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31 09:12
公司财务表现 - 金科地产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19.70亿元,2023年亏损87.32亿元,同比下滑266.11% [1] - 泰禾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328.88亿元,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24.889亿元的三分之一 [2] - 时代控股集团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36.55亿元,2023年亏损35.65亿元,同比下滑283.01% [4] - ST东时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至-1.05亿元,2024年亏损9.03亿元,2023年亏损3.62亿元 [6] - 富力地产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0.82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3亿元,2024年亏损154.05亿元,2023年亏损199.50亿元 [6][7] 债务违约与重整进展 - 金科地产未能按期兑付"20金科地产MTN001"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26.28亿元重整投资款全部到账 [1] - 新光控股"17新光控股CP001"、"17新光控股CP002"和"18新光控股CP001"均未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涉及金额分别为10亿元、10亿元和7.1亿元,已完成现金分配并进入重整执行期 [3] - 时代控股集团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4] 法律诉讼与监管处罚 - 金科地产近一年有98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125,638.80万元 [1] - 泰禾集团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被罚600万元,多名高管分别被罚款8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 [2] - 时代控股集团新增重大诉讼,被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冻结价值6.5185亿元的财产 [4] - ST东时子公司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2.925亿元,系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法律诉讼纠纷 [5] - 富力地产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人为全部未履行状态 [6] 行业经营环境 - 时代控股集团因行业周期性下行不利影响,叠加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的不利变化,流动性出现紧张 [4] - 富力地产亏损主要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导致来自物业开发的收入及毛利下降 [6]
阳光城:截至8月26日,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655.6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7 04:48
债务逾期情况 - 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总额655.66亿元,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及合作方款项[2] - 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22.44亿美元[2] - 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64.63亿元[2] 诉讼与执行进展 - 新增法院执行案件涉及金额0.36亿元,因净资产为负未计算比例[2]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3] - 正在执行及谈判中的案件总金额达544.57亿元[3] 债务化解措施 - 协调各方筹措资金并商讨多元化解决方案[2] - 在地方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支持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2] - 针对176.48亿元金额正与金融机构谈判并聘请专业团队沟通[3] 信息披露说明 - 债务数据未经审计,与最终审计结果可能存在差异[2] - 将持续评估债务问题对法律、财务及运营的影响[2] - 承诺根据实际进展及时履行披露义务[3]
突发!昔日千亿房企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被留置!公司3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收到千万级罚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3:48
公司高管动态 - 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1] - 公司按原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正常运转 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1] 信息披露违规及处罚 - 公司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2020年7月6日至2021年5月8日发生13起诉讼 标的累计967,369.95万元 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48.21% 其中12起诉讼标的额超5,000万元;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2月13日发生10起诉讼 标的额累计619,060.73万元 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41.84% 其中9起诉讼标的额超5,000万元 [3] - 公司迟至2023年5月26日仅披露其中1起诉讼 其余22起诉讼至2025年2月6日才陆续披露完毕 [3][4] - 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未披露上述诉讼 [5]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处以600万元罚款 对黄其森处以300万元罚款 对其他8名高管分别处以80-250万元罚款 [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建于1996年 2010年成功上市 从事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开发 [7] - 2002年进军北京豪宅市场 打造庭院建筑产品线 [7] - 2013年到2017年实现百亿到千亿突破 2017年销售金额超过千亿 2018年达1,300亿 [7] - 2017年底黄其森提出2,000亿元销售目标 公司市值一度超过500亿元 [8] 债务危机与退市 - 2020年7月6日公告未能完成中期票据"17泰禾MTN001"本息兑付 正式宣告债务违约 [8] - 2023年7月28日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9]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9]
中国玻璃(03300.HK)违反借贷协议
格隆汇· 2025-08-20 13:05
融资协议与违约事件 - 公司于2022年7月8日与银团签订融资协议 以账户押记作为担保 [1]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到期日 未偿还本金为141.7百万美元 应计利息已全部结清 [1] - 因未能在到期后三个工作日内偿还本金 构成融资协议项下的违约事件 [1] 违约原因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相关行业持续低迷 导致建筑用玻璃产品需求疲软 [1] - 行业需求不振对集团应收账款及现金流造成不利影响 [1] - 违约可能对集团营运造成负面影响 [1] 应对措施与融资进展 - 公司正积极寻求专业建议 并与财务顾问及潜在融资方磋商资金筹集 [1] - 董事会探索多种方案以解决、延长或重组现有银行融资 并与贷款人持续磋商 [1] - 正在制定应急方案以确保债务偿付能力 防范再融资未能及时完成的风险 [1]
“白武士”输血拯救未果 华南城“清盘”背后的困局
新京报· 2025-08-19 14:21
公司清盘事件 - 香港高等法院下令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清盘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被委派为共同及个别清盘人[2] - 清盘程序正式启动 公司更改注册办事处地址和授权代表[2] - 清盘呈请由花旗国际提出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2.89亿美元9.0%优先票据违约 欠款金额约3.06亿美元[3] 财务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总计息债务达302.204亿港元 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仅7.177亿港元 其中受限制现金为6.766亿港元[4] - 存在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违约 触发3.75亿港元有息负债于要求时偿还[4]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40.3%至15.225亿港元[8] - 安永对2024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基础包括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5] 市值与股价表现 - 停牌前股价0.107港元 市值仅剩12.24亿港元 较2014年峰值300亿港元缩水超90%[2] 国资救助努力 - 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5月以19.1亿港元认购33.5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6] - 特区建发后续通过股权收购持续输血:12.57亿元接盘深圳第一亚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50%股权 50亿元认购西安华南城约69.35%股权[6] - 2023年3月在中国银行等机构助力下签署60亿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 贷款期3年 年利率4.7%[7] - 特区建发签订"维好协议"协助获得美元债展期[6] 救助失败后果 - 特区建发因"维好协议"被花旗国际提起诉讼 索赔不少于14.07亿美元[9] - 特区建发对华南城股权投资确认10.92亿元损失 计提37.80亿元减值准备 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48.92亿元[9] - 特区建发2023年净利润为-43.67亿元[9] 业务背景 - 公司主要开发及运营大型综合物流及贸易中心 2009年港交所上市后在全国八座城市扩张[3]
“港资房企”路劲4.35亿美元债违约,暂停支付所有离岸债务 | 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8-15 04:12
债务违约情况 - 公司暂停支付所有离岸银行债务、票据及永续证券的到期本金和利息 [2] - 无法使用指定资产所得款项支付2029年7月到期票据利息及2030年1月到期票据利息 两笔利息分别于2025年7月12日和7月26日到期 [2] - 离岸债务总额约15.1亿美元 其中未支付到期利息总额约2262万美元 [2] - 持有永续债约8.905亿美元及递延分派约5646万美元 [2] 违约历史背景 - 2025年7月12日离岸债券已到期 违约后享有30天宽限期 [2] - 此笔债务为2021年发行的5亿美元债券 当前余额4.35亿美元 [2] - 此次违约是继2024年7月债务展期后的新违约事件 [3] 债务重组计划 - 公司宣布启动全面重组程序 [3] - 重组核心原则包括公平对待债权人、尊重清偿优先级并参考国际及香港债务处理准则 [3] - 优先使用出售指定资产所得款项支付重组费用 不用于强制赎回票据或永续证券 [3] 前期债务处理 - 2024年7月本金总额约4960万美元的五只美元债券获有效投标 [3] - 境外美元债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高票通过 5笔美元债展期3.5年 [3] - 1笔永续债利率重设日期延后 公司计划用3000万美元赎回票据 [3]
港资房企路劲宣布债务违约,“香港公路王”为何走到悬崖边缘?
凤凰网· 2025-08-14 11:34
公司债务违约事件 - 路劲基建于8月14日宣布暂停支付所有离岸银行债务、票据及永续证券的所有到期应付本金及利息,正式违约 [1] - 离岸债务总额约15.1亿美元,包括到期未付利息约2262万美元、8.905亿美元永续证券及5646万美元递延分派 [2] - 违约直接原因是未能支付2029年7月到期美元债利息,且30天宽限期(至8月11日)届满后仍未解决 [3][5][6] 债务重组尝试 - 公司曾于6月20日提出对5只优先票据(2028-2030年到期)的修订方案,未偿还总金额超14亿美元 [3] - 方案包括将部分利息支付由现金转为实物支付、允许使用出售印尼收费公路等指定资产款项支付利息、请求豁免技术性违约 [4] - 7月17日修订方案提高印尼资产回款留存比例至60%,但仍未获所有票据持有人同意,导致修订失败 [5] 违约根本原因 -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销售回款大幅削弱,2024年前7个月销售额同比下降超35% [7][13] - 行业融资环境趋紧加剧现金流恶化,印尼收费公路权益出售计划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受阻 [7] - 2022-2024年销售额连续下滑:420.23亿元(-19.9%)、276.5亿元(-34.2%)、124.62亿元(-55%) [11] 财务与流动性状况 - 2022-2024年净亏损持续扩大:4.95亿港元、39.62亿港元、41.22亿港元 [11] - 截至2024年底,银行及其他贷款总额162.27亿港元,账面现金仅42.7亿港元,2025年内需偿还29.1亿港元 [11] - 2024年通过出售资产偿还68.03亿港元贷款,净负债比率降至55% [13] 资产处置与偿债计划 - 2023-2024年出售全部内地公路业务,包括以44.12亿元出售4条收费公路 [12] - 目前持有印尼335公里收费高速,市场估值超50亿美元(覆盖离岸债务),但出售周期可能达6-12个月 [8] - 公司宣布启动三阶段债务重组:成立债权人团体、尽职审查、评估资产出售等方案 [13] 历史发展背景 - 公司1994年成立,1996年上市,早期以高速公路运营为主业,被誉为"香港公路王" [9][10] - 2003年进军房地产,2006-2007年以约18亿元收购顺驰地产,但收购后因诉讼纠纷拖累现金流 [10] - 收购顺驰导致沉重利息支出,错过行业黄金扩张期,形成依赖资产出售偿债的路径依赖 [10] 行业影响与展望 - 行业已有70余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反映房地产市场环境重大变化 [2] - 若房企未改变过去发展逻辑,在持续深度调整中易导致经营困难 [2] - 公司债务重组进程将成为观察房企债务危机化解路径的重要案例 [14]
30.53亿元,深圳地标商场摆上货架,价格较3年前腰斩
第一财经· 2025-08-12 09:05
拍卖信息 - 深圳皇庭广场将于9月9日进行公开拍卖 评估价约43 61亿元 起拍价约30 53亿元 保证金6 1亿元 [2] - 相较于2022年挂牌价74 93亿元 目前起拍价已是腰斩 [1][5] - 2022年首次挂牌参考价74 93亿元 后下调25%至56 2亿元 仍无人摘牌 [5][6] 资产概况 - 皇庭广场位于深圳福田CBD中心 总建筑面积约13 8万平方米 是地铁1 4号线上盖物业 集餐饮 购物 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4] - 截至2024年底 该广场账面价值57 5亿元 占公司总资产71 57% 2024年收入3 69亿元 占公司营收56 03% [6] - 当地业内人士评价其区位优越 客流量良好 [4] 债务背景 - 2016年子公司融发投资向中信信托借款30亿元 以皇庭广场作为抵押 借款期限至2021年 [4] - 因政策调整导致贷款无法续期 2021年中信信托提起诉讼 2023年终审判决需偿还本息及违约金 [4] - 2024年4月法院每月划扣款项用于部分还款 7月债权转让至光曜夏岚公司 [6] 潜在影响 - 若拍卖成交 公司将失去核心资产 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7] - 扣除皇庭广场收入后 公司2024年营收仅剩2 9亿元 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 [7] -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债务化解方案 若达成和解可能撤销拍卖 [8]
华南城,被清盘了
财联社· 2025-08-12 06:02
公司清盘事件 - 华南城因未能偿还2024年4月到期的3 06亿美元债务被花旗国际提出清盘呈请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作出清盘令 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1][3][4] - 公司总资产规模为875亿元 总负债高达609亿港元 成为继恒大之后最大的内房清盘案例 [1][9] - 停牌前股价报0 107港元 市值缩水至12 24亿港元 [2] 债务危机发展历程 - 2022年5月深圳特区建发集团以19 095亿港元认购33 5亿股新股 获得29 28%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后续通过维好协议和50亿元收购西安华南城69 35%股权进行输血 [7] - 2024年2月公司正式宣布违约 2024年底即期计息债务达182 41亿港元 现金及银行存款仅7 177亿港元 [7][9] - 花旗国际就维好协议起诉特区建发 申索不少于14 07亿美元赔偿 索赔额接近其全年净利润 [11] 历史经营情况 - 公司2009年登陆港交所 曾是中国知名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 业务遍布多个城市 [4] - 2020年8月标普上调其信用评级 野村证券看好其8个一二线城市交易中心及房地产开发业务 认为经常性收入强劲且土地储备充足 [5] - 2024年度收入40 83亿港元(同比+16 4%) 但净亏损89 7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12] 资产与业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拥有八个城市总土地储备3105 95万平方米 用途包括交易中心 住宅 商业 仓储等 [12] - 清盘人将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 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 可能尝试重组或出售核心资产 [10] - 深圳 西安 郑州等地商贸物流中心运营前景不明朗 这些"造城项目"成为沉重负担 [12] 行业影响 - 作为第二大内房清盘案 事件可能对资本市场关于困境房企的信心产生深远影响 [10] - 反映出即使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 在市场持续下行过程中也难以扭转企业运营不善的局面 [11] - 普通债权人因处于清偿序列末位(清盘费用→优先债权→有担保债权→普通债权→股东权益) 回收率通常较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