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3.5亿!小红书,何以克服焦虑?丨正经深度
搜狐财经· 2025-09-23 03:03
文丨吕行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1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9】 小红书出事,是迟早的事。 问题的核心是,小红书需要首先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换言之,平台是大众内容分享社区,还是明星饭圈文化阵地;是值得用户 持续信赖的生活空间,还是充斥不良信息的网络声援之地。 约谈之前,据彭博社消息,小红书的估值在三个月内上涨了19%,达到310亿美元。业界也普遍认为,小红书的IPO已进入冲刺阶段。 然而,"坏消息"随之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等一系列处置处罚措施,小红书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 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严重破坏网络生态。 资本市场的青睐与监管部门的严惩形成鲜明反差。 理性地来看,该事件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分享平台,尤其是在商业化进程中,拥有3.5亿用户的小红书,又在焦虑什么? 1 小红书错在哪里 作为内容平台,当明星的多个词条反复占据热搜榜Top10,投诉"屏蔽无效",用户 ...
2025年电商“遇冷”,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太扎心
搜狐财经· 2025-09-13 13:18
电商行业整体趋势 - 全国电商从业者数量约为5320万人 比2024年同期减少12.5% [1] - 淘宝平台活跃商家数量同比下降18.3% [1] -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54亿 较2024年底增长仅1.2% [7] 流量成本变化 - 淘宝平台平均获客成本同比上涨47% 达每位新客户78元 [3] - 广告投入产出比显著下降:2020年100元广告费带来500元销售额 2025年同等投入仅产生200元销售额 [3] - 平台营销活动参与门槛大幅提高 从数万元预算提升至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3] 盈利能力分析 - 电商平台平均商品毛利率为23.7% 较五年前下降8.3个百分点 [5] - 商家净利润率普遍降至5%以下 部分出现亏损 [5] - 典型成本结构:售价100元商品中成本60元 平台佣金5元 物流费用10元 最终利润不足10元 [5] 市场竞争格局 - 新注册网店数量同比增长8.7% 远超用户规模1.2%的增速 [7] - 同类店铺数量激增:从数百家增至上万家 [7] - 品牌官方旗舰店凭借资源优势对传统代理商形成冲击 [7] 平台规则影响 - 2025年上半年淘宝进行超过30次重大规则调整和算法更新 [8] - 规则变动涉及店铺评分 商品排序 营销活动等多个维度 [8] - 频繁调整导致商家运营成本增加和流量波动 [8] 新兴平台崛起 - 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78.5% 远超淘宝天猫5.3%的增长率 [10] - 拼多多 抖音电商等新模式凭借创新营销和更低成本吸引消费者和商家 [8] 行业转型策略 - 深耕垂直细分市场:专注婴幼儿安全家居产品实现月销售额稳步增长 [10] - 提高产品附加值:手工茶具店通过文化内涵和工艺价值保持30%以上毛利率 [11] - 多平台运营:户外装备商家使淘宝收入占比从95%降至40% [11] - 拓展私域流量:护肤品商家积累上万忠实粉丝形成稳定流量池 [14] - 线上线下融合:采用实体店体验与线上引流复购相结合模式 [14] - 优化供应链:通过区域建仓策略降低物流费用近20% [14] - 服务转型:瑜伽用品商家使服务收入占比达40%且利润率更高 [15]
6大电商代运营商,超半数净利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4:44
行业整体态势 - 电商代运营行业2025年上半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分化态势 [1] - 行业面临电商用户规模增速放缓、平台流量竞争白热化导致获客成本持续攀升的问题 [2] - 流量格局碎片化趋势明显,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内容电商和兴趣电商崛起冲击传统货架电商模式 [2] 公司业绩表现 - 若羽臣营收13.19亿元同比增长67.55%,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85.60%,自有品牌业务收入6.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2.42% [9][13] - 丽人丽妆营收8.3亿元同比下降13.98%,归母净利润亏损3275.97万元同比下降1315.98%,电商零售业务占比仍高达91.12% [6][13] - 宝尊电商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5.63%,但亏损9704万元同比扩大6.23% [7] - 壹网壹创营收5.3亿元同比下降14.3%,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5.83% [9] - 青木股份营收6.68亿元同比增长22.75%,但归母净利润5165.70万元同比下降22.96% [10] - 凯淳股份营收1.62亿元同比下降21.67%,归母净利润300.89万元同比下降16.17% [10] 转型发展方向 - 自有品牌建设成为重要增长引擎,若羽臣自有品牌占比达45.75%,丽人丽妆自有品牌销售同比增长超80%但占比仍低 [9][13] - 全域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传统货架电商向内容电商和兴趣电商转型 [2][11] - 品类拓展和精细化运营是关键,若羽臣已构建家清、美妆个护、保健、母婴四大品类占比分别为34%、30%、21%、13% [13] 市场环境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1191亿元增长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 [14] - 阿里巴巴清仓丽人丽妆全部股权,总交易额约4.86亿元 [6] - 行业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转型力度与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状况 [12]
微博“寻夫”尘埃落定,丽人丽妆仍未走出业绩泥潭,上半年净利暴跌1315.98%
华夏时报· 2025-08-28 13: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1亿元 同比下降13.9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275.9万元 同比暴跌1315.98% [3] - 电商零售业务营收7.57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91.12% [4] - 品牌营销运营服务营收0.35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4.21% [4] 股价与市值变动 - 截至8月28日收盘价10.03元/股 较历史最高价55.28元下跌约80% [2][7] - 总市值41.17亿元 较上市初期220亿元缩水超八成 [2][7] - 股价已跌破发行价12.23元/股 [7] 业务结构问题 - 过度依赖天猫平台 新兴平台布局不足 [2][4] - 韩系品牌雪花秀、后、雅漾终止合作影响业绩 [3] - 自有品牌处于战略投入期导致利润下降 [2][3] - 传统电商平台流量红利消退 获客成本持续上升 [4] 历史业绩趋势 - 营收从2021年高位41.55亿元下滑至2024年17.28亿元 [4]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37.44% [4] - 连续多年业绩下滑趋势明显 [4] 股权结构变化 - 实控人黄韬持股比例由32.46%降至28.28% [6] - 前妻翁淑华获得1674.75万股 占总股本4.18% [6] - 以10.24元/股计算 过户股权市值超1.71亿元 [6][7] 转型措施 - 成立抖音事业部 进军抖音市场 [11] - 为合作品牌打造抖音直播间 [11] - 拓展多元化渠道降低对单一平台依赖 [9] - 通过数据分析和消费者需求洞察优化线上销售 [3][9]
财说| 存货高达31亿元,假发巨头瑞贝卡如何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8-25 23:13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37.59万元同比增长15.31%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26.76%至1.19亿元反映业绩回暖与现金流表现背离 [1] - 电商转型推动营收增长和毛利率提升但销售费用大幅上升且三费占比高企侵蚀盈利能力 [3][4][5][7] - 存货规模达31.31亿元占总资产67%周转效率低下且计提比例异常引发减值风险 [8][9][10][11] - 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控股股东资金占用13.6亿元且股权高比例质押存在治理与控股权风险 [12][13][14][1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5.98亿元同比增长4.20%归母净利润937.59万元同比增长15.31%扣非净利润944.57万元同比增长23.04% [3] - 毛利率升至38.09%同比提升5.13个百分点因终端直销占比提高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9亿元同比下降26.76%与净利润增长背离 [1] - 三费占比达32.16%净利率仅1.56%低于同行新华锦的3.14% [7] 电商转型 - 电商渠道增长显著QVR品牌独立站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320%Rebecca天猫旗舰店618期间GMV2355万元同比增长超120% [3] - 销售费用1.17亿元同比增长34.15%因线上业务推广投入增加 [4] - 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0年9.78%升至2024年18.26%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19.52% [5] - 跨境电商布局对冲美国关税政策对传统批发业务的冲击 [3] 财务费用与汇兑风险 - 财务费用2022年1800万元2023年7700万元2024年8500万元2025年上半年4000万元 [7] - 利息支出年度约9000万元汇兑收益2022年7200万元但2023年后收窄 [7] - 美元降息预期下汇率波动加剧可能带来汇兑亏损 [7] 存货管理 - 存货规模31.31亿元占总资产67%为营收的6倍同行新华锦存货仅3亿元占总资产16% [8][11] - 库存商品18.56亿元占比58.79%原材料8.41亿元在产品4.61亿元 [8] - 存货周转天数1534天远超新华锦的98天 [9][11] - 存货跌价计提比例0.8%低于新华锦的6% [10][11] 资金与债务压力 - 短期负债15.7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86亿元有息负债合计17.56亿元 [11] - 货币资金4.16亿元资金缺口13.4亿元 [11] 公司治理与监管风险 - 公司及控股股东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及2021-2024年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3.6亿元接近年度营收110% [12] - 未及时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直至4月29日才披露亏损1.18亿元 [12] - 内控漏洞包括内幕信息登记不规范部分董事监事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 [13] - 控股股东持股22.22%其中63.61%被质押占总股本14.13%存在平仓及控制权变动风险 [13][14] 股权结构变动 - 2024年10月许玉梅以2.51元/股受让5.30%股份 [14] - 2025年6月许昌昌逹商贸以3.096元/股受让6.18%股份其由许昌市今投控股集团100%控股 [16] - 国资入股可能引入规范内控流程并稳定当地产业链 [16]
仁怀酒企,get√电商新技能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07
政府主导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举措 - 仁怀市商务局主办白酒营销人才电商技能培训班 旨在破解白酒企业电商人才短缺与运营瓶颈问题 [1] - 培训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授课、实战赋能形式 为白酒企业电商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此次培训是仁怀市政府推动白酒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1] 培训内容与实战导向 - 培训聚焦白酒电商全链路实战需求 课程涵盖流量运营与转化、主播孵化与内容创作、合规经营三大维度 [3] - 具体内容包括直播趋势、私域沉淀、人设打造、短视频创作及法律法规等实用性主题 [3] - 采用实操演练和互动沙龙形式 帮助学员在实战中深化理解并提升电商运营综合能力 [3] 人才培育体系与产业影响 - 首批培育100名企业电商骨干 作为数字经济的"种子"发挥以点带面的裂变效应 [5] - 培训是仁怀构建政策、人才、平台"三位一体"电商支撑体系的关键环节 [5] - 未来将通过系统性培育、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 推动产区从产能优势向数字竞争力跨越 [5] 行业转型背景与战略意义 - 仁怀作为全国酱酒核心产区 推动电商转型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 - 培训直击酒企电商人才不足、运营玩法滞后等行业痛点 [3] - 战略目标是让"中国酒都"的醇香借数字经济飘向更广阔市场 [5]
从电商双雄争霸,看苏宁张近东如何“败北”于京东刘强东?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01
苏宁与京东的竞争分析 核心观点 - 苏宁从传统零售巨头转型失败,2025年负债达1300亿元,资产负债率90.63%,核心公司进入破产重整[3][4] - 京东2025年Q2营收同比增长22.4%至3567亿元,上半年总营收6578亿元,同比增长19.30%[4] - 两家公司的发展差异源于转型时机、物流建设、电商模式及战略聚焦等关键因素[6][12][19][26] 发展历程对比 创业初期 - 苏宁1990年以空调专卖店起家,1993年成为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并保持11年领先[5] - 京东1998年从中关村4平米摊位起步,2001年营收达1000万元并占据刻录机市场全国第一[5] 电商转型关键节点 - 京东2003年因非典被迫转线上,2007年启动自建物流体系[6][7] - 苏宁2010年才正式上线苏宁易购,转型滞后于京东[6] 京东的成功因素 物流体系建设 - 2007年因70%客户投诉与物流相关,决定自建物流体系[7] - 2010年推出"当日达"服务,2014年建成首个亚洲一号智能仓库[9] - 2025年拥有900多座仓库、1400座云仓和28座亚洲一号仓库[10] 电商模式创新 - 采用大仓储大物流模式,通过大数据优化供应链[11] - 提供7天无理由退货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体验[11] - 互联网思维契合消费者需求变化[12] 苏宁的失败原因 线下业务拖累 - 一线城市门店年租金达数百万至上千万,运营成本高昂[13] - 库存管理效率低下,区域调配困难[14] 线上转型问题 - 技术投入不足,2024年B2C市场份额仅4.1%,远低于京东的21.1%[16] - 用户体验较差,售后服务响应慢[15] 战略失误 - 2012年起多元化扩张,涉足金融、体育、地产等领域[17] - 收购PP体育累计亏损22亿元,天天快递2019-2020年亏损超30亿元[18] - 2012年价格战中被迫跟进,导致利润空间压缩[21][22] 创始人领导风格差异 刘强东的管理特点 - 草莽风格,亲自参与业务细节,2024年618期间跨国指挥[23] - 坚持12年亏损建设物流体系[23] 张近东的管理特点 - 稳健保守,转型决策迟缓[24] - 与员工距离较远,曾因小事处罚高管[25] 行业启示 - 企业需敏锐把握转型时机,京东比苏宁早7年布局电商[6][26] - 核心竞争力建设至关重要,京东物流投入最终形成壁垒[7][9][26] - 过度多元化会分散资源,苏宁非主业投资累计亏损严重[17][18]
对话电商商家,探究快递反内卷下的新常态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电商(化妆品)与快递物流 - 公司业务:自产化妆品(成本2-3元,售价19.9元),通过抖音(40%)、拼多多(20%)、天猫、京东及分销商(占比30%)销售[1][3][5] - 分销体系:分销商低价销售影响自营业务(自营占比70%),自营数据更能反映真实体量[5]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快递价格变动与影响** - 2024年快递价格从2元+降至1元+,2025年因反内卷政策上涨0.5元,发货成本从1.4元/票增至近2元/票[1][2] - 涨价主因:闪购经济冲击传统快递订单量,增加运营成本[2] - 应对措施:砍低利润项目、提价、控制流量费(推广费优化至40%拼多多平台)[2][13] **2 电商平台战略与盈利** - 抖音(体量大但推广费高,毛利率8-9%)、拼多多(毛利率23%)、天猫(亏损)、京东(毛利率30%但体量低)[3][4][6] - 下半年重点:加大天猫高价产品开发,提升整体利润[1][3] - 客单价:整体<30元,低价SKU(如18.9元)用于引流,组合SKU盈利[6] **3 物流与云仓策略** - 合作快递:圆通(报价1.4元/票)、申通(云仓发货快,总成本2.6-2.7元/票)[6][7] - 云仓优势:整合中小商家单量获低价(圆通/申通云仓在广州),日均发货量几千票 vs 云仓几十万票[17][24] - 分仓暂未推进:订单量不足(日均6k-8k票),云仓涨价持续1-2周[8][9] **4 成本与税费优化** - 化妆品税费抵扣30%(其他行业15%),投流成本优化至40%(行业平均更高)[4] - 生产成本:2-3元,投产成本2.4元,利润约3元/SKU[6] - 退货率:化妆品20-30%(运费险使退货率从10%升至30%)[28][29] 其他重要细节 **行业竞争与趋势** - 2025年电商环境恶化:快递费、税收、社保压力叠加,无爆款产品[27] - 平台政策变化:拼多多/天猫推“仅退款”,退货率高影响店铺流量[30] - 未来方向:高客单价(>200元)降低快递敏感度,优化推广费比例[22][23] **快递公司对比** - 中通(网点广)、顺丰(高客单价)、京东物流(211限时达)、极兔(价低质差)[12][32] - 电商选择标准:性价比(核心)、服务质量(破损率)、网点覆盖[10][11] **数据引用** - 快递成本:云仓合作价1.4元 vs 自营1.56元+包装费2.12元[7] - 退货率:服装/珠宝60-70%,拼多多1小时内退款可返还广告费[28][29] - 推广费占比:前期60-70%,后期压缩至42-43%[22] (注:所有[序号]均按原文片段标注,未超过3个)
被年轻人遗忘的国民零食,为何在拼多多突然翻红?
新京报· 2025-08-13 02:44
行业背景与历史发展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晋江地区诞生众多国民零食品牌如友臣、雅客、金冠、蜡笔小新以及鞋业品牌 从家庭作坊起步并建立成熟分销网络 成为福建零食产业带和全国休闲零食市场的重要份额贡献者[1] - 鼎盛时期经销商在工厂门口排队长度达两三公里 反映传统渠道供需旺盛[4][5] - 晋江食品企业数量达700多家 形成厦门、福州、漳州、泉州四大千亿级食品工业集群[4] 传统模式挑战与电商转型困境 - 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导致老品牌难以直接触达消费者 产品迭代滞后于市场需求[2] - 电商早期红利被国际品牌与新兴网生品牌抢占 老品牌因缺乏经验、流量成本高、用户匹配度低而增长乏力[2] - 雅客坦言错失早期电商爆发期 金冠在部分电商渠道增长连续多年放缓 友臣和蜡笔小新面临线上化组织架构调整挑战[2] - 传统品牌"触网"普遍偏晚 线下生意易操作性导致线上转型延迟[4] - 蜡笔小新2017年启动电商时遭遇转型阵痛 传统集采订单模式无法适应电商时代48小时发货要求[5] 拼多多平台带来的转型机遇 - 2020年起拼多多以低门槛、强扶持政策吸引传统品牌 覆盖县域市场用户与老品牌原生客群高度重合[3] - 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千亿扶持"政策显著降低经营成本 并提供流量和营销支持[3][11] - 平台对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等费用进行减免 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1] - 老品牌通过拼多多实现低成本高效试错 契合稳扎稳打经营理念[12] 鞋服行业成功案例 - 公牛世家避开运动鞋类目转向休闲鞋赛道 推出苍迹鞋定价200多元(较大品牌低50%)并快速热销[6] - 童鞋品牌大黄蜂通过拼多多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在竞争加剧背景下挖掘新增量平台[6][11] - 晋江中小鞋商在拼多多平台实现快速成长 从日销不足10单发展到日销1000单[7] - 2024年拼多多启动"千亿扶持"计划 未来3年投入千亿资源包重点扶持新质商家包括公牛世家和大黄蜂[11] 零食行业复兴策略 - 金冠黑糖话梅生产线日产量达1386万粒 专供拼多多版本从6.5克/粒"瘦身"至4.2克/粒 颗粒数从75粒/500克增至100粒/400克而价格不变[8] - 金冠在拼多多用户画像为18-25岁(传统电商为25-35岁) 单店年销售额达六七百万元 部分店铺销售额超越传统电商渠道[8] - 友臣集团在拼多多直营渠道年销售额突破两千万元 加上分销渠道总计约四千万元[9] - 雅客集团在拼多多开设4家直营店 店铺ROI最高达1:10(传统电商仅1:2或1:3)[9] 平台协同与未来展望 - 拼多多庞大用户基数为福建品牌提供广阔展示空间 简化线上直销模式开启流程[9] - 2024年618期间晋江鞋类品牌在拼多多销售额目标上调至过亿规模[10] - 老品牌通过差异化货盘和高效打新机制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3][12]
疯狂关店的中国“女装一姐”,被优越感击垮
36氪· 2025-08-10 08:55
公司概况 - 地素时尚旗下拥有多个高端女装品牌,包括DAZZLE、DIAMOND DAZZLE、d'zzit等,门店风格高端,曾是80后90后心中少女心、高端、浪漫的代表[4] - 公司曾与国际顶流明星如刘雯、舒淇等合作,明星效应显著,形成链式反应带动更多明星自发穿着[4] - 创始人马瑞敏出身传媒行业,1991年与家人开设服装店起步,1999年公司已拥有员工300多人,年销售8000多万[9][1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暴跌16.2%,净利润断崖式下滑38.5%,为上市以来最惨淡成绩[6] - 2025年第一季度颓势延续,营收再降10.9%,净利润下跌24.98%[6] - 市值相比巅峰期蒸发百亿[9] 产品问题 - 产品设计从曾经的独特优势变为消费者吐槽重灾区,被指繁复剪裁、夸张装饰不合时宜[13] - 风格过于舞台化难以融入日常办公场景,穿着体验差,如镶满亮片的连衣裙舒适度低[16] - 大量只能干洗的娇贵面料增加消费者额外护理成本[16] - 二手平台上原价数千元的连衣裙被标价300-500元抛售,显示品牌价值大幅缩水[19] 渠道困境 - 线下渠道依赖严重,营收占比高达83%以上[24] - 2024年净关闭147家门店,主品牌DAZZLE砍掉103家,2025年上半年再关99家,总门店数跌破900家[26][28] - 男装品牌RAZZLE彻底关闭所有门店[28] - 电商转型不力,线上打折策略(动辄1折)损害高端品牌形象[25] - 天猫618女装销售榜显示旗下品牌d'zzit仅排名第十四,主品牌DAZZLE未入榜[26] 营销与定位 - 曾成功打造"仙女风""重工""设计感"等小众标签,成为中产"硬通货"[32] - 当前1000-3000元价格带在消费降级浪潮中显得格格不入[33] - 麦肯锡2025年调研显示中国中产家庭收入增长预期仅1.4%,储蓄率攀升至38%,消费者更趋理性[33] - 设计风格上不满足中产对简洁的需求,价格上又难以吸引更年轻消费者,陷入两头不讨好局面[36] 行业趋势 - 00后消费主力购物路径已从商场专柜转向直播间、短视频[22] - 同行如UR已实现全渠道融合,而地素仍深陷线下依赖症[26] - 信息不对称时代建立的设计优势正在消失,设计师时尚认知未必高于消费者[38] - 其他女装品牌如拉夏贝尔、歌力思等已通过贴牌玩法、直播等方式积极转型[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