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icon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23 00:33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黄润秋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 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 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 国务院新闻办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 表示,"十四五"时期,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 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 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 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在净土保卫战方 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 ...
生态环境部:分区管控,对于污染较轻的行业尝试取消环评审批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06:57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表示,"十四五"以来, 全国已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实现了"全地域覆盖,差异化准入, 多要素集成,信息化管理"。 截至目前,各地均已发布省、市两级管控方案,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种类型4万多 个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准入清单,明确单元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各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都是优先保护单元,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开发建设活动。 郭芳举例称,污染较重的电镀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环境监管的重点,分区管控明确要求,鼓励到专门园 区集聚发展。这类园区按照规划环评要求,配套有完善的污染治理设施,企业入驻时,项目环评可以简 化,共享治污设施,按证排污即可。在深圳、常州,这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对于污染较轻的行 业,尝试取消环评审批,通过制定行业环境指南,把管理要求直接纳入排污许可证,压实主体责任,目 前已经有31个行业,包括塑料制品、电子材料等,正在各地试点。 郭芳表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已 ...
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全域覆盖
新华日报· 2025-09-14 23:19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 江苏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4570个管控单元 其中陆域4268个单元 海域302个单元 每个单元配套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 - 建立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综合服务平台 整合4570个管控单元矢量数据 接入环境监测等多源数据 形成智慧一张图 [1] - 平台提供管控单元信息查询 选址选线环境可行性分析等功能 实现环境容量预估和项目准入预判 [1] 平台运营数据 - 平台注册用户超6700个 累计访问13.3万人次 生成分析报告2.9万份 [1] 制度实施成效 - 推动102个线性工程优化选址 主动避让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 [2] - 保护202个重要生态空间 挡住或优化化工 冶炼 电镀等行业281个项目 [2]
保护了202个重要生态空间,江苏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效明显
扬子晚报网· 2025-09-12 12:54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进展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实践创新 旨在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为发展明确底线和边界[1] - 江苏省累计优化选址102个线性工程 主动避让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 保护202个重要生态空间[1] - 初步形成全域覆盖 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4570个管控单元(陆域4268个 海域302个)[3] 政策体系与平台建设 - 江苏省出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和《管理实施细则》 加强分区管控全链条管理[3] - 同步建成"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管控规则一手清 研判结果一键查 政策文件一库览 企业在线一站服[3] - 每个管控单元均制定差异化 精细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明确准入要求和开发行为规范[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 国考断面年均水质连续3年达优级水平 2025年1-8月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为92.4%[4] - 长江干流江苏段12个国考断面水质均符合Ⅱ类标准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质总体为优[4] - 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25年1-8月浓度继续保持改善[4] 生物多样性提升 - 生态质量评价连续4年为"二类" 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国淡水蛏 背瘤丽蚌在全省多地检出[4] - 沙家浜湿地鸟类从69种增至180种 自2020年以来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生态韧性进一步增强[4]
推动城市“再野化”,近距离感受自然
中国环境报· 2025-08-26 03:12
城市再野化理念与目标 - 城市再野化通过重建关键物种及生态功能修复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荒野属性 实现生物多样性自我维持和生态过程自主运行 [1] - 核心理念为科学有序分区施策 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并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需解决过度人工管护路径依赖问题 推动从景观绿化向生命系统重建转变 从人工干预转向自然恢复为主 [2] 空间规划与生态管控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需贯穿城市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成为城市要素协调发展基础支撑 [2]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确保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不受威胁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时监控人类活动 [3] -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完善生态安全格局 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巡查动态调整管理方法 [3] 治理体系与实施机制 - 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治理架构 建立部门责任清单与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项目审批和监管执法全流程协同 [4] - 创新协同机制消除审批障碍 探索建立再野化专项基金 统筹整合国土整治和水环境治理等专项资金 [4] - 建立跨部门成效考核体系 将物种种群数量增长率和生态系统连通度等核心生态指标纳入考核范畴 [4] 示范项目与实践案例 - 浙江省湖州市2002年开展废弃矿山修复试点 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行 将采矿荒地复垦为耕地水田 废弃矿地整治成建设和生态用地 [5] - 北京市温榆河公园2020年推行生态优先和荒野化管理 划定四级生态环境分区 9平方公里自然带4年内增加动植物种类200余种 [5] - 通过试点探路-标准定型-全域推广方式 实现地方实践向国家生态治理体系转化 [5]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集思广益编制好上海“十五五”规划 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
解放日报· 2025-08-23 02:28
对口援藏工作 -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把对口援藏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 [1] - 强化精准帮扶 加大向基层和民生的倾斜力度 深化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机制 [1] -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帮助培育特色产业 培养专技人才 打响高原品牌 激发内生动力 [1] -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交流交往交融 [1]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使规划更好顺应人民意愿 [2] - 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高度集思广益编制上海十五五规划 [2] - 坚持问需问计于民 将人民群众金点子转化为规划编制的金钥匙 [2] 防汛救灾工作 - 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落实落细落小防汛防台工作 [2] - 加强风险预报预警隐患排查整治物资装备保障 完善工作预案做好应急演练 [2] - 优化市区一体化调度机制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抓好公共场所安全隐患排查 [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3] - 强化系统思维坚持规划引领 深化科技赋能加强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 [3] -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 [3] - 压实各方责任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 [3]
上海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第一财经· 2025-08-22 12:43
对口援藏工作 -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将对口援藏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 [1] - 强化精准帮扶 加大向基层和民生的倾斜力度 深化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机制 [1] -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帮助培育特色产业 培养专技人才 打响高原品牌 激发内生动力 [1]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充分吸收社会期盼 群众智慧 专家意见 基层经验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2] - 从落实国家战略 维护国家利益 保障国家安全高度集思广益编制上海十五五规划 [2] - 坚持问需问计于民 将人民群众金点子转化为规划编制金钥匙 [2] 防汛救灾工作 - 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落实防汛防台工作 [2] - 加强风险预报预警 隐患排查整治 物资装备保障 完善工作预案和应急演练 [2] - 优化市区一体化调度机制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3] - 强化系统思维 坚持规划引领 深化科技赋能 加强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 [3] -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 [3]
重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0:14
水质与空气治理成效 -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保持100% [2] - 2024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8.4% [2] - 餐饮油烟投诉同比下降49.2%,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86.5% [3] 生态修复与城乡环境改善 - 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55%以上,累计完成"两江四岸"61公里滨江岸线治理 [2] - 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14个、305万平方米,39个区县基本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受益群众80余万人 [3] - 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6] 绿色低碳转型与政策创新 - 将行政区域划分为818个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严格限制开发活动 [3] - 碳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碳价升幅在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排名第一 [3] - 长江干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线贯通,以经济激励推动生态保护 [4][10] 数字化与执法改革 - 构建"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监测点位达1.6万余个,问题溯源时效从7天缩短至24小时 [4][8] - 推行"大综全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无事不扰、包容审慎"的涉企执法新模式 [4] - "巴渝治气""巴渝治废"应用上线并逐步实战化 [4]
广西印发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中国化工报· 2025-05-23 02:48
政策目标与时间节点 - 到2025年底建立基本管控制度,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1] - 到2035年全面形成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支撑美丽广西建设[1] 管控措施与技术创新 - 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精准管控,将矿产开采区等重点区域纳入重点管控单元,建立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1] - 构建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同步推进历史遗留矿产资源问题整治[1] - 首次在重点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钦防园区建立环境管理联动机制[2] 产业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 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布局,对沿海、沿江、沿边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1] - 重点提升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和临港园区产业承接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1] - 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培育"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引导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合理布局[1] 生态保护专项治理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金属项目"减量替代"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2] - 强化近岸海域养殖尾水排放监管,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2] - 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衔接[2]
绍兴“三衔接”机制赋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中国环境报· 2025-05-20 01:44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创新 - 绍兴市建立"三个衔接"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细化 包括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乡镇管控实施方案衔接 规划环评制度衔接 [1][2] -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下发管控衔接方案 统一空间管控单元划分标准 强化土地用途调整与重点管控区结合 [1] - 依托"浙里环评"平台衔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实现数据管理迭代升级 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 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实施 - 合理控制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保护区上游开发规模 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 - 统一治理体系下形成大气 水 土壤等重点管控区划定成果 [1] 乡镇层面管控细化 - 乡镇实施方案细化市级框架 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减污降碳要求 形成"一镇一图三清单" [2] - 乡镇管控成果作为政策制定 项目准入 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2] 规划环评制度衔接案例 - 曹娥江经济开发区以分区管控方案为标尺 对产业集聚区实行差异化管控 [2] - 百官街道工业园区通过产业升级 亩均税收从5万元提升 重点引进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