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适应型社会

搜索文档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 我国提出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央视新闻· 2025-09-27 03:45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中国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并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1]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 - 中国在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首次提出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2] - 十四五时期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2] 全球气候治理参与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 每五年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中国提出2035年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特别强调力争做得更好体现积极进取的战略决心 [3]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开展70多个项目培训2300余名人员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41亿吨 [3]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链基础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新能源车产业链 为实现2035年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4] - 为全球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新的技术体系 [4]
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新华社· 2025-09-26 17:25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内容 - 中国宣布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实现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 - 目标首次覆盖所有温室气体(包括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和历史性纳入非二氧化碳气体 贯穿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所有经济部门 [2][3] - 提出"1+3+3"定性定量结合的一揽子目标体系 包括1个总量减排目标+3个量化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太阳能装机量、森林蓄积量)+3个定性指标(新能源汽车、碳市场、气候适应型社会) [2] 能源与产业转型具体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森林蓄积量三项量化指标较2030年目标进一步提升 [2] - 新能源汽车发展被列为新定性指标 预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速 [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为政策工具创新重点 推动市场化减排机制完善 [2]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规划 - 计划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要求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构建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 重点防控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 [4] -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减少气候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4]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 - 目标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提供实质性支持 增强全球气候治理确定性和稳定性 [1][6] - 推动国际社会加强低碳技术协作和绿色产品流通 要求建立公平有序的能源转型国际合作机制 [6][7] - 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统筹发展与减排 面临短期与中长期目标协调的挑战 [6]
保险业屡迎巨灾大考,通用大风险模型能否构建风险管理新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4:37
巨灾保险与风险管理机制 - 广东巨灾保险试点2022-2024年累计保费8.6亿元,累计赔付19.3亿元 [1] - 建立"直保公司+巨灾共保体+再保险公司+巨灾债券+巨灾专项基金+政府财政兜底"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 [1] - 台风"桦加沙"触发珠海、江门等地巨灾保险理赔程序,由地市财政与保险公司共担赔付责任 [1] 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800亿元,保险业累计赔付及预赔付金额约42亿元 [3] - 全球自然灾害导致保险损失持续攀升,需从源头降低潜在损失 [3] 保险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 行业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提升风险识别、监测与预警能力 [3] - 推动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快赔"全周期风险管理转型 [3] - 中国太保开展气候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构建中长期气候物理风险分析模型 [7] - 中国人保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集成合规检查、安全监测、应急处置等功能 [7] 平安产险鹰眼系统技术应用 - 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4] - "未来72小时洪水实时预报"功能水平空间精度达30米,最长可提前10天预报洪水风险 [4][5] - 2025年上半年发出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42.6亿次,覆盖6402万客户 [6] - 可识别地震、台风、暴雨等24种自然灾害风险 [6] 人工智能与大风险模型(LRM)发展 - 传统风险模型存在灵活性、精度和响应速度短板,未能充分融合AI核心特质 [8] - LRM可整合气象、地理、遥感、物联网数据,实现灾害动态模拟与实时推演 [8] - 英伟达Earth-2平台可在数秒内生成灾害预警与预测,展现技术潜力 [9] - 国务院加强人工智能在风险防范领域应用,推动AI驱动的大风险模型建设 [11] LRM在保险与资管领域的应用前景 - 实现风险敞口实时监测与动态评估,模型可作为服务(MaaS)输出 [9] - 探索基于LRM的巨灾债券实时定价机制,健全气候风险分散机制 [9] - 为资管公司提供资产负债表随气候风险演化的实时路径 [9] - 赋能保险业构建不同气候风险类型模型,实现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型 [9]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华尔街见闻· 2025-09-24 18:42
当地时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 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 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 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 的国际环境。(央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