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营销

搜索文档
中国快消品牌加速出海 优势与挑战并存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9:40
与此同时,快消类企业出海也面临挑战。王磊表示:"首先,海外成熟市场壁垒高:欧美等市场有成熟 的本土品牌、固定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大型商超主导),中国快消品牌难以突破。其次,成本与溢价 平衡难:多数快消品牌缺乏成本优势,若无法打造高端溢价,难以支撑海外供应链、渠道投入。再次, 存在文化适配风险:若营销创意、品牌理念与当地文化冲突,易引发消费者反感,影响品牌发展。" (编辑:刘旺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产品兼运营董事总经理王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相对来说,科技类品牌出 海可依赖'硬核科技指标'衡量竞争力,比如内存大小、运行速度、汽车百米加速度等,且中国完整的供 应链能为其提供成本优势。而快消类品牌难以用纯硬核指标体现差异化,且很多快消品牌没有明显的成 本优势,消费者对中国快消品牌的整体认知度也低于科技类品牌。" 王磊同时指出:"从成功案例来看,具备以下特征的快消类企业,出海时更易具备优势。第一,结合文 化元素出海:借助中国文化出海的趋势,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既能形成差异化,又能提升品牌溢价。 比如潮玩品牌、部分茶饮品牌,依托中国文化获得海外消费者认可。第二,明确对标海外成熟品牌:找 ...
排队2小时起,堪比寿司界“迪士尼”,寿司郎凭什么火了?
36氪· 2025-09-08 00: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财年总营收3611.29亿日元(约17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 [3] - EBITDA达374.85亿日元(约18.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3% [3] - 中国市场业绩取得尤为显著的提升 [3] 消费市场热度 - 北京新店单日排号超1000位 非节假日平均排队时长超160分钟 [1] - 广东杭州地区存在同等规模排队现象 [1] - 预约系统需提前两周锁定席位 [5] 产品与服务体系 - 采用传送带自动送餐系统与桌面触屏点餐设备 [7] - 提供自助抹茶冲泡系统实现全程无接触服务 [7] - 推出本土化菜单适配中国消费者热食偏好 [19] - 每月更新限时新品保持消费新鲜感 [19] 游戏化运营策略 - 消费满60元触发抽奖机制 奖品包含限定公仔等周边 [7][9] - 建立寿司币积分体系 可兑换玩偶背包等收藏品 [11] - 限量周边二手市场溢价达11倍 [11] - 通过进度条可视化设计刺激消费完成度 [7] 营销推广体系 - 台湾地区"鲑鱼之乱"营销活动引发全网玩梗热潮 [15] - 与《蜡笔小新》初音未来等IP开展联名合作 [17] - 包装采用漫画设计强化二次元属性 [17] - 消费者自发形成"空盘挑战"社交传播 [17] 数字化运营能力 - 大数据预测系统实现食材零浪费精准生产 [22] - 自动化设备覆盖饭团成型全流程 机器人厨师每小时产能3600份 [22] - 人工成本占比控制在26% [22] - 全自助点餐系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22] 供应链管理 - 核污水事件后快速替换俄罗斯雪蟹加拿大帆立贝等替代食材 [27] - 建立多元化全球供应体系 [27] - 采用福建真鲷等本土优质水产资源 [27] 行业发展趋势 - 寿司品类从高端消费转向日常大众化消费 [27] - 健康化需求推动低脂低糖产品创新 [29] - 植物基海鲜等新品类可能进入市场 [29] - 三四线城市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 [29]
排队2小时起,堪比寿司界“迪士尼”,寿司郎凭什么火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7 04:09
核心观点 - 寿司郎通过游戏化体验设计和本土化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成功 成为餐饮行业的创新标杆 其成功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效率革命和情绪价值创新的重要思路 [5][6][17][19][20][28][29] 市场表现与运营数据 - 北京新店开业排号超1000位 非节假日高峰期排队时长达160分钟 广东和杭州门店同样出现爆满现象 [5] - 2024财年总营收3611.29亿日元(约178.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7% EBITDA达374.85亿日元(约18.5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5.3% 中国区业绩表现尤为突出 [6] - 消费者需通过官方小程序预约 预约周期长达两周 单人单次消费约60元 两人单次消费达200-300元 年消费额可近万元 [9][15] 体验设计创新 - 采用餐桌大屏点餐系统与传送带送餐模式 配备自助茶水装置 优化社恐人群用餐体验 [11] - 设计游戏化消费互动系统:每消费60元触发抽奖机会 通过进度条提示刺激加单 奖品包括限量公仔(二手市场溢价超11倍) [11][15] - 引入寿司币积分体系 兑换玩偶/背包等周边 强化用户复购与情感联结 被消费者称为"谷子店" [15][17] 营销策略本土化 - 在台湾推出"鲑鱼之乱"活动:姓名含"鲑鱼"谐音或同字可享全桌免单 引发全网玩梗和免费传播 [20] - 与《蜡笔小新》初音未来等IP联名 包装采用漫画设计 吸引二次元群体 形成Z世代社交货币 [22] -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热食菜单 每月更新限时新品 满足本地化口味需求与新鲜感期待 [24] 运营效率与供应链 - 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精准需求预测 减少食材浪费 自动化设备包括寿司饭团成型机与机器人厨师(每小时产能3600份) 人工成本占比仅26% [28] - 应对核污水事件时快速替换供应链 采用俄罗斯雪蟹/加拿大帆立贝/福建真鲷等替代原料 消除消费者顾虑 [32] 行业启示与挑战 - 效率革命成为核心竞争力 需聚焦数字化转型与自动化设备应用以提升出品效率和成本控制 [28] - 情绪价值创新是关键 通过游戏化设计/IP联动等方式超越产品功能价值 提供"可负担的精致感" [17][29] - 本土化能力决定全球化成败 需灵活调整产品与供应链以适应不同市场文化环境 [32] - 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如上海市场认知度低) 需持续优化健康产品创新(低糖醋饭/植物基海鲜)以匹配消费升级趋势 [26][33]
技术驱动还是营销制胜?浅香获"2025中国好配方年度大奖"背后的品牌突围逻辑
金投网· 2025-08-28 00:35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美妆个护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消费者开始研究成分表 "成分党"成为新势力 年轻人更关注真实数据而非品牌故事 [1] - 中国香氛市场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78% 香氛价值和蓬松效果成为Z世代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点 [3] - 各种专业奖项应运而生 试图用更科学的标准评判产品真实价值 中国好配方大奖致力于引领下一代配方与产品趋势 [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浅香新推出的元气控油蓬蓬洗发水荣获"2025中国好配方年度大奖"之"年度控油蓬松洗发水"奖项 [1] - 公司选择"蓬松洗护"细分赛道作为切入 围绕氨基酸洗护趋势构建"B13氨基酸配方体系":1重氨基酸清洁成分+3重氨基酸营养成分 结合晚樱、香榧、扁柏等天然植物精华 [3] - 元气控油蓬蓬洗发水专门针对敏感头皮蓬松需求 使用燕麦氨基酸表活、月桂酰肌氨酸钠等营养成分搭建金字塔温和结构 专利控油肽皮脂抑制率达38.57% [4] - 产品升级氨基酸配方优势 结合柚子精萃 实现功效与香氛融合 [6] - 通过与德国德之馨、美国中狮化学等供应商合作 逐步建立技术壁垒 [3] 奖项评审体系 - 中国好配方大奖评审采用"实寄实测"规范 由国际专家团、国内专家团、医学专家团、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清华研究院组成五大专业评审团 [6] - 评审从配方科学性、成分安全性、使用效果等多维度考量 最终榜单基于专业配方检测、成分解析和真实用户测评结果产生 [6] 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 - 公司采取深耕"广东标签"的本土化策略 通过"买浅香洗发水赠活鸡"和"弹幕公交"等创意营销产生话题效应 [7] - 精准把握广东地域文化特征 广东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 消费者对本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 [9] - 实施年轻化转型策略 签约高圆圆作为品牌代言人 推出"小蓬友"、"茶醒醒"等年轻化产品 [9] - 产品包装搭配"洗掉班味""上班不炸毛"等趣味文案 将产品功能与年轻人生活场景和情绪状态紧密结合 [9] - 深入暨大、广外、汕头马拉松、广州100越野赛、大运会等本土高校及体育赛事 通过高频次场景互动植入品牌标签 [9] 渠道策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在名创优品4000+门店独家首发"小蓬友"洗发水和"茶醒醒"沐浴露 目标用户与名创优品年轻消费群体高度重合 [11] - 2024年卖出超1亿瓶产品 连续两年夺得抖音洗发水年度金榜第一 冲进国妆百强榜单第48位 [1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仅5年 面对国际巨头主流市场、传统老牌根基深厚、新国货来势凶猛的复杂格局 [13] - 选择蓬松洗护细分赛道深耕细作 技术创新形成差异化 本土化营销建立情感连接 [13] - 成功在于找到技术基础与营销传播的平衡点 用真诚对待消费者 用专业回应市场 用文化构建认同 [13]
技术驱动还是营销制胜?浅香获"2025中国好配方年度大奖"背后的品牌突围逻辑
搜狐网· 2025-08-26 10:25
行业趋势与市场背景 - 美妆个护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成分和真实数据,"成分党"成为新势力 [1] - 2021-2025年中国香氛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78%,香氛价值和蓬松效果成为Z世代差异化需求点 [4] - 专业奖项如"中国好配方年度大奖"应运而生,致力于引领下一代配方与产品趋势,为行业注入增长活力 [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浅香选择"蓬松洗护"细分赛道切入市场,围绕氨基酸洗护趋势构建"B13氨基酸配方体系" [4] - 获奖产品元气控油蓬蓬洗发水使用燕麦氨基酸表活等营养成分搭建金字塔温和结构,专利控油肽皮脂抑制率达38.57% [4] - 公司与德国德之馨、美国中狮化学等供应商合作建立技术壁垒,产品结合晚樱、香榧、扁柏等天然植物精华 [4] - 产品延续功效与香氛融合思路,结合柚子精萃升级氨基酸配方优势 [6] 奖项认可与评审标准 - 浅香新品在"2025中国好配方年度大奖"评选中斩获"年度控油蓬松洗发水"奖项 [1] - 评审标准严苛,所有入围产品须遵循"实寄实测"规范,接受五大专业评审团从配方科学性、成分安全性、使用效果等多维度评估 [6] - 评审团包括国际专家团、国内专家团、医学专家团、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清华研究院 [6] 营销策略与品牌定位 - 浅香采用深耕"广东标签"的本土化策略,通过"买洗发水赠活鸡"和"弹幕公交"等创意营销产生话题效应 [7] - 地域化策略精准针对广东消费者文化认同感,成本更可控且品牌忠诚度更持久 [9] - 年轻化转型策略包括签约高圆圆作为代言人,推出"小蓬友"等年轻化产品搭配趣味文案,深入高校及体育赛事进行场景互动 [9] 渠道策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在名创优品4000+门店独家首发年轻化产品,目标用户与渠道消费群体高度重合 [11] - 2024年卖出超1亿瓶产品,连续两年夺得抖音洗发水年度金榜第一,冲进国妆百强榜单第48位 [11] 竞争环境与战略选择 - 广东日化市场竞争残酷,传统老牌好迪、拉芳、蒂花之秀与新国货阿道夫、滋源等强势品牌环伺 [3] - 公司避免正面竞争,选择蓬松洗护细分赛道深耕细作,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差异化 [13] - 成功关键在于平衡技术驱动与营销制胜,找到品牌与消费者心灵相通的连接点 [11]
【财经分析】中国白色家电对意大利出口“双升” 高温催生新增量空间
新华财经· 2025-08-11 18:26
中国家电出口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产品累计出口687.8亿美元,同比增长6.2% [1] - 意大利是中国白电出口的全球第九大市场和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市场 [1] 意大利市场表现 - 意大利一季度主要大型家电销售额增长2.4%,销售量增长3.8%,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和嵌入式冰箱是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 [2] - 上半年中国对意大利白电出口总额超过17.4亿美元,同比增长9.8%,增速位列中国出口全球前十大市场的第三位 [2] - 1-4月中国是意大利家用电器品类的最大进口国,直接进口额超过5.9亿欧元,是德国进口额的2.7倍 [2] - 上半年中国家电零件对意大利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3.1%,意大利成为中国出口家电零件的全球第八大市场和欧洲第一大市场 [2] 出口增长驱动因素 - 意大利作为欧盟第二大制造业强国,本土制造业面临能源成本高企的压力 [3] - 欧洲人工和能源成本持续偏高,当地企业通过增加零部件进口维持竞争力,与中国产业链形成互补 [3] 产业链升级 - 中国家电出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链跃升,中间品出口增长表明中国企业正成为核心部件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 [4] - 通过掌握关键部件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增强 [4] - 海外并购、本地化生产和跨国研发中心帮助中国家电企业更灵活应对不同市场需求 [4] - 海尔通过"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布局,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4] 市场前景 -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家电需求增长,尤其青睐智能化和高品质产品 [5] - 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中国家电制造商将在海外市场持续扩张 [5] 高温天气影响 - 上半年空调、冰箱、冷柜和洗衣机出口量均已超过去年总量的50%,空调出口量接近5700万台 [7] - 极端高温天气推动欧洲空调需求增长,意大利是中国制冷量≤4千大卡/时分体式空调和热泵式空调器的第四大出口市场 [7] - 海尔空调欧洲业务负责人表示意大利等欧洲地区销售强劲,预计下半年欧洲空调市场乐观 [7] - 欧洲加速推进环保制冷剂切换和经济下行带来的高性价比产品需求为中国企业创造机会 [7] -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预测中国空调全年出口规模有望突破9000万台 [7]
印度手机市场“说变就变”:苹果进不了前五,如今小米也只排第4
新浪财经· 2025-06-27 20:24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7%,主要受高库存和新机发布减少影响 [2] - 新上市机型数量同比下降26%,反映出厂商在研发和推出新机型方面更加谨慎 [2] - 厂商注重产品质量和差异化以确保市场反响,但新机型减少导致市场活力下降 [2] 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 vivo以22%市占率登顶,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8] - 三星排名第2,市占率约17%,排名与份额变化不大 [6] - OPPO排名第3,市占率约15%,近两年稳定在前三位置 [6] - 小米排名第4,市占率约13%,去年同期为榜首 [6] - realme排名第5,市占率约1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4] 品牌竞争策略分析 - vivo通过加强相机功能、延长电池寿命、提升耐用性等定制化产品满足印度消费者需求 [8] - vivo在印度建立广泛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覆盖大城市和下沉市场 [8] - vivo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实现"印度制造" [8] - realme聚焦年轻消费者,强调时尚、个性与科技感,产品定价亲民 [4] - 小米早期依靠性价比战略、强大营销和线上渠道取得成功 [6] - OPPO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通过明星代言和赞助提升知名度 [6]
2025年奢侈品行业网络营销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31 01:51
行业趋势 - 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整体呈增长态势 预计203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市场份额达25% [1][3] - 消费者偏好从"符号消费"转向"生活方式与文化共鸣" 可持续消费和科技赋能体验成为重要趋势 [1][3] - 2025年1-2月奢侈品行业网络广告投入指数同比增长1.2% 达近四年同期峰值 投放高峰与节假日消费高峰正相关 [8] 广告投放格局 - 欧莱雅集团以1.2亿网络广告投入指数蝉联行业首位 TOP15广告主中12个排名变动反映市场竞争激烈 [11] - 广告投放向OTT端转移 移动端仍是主投终端 OTT端投入指数占比提升15.5% [18] - 视频网站以67.7%的投入占比居首 全屏广告和视频贴片广告合计占比超80% [18] 营销策略创新 - 本土明星代言仍是重要营销手段 体育明星如郑钦文成为合作新热点 [21] - 节日礼盒装和限定装成为营销重点 通过"限量设计+文化符号"提升吸引力 [24] - 品牌自播成为美妆类重要营销手段 突出送礼仪式感和限时优惠刺激购买 [27] - 时装秀场直播打破时空限制 实时传递时尚理念并增强消费者互动 [29] 消费群体变化 - 消费群体年轻化、理性化趋势明显 炫耀性消费减弱 情感与身份认同增强 [2][33] - 需求向品质、文化、个性体验转变 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33] - 需依用户分层制定差异化策略 精准营销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2][33] 全渠道营销生态 - 需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 精准投放和热点借势获取流量 品牌心智沉淀实现长期价值 [36] - 线上精细化运营结合线下场景化升级 构建全渠道整合营销生态 [36] - 鲸鸿动能依托鸿蒙生态实现跨设备全场景曝光 通过沉浸式内容和跨界创新缩短购买路径 [39][42] 典型品牌案例 - 劳力士通过体育艺术跨界营销强化高端形象 线上工艺展示结合线下赛事赞助巩固市场地位 [46] - MiuMiu启用新生代明星打造时尚话题 春节创意短片提升互动热度 成功吸引年轻客群 [49] - MiuMiu举办限时快闪等体验活动 线上线下联动提供沉浸式体验 增强品牌粘性 [51] 广告投入榜单 - 美妆香水类:兰蔻菁纯臻颜精萃乳霜以3690.4万投入指数居首 SK-II神仙水943.7万 [55] - 珠宝腕表类:浪琴康卡斯复刻系列422.1万 宝格丽Serpenti系列417.4万 [56] - 鞋服箱包类:PRADA箱包199.7万 路易威登箱包139.0万 [57]
斋月大促后,再看印尼电商的「命门」
36氪· 2025-03-31 09:24
印尼电商市场概况 - 2023年10月TikTok Shop因本土政策限制暂停印尼业务 但两个月后与本土电商Tokopedia达成战略合作并重返市场[2][3] - 2024年斋月期间TikTok Shop直播GMV增长24倍 卖家数量增长40% Tokopedia同期GMV增长5倍[4] - 印尼卖家通过TikTok直播带货交易量平均增长30倍[5] 斋月大促表现 - 斋月期间TikTok Shop印尼GMV月环比增长30% 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44倍[12] - 超过20亿观看量 用户上传7200万条电商相关短视频[10] - 穆斯林时尚品类GMV在TikTok Shop增长252% 在Tokopedia增长337%[30] 平台整合效应 - TikTok Shop与Tokopedia后台整合后降低商家管理成本 实现"内容+货架"互补模式[3][12] - 本土服饰品牌THIS IS APRIL通过双平台整合实现Tokopedia排名从1500名跃升至前100名[13] - 中国卖家入驻Tokopedia门槛降低 招商与运营板块合并管理[29] 用户与消费特征 - TikTok全球用户中36.2%年龄在18-24岁 小于35岁用户占比约70%[13] - 印尼93%消费者对2025年斋月大促感兴趣 年轻城市人口是主要消费群体[14] - 印尼70%互联网用户为30岁以下群体 消费决策与社交偏好高度关联[21] 市场潜力与趋势 - 2025年印尼斋月消费规模预计达700-730亿美元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0%[21] - 印尼数字经济规模预计从2025年1460亿美元增至2030年3660亿美元 占GDP约18%[22] - 76%印尼消费者购买美容时尚产品时会选择本地品牌[26] 竞争格局与挑战 - 本土电商Bukalapak于2024年2月关闭实体电商业务[26] - Temu自2022年9月申请进入印尼市场至今未成功[25] - TikTok Shop成为印尼用户数第一的TikTok市场 用户达1.576亿[33] 本土化战略 - 小米通过TikTok Shop超200小时直播和红人测评登顶全品类销售额第一[15] - 本土美妆品牌Wardah斋月期间自播曝光超4亿 涨粉9万+[17] - 全球化品牌需调整价值观 强化本土符号以在传统习俗中脱颖而出[27] 未来信号 - 印尼通信基建红利从城市向群岛扩散 继续释放下沉潜力[36] - 政策窗口期逐渐明朗 本土化整合可能成为主流[36] - 生态协同降低出海门槛 平台流量策略+本土履约能力成为稳妥选择[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