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控制权争夺
icon
搜索文档
大股东“硬刚”创始团队背后,海鲸药业欲“染指”盟科药业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6 11:00
公司控制权变更争议 - 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对盟科药业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多项议案投反对票 包括定增议案 并公开征集投票权[1][2] - Genie Pharma提请增加罢免董事长袁征宇等3人董事职务的议案 同时提议选举杨宗凡等3人为新任董事[1][2] - 争议直接源于盟科药业拟向海鲸药业定向增发1.64亿股 募资10.33亿元 发行后海鲸药业将持股20%成为控股股东 张现涛成为实际控制人[1][3] 定增方案质疑要点 - Genie Pharma质疑海鲸药业参与定增资金存在不确定性 海鲸药业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约7亿元 总负债约3亿元 拟出资10.33亿元参与定增[1][6] - 海鲸药业绿色软胶囊及高端制剂产业化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8.1亿元 但一期项目截至2025年5月20日仅完成外立面工程 进度严重滞后[6] - 若通过债务融资参与定增 海鲸药业资产负债率将大幅提升 叠加智能工厂二期建设资金需求 可能引发资金面严重吃紧[7] - 海鲸药业2024年收入中维生素D2销售占比超65% 研发服务收入占比极小 与科创板公司盟科药业的高研发门槛协同性低[7] - 海鲸药业曾于2025年2月被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没42.58万元 2022年因价格申报问题被湖北省医疗保障局拟暂停挂网[8] 公司经营与财务现状 - 盟科药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96.98万元 同比增长10.26% 但尚未实现盈利[9][10] - 公司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约12.21亿元 具体亏损额为2.2亿元 4.21亿元 4.41亿元和1.39亿元[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4亿元 -3.29亿元 -4.47亿元和-1.21亿元[10]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公司账面现金仅剩2.37亿元 资金状况紧张[10] - 主要产品康替唑胺片已覆盖全国580家医院 但面临辉瑞利奈唑胺和默沙东特地唑胺等竞争对手[9] 研发管线进展 - 康替唑胺片水溶性前药MRX-4新药申报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属于相同适应症的注射剂型补充[10] - 公司在抗肿瘤和抗炎领域布局了多个研发管线 但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10]
直击*ST新潮股东大会:持续不到20分钟,有股东称驱车1000多公里却未能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13:23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投资者从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赶往山东烟台牟平区参加新潮能源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 该股东大会已"迟到"数月[1] - 现场参会的17名股东主要关注海外资产掌控权、美国诉讼进展及股票摘星脱帽问题[5][6] - 股东大会仅持续约18分钟 管理层提前离场 股东抱怨缺乏提问和交流时间[3][6][7] 监管处罚与法律风险 - 山东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 并对两名时任高管警告及合计200万元罚款 因年报延迟两个多月披露[3] - 公司因年报披露问题起诉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案件已于9月2日开庭 法院尚未判决[12][13] - 公司连续两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影响投资者对财务真实性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13] 控制权争夺与资产交接 - 伊泰B股已成为持股50.10%的控股股东并完成董事会改组 但新旧管理层权力交接陷入僵局[3][8] - 公司99.99%资产位于境外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 实际控制美国子公司成为争夺核心[8]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布"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正常经营 超过10万美元费用支出需经股东审核[10] 经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在7月8日复牌后10个交易日内斩获9个涨停 尽管被实施"*ST"退市风险警示[14] - 投资者认为伊泰方面以100多亿元现金成本取得控制权表明海外资产价值 但担忧管理难度和风险[14] - 公司办公地址已迁至烟台牟平区 股东大会在紫金山庄福园15号楼举行[4]
市值260亿公司陷退市危机,股民开车1000公里参加股东大会:还没提问管理层就跑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09:36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新潮能源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于9月19日召开 现场有17名股东参会 会议仅持续约18分钟 管理层提前离场 股东交流时间不足[1][2][5] - 股东主要关注现任董事会是否掌控海外资产 海外诉讼进展 以及公司股票摘星脱帽等问题[2][5][7] - 公司办公地址已迁至山东牟平 伊泰系完成董事会改组后 此次股东大会规格未明显下降[2] 监管处罚与财务风险 - 因年报延迟披露两个多月 山东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 并对两时任高管警告及合计200万元罚款[1]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14] - 若2025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未改善 公司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1] 控制权争夺与资产交接 - 伊泰B股已成为新潮能源持股50.10%的控股股东 并完成董事会改组[8] - 新旧管理层权力交接陷入僵局 核心争议是对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油气资产的控制权[9] - 公司99.99%资产位于境外 所有油气资产均在美国 实际控制美国子公司是掌握公司命脉的关键[9] 海外资产与诉讼进展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已发布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 但限制正常业务范围外的运营及重大交易支出和资产处置[11] - 正常经营超过10万美元的费用支出需经股东浙江犇宝审核 强化了股东控制权[11] - 董秘廉涛强调公司作为美国子公司唯一最终股东的地位和基本权益无可争议[11]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为3.82元 总市值259.78亿元 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70%[1][15] - 7月8日复牌后10个交易日内斩获9个涨停[15] - 9月19日交易数据显示 股价最高3.89元 最低3.76元 成交额7202万元 换手率0.30%[16] 审计纠纷与法律行动 - 公司已就审计服务纠纷起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 案件于9月2日开庭 法院尚未判决[13][14] - 公司连续两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4]
探路者19.3亿定增:稳健财务下的“补流”迷局与地产商的资本游戏 | 深度
钛媒体APP· 2025-09-18 00:17
定增方案核心争议 - 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募资19.3亿元 由实控人李明及关联方通域合盈全额现金认购 发行价7.28元较市场价9.22元折价21% [2][3][7] - 募资用途全部列为"补充流动资金" 未披露具体项目规划 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8.27亿元及理财产品1.39亿元(合计类现金9.66亿元)形成反差 [2][3][4] - 定增完成后实控人李明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将从13.68%提升至33.60% 控制权大幅巩固 [3][19] 财务状况分析 - 公司经营现金流持续为正 2022-2024年累计净流入8.36亿元(2022年2.02亿/2023年4.09亿/2024年2.25亿) [3] - 资产负债率仅20.55%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短期借款1000万元 长期债务1亿元 偿债压力极低 [4] - 2022-2024年净利润维持在6900万至1亿元区间 主业保持盈利 [7] 控制权结构演变 - 世纪金源集团二代掌门人黄涛通过西藏万青企业于2020年12月入股通域基金 认缴2亿元获17.795%份额 [10] - 2024年底通州国资委背景股东退出 黄涛通过博韬富盈追加认购2亿元 估算其直接间接持有通域基金份额达48% [11][13] - 西藏万青同时获得通域合盈40%股权 黄涛成为公司实质最大出资人及决策影响者 [11][15] 资本运作意图推测 - 19.3亿元资金可能用于芯片业务扩张(2024年芯片营收2.22亿元)或并购重组 契合"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 [20] - 公司现金储备将升至近30亿元 为黄涛控制的皖通科技(软件信息)、安奈儿(童装)等上市公司潜在协同运作提供条件 [18][20] - 定增方案是否符合证监会《募集资金监管规则》中"专款专用、聚焦主业"要求存在合规性疑问 [7] 实控人背景与资本策略 - 黄涛自2022年起转向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 先后入主皖通科技(002331)、安奈儿(002875)及探路者 [16][18] - 其选择的标的均具有主业承压、原实控人退出、无退市风险特征 探路者因低负债与充足现金成为优质资本平台 [18] - 黄涛早期作为LP投资多个IPO项目 当前策略通过基金架构规避直接持股5%以上的信披义务 [15][16]
ST路通治理乱象:监事投反对票揭控制权争夺,四年亏损5.6亿陷退市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9-12 11:4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监事会主席曾庆川和监事符玉霞对2025年半年度报告投反对票 明确声明无法保证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 - 公司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后 在半年报中虚假声称"已杜绝此类事件" 但董事会仍拒绝披露监事会第六次和第七次会议决议 构成虚假陈述 [1] - 公司未充分披露股东发起的知情权诉讼案件 且淡化原控股股东华晟云城破产清算对表决权的影响 [1] 股东控制权争夺与法律冲突 - 新股东吴世春通过司法拍卖以1.5亿元获得7.4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联合其他股东(合计持股10.72%)要求罢免董事长邱京卫等三名董事 [2] - 现任管理层以"程序违规"和"收购过渡期"为由三次否决股东提案 董事会以"表决权争议"为由拒绝披露监事会通过的罢免议案 [2] - 监事会通过对董事长邱京卫的诉讼议案 但董事会拒绝披露 导致公司在不足半年内两次收到监管警示函 [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1至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 累计净亏损达1.28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88%至4276万元 净利润亏损2187万元 核心业务全线萎缩 [2] - 前实际控制人林竹关联方占用资金本息1.56亿元尚未清偿 公司仅通过申报债权追索 未评估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实质影响 [1]
河化股份披露“易主”新进展:北京胜顶“登顶”受阻,控制权争夺悬念再起
新浪财经· 2025-08-18 09:57
股权转让进展 - 河化股份控股股东银亿控股100%股权转让计划因生效条件未达成而暂时搁浅 涉及交易对价6 92亿元 [1] - 交易失败直接原因是厦门象达未按期支付3 52亿元重整投资款 导致合作意向自动解除 北京胜顶已支付定金将获无息返还 [2] - 原交易方案包含3 37亿元现金收购款及承接3 55亿元债务 若完成将变更实控人但控股股东仍为银亿控股 [2] 公司经营状况 - 2016至2024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超4亿元 期间从未分红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4 05%至4083 31万元 归母净利润仅136 20万元 [3] - 二级市场股价表现疲软 8月18日收盘价7 64元/股较停牌前下跌4 74% [3] 未来潜在变量 - 双方仍在进行股权转让事项沟通 最终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4] - 潜在新实控人或注入广西银亿新材料资产 推动公司向新能源材料转型 [4] - 河池市国资委此前反对减持 地方政府态度可能影响交易进程 [4]
【财经分析】汇源果汁陷多方角力,国中水务9.3亿元收购疑云引发争议
新华财经· 2025-08-15 15:13
北京汇源控制权纠纷 - 公司大股东诸暨文盛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合法性遭北京汇源质疑,唯一监事发言被阻止 [2] - 北京汇源工会委员会认定临时股东会决议不具备合法性,呼吁职工不承认其效力 [3] - 诸暨文盛汇在未通知董事会和董事长的情况下提出罢免董事长议案,激化矛盾 [4] - 公司内部形成三方角力:诸暨文盛汇、"老汇源"势力(董事长鞠新艳代表)、外部债权人 [5] 重整协议履约争议 - 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承诺三年内增资16亿元(2022-2024年分别7.5亿、3.8亿、4.7亿),但仅支付首笔7.5亿元即获60%股权过户 [7] - 8.5亿元增资逾期超一年,已到账7.5亿元中仅1.2亿元用于协议约定用途,剩余6.47亿元被诸暨文盛汇管控 [9] - 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要求终止协议并索赔 [15] 资本运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 - 诸暨文盛汇试图用资本公积补亏并分配未分配利润,可能强制未接受债转股的债权人接受方案 [10] - 律师指出未实缴出资情况下,分红比例需股东决议明确,小股东可主张按实缴比例分红 [11][12]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营收27.45亿元,净利润4.24亿元(净利率15.43%),毛利率24.76% [13] - 2024年净利润3.44亿元,连续两年盈利 [12] - 总资产16.32亿元,资产负债率45.96% [13] 国中水务投资困境 - 累计投资9.3亿元收购诸暨文盛汇36.49%股权(间接持北京汇源21.89%),但未能实现控股计划 [17] - 文盛资产股权被冻结致收购终止,国中水务连续3日跌停,9.3亿元投资变为非流动性资产 [21] - 2024年北京汇源贡献投资收益7203万元,占国中水务净利润165.29%,剔除后将亏损 [23] - 国中水务有权要求股权回购但未启动,称仍在观望事态进展 [22][23]
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
凤凰网财经· 2025-08-15 12:46
公司控制权变动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所持公司28.23%股权已100%被司法冻结 累计被轮候冻结304.85% [21] - 兔跃呈祥通过司法拍卖获得18.43%股权 并通过收购员工持股平台份额将持股增至28.15% [21][22] - 张小泉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当前仅持有29.13%股权 控制权岌岌可危 [22] 股东减持情况 - 金燕及其母万志美通过多次减持合计套现超7800万元 [5][6][12] - 金燕自2011年起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累计投入约5593万元 最终实现超额回报 [8][10] - 万志美在限售股解禁后立即清仓减持 套现超1800万元 [12]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28%至4150.75万元 [15] - 2023-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 分别为2521万元和2504万元 [1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69.49%至1298.67万元 [15]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5月完成董事会换届 实控人之子张新程出任董事长 [16] - 总经理崔华波于2025年7月提前辞职 [15] - 兔跃呈祥计划推荐董事及高管候选人 意图增强话语权 [24] 关联方债务危机 - 富春控股集团在陕投资约130亿元 引发流动性危机 [17] - 张小泉集团2024年10月债务逾期本金超52亿元 [18] - 2025年4月张小泉集团及张樟生被执行31亿元 [21]
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
36氪· 2025-08-15 00:17
股东减持与资本运作 - 万志美、金燕母女通过清仓减持张小泉股份累计套现超7800万元(1800万元+6000万元)[1][2][3] - 金燕自2011年起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方式潜伏张小泉,累计投入资金约309.79万元(上海张小泉8%股权)+1200.12万元(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2815.02万元(张小泉实业4.01%股权)[3] - 母女二人通过富泉投资等平台完成股权腾挪,在2021年公司上市后合计持股5%并进入前十大股东[3] 公司控制权危机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所持28.23%股份被100%司法冻结,另有1.34亿股(占其持股304.85%)被轮候冻结[8] - 兔跃呈祥通过司法拍卖以3.58亿元购得18.43%股份,并通过受让员工持股平台杭州嵘泉34.30%份额将总持股提升至28.15%,与张小泉集团阵营29.13%持股差距不足1%[8] - 兔跃呈祥已计划推荐董事及修改公司章程以增强话语权,可能实质性介入公司治理[9][10] 经营业绩波动 - 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28%至4150.75万元,2023-2024年继续下滑至2521万元(-39.48%)和2504万元(-0.30%)[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69.49%至1298.67万元,但7月总经理崔华波突然辞职[5] 关联方债务风险 - 实控人张樟生、张国标因富春控股集团在陕西130亿元投资项目陷入债务纠纷,导致张小泉集团2024年10月逾期债务超52亿元[6] - 2024年4月张小泉集团及张樟生被执行31亿元,引发流动性危机传导至上市公司[8] 品牌与治理变动 - 2022年"断刀门"事件导致品牌信任危机[5] - 2024年5月公司董事会换届,实控人之子张新程接任董事长,管理层二代接班进程加速[5]
老牌果汁自曝“家丑”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12:14
汇源果汁公开维权,矛头直指大股东诸暨文盛汇。 这场声明背后,是汇源果汁长久以来的治理困境与信任危机。此前,汇源果汁重整计划获批,最终,诸暨文盛汇 高调接盘,承诺注资16亿元。然而,三年时间过去,承诺中的大部分资金成为"空头支票",这不仅让汇源错失了 宝贵的恢复时机,更将其拖入了更深的危机中,高达百亿的债务重组计划或因资金迟迟未到位而陷入停滞。 事件始末: 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承诺注资16亿未兑现,北京汇源就此将其告上法庭 2021年从港交所退市的汇源果汁宣布破产重整,2022年,北京市一中院裁定批准汇源重整计划,文盛资产作为重 整投资人注入16亿元资金。在官方公告中,文盛资产称"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和偿还小额债权, 90%以上资金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升级和强化"。 2024年7月,A股上市公司国中水务(600187)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间接收购北京汇源。国中 水务称,自2022年起已先后三次受让文盛资产参与北京汇源重整设立的持股平台公司诸暨市文盛汇36.486%的股 份,受让后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股份。 2025年5月,国中水务再发公告,拟终止对于汇源果汁的收购事项,由此将汇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