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产

搜索文档
直击*ST新潮股东大会:持续不到20分钟,有股东称驱车1000多公里却未能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13:23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投资者从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赶往山东烟台牟平区参加新潮能源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 该股东大会已"迟到"数月[1] - 现场参会的17名股东主要关注海外资产掌控权、美国诉讼进展及股票摘星脱帽问题[5][6] - 股东大会仅持续约18分钟 管理层提前离场 股东抱怨缺乏提问和交流时间[3][6][7] 监管处罚与法律风险 - 山东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 并对两名时任高管警告及合计200万元罚款 因年报延迟两个多月披露[3] - 公司因年报披露问题起诉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案件已于9月2日开庭 法院尚未判决[12][13] - 公司连续两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影响投资者对财务真实性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13] 控制权争夺与资产交接 - 伊泰B股已成为持股50.10%的控股股东并完成董事会改组 但新旧管理层权力交接陷入僵局[3][8] - 公司99.99%资产位于境外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 实际控制美国子公司成为争夺核心[8]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布"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正常经营 超过10万美元费用支出需经股东审核[10] 经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在7月8日复牌后10个交易日内斩获9个涨停 尽管被实施"*ST"退市风险警示[14] - 投资者认为伊泰方面以100多亿元现金成本取得控制权表明海外资产价值 但担忧管理难度和风险[14] - 公司办公地址已迁至烟台牟平区 股东大会在紫金山庄福园15号楼举行[4]
直击*ST新潮股东大会:持续不到20分钟 小股东驱车千里却未获提问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02:15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新潮能源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仅持续约18分钟 管理层迅速离场 股东交流时间不足10分钟 [3][7] - 现场17名股东主要关注海外资产控制权、诉讼进展及摘星脱帽问题 但未获得满意答复 [3][6][7] - 公司办公地址已迁至牟平区滨海东路766号紫金山庄 股东大会在此召开 [3] 监管处罚与法律风险 - 因年报延迟披露两个月 山东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 对两时任高管合计罚款200万元 [2]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布"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 且超过10万美元支出需经股东浙江犇宝审核 [11] - 公司已起诉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案件于9月2日开庭 尚未判决 [13][14] 控制权与资产交接 - 伊泰B股已成为持股50.10%的控股股东并完成董事会改组 但新旧管理层交接陷入僵局 [8][9] - 公司99.99%资产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 国内基本为空壳 实际控制权取决于美国子公司掌控情况 [9] - 董秘廉涛强调公司作为美国子公司唯一最终股东的地位无可争议 但未透露诉讼细节 [10][11]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为3.82元 市值259.78亿元 伊泰B股市值56.77亿元 [2] - 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但复牌后10个交易日内斩获9个涨停 [15] - 连续两年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影响投资者对财务真实性的判断 [14] 投资者关注与公司前景 - 中小股东重点关注摘星脱帽可能性及海外资产控制现状 [3][12] - 有投资者认为伊泰以100多亿元现金获取控制权表明资产价值 但会后对管理能力存疑 [15] - 公司称自身为"品质和质地非常好的上市公司" 承认存在制度问题 [13]
ST新潮新旧人马开抢百亿油气资产,ST新潮控制权之争打到海外
第一财经· 2025-09-03 12:2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新旧管理层围绕北京办公场所交接发生冲突 原管理层拒绝交接且拒绝配合移交资料[1] - 公司于5月和7月完成大股东及管理层变更 伊泰B取得控制权[1] - 新旧管理层在多个平行战场展开攻防[1] 境外油气资产争夺 - 美国油气资产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超过99%[1] - 原董事长通过股权变更将资产控制权转移至个人关联公司 并设计境外股权迷宫以掌控资产[1] - 子公司浙江犇宝罢免美国子企业Seewave原任董事刘珂 刘斌 李鸣等人 更换为伊泰B系高管张钧昱 Ting Qiao Sharon Kwan作为新董事[2] - 原管理层刘斌等人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董事席位[2] - 特拉华州衡平法院颁布维持现状令 新管理层合法性暂未获法院确认 原管理层已被罢免但新管理层未正式获得经营管理权[2]
境外油气资产审计意见起冲突,*ST新潮起诉审计机构索赔300余万
第一财经· 2025-07-23 12:05
审计争议 - 公司罕见起诉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索赔380.1万元并要求撤销"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 [1][3] - 争议焦点集中在境外油气资产审计,立信所认为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而公司声称已提供完整资料并遵循行业惯例 [1][8] - 公司2024年年报延期两个多月披露,因会计师事务所接连辞任,最终由立信所接手完成 [6][7] 油气资产审计细节 - 公司合并报表中油气资产账面原值为502.16亿元,立信所质疑资产原值变动表未提供单项油气资产详细清单 [8] - 立信所指出公司运营油井数量(783口)与美国铁路委员会网站披露(911口)存在差异 [8] - 公司回应已提供70批次14553份文件,并强调油气资产核算符合美国行业惯例和会计准则 [9][10] 控制权争夺 - 6名小股东拟自行召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试图改组管理层,此前请求已被董事会和监事会否决 [12][13] - 现任董事会质疑自行召集程序合法性,而小股东方获得律师事务所支持认为程序合法有效 [14] - 新晋控股股东伊泰B已完成50.1%股份要约收购,耗资115.84亿元 [17] 公司现状 - 年报审计争议和控制权博弈同时进行,业内认为管理层可能通过诉讼证明内控无失误 [2][11] - 审计争议已升级为关乎公司存亡的关键博弈,因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10] - 若股东大会如期举行且获伊泰B支持,现任管理层可能面临大换血 [16]
一份“非标”审计报告引发市场热议 审计机构专业性遭质疑
全景网· 2025-07-08 03:03
审计意见分歧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ST新潮出具历史上首次"非标"财务报告,与过去十年国际大所Forvis Mazars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相左 [1][2] - Forvis Mazars作为美国排名前八的会计师事务所,长期为ST新潮美国子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其2024年度油气资产专项审计报告仍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2] - 立信倒查10年财务数据(2015-2024),要求提供历年油气资产清单及变动明细,但美国子公司审计依据与历史惯例存在冲突 [2] 油井数据争议 - 立信指出美国铁路委员会网站油井信息与公司提供数据存在差异,但公司解释差异源于统计口径不同及滞后性,实际运营油井数量大于官方统计 [3] - 公司已提供376口油井的现场核验记录及每口油井的API编号、开钻日期等完整权属信息 [3] - 董事会强调差异不影响审计识别,质疑立信未充分核实公司提供的详尽油井数据即下结论 [3] 应收账款函证问题 - 立信对3家客户回函差异提出质疑,涉及应收账款余额11.45万美元及交易金额47.98万美元 [4] - 公司回应17份境外询证函覆盖100%油气销售收入(总金额15.91亿美元),差异金额仅占函证总额的0.026%,且相关款项已在2025年一季度全额收回 [4] - 审计准则重要性原则被提及,质疑对极小金额差异出具非标意见的合理性 [4][5] 油气资产核算标准冲突 - 立信要求按单井维度提供资产清单,但公司遵循美国行业惯例以AFE(授权支出)和Cost Center(成本中心)为核算单元 [6][7] - 美国油气行业因私有土地特性采用片区化管理,如德克萨斯州规定钻井许可需达到特定土地面积要求 [7] - 公司已补充提供按单井维度的清单,但强调该要求违背美国行业常规做法 [6] 跨境经营差异呼吁 - 董事会建议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应理解跨境经营中的行业惯例和法律环境差异 [7] - 投资者注意到审计报告未发现重大财务缺陷,排除财务造假嫌疑,定期报告披露解除退市风险 [7]
年报延期60多天后出炉!审计机构却与上市公司“互撕”,ST新潮将“披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5 05:58
财报披露与审计问题 - 公司2024年财报推迟两个月后于7月4日晚间披露,此前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导致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 [1] - 审计机构立信所对公司2024年财报和内部控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因无法获取油气资产、职工薪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关键资料的充分审计证据 [1][3] - 公司董事会对立信所的审计结论提出异议,称已提供70批次共1.455万份文件、组织50次访谈并配合376口井的抽样核验 [6] 审计机构变更与争议 - 公司原审计机构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因工作量超出预期请辞,3月20日改聘立信所 [2] - 立信所完成全部审计程序后仍维持无法表示意见的结论,公司称美国审计机构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 [5] - 上交所4月曾下发监管函,指出立信所已完成审计但公司仍以补充材料为由延迟披露 [5] 退市风险警示与股票变动 - 因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7月8日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由"ST新潮"变更为"*ST新潮" [1][7] - 若停牌两个月内未披露年报,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最终在期限截止日7月4日披露 [2][7] 控制权变动与股东行动 - 停牌期间伊泰B股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公司50.10%股权 [4] - 6月6名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监事会提前换届提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