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子

搜索文档
三大优势“助攻”,年入40-50亿元的北京君正书写“A+H”故事有戏?
智通财经· 2025-09-21 03:16
公司上市动态 - 北京君正于9月1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2011年已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嵌入式CPU第一股",截至9月19日A股总市值为394.24亿元人民币 [1]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计算+存储+模拟"芯片提供商,产品覆盖汽车电子、工业医疗、AIoT及智能安防市场 [1] - 以2024年收入计:利基型DRAM全球排名第六、中国大陆第一,车规级利基型DRAM全球第四;SRAM全球第二、中国大陆第一,车规级SRAM全球第一;NOR Flash全球第七、中国大陆第三;IP-Cam SoC全球第三,电池类IP-Cam SoC全球第一 [1] - 采用无晶圆厂模式,聚焦芯片研发设计,提供芯片+硬件+软件+工具链+算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2] 产品结构与收入构成 - 产品线包括计算芯片(高性能低功耗,用于AIoT及智能安防)、存储芯片(DRAM/SRAM/NOR Flash/NAND Flash,用于汽车电子及工业医疗)、模拟芯片(LED驱动芯片及Combo芯片,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智能家电)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存储芯片收入占比61.6%(主要收入来源),计算芯片占比26.9%,模拟芯片占比10.8% [2] 财务表现 - 营收逐年下滑:2022年54.12亿元、2023年45.31亿元、2024年42.1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22.49亿元(同比减少6.7%) [3] - 净利润逐年下滑:2022年7.79亿元、2023年5.16亿元、2024年3.64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02亿元(2024年同期为1.97亿元) [3]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33.42%、2023年35.49%、2024年34.97%、2025年上半年34.22% [3] - 净利率:2022年14.39%、2023年11.38%、2024年8.65%、2025年上半年8.97% [3] 行业周期与复苏趋势 - 半导体行业2022年进入低迷期,持续至2024年第一季度,特征为存货积压、定价压力、消费者信心减弱,导致芯片平均售价大幅下降 [3] - 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客户恢复存货补充且终端市场需求复苏(尤其消费电子领域),行业呈现明显复苏迹象 [4]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芯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356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515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9.7%),预计2029年达9003亿美元(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11.0%) [6] - 增长动力来自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发展,逻辑芯片(占比39.0%)和存储芯片(占比32.0%)共同推动产业前行 [7]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处理器+存储芯片"双轮驱动:处理器芯片基于自主MIPS架构嵌入式CPU,技术国内领先;存储芯片通过收购美国ISSI成为全球领先汽车存储芯片供应商 [7][8] - 深度布局汽车电子:受益于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产品覆盖智能座舱/ADAS/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已打入全球主流汽车供应链 [8] - 自主创新技术壁垒:长期自主研发CPU内核和AI引擎(NPU),拥有全自主指令集架构,AIoT产品在视频编解码/功耗控制方面具独特优势 [8]
中电港:上半年营收、净利大幅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2:1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5.26亿元,同比增长35.64% [1][3] - 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64.98%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2.80% [1][3] - 年化存货周转率6.84次,同比提升1.96次;应收账款周转率6.00次,同比提升0.27次 [3] 业务增长驱动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77.02亿元,同比增长144% [4] - 处理器业务收入136.73亿元,同比增长77.33% [4] - 其他产品(传感器、分立器件等)收入53.95亿元,同比增长102.07% [4] - 计算技术与汽车电子终端领域收入增速均超40% [4] 供应链与基础设施 - 自建三级仓体系(中心仓-枢纽仓-园区仓),仓储总面积7.2万平方米,可存放容量2.25万托盘/60万箱 [6] - 年收发箱数超300万箱,日最高收发箱数超1.5万箱 [6] - 华东枢纽仓(亿安仓智慧供应链项目)上半年完成主体结构工程 [6] 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 - 萤火工场研发平台推出AI智能计算模组、高功率无线HID模块、智能语音物联网模块等自研方案 [5] - 芯查查大数据平台PC端访问量同比增长74% [7] - 拥有国内最全车规物料数据库,服务国内众多车厂客户 [7] - 与ADI、Molex、ams OSRAM等全球头部厂商深化营销合作 [7] 行业地位与合作伙伴 - 代理全球知名半导体品牌授权产品线约130条 [2] - 与超5000家多领域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整合国产资源与国际品牌,覆盖人工智能、汽车电子、计算技术等战略市场 [2][4]
纳思达(002180):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信创业务不断推进,芯片业务持续创新
华鑫证券· 2025-06-29 15: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打印机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集成电路业务全面布局,未来有望带来新增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纳思达实现营业收入59.27亿元,同比下降5.79%;归母净利润为0.84亿元,同比下降69.64%,扣非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降69.83% [4] - 奔图打印机业务和利盟打印机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34%和4.85%,奔图国际打印机销量同比下降27.11%,且奔图费用同比增长21.45%;集成电路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9.72%,但极海微总体芯片出货量达1.25亿颗,同比增长9.38%,非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增长38.22% [4] 打印机业务 - 公司打印机业务整体出货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份额中排名第四,奔图激光打印机业务全球出货量增速引领行业,利盟激光打印机在全球中高端激光打印机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 [5] - 旗下通用打印耗材业务、通用打印耗材芯片业务、打印机主控芯片业务均处于全球细分行业翘楚 [5] - 信创市场方面,奔图在金融等重点行业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奔图信创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50%,产品出货结构明显改善 [5] - 奔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销往海外110余个国家和地区,占奔图总出货量的比例接近50% [5] 芯片业务 - 汽车电子领域,极海微推出多款汽车芯片产品,在国内外主流车厂均实现项目定点,开始批量出货上车,且在3个赛道长线布局 [6] - 工业电子领域,极海微推出G32R5系列高性能实时控制DSP芯片等多款芯片,形成丰富产品矩阵,针对人形机器人应用全面布局,部分已实现批量出货 [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92.15、325.99、364.21亿元,EPS分别为0.7、1.05、1.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2、19倍 [8]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8%、10.6%、11.6%、11.7%,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112.1%、32.6%、49.8%、13.2% [10][11] - 毛利率分别为32.3%、30.3%、31.0%、30.8%,净利率分别为3.1%、3.4%、4.6%、4.6%,ROE分别为7.3%、9.0%、12.2%、12.4% [11]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6%、71.5%、70.1%、68.4%,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7、0.8、0.8、0.8 [11] - EPS分别为0.53、0.70、1.05、1.18元,P/E分别为43.5、32.8、21.9、19.3,P/S分别为1.2、1.1、1.0、0.9,P/B分别为3.2、3.0、2.7、2.4 [11]
中电港(001287) - 2025年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4 07:40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活动参与人员为中金财富组织的25人投资者团队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14:30 - 17:00,地点在公司会议室,形式为线下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会秘书刘同刚、规划合作部总监朱荣威、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杨春红、证券事务代表谢日增 [2]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是本土第一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和产业数据服务,销售元器件同时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 [2] - “萤火工场”是应用创新方案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为分销业务和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 [3] - 公司在虎门建有约5万m²自动化立体仓库,形成完善的三级仓布局,协同配套服务可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6,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美洲增长38.9%、亚太增长17.5%、日本增长1.4%、欧洲下滑6.7% [3] - 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11%,达6,971亿美元 [3] - 2025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在应用需求端将呈现结构性高增长,驱动力来自AI算力等新兴领域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加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