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体化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加速,天地一体化可期
2025-09-22 01:00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加速,天地一体化可期 20250920 摘要 国内卫星互联网发展受益于政策落地,当前以低轨通信卫星建设为主, 特种和政府用途优先。商业航天对标 Starlink,但火箭重复回收技术是 瓶颈,国内积极推进相关试验及融资。 商业航天产业链中,下游应用如通信、导航更具想象空间,市场关注手 机直连芯片及运营商。高低轨融合是未来天地一体互联的重要模式。 未来几年,国内商业航天重点是加速低轨与高轨卫星互联网组网,推进 商业火箭重复回收技术,并推动下游应用场景落地,政治和军事用途优 先。 SpaceX 的星链计划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至 关重要。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化面临牌照发放和卫星数量不足的问题。 星链通过火箭重复回收控制成本,首次实现正向盈利,对全球商业航天 生态闭环起示范作用。其终端定价差异大,居民用户贡献主要收入。 国内通信卫星运营主体包括中国兴网、垣信、蓝箭航天等,政府与商业 共建模式将成常态。卫星互联网在城市数字化和高精度时空数据服务方 面应用广泛。 5G 技术标准统一为手机直连铺平道路。航天科技集团成立卫创新研究 院推动天地一体化智能应用。关注通信导航遥感及算力卫星的应用 ...
吉利,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4:29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正在规划"2030战略" AI和"天地一体化"布局是主要发力方向 [1] - 公司按照"智能吉利2025"思路投入卫星 AI技术 电池 安全 辅助驾驶等领域 [1] - 2025年是"智能吉利2025战略"收官之年 [3] AI技术布局 - AI在下一代战略层面起重要作用 公司将通过AI大模型落地为产品和企业赋能 [2] - 公司在AI"三驾马车"算力 算法和数据领域处于相对领先状态 [2] - 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达23.5EFLOPS 并发布星睿AI大模型体系包含三大基础模型 [2] - 2025年年初发布全域AI技术体系 全面布局和应用AI提升产品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2] - 吉利银河M9是由全域AI体系打造的AI时代新汽车 [3] - 未来在安全域 健康域也会大量应用AI相关能力 [3] 天地一体化布局 - 打造"智能科技生态网"包含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 [4] - 吉利星座组网进程加速 9月9日以"一箭11星"方式发射第五轨卫星 [4] -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发射卫星入轨 目前公司在轨卫星数量达52颗 [5] - 第六轨卫星即将发射 2025年年底将完成一期64颗全球组网 [5] - "天地一体化"布局是下一个五年主要发力方向 [6]
吉利高管透露正在规划“2030战略”,重点布局AI、“天地一体化”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4:28
AI战略布局 - 公司正在规划2030战略 AI将是主要布局方向之一 [1][3] - 2021年已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 明确通过智能化和AI大模型为产品赋能的发展方向 [3] - 在AI三驾马车领域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算力达23.5EFLOPS 并发布包含三大基础模型的星睿AI大模型体系 [3] - 2025年初发布全域AI技术体系 全面布局应用AI提升产品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3] - 吉利银河M9是首款由全域AI体系打造的AI时代新汽车 [4] - 未来将在安全域和健康域大量应用AI相关能力 [4] 天地一体化布局 - 天地一体化布局是公司下一个五年的主要发力方向 [1][6][8] - 智能科技生态网包含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 [6] - 吉利星座组网进程加速 9月9日以"一箭11星"方式完成第五轨卫星发射 [6][8] - 8月9日完成第四轨卫星发射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发射卫星入轨 [8] - 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达52颗 第六轨卫星即将发射 [8] - 2025年年底将完成一期64颗全球组网 [8] - 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建设运营 此前已有四轨卫星在2022-2025年发射入轨 [8]
吉利,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4:23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正在规划"2030战略" 重点布局AI和"天地一体化"领域 [2] - 公司按照"智能吉利2025"战略思路持续投入卫星 AI技术 电池 安全 辅助驾驶等技术领域 [2] AI技术布局 - AI在下一代战略层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公司将通过AI布局转型为科技公司 [3][4] - 2021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 明确通过智能化和AI大模型为产品和企业赋能的发展方向 [5] - 公司在AI"三驾马车"领域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算力达23.5EFLOPS 并发布包含语言大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 数字孪生大模型在内的星睿AI大模型体系 [6] - 2025年初发布全域AI技术体系 全面布局和应用AI提升产品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6] - 吉利银河M9是首款由全域AI体系打造的AI时代新汽车 [6] - 未来将在安全域和健康域大量应用AI相关能力 [7] 天地一体化布局 - "天地一体化"布局是公司下一个五年的主要发力方向之一 [8][13] - 吉利星座组网进程加速 9月9日以"一箭11星"方式发射第五轨卫星 [9][12] - 继8月9日第四轨卫星发射后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发射卫星入轨 [12] - 目前吉利星座在轨卫星数量达52颗 第六轨卫星即将发射 2025年底将完成一期64颗全球组网 [12]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建设运营 此前已有四轨卫星于2022年 2024年及2025年发射入轨 [12] - 吉利星座组网加速成为构建"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的重要支撑 [12]
新能源车淘汰赛白热化,吉利汽车为何连续6个月同比环比销量双增
新京报· 2025-09-03 12:37
销量表现 - 8月乘用车销量突破25万辆 同比增长38% 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9%创历史新高 [1] - 前8月累计销量达1897064辆 同比增长47% 完成全年300万辆销量目标的63% [3] - 新能源车型8月销量达147347辆 同比增长95% 环比增长13% 前8月累计新能源销量突破100万辆 同比增长120% [4] 产品矩阵 - 银河A7首月交付破1.2万辆 银河M9 24小时内订单突破4万辆 [5] - 极氪9X一小时订单超4万辆 领克10 EM-P预售24小时订单破1万辆 [1][5] - 多款车型在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星愿(全品类乘用车第一)、星耀8(插混B级轿车第一)、星越L(燃油SUV第一)、缤越(燃油A0级SUV自主第一)、领克900(全尺寸混动SUV前三) [5] 技术突破 - 构建"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 在轨卫星达41颗 卫星通信功能应用于多款车型 [6] - 发布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 基于5层AI原生架构 率先搭载于领克10 EM-P和银河M9 [6] - 神盾金砖电池通过行业首个"整车+整包"带电极端测试 应用于多品牌车型 [7] 财务与资本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03亿元 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92.9亿元 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8] - 股价较年初上涨30% 表现优于恒生指数 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10.8倍/9.8倍 [9] - 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26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37.2%上行空间 [9] 全球化布局 - 8月出口3.6万辆 前8月累计出口25.5万辆 全球战略稳步推进 [8] - 在亚太、拉美、欧洲、中东等关键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 [8] 战略转型 - 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6.2%提升至目前60.8% 四年增长近十倍 [4] - "一个吉利"战略发挥多品牌协同效应 银河/极氪/领克差异化定位 燃油车基本盘稳固 新能源产品爆发力强劲 [9] - 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出行企业 [7]
中国版星链要来了 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2:33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30年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1] - 推动卫星通信融入新发展格局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助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 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 低轨卫星因制造成本低、信号强、运行速度快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3] - 中国星网GW星座进入密集组网阶段 27天内连续6发共入轨47颗卫星 [3] - 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400亿元 [3] - 现行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制约产业发展 需通过优化准入释放市场潜力 [4] 政策影响维度 - 促进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 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 [5] - 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如中国星网、中国卫通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 [5] - 传统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将利用地面网络优势拓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6] - 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 扩大卫星网络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 [6] - 带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和终端制造、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6] - 优先满足应急通信需求 其次推进数字惠民服务 最后推动各行业融合应用创新 [6] 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特征 - 中国形成国家队主导、商业力量协同的星座格局:中国星网规划12992颗卫星 2030年前完成10%部署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规划超1.5万颗 2025年底实现648颗卫星区域覆盖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2025年底完成一期全球覆盖 [7] - 技术路径强调高低轨协同 利用高轨卫星广覆盖与低轨卫星低时延优势 [8] - 应用场景注重军民融合、通导遥一体化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8] - 产业生态坚持开放合作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租用卫星资源、开展增值服务参与 [8] - 构建多星座互补、多主体参与的中国特色卫星互联网生态体系 [8] 手机直连卫星应用与成本 - 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 探索不换卡不换号模式 [8] - 使山区、海洋、沙漠等地面网络盲区实现无缝通信 降低使用门槛 [9] - 支持卫星通信智能手机价格已降至3000元档 未来两年成本预计下降30%以上 [10] - 行业用户套餐费用目前每月数百元 民用套餐资费可能降至每月50-100元 [11] 行业融合应用前景 -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助力偏远地区工厂、矿山、新能源设施实现高效通信 [11] - 与车联网融合突破地面网络限制 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向全域场景拓展 吉利星座规划支持全球超2亿用户车规级服务 [11] - 与船舶航运融合实现海上实时高速通信 提升航行安全并开展执法、运维等增值服务 [12] - 与航空融合使机上高速上网成为标配 可能取消手机飞行模式 [12] - 消除产业数字化地理限制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路径 [12]
中国版星链要来了?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成本如何?赛迪研究院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3:12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指导意见 旨在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1][2][5] - 政策将促进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形成多星座互补的中国特色生态体系 预计2025年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达400亿元 [2][5][6]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将降低使用门槛 终端价格预计下降30%以上 民用资费或降至每月50-100元 实现通信无死角 [7][8][9][10] - 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 将消除产业数字化地理限制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0][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卫星通信融入新发展格局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2024年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信部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及手机直连卫星技术 [1] - 现行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制约产业发展 需通过优化准入释放市场潜力 [3] 技术发展与产业基础 - 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 低轨卫星因成本低、信号强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2] - 中国星网GW星座进入密集组网阶段 27天内发射6次共入轨47颗卫星 [2] - 我国形成国家队主导、商业力量协同的星座格局:中国星网规划12992颗卫星 2030年前完成10%部署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超1.5万颗 2025年底实现648颗区域覆盖 吉利星座2025年底完成一期全球覆盖 [6] 市场主体与产业生态 - 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如中国星网、中国卫通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4] - 传统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利用地面网络优势拓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4] - 扩大卫星网络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 支持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 [5] - 政策促进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5] 应用场景与用户体验 - 优先满足应急通信需求 其次推进数字惠民服务 最后推动行业融合应用创新 [5] - 手机直连卫星实现不换卡不换号模式 在山区、海洋等地面盲区无缝切换通信网络 [7][8] - 终端价格从3000元档预计未来两年下降30%以上 行业套餐目前每月数百元 民用资费可能降至每月50-100元 [9][10] 行业融合与影响 - 工业互联网:提升偏远地区工厂、矿山及新能源设施通信效率 [10] - 车联网:突破地面网络限制 支持全球精准定位和实时决策 吉利星座规划服务超2亿车规级用户 [10] - 船舶航运:实现海上实时高速通信 提升安全并开展执法、运维等增值服务 [10] - 航空领域:低轨卫星部署使机上高速上网成为标配 可能取消手机飞行模式 [11]
世运无限吉利同行——吉利控股全方位助力2025成都世运会圆满举办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8 07:15
赛事合作与品牌展示 - 作为第12届世界运动会官方合作伙伴 公司围绕车型保障 智能出行 世运文化推广多维度协同发力 全面助力赛事成功举办 [1] - 公司以"世运无限吉利同行"战略为指引 全方位多层次助力成都世运会 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13] 新能源车型保障 - 投入近500辆智能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 插电混动等多种能源形式 服务火种采集 火炬传递 赛事工作用车 嘉宾接驳等关键场景 [2] - 领克900作为火炬传递用车依托SPA Evo大型电混专属架构 在空间 智能 性能 安全方面全面突破 [4] - 吉利银河星耀8作为全球新一代豪华中高级电混轿车 极氪009作为全球首款原生豪华纯电MPV 分别树立各自细分市场新标杆 [6] - 领克Z20与领克06EM-P等指定工作用车产自年产能30万辆的领克成都4.0标杆工厂 该厂获智能制造成熟度最高评级 [6] 智能出行技术体系 - 构建"科技+人力"双轮驱动智能出行服务体系 累计服务里程超35万公里 服务超1.5万人次 [8] - "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应急卫星通信服务 吉利星座完成第四个轨道面一箭11星发射 [8] - 星睿智算中心通过智慧能量管理 运动控制 云诊断对车辆新能源体系进行全天候监测 [8] 服务团队与人才保障 - 组建1000人高标准服务保障团队 含300多名专业驾驶员 400多位志愿者及技术工程师团队 [9] - 团队成员包含全国劳动模范 省级劳动模范等优秀人才 经过严格筛选与系统培训 [9] - 共享出行平台网约车司机张桂容 工厂工匠代表段庆等作为火炬手参与传递 [13] 世运文化推广与公益行动 - 举办吉利全民运动会打造世运嘉年华 推动跑酷 飞盘 武术等项目的全民参与 [12] - 与中国国家武术套路队 铁人三项队 飞盘集训队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小众赛事 [12] - 邀请四川大凉山依撒小学女子足球队体验体育文化融合活动 支持乡村体育教育发展 [12] - 组织405名吉利学院志愿者在竞赛服务 交通指导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13]
空天算力详解及普天科技推介
2025-08-13 14:5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太空算力(结合IDC行业与卫星通信行业)[1][9] - **公司**:普天科技(三体计算星座重要参与者,负责微波通信)[1][6][1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太空算力的优势** 1. **实时性与效率** - 太空算力实现秒级响应(如森林火灾监测),传统地面分析需数小时[1][2] - 通过星上AI预处理,解决传统"天感地算"带宽有限、传输慢的问题[2] 2. **成本与能效** - 利用太阳能和太空低温真空环境,边际电价低于地面20-80倍[1][3] - 能效比(PUE)提升,排热效率高[3] 3. **部署灵活性** - 避免地面基础设施限制(审批、土地、电网),可快速扩展[3][4] **项目进展与规划** 1. **国际项目** - Star Cloud计划2025年发射搭载H100芯片的卫星,构建千兆瓦级轨道数据中心[1][5] 2. **国内项目(三体计算星座)** - 已发射12颗卫星,总算力5POPS;2025年目标超50颗,2030年达1,000颗(总算力1,000P)[1][5][12] - 全球首创计算星座,获国家战略支持[9][14] 3. **技术能力** - 具备星间激光通信及80亿参数模型在轨处理能力[5] **普天科技的角色与优势** 1. **技术资源** - 依托中电网通整合五家国家级通信研究所资源(如第50所)[6][12] - 负责微波通信,单波速率达20G[12] 2. **商业模式** - 太空算力租赁("天空数据中心"服务AI推理、遥感分析)[7] - 太空间通信与数据传输(构建专属通信链路)[8] - 智能数据资产变现(农业、城市规划等)[8] 3. **牌照与运营** - 持有天地运营许可牌照,承担类似通信运营商的角色[25][28]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1. **军用领域** - 无人战机导航、遥感拍照、战场识别依赖天基算力[13][16] 2. **民用领域** - 低空经济(飞行器通信导航)、AI计算服务(延迟率低)[13][17] - 测试场景:气象监测、海事数据传递等[13] 3. **全球竞争** - 中国进展最快,美国NASA处于初级阶段[10][14] --- 其他重要细节 1. **地面站建设** - 计划全球20个激光微波站群(国内7个),两年内完成[12][22] - 新疆数据中心可通过卫星直连北京,减少中转[23] 2. **技术合作** - 海鑫光联(激光通信独家供应商)与普天科技(微波通信)互补[11][12] - 中电科54所持有红云、鸿雁等工程许可证[12] 3. **风险与挑战** - 中国卫星数量少、火箭运力低,需卫星功能单一化以提升效率[15] - 普天科技短期依赖稳定但利润较薄的专网业务,太空算力规模化为关键[28]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12颗卫星已发射,2025年目标50+颗,2030年1,000颗[1][5][12] - 总算力:当前5POPS,2030年目标1,000P(1P=1,000T)[1][5] - 微波通信速率:20G单波[12];激光通信最低100G[24]
聚焦“天地一体”,中科曙光、中科星图带来太空算网中国方案
观察者网· 2025-07-09 13:35
合作签约与战略背景 -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围绕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卫星芯片产业化等课题推动创新与应用落地 [1] - 合作由中科院院士吴一戎见证,体现中科院体系内空天信息与高性能计算两大领域的深度融合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空天信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发展 [3] 太空计算的战略价值与技术突破 - 全球空天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美国SpaceX星链已发射超5000颗卫星,欧盟启动"欧洲连接"计划,中国需加速创新能力 [4] - 太空计算通过实时在轨处理可将数据传输量降低90%以上,处理时延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5] - 关键技术包括:太空专用芯片设计、高可靠性卫星计算平台、天地一体化网络协议栈、分布式调度算法 [6] 产业生态与市场前景 - 2030年太空计算相关市场规模预计达数千亿美元,芯片硬件占30%,软件服务超50% [8] - 双方将联合产业链推动标准制定,覆盖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数据服务等全链路生态 [8] - 太空算网建成后将形成覆盖全球的泛在算力网络,成为全球超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应用场景与全球化意义 - 太空计算可提升应急救援、气象预报、农业监测等领域效率,例如实时生成灾情评估报告、提高气象预报精度 [9] - 赋能5G/6G通信、智能交通、物联网等行业,优化卫星信号路由、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9] - 中国太空算网有望服务全球40亿缺乏互联网接入的人口,缩小数字鸿沟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