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退坡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证券:国补退坡零售下滑 空调出口继续调整
智通财经· 2025-09-23 08:16
空调内销市场趋势 - 9月开始空调零售面临2024年国补导致的高同比基数及国补退坡影响 [1][2] - 8月空调内销出货量773.7万台 同比+1.2% 优于排产预期(-11.9%) 受全国多地持续性高温驱动 [2] - 9/10/11月空调内销排产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分别-6.3%/-23.4%/-17.6% 反映行业谨慎态度 [1][2] - 国补资金力度减弱 各省份控制补贴额度支出 通过每日补贴限流、减少补贴品类等方式体现 [2] - 25W36(9.1-9.7)空调线上零售额同比+33.9% 线下同比-37.1% W37(9.8-9.14)线上同比-34.8% 线下同比-26.9% [2] 空调出口市场表现 - 8月空调出口出货量528.7万台 同比-4.2% 降幅较前期收窄 优于排产预期(-14.7%) [3] - 9/10/11月家用空调出口排产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分别-16.6%/-7.8%/-9.1% 反映美国订单转移及高同比基数预期 [1][3] - 新兴市场及欧洲地区空调渗透率低 全球高温推动多年高增长 目前渠道库存去化中 [3] - 渗透率提升趋势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未变 [3] 空调价格走势 - 线下市场零售均价8月回升至4132元/台 环比+3.9% 9月第二周继续上涨至4301元/台 [4] - 线上市场零售均价7月环比+8.3% 8月环比+2.4% 9月第二周达2859元/台 [4] - 价格下降因美的借助华凌品牌提升市场份额 但618后竞争压力明显缓和 [4] - 9月第二周华凌线上零售均价达2290元/台 较6月均价+11.5% 其余品牌均价均有改善 [4] 行业竞争策略转变 - 小米官宣空调"10年免费包修" 覆盖2025年1月1日起首次安装的米家空调 [5] - 空调包修期从2005年前普遍1年 到2005年格力推出"6年免费包修" 2021年格力提出"10年免费包修" [5] - 长虹、TCL等企业跟进部分高端型号 小米升级服务消除消费者对品质担忧 [5]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品质战" 服务周期延长对企业产品质量和综合实力要求更高 [5] 投资标的推荐 - 推荐清洁电器科沃斯(603486.SH)、石头科技(688169.SH) [6] - 推荐黑电龙头TCL电子(01070)、海信视像(600060.SH) [6][7] - 推荐低估值、高分红率且完成线下渠道数字化转型的美的集团(000333.SZ)、海尔智家(600690.SH) [7] - 推荐产业链跨界的三花智控(002050.SZ)、盾安环境(002011.SZ) [7] - 关注有新品创新和推广的欧圣电气(301187.SZ)、荣泰健康(603579.SH)、影石创新(688775.SH) [7]
中国银河证券:国补退坡下社零增速放缓 未来还将面临高基数压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2:37
社零增速分析 - 8月社零同比增速为3.4% 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6月以来持续放缓 [1] - 预计未来几个月社零增速将继续放缓 受高基数影响 9月第一周大家电零售额普遍明显下滑 [1] - 各省份控制补贴额度支出速度 通过每日补贴限流 减少享受补贴品类 暂停等方式 [1] 国补消费类目表现 - 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的类目增速持续放缓:通讯器材类同比+7.3% 家具类+18.6% 文化办公用品类+14.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4.3% 日用品类+7.7% [2] - 未来将面临2024年9月以后的高基数压力 [2] - 服鞋针纺8月社零同比+3.1% 环比提速1.3个百分点 主因北方入秋转冷时间提前推动秋季服装新品上市节奏前移 [2] 细分消费领域表现 - 汽车类社零同比+0.8% 大件耐用品需求偏弱 智能汽车带来竞争压力 传统燃油车零售价格不断下调 [2] - 化妆品类需求增长慢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商战对市场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2] - 烟酒类零售额同比-2.3% 仍然承压 [2] - 餐饮社零同比+2.1% 增速环比+1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表现较弱 [2] 新消费趋势 - 黄金首饰8月同比+16.8% 受黄金价格上涨刺激保值增值需求 9月以来黄金价格继续上涨有望进一步刺激消费 [3] - 体育娱乐用品8月同比+16.9% 反映消费者注重户外 出游 文化需求 [3] - 新茶饮等外卖大战受益赛道保持相对更快增速 但市场担心外卖补贴资金长期持续性 [3] - 科技创新消费品热点不断:石头推出智能割草机 大疆首发扫地机 影石预热全景无人机 [3] 饮料及餐饮供应链 - 饮用水市场竞争激烈 受外卖竞争需求分流 包装水与无糖茶份额持续向头部集中 [3] - 啤酒 调味品等餐饮供应链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受政策影响动销表现较弱 处于筑底恢复过程 [3] 出口表现 - 8月出口规模达3218.1亿美元 同比+4.4% 增速环比-2.8个百分点 [4] - 消费品表现弱于整体:家用电器-6.6% 灯具照明-17% 箱包-14.9% 纺织+1.4% 服装-10.1% 鞋靴-17.1% 家具-3.2% 玩具-21% [4] - 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33.1% 较前值-21.7%大幅下行 拖累出口增速5.1个百分点 美国对中国关税率仍处于高水平位置 [4]
新能源乘用车一线情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9-12 03:26
行业总体情况 - 2024年剩余4个月新能源车需求预计持续强劲 年底可能出现抢购上牌潮[1]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政策取消后将征收4.5%税率 预计厂家将承担补偿[1] - 若国补退坡行业整体销量可能下滑5%-7% 若国补持续则行业仍能增长[1] - 新能源替换率放缓因新能源车企优惠未加码而燃油车降价加速[1] - 燃油车增长空间已封闭 亏损汽车经销商可能关店或转换新能源品牌[1] - BBA经销商约1/3亏损 2/3盈利但盈利从年1000-2000万降至100-200万[1] - 其他合资品牌约1/3微利 2/3亏损[1] 品牌表现分析 - 银河A网处于上升期 当月一半销量来自银河A7 稳态月销1.5万台以上[2] - 银河销售毛利率4.5% 库存30天较年初增加 售后业务预计1-1.5年后饱满[2] - 比亚迪业绩承压 销售毛利率约3% 但售后毛利可覆盖门店运营成本[2] - 比亚迪库存从年初60天降至45天 7月优惠减少2000元8月又回调1000-1500元[2] - 比亚迪低端智驾功能客户反馈不佳 产品线密集难靠新车系提升销量[3] - 问界H5空间和华为智驾表现突出 小定以18.9万元车型为主[3] - 问界H5与小鹏G6客户重叠度超50% 但对小鹏冲击预计有限[4] - 问界H5若优惠1万预计月销1-1.5万辆 优惠2万有望冲击2万辆[5] - 小鹏新P7首小时订单过万 但预计首月实际交付仅4500台[5] - 新P7定位个性小众 初期订单集中但后续消费者有限[6] 产业链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与成本[11] - 比亚迪出海重点发力东南亚市场[11] - 宁德时代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11]
绿色动力环保涨超7% 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增加24.49% 供汽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9-03 03:27
股价表现 - 绿色动力环保港股股价单日上涨7.56%至4.84港元 成交额达1582.57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4亿元 同比增长1.41% [1] - 归母净利润3.7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4.49% [1] - 加权ROE为4.56% 同比提升0.77个百分点 [1] - 建造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0.23亿元降至零 但运营收入同口径增长0.46亿元(+2.83%) [1] 业务发展 - 供汽业务量达51.38万吨 同比增长114.98% 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 - 污泥处理垃圾量提升、渗滤液沼气提纯销售实现增收 [1] - 蓟州、肇庆公司实现对外供汽 常州公司移动供热增量明显 乳山项目基本全部转为供气 [2] 现金流与分红 - 自由现金流持续增厚 港股股息率(TTM)达6.87% A股股息率(TTM)为4.29% [1] - 供热业务具有高毛利和优质现金流特性 带来明显利润增量 [2] - 分红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1] 战略转型 - 公司大力开拓供热等非电业务 有效降低国补退坡影响 [2]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投资界· 2025-07-16 03:27
行业现状 - 垃圾焚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三分之二的企业垃圾供给不足,平均产能利用率仅60% [3][6] - 全国垃圾焚烧厂从2005年的67座增至2023年的1010座,焚烧处理比例从9.8%升至82.5%,无害化处理能力从3.3万吨/日增至86.18万吨/日 [3] - 2024年全国垃圾单日焚烧能力达115.5万吨,行业平均负荷率不足60%,40%产能闲置,107座焚烧炉停运超半年 [7] 供给过剩原因 - 垃圾焚烧厂设计规划超前,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与经济活动活跃度相关 [3] - 垃圾分类导致厨余垃圾被分流,大城市垃圾中30%为厨余垃圾,最终仅四分之一可焚烧 [9] - 县区级垃圾焚烧厂全覆盖导致供给失衡,对未来人口和垃圾量增长预期过于乐观 [8] 企业应对措施 - 焚烧厂向多元化经营转型,如提供蒸汽、热水或协同处理污泥 [4] - 部分企业开始挖掘填埋场存量垃圾进行焚烧,如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存量垃圾 [11] - 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达79个 [4] 政策与财务影响 - 垃圾焚烧厂收入构成:电费占三分之二(含国补),垃圾处置费占三分之一 [14] - 国补退坡政策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 [15] - 垃圾处置费从每吨60-70元涨至100-150元,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增加 [17] 行业未来趋势 - 行业需从toG向toC和toB转变,客户群体多元化 [8] - 垃圾处理价格可能上浮,企业需扩展供热供气等新业务 [18] - 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和运营经验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具备海外拓展优势 [4]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0:34
行业现状 -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产能利用率近两年维持在60%左右,存在明显产能过剩现象 [1][3] - 全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从2005年的67座激增至2023年的1010家,焚烧处理比例从9.8%升至82.5% [2] - 2024年全国垃圾单日焚烧能力达115.5万吨,但行业平均负荷率不足60%,40%产能闲置,其中107座焚烧炉停运超半年 [9] 供需失衡原因 - 设计规划超前:垃圾焚烧厂建设时为未来预留冗余,但实际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3] - 新厂分流效应:部分焚烧厂因周边新建项目导致垃圾供给不足(如某厂四年负荷率仅60%) [2] - 垃圾分类影响:厨余垃圾分离后,可焚烧垃圾量减少(大城市30%厨余垃圾中仅25%可焚烧) [11] - 经济预期偏差:文旅项目等实际垃圾量低于规划值(如预期30-50吨/日,实际仅对应1000万人次/年) [11] 企业应对措施 - 业务多元化转型:部分焚烧厂开始协同处理工业固废、为工业企业供热(如华北某厂) [2][4] - 挖掘存量垃圾: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填埋垃圾,金华拟处理26万吨陈腐垃圾 [13] - 海外市场拓展:中国企业已参与79个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覆盖六大洲 [5][4] 政策与财务影响 - 补贴机制变化:国补政策规定15年后取消补贴,导致电费收入占比2/3的焚烧厂面临压力 [19][20] - 处置费上涨:垃圾处置费从60-70元/吨升至100-150元/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23][22] - 使用者付费矛盾:居民年垃圾处理费约数十元/户,但地方政府年补贴需超千万元/县区 [24] 技术发展 - 垃圾处理流程:从分类回收→中转站压缩→焚烧发电,20%废渣可提炼金属(价值约1克黄金/100吨) [8] - 焚烧能力跃升:全国单日处理能力从2016年23.8万吨增至2024年115.5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80万吨/日目标 [9][11]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09:34
行业供需格局转变 - 全国三分之二垃圾焚烧企业面临垃圾供给不足问题 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平均负荷率仅60%左右[2] -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从2005年3.3万吨/日增至2023年86.18万吨/日 焚烧厂数量从67座增至1010座[2] - 2016至2024年全国单日焚烧能力从23.8万吨飙升至115.5万吨 远超"十四五"规划80万吨/日目标 40%产能处于闲置状态[5][7] 产能过剩具体表现 - 典型案例如光大环保能源富平公司年设计处理能力21.9万吨 2024年实际处理量仅5.373万吨 产能利用率24%[6] - 全国2172座垃圾焚烧炉中5%(107座)在2024年停运超过半年 陷入无垃圾可烧状态[5] - 河南省34座焚烧厂中7座运行负荷不足80% 部分负荷仅50%[6] 供给不足成因分析 - 设计规划超前留有大量冗余 但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与经济活跃度相关[2][5] - 垃圾分类导致厨余垃圾被分走 大城市三成厨余垃圾仅四分之一成为可焚烧垃圾[7] - 专业化回收企业分流高价值垃圾 如服装、废纸、塑料等细分领域[7] 企业应对策略转型 - 焚烧厂转向多元化经营 包括为工业企业供热供汽 协同处理污泥等[2][3] - 部分地方政府开挖填埋场存量垃圾 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 金华计划开挖26万吨陈腐垃圾[8] - 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达79座 遍布全球六大洲[3] 收入结构变化与财政压力 - 垃圾焚烧厂收入构成中电费收入约占三分之二 垃圾处置费占三分之一[10] - 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置费从每吨六七十元涨至百元左右 部分地区达150元[12][13] - 县级地方政府年补贴支出超千万元 但居民垃圾处置费收入仅200-300万元 财政压力陡增[14] 政策与价格机制调整 - 国补政策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满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11] - 社会资本投资时需考虑补贴退坡影响 地方政府设定处置费价格上限机制[12] - 行业建议垃圾处理价格向更健康区间上浮 推动使用者付费机制完善[14]
都市车界|中国单月销量超百万 全球份额超六成!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加速洗牌
齐鲁晚报· 2025-06-18 08:09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 2025年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万辆 同比增长24% 创年内单月纪录 [1] - 中国市场单月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1021万辆) 占全球份额6375% [1] - 2025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56万辆 同比增长35% 全年有望突破千万辆 [1] 中国市场驱动因素 - 地方政府通过充电基建补贴 限行政策放宽等措施持续扶持市场 [2] - 国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 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 续航里程普遍突破700公里 [2] - 比亚迪 广汽等品牌加速三四线城市布局 农村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8%提升至15% [2] 品牌竞争格局 - 比亚迪以32%市场份额领跑中国市场 特斯拉中国占比降至18% [2] - 极氪 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凭借高端化策略 市场份额提升至8%-12% [2] - 传统车企如吉利 长安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幅均超50% [2] -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210万辆 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 [3] - 极氪 小鹏等品牌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400% [3] - 特斯拉2025年Q1全球市占率从22%降至15% [3] 行业集中度变化 - 尾部品牌销量下滑超60%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3] - 2025年全球TOP10品牌预计占据80%市场份额 [3] 补贴退坡影响 - 补贴减少导致车企单车成本增加3-5万元 部分低价车型面临涨价压力 [4] - 宁德时代CTP30电池系统使成本降低15% 比亚迪垂直整合供应链压缩成本 [4] - 补贴退坡后消费者对性价比关注度提升至70% 高端车型(售价30万元以上)销量占比从25%降至18% [4] - 2025年1-5月非补贴驱动的个人消费占比达85% [4] 行业未来趋势 - 2025下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达900万辆 全年增速22%-25% [6] - 800V高压平台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自动驾驶L4级技术将成为竞争焦点 [6] - 中国品牌加速欧洲 东南亚布局 预计2025年出口量突破200万辆 占比提升至20% [6] - 2025年1-6月充电桩新增量达120万个 车桩比从35:1优化至28: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