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第三支柱
icon
搜索文档
险企加注养老金融赛道 “叫好不叫座”如何解决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01
[ 近期多家险企发布的半年报均提到,广泛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以及 满足备老、养老和失能等人群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健康保险产品等创新,与此同时,推动养老金融、养 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融合,将"保险+养老服务"作为未来新的增长方向。 ] 尽管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还较小,但其价值已渗透在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的养老产业全链 条。随着制度性创新不断推进,如何解决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关乎"第一支柱占比 过大、第二支柱发展缓慢"背景下,第三支柱能否补位。 在近日举办的2025首届智慧老龄与银发经济会议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原董事长、保险服务生态 网络ISE发起人徐敬惠表示,在养老第三支柱中,保险之所以受到各界的重视和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它有别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可以构建从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全功能闭 环,其精算和投资优势还能进一步延伸至第一、二支柱的基金受托管理,与第三支柱形成个人养老金账 户信息、产品和资金的互通,协同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以养老服务为例,他提及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60 ...
专属商业养老险扩容在即 养老险机构整装待发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扩容 - 试点区域自3月1日起扩大到全国范围 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原有6家试点寿险公司基础上新增养老保险公司群体[1][2] - 国内现有9家养老险公司 加上筹建中的国民养老共计10家 部分公司需重新定位业务布局以开展新保险业务[1][4] 养老保险公司参与动态 - 平安养老 大家养老 泰康养老明确表示积极参与试点 其他公司多数处于研讨阶段[2] - 平安养老计划重点面向非常规就业人群开发产品 大家养老正打磨产品方案力争推出市场影响力产品[2] - 部分未开展契约型保险业务的公司包括国寿养老 长江养老等 需完善系统搭建和服务网点[4] 养老保险公司业务优势 - 具备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 在销售 产品 系统支持上积累4年实践经验[3] - 作为第二支柱年金受托投资机构 未来可整合年金与第三支柱产品 打通养老金二三支柱[3] - 团体保险业务优势显著 在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中具有产品精算和营销优势 能加速业务发展[3]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养老险公司与寿险公司的专属商业养老产品形态差异不大 但养老险公司有长期发展动力[6] - 试点以来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 累计保费4亿元 其中快递员 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6] - 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目前各公司不收取初始费用且部分补贴销售费用 但销售人员因佣金比例低缺乏推广动力[7] 业务转型挑战 - 部分养老保险公司实际定位为养老金管理公司 需重建保险业务整套流程机制包括核保核赔 精算评估等系统[8] - 契约型保险业务需计提资本金并受偿付能力指标监管 与信托型业务监管制度存在显著差异[8] - 银保监会要求养老保险公司6月30日前报送转型方案 推动其重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属性业务[9]
养老第三支柱迎黄金时代 险企该如何发挥特长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政策推动与人口背景 - 政策组合拳推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1]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 占比18.7%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 预计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7.9%[1] - 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已建立 第一支柱覆盖超10亿人但负担较重 第二支柱覆盖人群有限 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且支撑不足[1] 养老金体系结构现状 - 2019年养老金总资产中第一支柱规模6.29万亿元 占比65.45% 第二支柱规模1.8万亿元 占比18.73% 第三支柱规模1.52万亿元 占比15.82% 呈现第一支柱一支独大特点[2] - 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发展 已尝试税延型养老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采取账户制 提供保底+浮动收益 含养老金领取和寿险保障 部分产品含失能护理保障责任[2] 试点进展与业务规模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自2021年6月试点以来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 累计保费4亿元 其中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2]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规模仍较小 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未形成较好地区规模效应[3] - 第三支柱产品面临收益率竞争和销售动力不足问题 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操作环节较繁琐[3] 跨业竞争与机构参与 - 养老市场需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等多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 以转化短期储蓄为长期养老资产[3] - 保险机构可提升长期投资收益率 结合年金保险与长寿风险分摊 推动保险+养老服务模式[3] - 保险资管机构和养老保险公司可推出信托型养老产品 寿险公司可推出契约型养老保险产品 发挥各自专业优势[4] 行业定位与产品发展 - 保险机构非常重视第三支柱业务 希望从资金理财和保障角度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建设[4] - 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1][4] - 各类金融机构需立足专业特长参与第三支柱发展[4]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至十城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试点范围扩大 -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从3月1日起由四个城市扩大到十个城市 新增北京 沈阳 长春 上海 重庆 广州六个城市[1] - 试点机构数量从四家增加到十家 新增试点机构每家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为100亿元[1] - 首批四家试点机构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从10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1] 试点背景与成效 - 试点于2021年9月启动 按照审慎 稳健 探索 创新的总体要求进行[1] - 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 市场反应积极 取得良好开局[1] - 在丰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 产品特点 - 养老理财产品具有稳健性 长期性和普惠性三性特点[1] - 产品主要投向为固定收益类资产[1] - 引入目标日期策略 平滑基金 风险准备金 减值准备等方式减少净值波动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1] - 投资门槛较低 申购赎回环节低收费 最大限度让利于投资者[2] - 购买渠道便捷 可通过银行网点或线上渠道操作 产品说明通俗易懂[2] 机构参与优势 - 银行和理财公司服务广大的个人客群 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成熟的理财顾问队伍[2] - 具备宏观经济研判与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在债券和非标投资上拥有长期经验和较强风控能力[2] - 能够甄选与整合各方机构资源 拓宽养老理财产品覆盖面[2] 市场影响与建议 - 试点发行养老理财产品能健全养老第三支柱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缓解养老压力[2] - 促进理财公司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 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2] - 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适时推广到更多地区和理财公司[3]
多渠道资金撑起养老第三支柱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公司概况 -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开业 注册资本111.5亿元 聚焦个人养老金业务及养老保障资金管理[1] -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人民币和外币资金管理 以及与养老金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1] - 经营宗旨强调市场化运作和普惠共享理念 目标实现商业养老金保本增值和可持续发展[2] 股东结构 - 17个参股股东来源多元化 包括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和投资公司[3] - 银行系背景可能更好满足居民养老金融需求 银行网点提供渠道优势[3] 行业背景 -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迫在眉睫[1] - 传统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体量很小 与目标差距甚远[1] -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累计保费收入仅6亿元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约2亿元(截至2021年10月底)[1] 监管动态 - 银保监会2021年12月发布通知 要求养老保险机构聚焦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属性业务[2] - 2022年3月初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 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均可发售[2] 市场前景 -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处于蓄势待发状态 产品品种将日益丰富[3] - 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预计将有效激发更多市场需求[3] - 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将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3]
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密集上新 第三支柱投资渐趋多元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养老理财产品发行与市场表现 - 养老理财试点从"四地四机构"扩容至"十地十机构"后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 第二批试点机构产品批量上新 [1] - 六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发行33只养老理财产品 其中24只固定收益类 9只混合类 所有产品净值均保持在1以上 [1] - 截至7月末 23.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养老理财产品超600亿元 户均认购额达25.97万元 [4] 产品特征与机构动态 - 养老理财产品主打长期限(五年起步) 稳健(多为R2级) 低费率(0认购费 0~0.01%销售服务费 最低0.1%/年管理费)等属性 [2] - 中邮理财首只产品两天内完成30亿元募集 交银理财首只产品风险等级为R3 业绩比较基准5%~7% [2] - 交银理财针对"已老"和"未老"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 中银理财产品即将发行 [2][3][4] 养老金融体系发展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将于11月20日启动 由四大行在五城市开展 期限一年 [5] -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由17家机构共同设立 首批产品已在多家银行渠道销售 [6] - 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制度征求意见 拟优先纳入养老目标基金 现有养老FOF规模达1057亿元(195只产品) [7] 行业趋势与机构合作 - 养老金融要求长期经营 价值投资和审慎管理理念 产品需突出养老属性 [6] - 公募养老产品由券商和基金公司发行 具备投研优势但渠道能力不足 需与商业银行联动合作 [7]
专属商业养老险产品业绩出炉 七成收益率不低于3%
新华网· 2025-08-12 06:11
产品收益表现 - 2024年27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中,稳健账户收益率区间为2%至4.07%,平均值3.18%,中位数3.1%;进取账户收益率区间为2.5%至4.12%,平均数和中位数均为3.3% [2] - 七成产品结算利率达到3%及以上水平,其中19只产品两类账户利率均超3%,20只稳健账户和25只进取账户利率超3% [2] - 4只产品利率超4%,国民共同富裕稳健账户4.07%及进取账户4.12%、盈佳人生稳健账户4.05%及进取账户4.1%位列前两位 [2] 收益趋势变化 - 结算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稳健账户4%-6%、进取账户5%-6.1%;2022年稳健账户4%-5.15%、进取账户4.5%-5.7%;2023年稳健账户2.1%-4.15%、进取账户2.5%-4.25%;2024年降至稳健账户2%-4.07%、进取账户2.5%-4.12% [3] - 16只可比产品中,10只稳健账户和11只进取账户2024年收益同比下滑 [3] 产品结构更新 - 新上市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下调:稳健账户保底利率最高值从3%降至2%(13只产品为2%,2只为1.5%),进取账户从1.2%降至0.75%(区间0-0.75%) [4] - 实际结算利率普遍高于保底利率,进取账户收益均超保底利率2.5个百分点以上,部分产品保底利率为0但实际收益超3% [4] 产品特性与定位 - 产品设计以养老保障为目的,分为积累期(保证+浮动收益)和领取期,支持趸交、期交及不定期追加缴费方式,提供失能护理及疾病全残保障 [6] - 纳入个人养老金目录,购买可享受抵税优惠,收益弹性与缴费灵活性优于同类养老险产品 [7] - 17家保险公司参与推出产品,包括6家大型寿险公司、7家养老险公司及4家银行系保险公司 [7] 特殊案例说明 - 部分停售产品(如太平盛世福享金生)按保底利率3%结算,泰康臻享百岁稳健账户2.85%及平安富民宝2.5%均按保底利率执行 [5] - 已购产品停售不影响合同约定的保底利率及收益权益,如人保福寿年年、太平盛世福享金生等客户仍享受3%保底利率 [5]
存续理财产品全部浮盈,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至35只
华夏时报· 2025-05-29 14:22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 - 中银理财新增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数达到35只,其中29只为固收类,6只为混合类 [2] - 新增产品为中银理财"福"固收增强368天持有期理财产品和"吉"固收增益3年持有期理财产品,已于5月27日开始募集 [3] - 中银理财发行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增至9只,其中8只为固收类,1只为混合类 [4] 产品特点与收益情况 - "福"理财为二级风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1.95%~3.70%;"吉"理财为三级风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包含活期存款利率、沪深300指数和中债指数 [3] - 中银理财"福"系列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3.98%,平均最大回撤约0.5% [5] - 存续的3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浮盈,多只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4%以上,如中银理财4.73%、工银理财4.02%、中邮理财4.04% [6] 费率优惠与投资策略 - "福"理财L份额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降至0.05%(年化);"吉"理财L份额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降至0.07%(年化) [5] - 两只产品将适配养老资金长期特点,构建长期投资组合,重点配置高等级信用债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并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 [3] - "吉"理财产品将重点关注我国优势产业和优质公司标的,积极寻求权益类资产机会 [3] 市场发展与机构布局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从首批7只增至35只,发行机构包括中银理财、中邮理财、农银理财等6家,21家商业银行参与代销 [6] - 行业专家指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偏少,需要加大扩容力度 [7] - 中银理财表示将从销售渠道拓展、产品组合策略构建和养老场景融合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 [7]
商保年金占比飙升,泰康养老如何精准布局商保年金赛道?
环球网· 2025-04-29 11:47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商业保险年金新业务价值占比63.8% [1] - 2025年第一季度商业保险年金标准保费占比增长至72.3% [1] - 截至2025年2月个人养老金客户超15万人,位居市场前列 [1] - 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达1325亿元,同比增长24% [2]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达3.46亿元,保单未来盈余同比增长8.84% [2]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指出保险公司需加快产品转型,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10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1] -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已步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1] 公司产品策略 - 以分红型保险为主要解决方案,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 [2] - 客户可享受基本保险保障及浮动额外红利回报,满足财富增值需求 [2] - 分红型个人养老金产品有助于保险公司稳健经营,防范利差损风险 [2] 养老服务布局 - 依托泰康"医养康宁"生态优势,满足职工医养服务需求 [2] -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3个项目,22个城市中24个社区连锁运营 [2] - 养老社区入住居民超1.6万人 [2] 战略发展路径 - 聚焦养老主业,探索二三支柱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成长路径 [2] - 通过职域服务模式承接第三支柱服务,推进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