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

搜索文档
养老“新支柱”扩面增效遇堵点 相关部门探索“默认投资”机制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19:28
截至2024年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投资运营规模约6.75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超九成;截至 2024年11月底,36个城市(地区)超72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商业养老金业务市场规模已 突破千亿元 ◎记者 何奎 养老金融体系日益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约10.7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8.72万亿 元;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 此外,在基本养老保险托底的基础上,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及商业养老金等金融"新支柱"也逐渐发展 起来,成为未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养老生活的"钱袋子"。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投资运营规模约6.75万亿元,较2020年末 增长超九成;截至2024年11月底,36个城市(地区)超72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商业养老 金业务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养老金融"百花齐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正成为各类金融机 构的时代命题。 "我每年都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12000元,目前买了1只基金、2 ...
多渠道资金撑起养老第三支柱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公司概况 -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开业 注册资本111.5亿元 聚焦个人养老金业务及养老保障资金管理[1] -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人民币和外币资金管理 以及与养老金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1] - 经营宗旨强调市场化运作和普惠共享理念 目标实现商业养老金保本增值和可持续发展[2] 股东结构 - 17个参股股东来源多元化 包括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和投资公司[3] - 银行系背景可能更好满足居民养老金融需求 银行网点提供渠道优势[3] 行业背景 -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迫在眉睫[1] - 传统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体量很小 与目标差距甚远[1] -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累计保费收入仅6亿元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约2亿元(截至2021年10月底)[1] 监管动态 - 银保监会2021年12月发布通知 要求养老保险机构聚焦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属性业务[2] - 2022年3月初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 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均可发售[2] 市场前景 -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处于蓄势待发状态 产品品种将日益丰富[3] - 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预计将有效激发更多市场需求[3] - 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将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3]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学会设立,清华大学田轩解读六大市场关切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7:45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背景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揭牌成立 由证监会 民政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等高层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1] - 学会定位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平台 将整合行业机构 上市公司 高校 政府部门等多方研究力量 [1] - 学会已于6月16日完成社会组织注册 法定代表人为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魏刚 其曾任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总经理等职 [1] 学会定位与功能 - 具备与中国金融学会相似的高端智库属性 但更专注于资本市场领域 不直接对标涵盖银行 证券 保险等全金融体系的金融学会 [3] - 相较于证监会研究中心侧重监管政策研究 中证金融研究院聚焦市场运行机制 学会研究更具前瞻性 涵盖发展趋势 创新模式及国际经验借鉴 [5] - 功能多元化 兼具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决策咨询三大功能 注重产学研政深度融合 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7] 选址上海的原因 -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拥有完备的金融生态系统 为研究提供丰富数据样本和实践案例 [6] - 金融国际化程度领先 便于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6] -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为研究机构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能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机构 [6] 研究方向与运作机制 - 聚焦全面注册制改革后的市场生态变化 研究发行 交易 并购 退市等基础制度完善 [8] - 关注微观层面如企业融资 上市公司治理 投资者保护等问题 提供专业指导 [10] - 加强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资本市场的应用研究 推动金融科技与市场实践融合 [10] - 建立国际研究机构合作机制 开展联合研究项目 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10] 国际影响力建设 - 创办权威专业刊物 发布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 邀请国内外专家参与编撰 [8] - 组织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 凝聚各方研究力量 [8] - 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成为国际研讨对外窗口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