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02007)

搜索文档
碧桂园(02007)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月报表

2025-10-02 07:15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007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0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 ...


碧桂园(02007) - 与本公司处理无法表示意见所採取的行动有关的定期最新资料
2025-09-30 10:19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 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 失承擔任何責任。 COUNTRY GARDEN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與本公司處理無法表示意見所採取的 行動有關的定期最新資料 本公告乃由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根據香 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09條及香港法例第571章證 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之內幕消息條文(定義見上市規則)而作出。 茲提述本公司於2025年4月28日刊發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的年度報告 (「年報」),其中本公司的獨立核數師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核數師」)由 於與編製本集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2024年綜合財務報 表」)的持續經營基礎的適當性評估有關的範圍限制,並無對2024年綜合財務報表發 表意見(「無法表示意見」)。除另有指明或文義另有所指外 ...
新变局,新周期,新粤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4:21
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000.19万户,占全国1/10,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2025年前8个月,广东全 省新设经营主体212.69万户,其中新设"四新经济"企业41.46万户,占全省新设企业总量的37.92%,新质生产力持续迸发。 进入2025年,粤商也站上了新的发展方位。随着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系列动作释放出的"公平竞争"信号, 为广东全省超900万户企业带来了更多信心与底气。在此推动下,粤商正加速竞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踊跃投身"百千万工 程"等新战略坐标,并以更开阔视野走向全球市场,开启新一轮发展征程。 华为、比亚迪、腾讯、美的、顺丰、立讯精密、碧桂园……在最近公布的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粤商拿下18席。其 中,华为和比亚迪两家民营企业冲进榜单前100强,立讯精密则凭借373.577亿美元营收拉动排名上升65位,升幅领跑。 面对世界银行眼中"正遭遇强劲逆风"的全球经济,粤商仍然交出了亮眼成绩。这是一个以秦汉"海上丝绸之路"为起点,在清代广 州"一口通商"政策下崛起,再于改革开放时期乘风而上、高速成长的企业家群体。到现在,值此世 ...
新变局,新周期,新粤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0:16
粤商世界500强表现 - 粤商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据18席 其中华为和比亚迪进入前100强 立讯精密以373.577亿美元营收拉动排名上升65位 [1] - 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2000.19万户 占全国总量1/10 稳居全国第一 [1] - 2025年前8个月广东新设经营主体212.69万户 其中"四新经济"企业41.46万户 占比37.92% [1] 民营经济政策支持 -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正式施行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和平等竞争原则 [3] - 广东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联动粤港澳企业家举办产业推进大会 12家高新技术民企参加恳谈会 [4] - 政策释放"公平竞争"信号 为全省超900万户企业提供发展信心 [5]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2025年1-5月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工业机器人产量12.47万套(同比增长33%) 服务机器人产量416.98万套(同比增长8.2%) [8] -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40% 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8]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多家汽车工厂实训 可完成高重复性或危险性任务 [7]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 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汇聚1.5万家企业 消费级和工业无人机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70% [9] - 2024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营收4486.63亿元 医药制造业营收1962.52亿元 [9] - 广州集聚6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 位居全国前列 [9]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 - "百千万工程"实施带动1953家商会与1955个县镇村结对 累计实施产业项目336个(投资金额350.7亿元) [12] - 宏辉果蔬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成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果蔬服务商 [13] - 温氏集团与超45万户农户合作 2024年集团营收首破千亿元 [1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广东上市公司超六成开展出海业务 境外业务收入规模全国第一 [15] - 2024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5.8万亿元(增长15.2%) 占全省进出口总值63.6% [15] - 鹏辉能源在欧美市场深耕高端技术 在"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15] 区域创新实力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首次位列全球第一 [10] - 广东形成完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乐聚机器人2025年开始批量交付产品进入工厂 [9] - 瑞松智能积累超600项知识产权和100项发明专利 [8]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普涨 碧桂园涨超5% 远洋集团、龙湖集团涨近3%
格隆汇· 2025-09-26 03:44
港股内房股表现 - 碧桂园股价上涨5.26%至0.600港元 [2]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股价上涨4.07%至2.560港元 [2] - 融信中国股价上涨3.45%至0.210港元 [2] - 万科企业股价上涨2.79%至5.530港元 [2] - 龙湖集团股价上涨2.72%至11.710港元 [2] - 远洋集团股价上涨2.61%至0.157港元 [2] - 融创中国股价上涨2.53%至1.620港元 [2] - 中国金茂股价上涨2.04%至1.500港元 [2] - 越秀地产股价上涨1.79%至5.130港元 [2] - 中国海外发展股价上涨1.31%至13.970港元 [2] - 新城发展股价上涨1.21%至2.510港元 [2] - 金辉控股股价上涨1.15%至2.630港元 [2] - 华润置地股价上涨超1% [1] 房地产政策优化 - 东莞对购买新房给予购房合同总价2%的补贴 最高不超过3万元 [1] - 四川要求"一城一策"制定住房支持政策以促进房地产消费止跌回稳 [1] - 广州出台新政允许房企自持住房入市销售 [1] - 北京 上海 深圳均已调整限购政策 [1] - 多个新一线城市正研究房地产市场最新政策举措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 [1]
内房股集体拉升 北上深此前优化地产政策 多个新一线城市正谋划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新政
智通财经· 2025-09-26 02:58
股价表现 - 龙湖集团涨6.14%至12.1港元 [1] - 万科企业涨4.09%至5.6港元 [1] - 碧桂园涨5.26%至0.6港元 [1] - 融创中国涨3.16%至1.63港元 [1] 政策动向 - 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1] - 北上深相继出台楼市新政多维度惠及购房者 [1] - 多个新一线城市正研究最新政策举措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加大购房支持 [1] 行业分析 - 一线城市优化限购政策落地叠加需求旺季带动基本面修复 [1] - 8月地产数据显示仍需更多政策带动止跌回稳 [1] - 地产板块估值偏低建议逢低配置 [1]
港股异动 | 内房股集体拉升 北上深此前优化地产政策 多个新一线城市正谋划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新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2:51
股价表现 - 龙湖集团股价上涨6.14%至12.1港元 [1] - 万科企业股价上涨4.09%至5.6港元 [1] - 碧桂园股价上涨5.26%至0.6港元 [1] - 融创中国股价上涨3.16%至1.63港元 [1] 政策动向 - 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8月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1] - 北上深三大一线城市相继出台多维度惠及购房者的楼市新政 [1] - 多个新一线城市正研究进一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支持购房的最新政策举措 [1] 行业基本面与机构观点 -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优化限购政策落地叠加需求旺季带动基本面有望修复 [1] - 8月地产数据显示仍需更多政策出台以实现行业止跌回稳 [1] - 地产板块估值处于低位 建议逢低配置地产股 [1]
碧桂园(02007)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9-25 08:50
报告发布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通知[1][4][6] - 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公司网站及港交所网站[1][4] 股东通讯 - 建议股东阅览网站版本,选印刷本则随函附上[1][4] - 无有效邮箱只能收印刷本,可填回条索取[2][3][5] - 登记股东需提供有效邮箱,可填回条更新[3][5] 联系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致电分处热线(852) 2980 1333[4][6] - 回条可邮寄或电邮至指定地址[8] 其他说明 - 公司为碧桂园控股,于开曼群岛注册[8] - 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8] - 甲部指示适用至股东书面更改或下一年度年报[8] - 股东自愿提供资料可被披露转移[8]


碧桂园(02007) - 致非登记持有人之通知信函及更改申请表格

2025-09-25 08:49
报告发布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1][5] 非登记持有人通知 - 非登记持有人可填表格申请免费印刷本[2][5] - 公司向非登记持有人发通知前提是中介提供地址[3][6] - 建议非登记持有人向中介提供有效电邮地址[3][6] 其他事项 - 有查询可工作日致电股份过户登记分处热线[4][6] - 香港投寄更改申请表格无需支付邮费[10]


碧桂园(0200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8: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725.7亿元[2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人民币725.7亿元,同比下降28.9%[65] - 房地产收入下降29.1%至约人民币700.28亿元,平均售价每平方米人民币7340元[66] - 科技建筑收入下降40.5%至约人民币14.66亿元[67] - 其他分部收入上升33.0%至约人民币10.76亿元[68] - 归属于股东损失约人民币190.78亿元[71]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30.8%至738.5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1067.13亿元)[188][190] - 房地产开发收入下降29.1%至700.2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988.29亿元)[188][190] - 科技建筑收入下降38.6%至31.25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0.87亿元)[188][190] - 分部业绩亏损扩大至137.0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亏损:85.19亿元)[188][190]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8.9%,从1021.02亿人民币降至725.70亿人民币[141] - 期内净亏损扩大至196.5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50.64亿人民币增加30.5%[141] - 公司毛亏损从17.04亿人民币扩大至64.57亿人民币,增长279.1%[141] - 公司期内净亏损达1965.3亿元人民币[1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损失约人民币191亿元[9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销及行政费用下降18.9%至约人民币39.36亿元[69] - 净财务费用约人民币16.45亿元,净汇兑收益约人民币7.6亿元[70] - 公司财务费用净额为16.4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3.12亿人民币减少28.8%[141] - 在建物业及持作销售已落成物业减值净额增至72.8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6.98亿元)[188][19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损失620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损失:37400万元)[188][190] - 资本开支大幅减少至1.1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15.20亿元)[188][19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采用集中及标准化运营模式,业务包含物业发展、建安、装修、物业投资、酒店开发和管理等[14] - 公司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8] - 公司成立凤凰智拓建管公司拓展轻资产代管代建业务[8] - 租金收入同比增长17.4%至人民币4.72亿元,其他收入增长48.4%至6.04亿元[186] - 公司超过90%的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内地,且无单一客户贡献收入超过10%[186][187] 各地区表现 - 广东省以外地区权益合同销售占集团总体75%[34] - 三四线城市目标三四线城市权益合同销售占比约63%[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权益可建建筑面积约10,365万平方米,77%分布于广东省以外[37] - 集团拥有3,077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项目,其中3,043个位于中国内地[41] - 河南省土地储备3,685万平方米,其中已预售待交付79.4万平方米,在建434万平方米[58] - 贵州省土地储备1,807万平方米,待建面积达275万平方米,占比15.2%[58] - 安徽省土地储备4,371万平方米,已售出交付率达98.9%,为各省最高[58] - 公司中国内地土地储备总可售建筑面积达5.41亿平方米,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为1.41亿平方米[58] 项目开发及交付表现 - 公司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累计完成交付房屋约7.4万套[24] - 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67.5亿元,对应销售面积约205万平方米[28][33] - 中国内地权益合同销售前50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达21,632,299平方米[46] - 已竣工部分总可销售建筑面积为15,397,821平方米,占整体71.2%[46] - 已售出并交付总可销售建筑面积达13,787,202平方米,占已竣工部分89.5%[46] - 已预售待交付总可销售建筑面积为502,006平方米,占已竣工部分3.3%[46] - 在建部分总可销售建筑面积达2,476,672平方米,占整体11.4%[46] - 在建部分已预售总可销售建筑面积为885,699平方米,占在建部分35.8%[46] - 待建部分总可销售建筑面积为3,757,806平方米,占整体17.4%[46] - 最大项目镇江句容碧桂园凤凰城总建筑面积6,544,880平方米,其中已竣工5,205,771平方米[46] - 韶关武江碧桂园太阳城项目待建面积达780,846平方米,为待建部分最大单体项目[46] - 海口海南之心项目待建面积947,003平方米,占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4.6%[46] - 韶关碧桂园·太阳城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达3,778,484平方米,其中已竣工2,686,687平方米,占比71.1%[49] - 海口海南之心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1,735,108平方米,待建面积达947,003平方米,占比54.6%[49] - 镇江句容碧桂园·凤凰城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6,544,880平方米,为所有项目中规模最大,已竣工5,205,771平方米[49] - 郑州碧桂园·中央公园项目已全部竣工,总可售建筑面积553,245平方米,已售交付492,607平方米[49] - 西安碧桂园·云顶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970,422平方米,已竣工693,761平方米,在建227,467平方米[49] - 惠州碧桂园·十里银滩维港半岛项目待建面积373,736平方米,占项目总可售面积54.7%[49] - 青岛碧桂园·蓝谷之光项目已竣工335,018平方米,占项目总可售面积50.6%[49] - 大连碧桂园·望海中心项目已预售待交付面积32,787平方米,占已竣工面积39.5%[49] - 东营碧桂园·首座项目待建面积57,620平方米,占项目总可售面积12.9%[49] - 韶关碧桂园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3,735,938平方米,已竣工3,296,440平方米,占比88.2%[49] - 郑州碧桂园·云境项目在建总可销售建筑面积62,547平方米,已预售32,307平方米,占比51.6%[52] - 滁州碧桂园·天玺项目已竣工总可销售建筑面积144,303平方米,已售出并交付133,764平方米,销售率达92.7%[52] - 合肥碧桂园·星宸雅苑项目待建建筑面积42,784平方米,占整个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137,293平方米的31.2%[52] - 贵阳碧桂园西南上城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3,084,579平方米,已竣工部分1,892,304平方米,占比61.4%[52] - 清远碧桂园·天著项目待建建筑面积195,197平方米,占整个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442,596平方米的44.1%[52] - 梅州碧桂园·滨江时代项目待建建筑面积320,141平方米,占整个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673,929平方米的47.5%[52] - 黄冈碧桂园·八景台项目已竣工部分已售出110,016平方米,占已竣工总可售建筑面积124,195平方米的88.6%[52] - 惠州碧桂园·十里银滩伴海云山项目待建建筑面积206,211平方米,占整个项目总可售建筑面积317,146平方米的65.0%[52] - 揭阳碧桂园·十里江湾项目在建总可销售建筑面积79,181平方米,已预售36,132平方米,占比45.6%[52] - 所有建筑面积数据均为权益口径[52][53] - 已竣工总可售建筑面积为4.69亿平方米,占全部土地储备的86.7%[58] - 已售出并交付总可售建筑面积达4.51亿平方米,占已竣工面积的96.1%[58] - 已预售待交付总可售建筑面积为1,050万平方米,占已竣工面积的2.2%[58] - 在建总可售建筑面积为4,160万平方米,其中已预售部分达1,580万平方米,预售率为38%[58] - 待建预期建筑面积为6,190万平方米,占全部土地储备的11.4%[58] - 碧桂园西南上城项目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为所有单体项目中规模最大[5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其合联营企业共交付房屋约7.4万套[86] 债务与流动性管理 - 境外债务重组涉及外部有息债务本息约160亿美元及股东贷款本息约12亿美元,合计约172亿美元[27] - 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27] - 重组后公司最高降债规模可达约117亿美元,新债务融资成本预计降至1.0%–2.5%[27] - 2022年以来处置各类资产回笼约人民币650亿元[28] - 总现金余额约人民币240.62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约人民币177.8亿元[72] - 总借贷约人民币2545.83亿元,资本负债比率升至90.6%[74][75] - 加权平均借贷成本4.88%,下降29个基点[78] - 为物业买家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约为人民币2414.27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590.95亿元下降6.8%[81] - 为合联营企业及其他方提供的负债担保金额约为人民币60.8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1.85亿元略有下降[81] - 出售蓝箭航天约11.063%股份,总代价约为人民币13.05亿元[82][83] - 出售蓝箭航天股份的每股价格为人民币48.74元[82][83] - 公司担保责任将在房地产所有权证发出或买家付清贷款时解除[81] - 出售蓝箭航天股份是为解决阶段性流动性压力采取的措施[83] - 2023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港币78.3亿元已到期违约,截至报告日未偿还本金为港币30亿元[114] - 2026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港币39亿元,可按每股港币7.92元转换为最多492,424,242股股份[115] - 2026可换股债券于期内无持有人行使换股权,且已发生交叉违约[115] - 公司计划对2023及2026可换股债券未偿还债务进行整体债务重组[115] - 2020年融资协议提供双币贷款港币81.333亿元及4.53亿美元,用于再融资及离岸债务重组[118] - 2020年贷款协议要求杨惠妍及杨国强共同持有公司至少40%股份并控制公司[118] - 2021年7月签署双币定期贷款融资协议,金额为港币6076百万元及559百万美元,期限48个月[119] - 2022年12月签署双币定期贷款融资协议,总金额280百万美元,期限36个月[120] - 2023年3月签署定期贷款融资协议,金额港币950百万元,期限36个月[121] - 2023年7月与创兴银行签署贷款协议,金额35百万美元等值,期限36个月[122] - 2023年7月签署双币定期贷款融资协议,金额港币3583.02百万元及388.66百万美元,附带11.2百万美元增额权,期限30个月[123] - 所有融资协议均要求杨惠妍及杨国强共同持有公司至少40%股权并控制公司[119][120][121][122][123] - 2023年10月公司公告面临阶段性流动资金压力,无法履行境外债务偿付义务[124] - 未付款项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加速债务偿付或采取强制行动[124] - 公司正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并制定整体解决方案[124] - 2021年贷款用于2017年融资协议再融资及离岸金融债务再融资[119] - 公司境外有息负债总额约164亿美元,包括103亿美元优先票据及可换股债券、36亿美元银团贷款、11亿美元股东贷款和14亿美元其他债务[125] - 债务重组提案目标减少债务超过110亿美元,将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125] - 债务重组后加权平均借贷成本目标从每年约6%降至每年约2%[125] - 持有29.9%美元优先票据及港元可换股债券的持有人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126] - 七家银行持有49%银团贷款本金总额已加入或正审批加入重组支持协议[126] - 持有第2类债务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12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63.62亿元人民币降至62.82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总借贷约人民币2545.83亿元,资本负债比率升至90.6%[74][75] - 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合共约人民币254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部分约人民币2224亿元[93] - 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总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现金约人民币241亿元[93] - 2025年6月30日公司约人民币1862亿元债务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93] - 净流动负债为4365.7亿元人民币[158] - 总债务规模达25458.3亿元人民币,其中22235.4亿元为流动负债[15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2.82亿元,受限制现金为177.8亿元[158] - 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的债务达18618.4亿元人民币[158] - 境外债务重组取得进展,与持有29.9%美元优先票据及港元可换股债券的持有人达成重组支持协议[160] - 公司非衍生金融负债及以净额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总额为人民币611.22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金额为人民币573.174亿元(占比93.8%)[176] - 一年内到期的优先票据为人民币78.174亿元,较2024年末的76.688亿元增加1.9%[176]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64.0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达137.092亿元(占比83.5%)[17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不含税项及薪酬)为人民币339.282亿元,全部于一年内到期[17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2.82亿元,与2024年末的63.62亿元基本持平[200] - 受限制现金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35.35亿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77.80亿元,减少57.55亿元[200] - 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人民币240.6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58.35亿元[200] 资产与负债结构 - 公司累计亏损从859.01亿元人民币扩大至1048.56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总资产从10358.4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9093.28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权益总额从512.54亿元人民币降至239.18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总负债从9845.89亿人民币下降至8854.10亿人民币,减少991.79亿人民币[138] - 公司合同负债从2819.88亿人民币下降至2219.85亿人民币,减少600.03亿人民币[138]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从3948.57亿人民币降至3583.46亿人民币,减少365.11亿人民币[138]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部分)从1374.13亿人民币降至1301.30亿人民币,减少72.83亿人民币[138] - 公司总权益及负债从10358.43亿人民币下降至9093.28亿人民币,减少1265.15亿人民币[138] - 公司权益总额从512.54亿人民币下降至239.18亿人民币,减少273.36亿人民币[147] - 总资产下降至9093.28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10358.43亿元)[193] - 总负债下降至8854.10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9845.89亿元)[193]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下降至2154.44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2684.32亿元)[196]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93.43亿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85.02亿元,减少8.41亿元[197] - 账龄超过365天的应收账款为人民币29.12亿元,与2024年末的29.36亿元基本持平[197] - 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6.80亿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66.54亿元,减少50.26亿元[197] - 其他应收款项中应收合营企业、联营公司及其他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481.41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59.71亿元[197] - 其他应收款项的减值准备为人民币434.92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03亿元[197]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12.8亿元,其中第三层级资产占比81.7%(92.14亿元)[177]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期内减少人民币17.59亿元,主要因处置损失13.18亿元及损益确认亏损3.74亿元[18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4.4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