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采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上市公司密集接受调研农业消费与医药商业化成关注焦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5-25 21:08
机构调研热度 - 2025年5月以来北交所196家上市公司共获机构调研226次,其中18家公司吸引超10家机构调研,包括一致魔芋、三元基因、海能技术等[1] - 一致魔芋5月获56家机构调研(含33家海外机构),为同期最受关注标的之一[1] 魔芋产业增长驱动 - 一致魔芋2024年增长三大驱动力:魔芋素毛肚等休闲食品需求爆发、茶饮小料市场拓展、食品加工领域应用深化[1] - 公司通过工艺优化与新品研发助力客户降本,利润水平同比提升[1] - 未来魔芋晶球在奶茶/咖啡/酸奶领域应用潜力大,受益于高纤低脂特性认知度提升[1] 产能扩张规划 - 一致魔芋现有产能:休闲食品1万吨、食材1.5万吨、晶球3.5吨[1] - 在建项目:魔芋胶智能制造车间6月达产,8万吨茶饮小料车间设备安装中[1] - 公司将根据需求持续评估产能扩张计划[1] 种业竞争格局 - 康农种业指出玉米种子行业供大于求,政策支撑加速行业出清,具备优质品种和营销能力的企业将提升市场份额[2] - 秋乐种业2025Q1业绩下滑主因玉米种子供过于求致量价齐跌[2] 种业公司应对策略 - 康农种业将通过持续研发高产抗逆品种,并稳妥推进转基因及种粮一体化业务提升盈利[2] - 秋乐种业采取三措施:优化玉米产品结构、加大小麦品种营销、扩大花生种子推广区域[2] 医药企业商业化进展 - 三元基因2024年新增医疗终端1100家,累计覆盖6000余家等级医院,基层终端覆盖同比增38%[3] - 诺思兰德NL003溃疡药已提交上市申请,正补充资料,并组建销售团队推进医保准入等商业化工作[3] - 锦波生物在戛纳电影节全球首发胶原蛋白凝胶新技术,加速新品推广[4]
华纳药厂20250522
2025-05-22 15:2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纳药厂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4 年营收 14.13 亿元,制剂业务 10.52 亿元下滑约 5%,原料药业务 3.46 亿元增长约 20%,净利润 1.64 亿元同比下降约 20%,因研发费用增加超 50%;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 3.36 亿元,制剂业务 2.57 亿元,原料药业务 0.76 亿元[2][3] - **生产情况**:老厂满负荷生产,2024 年及之前规划 230 亩新原料药基地,用于现有 60 多个原料产品大部分及未来创新药产业化产能布局[2][5] - **仿制药布局进展**:采用集群化、原料制剂一体化拓展品类,2024 年以来获 9 个仿制药品制剂批件和 11 个原料转 A 类批件,申报 23 个仿制药产品或 MAH 变更及 13 个原料备案申请[2][6] - **创新药布局进展** - **前清颗粒**:筹备三期临床,针对特定病症疗效显著,可替代濒危动物材料[2][7] - **小分子化学创新管线**:ZG001(中重度抑郁症)二期临床,ZG002(中重度自免性疾病)一期临床,规划透皮、气雾剂、纳米晶等改良型新管线[2][6] - **风热感冒药物**:基于湖南经典名方开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计 1 - 1.5 年完成,2027 年左右商业化[8] - **智根 001**:设计考虑成瘾性问题,动物实验显示与阿司氯胺酮作用强度类似但无麻醉或依赖副作用;选口服剂型因患者便利性和依从性,与吸入氯胺酮药物浓度达峰效果基本一致;二期临床分 2A 和 2B 阶段,2025 年完成 2A 阶段 60 例目标后开始 2B 阶段,预计 1 - 2 年完成;海外对标产品利安隆全球销售额约 10 亿美元,市场峰值预测 30 - 50 亿美元[4][9][10][11][12] - **中重度银屑病药物**:基于市场在研产品数据优化设计,定位 Best - in - Class 产品,临床前数据优异,一期临床[4][13] - **研发费用**:2024 年约 1.5 亿元,仿制药板块研发费用增幅约两三千万元;2025 年预计 1.5 - 2 亿元;未来两三年研发开支显著增加,澳至尊两项目推进临床开支大增,主院 2025 年研发预算在 2024 年基础上增长几千万[4][15][17] - **子公司情况** - **智根**:有独立上海团队,公司控股参与管理,计划增资稀释股权独立发展,财务报表以投资损益体现;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未盈利独立上市依项目进展决定[17][18][19][20] - **天玑**:作为项目管理平台进行临床前研究,由北京药物研究所负责,中试阶段由华北大药厂承担,公司有优先权,项目进展明确后考虑纳入上市公司[19] - **集采应对措施**:现有产品进入国采和联盟采购占比超 60%,琥珀酸亚铁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部分未进国采,获批新产品将推动进国采或争取续标[21] - **医保政策看法**:国家层面政策缓和,续标、新竞争等规则调整,行业认为基础用药基本覆盖集采,新政策稍宽松利于企业适应市场[22] - **公司远期成长规划**:医药市场为主体平台确保现金流和报表;河南药厂仿制药业务扩品类及产能配套成医药孵化平台;用利润探索创新药投资如智根平台;推动天基珍稀项目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发展[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药具有全新化合物结构,具体化学结构未详细审查[14] - 各子公司 2025 年研发费用分配:某公司预计 1.2 亿元,志丰约 2000 多万元,天基以投资损益体现,2024 年花费约千万,未来临床阶段费用可能更高[16] - 智根平台自 2022 年进入 PCC 阶段,在精神类领域研发三年取得明确良好进展[24] - 天基珍稀项目自 2023 年相关政策逐步明确,支持该细分赛道发展,公司作为先行者继续推动[25] - 华纳整体业务布局含仿制药和创新药,研发在小分子精神类和濒危物种保护领域投入大且进展好[26]
集采之下,沙坦类降压药“量增额减”!华海、天宇...布局国内领先
格隆汇· 2025-05-19 01:20
沙坦类原料药全球市场分析 - 2016-2022年沙坦类原料药全球总消耗量达34282.2吨,其中缬沙坦以9925.53吨的消耗量位居首位 [2][3] - 阿利沙坦酯为增速最高品种,年复合增长率达227.76%,但总消耗量不足百吨(99.29吨) [3][4] - 沙库巴曲缬沙坦表现突出,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100.84%,总消耗量355.44吨 [3][4] - 2022年全球消耗量TOP3品种为氯沙坦(2037.55吨)、缬沙坦(1817.06吨)、厄贝沙坦(1248.83吨) [3][4] 沙坦类制剂全球销售表现 - 2022年沙坦类制剂全球总销售额231.15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12.19% [7][8] - 沙库巴曲缬沙坦制剂以69.41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第一,5年复合增长率52.35% [6][7] - 缬沙坦制剂销售额35.52亿美元,但增速较低(1.81% CAGR) [7] - 奥美沙坦酯和替米沙坦制剂分别实现24.55亿美元和20.52亿美元销售额 [7] 中国沙坦类原料药市场 - 2016-2022年中国沙坦类原料药消耗量从253.85吨增至589.70吨,总消耗量2693.71吨,年复合增长率15.08% [10][11] - 2022年消耗量TOP3品种为厄贝沙坦(298.96吨)、缬沙坦(172.73吨)、阿利沙坦酯(37.19吨) [10][11] - 华海药业和天宇股份为出口龙头,华海药业以272.79吨出口量占据半壁江山 [14][15] - 重点出口品种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出口量均超百吨,氯沙坦达249.71吨 [15] 中国沙坦类制剂销售与市场格局 - 2022年国内沙坦类药物销售额214.4亿元,占高血压药物市场26.17% [17][18] - 2016-2022年制剂销售额TOP3品种为缬沙坦(240.37亿元)、厄贝沙坦(134.41亿元)、氯沙坦(79.20亿元) [21][22] - 阿利沙坦酯表现亮眼,年复合增长率183.30%,2022年销售额5.29亿元 [22][23] - 国内沙坦类药物呈现量增额减趋势,推测与集采政策实施相关 [20]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沙库巴曲缬沙坦因仿制药获批和集采影响,预计原料药消耗量将持续增长 [8] - 阿利沙坦酯作为国产创新药,化合物专利2026年到期,目前仅1家企业备案原料药 [24] - 华海药业、珠海润都、天宇股份等企业国际化布局领先 [13][14] - 沙坦类药物临床优势显著,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糖尿病等患者 [2][17]
透景生命(300642):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承压,自研+并购丰富产品管线
华创证券· 2025-05-18 14: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为 16 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业绩承压,受市场环境变化和集采政策推行等因素影响,收入 4.37 亿元,同比下降 19.53%;2025 年 Q1 业绩仍承压,主要受行业政策影响,集采影响试剂收入,价格敏感的 ICL 客户对 HPV 用量同比减少 [8]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开展投资并购丰富管线,2024 年研发费用率为 15.05%,通过并购进入真菌检测领域,还参与了干眼症和 AI 领域的投资 [8]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0.4、0.5、0.6 亿元,同比增长 5.7%、27.2%和 32.9%,对应 PE 分别为 62、49 和 37 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37 亿、4.39 亿、5.06 亿、5.8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5%、0.4%、15.4%、16.1% [4]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4 亿、0.36 亿、0.46 亿、0.6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1.4%、5.7%、27.2%、32.9% [4]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0.21、0.22、0.28、0.38 元,市盈率分别为 66、62、49、37 倍,市净率均为 1.5 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16302.19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13770.70 万股,总市值 22.73 亿元,流通市值 19.20 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 10.33%,每股净资产 9.24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 18.53/10.74 元 [5]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全年营收 4.37 亿元,同比下降 19.53%,归母净利润 0.35 亿元,同比下降 61.37%,扣非归母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下降 59.24% [2] - 单 Q4 营收 1.16 亿元,同比下降 18.19%,归母净利润 0.10 亿元,同比下降 78.19%,扣非归母净利润 0.12 亿元,同比下降 67.73% [2] - 单 2025Q1 营收 0.75 亿元,同比下降 19.53%,归母净利润 47 万元,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221 万元 [2] 集采影响 - 公司的 HPV 产品全面实施集采价格,也参与肿瘤标志物等产品集采,申报产品全部入选,集采降价后,肿瘤标志物检测产品和 HPV 检测产品出库量有所下降,但收入降幅明显高于出库量降幅,HPV 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31.38% [8] - 第三方和体检客户受集采影响较大,价格敏感的第三方检测客户对 HPV 采购价格大幅下调,导致公司在第三方检测客户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1.17%;直销模式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1.76%,经销模式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3.70%,医院客户受集采影响程度低于第三方检测和体检客户 [8] 研发与投资 - 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15.05%,用于多个技术平台的 70 余个项目研发,宫颈癌筛查临床研究以及拓展甲基化检测样本类型研究已完成全部临床研究工作并提交变更注册申请 [8] - 2024 年通过并购进入真菌检测领域,还参与干眼症和 AI 领域投资,为创新领域布局奠定基础 [8]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 2024 - 2027 年进行预测,如 2024 - 2027 年货币资金分别为 3.09 亿、4.15 亿、3.73 亿、3.52 亿元等 [9] - 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预测,如 2024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9.5%、0.4%、15.4%、16.1%等 [9]
昊海生科实控人涉内幕交易遭立案,超54%净利用于分红合理吗?
观察者网· 2025-05-11 10:04
公司治理与股东动态 - 公司控股股东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虽公告称调查仅涉及个人,但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1][2] - 蒋伟与配偶游捷合计持股45.82%,通过股权掌控公司决策权,但未在公司任职,市场担忧"幕后操盘"模式[1][5] - 蒋伟夫妇2023年减持173万股套现1.56亿元,2019-2024年累计通过分红和减持套现超5.12亿元[5][8][9] 财务表现与分红政策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骤降至1.64%,净利润仅增1.04%,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降4.25%,净利润降7.41%[1] - 2024年分红2.31亿元占净利润54.92%,创上市新高,实控人夫妇获分红约1.06亿元[1][8] - 2019-2023年累计分红5.7亿元,蒋伟夫妇占比45%约获2.5亿元,同期高管薪酬普涨但研发人员薪酬下降[8][9] 核心业务发展瓶颈 - 医美玻尿酸业务2024年营收7.42亿元同比增23.23%,增速远低于2023年的95.54%,行业竞争加剧(获批III类证超50张,品牌超400个)[5] - 玻尿酸市场受胶原蛋白替代品冲击(2024年胶原蛋白零售额719亿元,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公司研发进度落后竞对[6] - 射频设备业务因监管升级(二类转三类)导致收入下滑6.97%,以色列子公司EndyMed产品推广停滞[6] 政策与行业影响 - 眼科业务2024年营收8.58亿元同比降7.60%,人工晶状体营收3.27亿元降14.06%,因集采中标价降幅超50%[7][8] - 2023年人工晶状体中标国家集采后销量增长但价格腰斩,中端预装类销量增137%,高端双焦点增40%[8] - 行业竞争加剧叠加消费疲软,代理OK镜增长乏力,自主新品牌面临市场份额提升压力[8]
“医药茅”埋了4年的雷,爆了!
商业洞察· 2025-05-10 03:51
核心观点 - 长春高新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打破公司连续18年的增长纪录 [2][3] - 股价自2021年起连续5年下跌,累计回撤幅度超80%,市场预期转变早于实际业绩下滑 [4][7]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生长激素集采降价(水针剂降价70%)、研发销售费用激增(研发费用同比+25.75%)及地产业务拖累(净利润同比下降80.09%) [12][13][14] 财务表现 - **收入与利润**:2024年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43.01%),扣非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37.32%) [3] - **现金流与ROE**: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04亿元(同比-39.18%),加权平均ROE为11.66%(同比-10.94个百分点) [3] - **分红与回购**:每10股派现26元,叠加4.20亿元回购,合计分红回购金额占净利润56.81% [17] 业务分析 生长激素业务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2024年收入106.71亿元(同比-3.73%),净利润26.78亿元(同比-40.67%),受集采降价(水针剂价格下降70%)及竞争加剧影响 [12][19] - 竞品威胁显现:安科生物产品价格低20%-30%,特宝生物长效剂型申请上市,诺和诺德Sogroya进入III期临床 [19] 其他业务 - **疫苗板块**: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2.32亿元(同比-53.67%),2025年Q1净利润仅100余万元(同比-98.24%) [12][22] - **地产业务**:高新地产净利润0.15亿元(同比-80.09%),持续拖累业绩 [12] 战略调整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21.67亿元(同比+25.75%),重点推进24款临床阶段产品,包括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预计2025年收入超5亿元)和抗IL-1β单抗(目标年销售超10亿元) [13][20] - **国际化**:金赛药业海外收入0.99亿元(同比+454%),长效生长激素在东南亚、中东加速注册 [21] 市场反应与展望 - 投资者情绪悲观,认为业绩下滑趋势可能延续 [15] - 公司试图通过创新药转型突破增长瓶颈,但面临集采深化、创新药市场不确定性和地产业务疲软等多重挑战 [24]
【凯因科技(688687.SH)】集采落地导致24年营收下滑,25年期待长效干扰素获批上市——24年报及25Q1报点评(王明瑞)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09 14: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30亿元 同比下滑12.87% 归母净利润1.42亿元 同比增长22.18% 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 同比增长11.75% [2] - 2025Q1公司营业收入2.32亿元 同比增长8.90% 归母净利润0.26亿元 同比增长15.92% 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 同比增长16.08% [2] 营收下滑原因分析 - 金舒喜 凯因益生产品受集采政策落地影响 销售价格普遍下降 且集采初期终端覆盖调整导致四季度收入承压 [3] - 安博司产品因销售模式调整处于交接过渡期 2024年未产生收入贡献 [3] 研发管线进展 - KW-001(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增长点 [4] - KW-045完成Ⅱa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全部出组 KW-051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全部出组 [4] - KW-053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获尖锐湿疣适应症临床试验批件 已进入Ⅱ期临床阶段 [4]
凯因科技(688687):集采落地导致24年营收下滑 25年期待长效干扰素获批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5-09 12:3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 30亿元 同比下滑12 87% 归母净利润1 42亿元 同比增长22 18% 扣非归母净利润1 37亿元 同比增长11 75% [1] - 2025Q1营业收入2 32亿元 同比增长8 90% 归母净利润0 26亿元 同比增长15 92% 扣非归母净利润0 24亿元 同比增长16 08% [1] 营收下滑原因 - 金舒喜 凯因益生等产品受集采政策影响 销售价格下降 且集采初期终端覆盖调整导致四季度收入承压 [2] - 安博司因销售模式调整处于交接过渡期 2024年未贡献收入 [2]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KW-001)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增长点 [2] - KW-045完成Ⅱa期临床全部受试者治疗及随访 KW-051完成Ⅱ期临床全部受试者出组 [2] - KW-053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获尖锐湿疣适应症临床批件 已进入Ⅱ期临床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1 71亿元 2 21亿元(原预测1 93亿元 2 47亿元) 降幅均为11% [3] - 新增2027年净利润预测2 46亿元 对应PE分别为28倍 21倍 19倍 [3]
医疗器械行业开局再度遇冷 IVD板块成为业绩“重灾区” | 2024器械行业年报
新浪证券· 2025-05-09 10:4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24-2025年表现 - 2024年行业收入增速转正至0 78% 但利润端分化显著 2025年Q1营收 归母净利润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6 87% 12 17% 17 42% 主因包括医疗设备招标滞后 IVD集采冲击及高值耗材需求波动 [1] - 高值耗材板块2024年收入增长13 42% 归母净利润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 86% 17 37% 细分领域表现分化 消化介入类企业受集采与汇兑波动影响利润承压 [1] - 消费医疗类公司因终端需求疲软叠加集采冲击 业绩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特征 骨科领域呈现结构性差异 血管介入类企业普遍受益国产替代保持高增 [2] 分板块表现 高值耗材 - 2025年Q1骨科类企业受益集采影响出清及低基数效应业绩显著提速 消费医疗类公司受终端消费力疲软与集采余波制约环比增速收窄 消化介入领域同比正增长但环比动能减弱 [2] - 血管介入类企业出现分化 已完成"以价换量"调整的企业稳健增长 处于集采初期或未纳入集采范围的企业面临业绩压力 [2] - 具体公司表现:大博医疗2024年营收 净利润同比增38 9% 505 16% 2025Q1继续高增 威高骨科2024年净利润增99 22% 微电生理2024年净利润暴增815 36% [3] 医疗设备 - 2024年全板块营收同比下滑4 1%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收缩35 5% 38 8% 主因采购合规门槛提升及设备更新政策延迟 [4] - 2025年Q1营收微增1 5% 但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仍同比下滑16 0% 10 7% 设备更新项目延迟释放推动招标回暖 但部分企业因库存出清压力延续收入负增长 [5] IVD板块 - 2024年收入 利润分别下滑6 45% 64 98% 主因DRG医保控费政策下非必要检验项目需求收缩及多地集采落地引发的价格体系重构 [5] - 2025年Q1归母净利润同比跌幅仍达16%-10 7% 检验量略有回升但集采扩围与增值税率调整持续压制业绩 安图生物 迈克生物等连续多季度低迷 [6] 重点公司业绩对比 - 爱博医疗2024年营收增49 1% 但2025Q1净利润下滑10 05% 昊海生科2024年营收 净利润仅增1 7% 1 04% [3] - 欧普康视2024年净利润下滑14 16% 2025Q1继续下滑16 93% 三友医疗2025Q1净利润暴增711 85%但2024年下滑88% [3] - 心脉医疗2024年业绩持平 2025Q1净利润下滑29 66% 惠泰医疗2024年净利润增103 78% [3]
凯因科技(688687):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集采落地导致24年营收下滑,25年期待长效干扰素获批上市
光大证券· 2025-05-09 10: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集采政策落地执行使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025年期待核心产品培集成干扰素α - 2注射液获批上市 [1][2] - 考虑核心产品集采政策落地执行、销售价格下降,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3]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30亿元,同比 - 12.87%;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 + 22.18%;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 + 11.75%;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 + 8.90%;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 + 15.92%;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 + 16.08% [1]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0亿元、17.50亿元、19.8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73%、29.63%、13.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亿元、2.21亿元、2.4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9.93%、29.34%、11.42% [3][4] 集采影响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因金舒喜®、凯因益生®集采政策落地,销售价格下降,且集采产品覆盖终端处于调整阶段影响四季度收入,安博司®销售模式调整未贡献收入 [2] 研发进展 - KW - 001(培集成干扰素α - 2注射液)2024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提交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截至25Q1,KW - 045完成Ⅱa期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治疗及随访和出组;KW - 051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治疗及随访和出组;KW - 053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辅助治疗尖锐湿疣适应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开展Ⅱ期临床试验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71亿元、2.21亿元(原预测分别为1.93亿元、2.47亿元,均下调11%),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46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8、21、19倍 [3] 其他数据 - 总股本1.71亿股,总市值47.25亿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18.97/33.79元,近3月换手率205.30% [5] - 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2.63%、21.57%、 - 14.02%,绝对收益分别为7.13%、20.33%、 - 8.88% [8]